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受人尊重是一种幸福。
最近看了一则消息,感触颇多。不过这则消息的主人翁是美国人。
美国一个叫卡洛斯的街头小贩,不幸患心肌梗塞猝死,华盛顿最具有影响力的报纸《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刊登了他的讣闻,许多人自发地前去寄托哀思。
一个街头小贩,既不是省部级以上领导,又不是先进典型,在中国很有可能被城管撵得到处乱窜,他何德何能,会赢得如此高规格的厚爱和尊重?
报上说,这个小贩二十年如一日,在华盛顿广场上卖早餐和快餐,他的卷饼成为当地标志性小吃。他视顾客如亲人:能记住几百位常客的喜好;能针对不同人的口味调整佐料;对每一位顾客都会有感情交流……
这则消息,让我想到了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一个人,靠什么赢得他人的尊重?
想了想,无非有这么几个途径:
靠权力。自古以来,国人崇尚权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何读书?学而优则仕,为了当官。当官,拥有权力,当然很好。位高权重之人容易受到尊重,因为他们身上闪耀着权力的光芒,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但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可以光宗耀祖,可以造福社会,但运用不好,也可以带来灾难。有的人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有的人以势压人、欺侮百姓,这些人注定会遭人唾骂,没有好下场。所以依靠权力,其拥有者未必都能赢得尊重。
靠财富。改革开放以来,鼓励发家致富。人们一觉醒来,发现钱是好东西,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财富节节攀升,现在亿万富翁已经层出不穷了。财富多了当然好,但财富也是把“双刃剑”。财富可以使人过上优裕体面的生活,当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令人起敬,也可以使人滋生骄奢淫逸之心,挥金如土,花天酒地,由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变成社会风气和道德良心的败坏者,堕落为社会的蛀虫。所以依靠财富,其拥有者也未必都能赢得尊重。
靠善良。“人之初,性本善”。善良应是人的本性,无论达官贵人,富贾豪商,还是平头百姓,都可以做到。尤其是平头百姓,芸芸大众,一辈子无权无势,不富不贵,在一个世俗的社会里,在一个崇尚权力和财富的社会里,要想得到尊重,似乎没有多少“资本”。卡洛斯的事迹告诉人们,平头百姓照样可以得到尊重。平头百姓安于做小事,做善事,就能得到尊重;平头百姓只要彰显人性中最基本、最美好的品质——善良,就能得到尊重。卡洛斯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他一生做着不起眼的小事,诚心对待顾客,不使用地沟油,不缺斤短两,不欺行霸市,就这么简单。他的“资本”就是善良。
善良能够长久,善良不会变质。任何人,不管什么身份,只要拥有了善良,都会受人尊重。
由此说来,赢得他人的尊重,不一定非要当官,不一定非得富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要营造尊重善良的社会环境。
【《华盛顿邮报》头版故事】一位美国小贩的体面工作
卡尔洛斯生前在摊子上做卷饼
【沈翔反思】:这个材料可以在教学八年级上第二单元《信客》使用。也可以作为【美文推荐】生命常常是如此之美 乔叶的补充阅读材料!可以从某种角度改变孩子对职业的偏见!
撇开收入高低的区分,其实每一个职业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所谓的高低贵贱都是人为造成的。对于从事这个职业的人而言,其实只有喜欢和不喜欢的区别。
我想只要我们也如卡尔洛斯一样,把自己的职业做到极致,也一样可以成就一段传奇,因为付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小贩卡尔洛斯介绍】
1981年萨尔瓦多发生内战,17岁的卡尔洛斯非法入境来到美国。刷油漆,打小工,最终拿到了合法身份。当华盛顿街边摊贩还不是很流行的时候,卡尔洛斯就在1990年分期付款购置了这个有执照的食品车,在华盛顿街头的法拉格特广场卖起了热狗,后来又改成了家乡特色的卷饼。通常他一大早从马里兰州盖城的家里出发,6点钟到城里的摊车仓库把食品车拖出来,每个周一到周五的7点整,17街和K街路口卷饼摊上的咖啡就冒起热气了。
居民们主动前来悼念“老朋友”卡尔洛斯
路口的那个卷饼摊没了,摊主讣闻上了报纸头版。20年如一日摆摊,和顾客成为好朋友;《华盛顿邮报》为其刊发头版讣闻
20年如一日,卡尔洛斯在华盛顿街头摆摊卖早点和快餐,他的卷饼摊逐渐成了当地的一个标志,是附近一些上班族心中不可或缺的圣地。春寒料峭的清晨来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饥肠辘辘时来个滋味十足的红豆卷饼,人们常在这里讨论世界杯,不顺心的时候甚至可以来这敞开心扉。
然而,卡尔洛斯10月1日因心肌梗塞去世后,附近经常前来光顾的律师、实习生、议员、流浪者等市民突然意识到卖卷饼的伙计“不在了”,竟引来数百人到其摆摊的街头哀悼。不仅如此,《华盛顿邮报》还在头版刊登了卡尔洛斯的故事,卡尔洛斯的离去享受到了“名人”般的待遇。
卡尔洛斯的一个老顾客、在美国市长协会工作的谢尔曼每天早上都会在他的小推车上买一杯咖啡,然后再与卡尔洛斯聊天。每次,谢尔曼都会在这驻足近20分钟。他说,“当他对你说‘希望你今天心情愉快’,他是发自内心的。但他肯定不知道,他那真切的问候对我们而言是多么的重要。”
罗布特.泰格是附近一家专业机构的律师,他惊奇地发现每个工作日,自己几乎都和卡尔洛斯聊天,并维持了10年。“有时是几分钟,有时又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谈孩子们、足球,他的两个爱好。并且一直都是这个顺序。”
卡尔洛斯对客人十分友好,他的卷饼摊有好几百位常客,他都能记住他们喜欢吃什么,同时也会询问顾客家里的情况。许多顾客成了他的好朋友,出差或旅游会在外地或异国他乡给他寄一张明信片,地址栏就写“17街和K街路口的卡尔洛斯卷饼摊”。
谢尔曼表示:“我认为他很满足。他经常讲这个食品摊是他观察世界的一个美妙的窗口,说他自己在这个街角学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得不到的东西。他是我在华盛顿见过的最聪明的人之一。”
读到讣闻,顾客声音都颤抖了
10月6日,卡尔洛斯全家来到17街和K街路口,对卡尔洛斯一生最主要的工作场所做最后的悼念。他的那些顾客朋友们也络绎不绝地到这里来向他的遗像献花致哀。头一天晚上有上百人在盖城参加了卡尔洛斯的追思会,其中很多是城里的上班族,他们和卡尔洛斯的关系仅仅就是那个热气腾腾的卷饼摊。
一个穿着考究西服的男人来到这个街口,双唇紧闭,并用手支撑着他垂下的脑袋。
两个女人抱住对方,其中一个失声大哭。她们至少一星期来光顾一次这家推车小店。
“不!天哪!”帕特.帕斯特停下她的车,哭了出来。她从卡尔洛斯的食品车买过无数杯咖啡,而这个小店已经不再。
“我很想谈谈他,但我认为现在我没办法,”罗布特.泰格说,当他读到纸板上的消息时,他的声音都颤抖了。
卡尔洛斯的妻子卡尔曼.戴阿兹是一名学校校长的秘书,卡尔曼说:“每天回来,他都会说,那些顾客真的很喜欢我。”每到周三,卡尔曼总会带着两个孩子,19岁的艾莉森和14岁的马修来到卡尔洛斯工作的地方,“在这个城市的顾客是他的家人,因而我们希望能和丈夫分享这一切。”
随后,《华盛顿邮报》在头版刊登了卡尔洛斯的故事(除开重要的名人去世,邮报的讣告通常是放在大都会栏目的最后)。在网上,可以找到人们对卡尔洛斯的悼念文字。几乎每天都来买咖啡的克里斯派得留言说,“我也为(卡尔洛斯)去世而伤心。他是我见过的最好的人之一。我会永远记着他。”人们还踊跃向卡尔洛斯的家人捐款,帮助他们度过这个悲伤和艰难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