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宗大圆满皈依心要”开示
智敏·慧华上师开示 钟政佛、黄海佛整理
此〈大圆满皈依心要〉,与诸位初皈依时所修的〈皈依仪轨〉有何不同?盖初修之皈依,为有相皈依;而〈大圆满皈依心要〉,已达无相之体性皈依。
[皈依之意义]
所谓皈依,犹如 华藏祖师开示:“修行之道无他,唯有革心而已。”皈依就是革心。革除六凡生灭之心识,转成四圣真如之心性。就俗义而言,是“皈投依止”;就胜义而言,即“皈元、汇归法界、返妄归真”之义。以见闻思修、信愿行证,皈依常住三宝为外缘;复由本觉内薰、始觉复发,皈依自性三宝为内因;从而悟证无上菩提,是为究竟。所以真正的皈依,就是皈依自己的体性。以吾人虚妄之身心修持,而证到自己本有的体性,此为“入体”;彻证本体之后,还要“起用”,广度众生,令众生圆成,是为究竟。
[皈依之重要]
皈依在学佛过程中,最极重要。今后从发菩提心,以至圆成究竟果位,都是从皈依开始。若无皈依,则一切无以成就。一般大众都认为:只要心存善念、多做好事即可,何需皈依三宝?但其不知若未皈依,虽礼佛供养、热心善举,亦不过是稍植人天福报,虽亦善因,而杂三界之烦恼,为有漏之善因。当其人天福报享尽,仍须下堕六道轮回。唯有皈依三宝,精进修持佛法,才能广植无漏善因,真正脱离六道轮回,成就究竟无上佛果。唯有皈依密宗,精勤修持密法,方能此生即身成就,圆满彻证四身五智,成办度生无碍事业。
皈依发心之功德,犹如大地,能滋生长养万物。修持无上密法之行者,从发菩提心到圆证佛果,一切功德都由皈依开始。皈依也是一切密法的基础,唯有皈依才能起修任何密法。修行之过程,犹如建造高楼大厦,假使基础不够稳固,再高的楼房都将倒塌。唯有扎实稳固的修持基础,菩提道才能通达究竟彼岸。
皈依好比是一颗金刚种子,将之种入行者心田,即能长成究竟成就之圣果。聆听上师宣说法要时,须将法要从耳听入自心,犹如将金刚种子种到心田。同时思惟种种善巧方法,如何令此种植入心田之金刚种子萌芽、成长、茁壮、开花、结果。
[皈依之基础]
修持密法的行者,常祈求本尊加被。然本尊是否加被行者?有!但需视行者是否时时刻刻相信本尊住于行者之前、放光加被?是否心心念念不离本尊?是否确信自己一念忆念本尊、一持其咒,本尊即住于我前加被于我?若具此深心净信,必能承受本尊加被。具足多少信心,即蒙多少加被。具足一分信心,就得一分加被;具足万分信心,即得万分加被。虔诚确信本尊殊胜的功德,即得蒙受法流真实的加被。
坛城圣众对众生的加被,乃是从早到晚永不间断,只因众生被妄念所流转,始终不肯确切深信,以致无法蒙受法流加被。故欲承受圣众加持护念,首须心中恒时忆念圣众,清楚了知圣众恒住自己的心田。若行者只在修法之时,才于心中忆念起圣众,则清净的法流,就仅局限于忆念圣众之时,方能承受到圣众的慈悲护念。今后更进,倘能时时了知圣众乃自己真心所显,一切根尘所接,皆自心起用,如幻而现,如幻而度,不取不舍,如斯方堪承受无比法流灌注,免除修途之一切障碍,得与诸佛同体,无二无别。
莲师说:“我无来去,唯信我者,我即现前为其说法。”为何无来去?因法身不来不去,故能随弟子之信心而为示现。这是莲师金口亲宣,诸位对此切勿怀疑。故行者于皈依之时,必须具足清净的信心。尤其在修此〈大圆满皈依〉之时,切须信心坚固。若心存质疑,则圣凡两隔矣。对上师三宝生起信心,念诵四皈依咒的当下,即是皈依之时。
[皈依之发心差别]
诸位在皈依之前,试先自问为何而皈依?皈依之发心(动机)为何?唯有真切的因地,修持的菩提大道,才能坦直无碍,不致迂回曲折,直达成就彼岸。生佛二字本来不二,皈依之法本无分别,只因为皈依发心之初,菩提心量有大小,修证方法有殊异,故成就果位亦有高低。依皈依发心之不同,皈依可分为四类:人天乘皈依、声闻缘觉乘皈依、菩萨乘皈依、佛乘皈依。
一、人天乘皈依:若人谛观世间之痛苦,愿离三恶道与人间之粗恶烦恼,愿求生为具足福报之人天。若生为人,得 享凡间种种福报,享受荣华富贵,具足妻财子禄,拥有权势名位;若生天界,得享种种天福妙欲、禅定妙乐,具足神通变化,拥有福德寿命。以此因地心而皈依者,名为人天乘皈依。依之而修世间善业,将来得获人天果报。
二、声闻缘觉乘皈依:若人谛观六道众生之痛苦,生起出离三界之心,愿求脱离六道轮回,但求自身解脱,不度六道众生,以此因地心而皈依者,名为声闻缘觉乘皈依。依之而修四圣谛法,将来得证声闻之果位;依之而修十二因缘观,将来得证缘觉之果位。从此超出三界,不再轮回。
三、菩萨乘皈依:若人谛观六道众生之痛苦,而于六道轮回大苦海中,广发利生菩提大愿,观察无量无边众生,犹如自己亲生父母,思惟以种种善巧方便之法,拔除六道众生痛苦,给予六道众生快乐,令一切众生皆得出离苦海,恒登彼岸,同证究竟菩提果位,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以此因地心而皈依者,名为菩萨乘皈依。依之勤修六度万行,将来得证菩萨之果位。
四、佛乘皈依:若人能于菩萨乘更进一步,智不住生死,悲不入涅槃。为何智不住生死?因为了知一切是幻,真实的体性不生不灭;为何悲不入涅槃?虽知众生是虚妄梦幻,但众生于梦中感受种种痛苦,执为真实,为令众生于幻梦中醒悟,以此大悲愿力故不入涅槃,常住世间,恒度众生,令得究竟。如观世音菩萨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为众生故,倒驾慈航,现菩萨身,广度无量无边有情。如是安住中道,不取不舍,如幻广度六道众生,普为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悉令众生悟佛知见、入佛知见,安住体性,平等而住,以此因地心而皈依者,名为佛乘皈依。依之而修般若波罗蜜多,将来得证无上正等正觉之果位。
诸位若为人天果报而皈依,愿求财富权势、长寿康乐,但有决心,必能果遂。但试想人身何其短暂?朝不保夕。若以此有限的时间,求取今生的福报,何其愚迷!当把握此生短暂的岁月,求取永恒的安乐,即证成自己永生不灭的慧命,以度众生。以此发心而皈依者,即真因地,菩提道上则无障碍,直到彼岸。
诸位初皈依之因地发心,或为自身人天福报、或自求解脱,然亦不妨。待诸位皈依之后,随著修持日进,心量日广,发心自能逐渐晋升,从人天乘皈依晋升为声闻缘觉乘皈依,再到菩萨乘皈依,乃至最后成就佛乘皈依。
[皈依之次第]
一、有相皈依:
南无咕噜啤——皈依上师 南无布达耶——皈依诸佛 南无达尔嘛耶——皈依正法 南无僧伽耶——皈依圣僧
行者于持四皈依咒之时,若口中持咒,心中妄念纷纭,则持咒均成虚妄。必须诵第一句时,于有相皈依,即想到上师住于我前;诵第二句,诸佛现前;诵第三句,正法现前;诵第四句,贤圣僧众现前。若能如是观想皈依境安住面前,则一切三根本、三宝悉已具足:中央本尊、顶上上师、前面诸佛、右边菩萨、左边声闻、后面经藏、周遭护法,六皈依皆在其中。故每诵一遍咒,即观想诸尊都在放光加被于我。念第一句,即观上师放光加被于我;念第二句,观诸佛放光加被于我;念第三句,观法宝放光加被于我;念第四句,观一切菩萨声闻放光加被于我。如实而观,则能得到如实的加持。若不观想,则无法承受加持。如发电厂之电,直通各户人家,但若不打开开关,电灯亦不亮。三根本三宝如发电厂,恒时加持于一切众生,若众生心不净信,即无法承受加持。以密法而言,以清净心如实观想,即是生佛交通的开关。
虔诚净信的行者,仅凭著四皈依咒,就能承受坛城圣众的加持。然须不住身心的觉受,犹如《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不住著任何身心的觉受,但坛城圣众的加被却是真实的。
二、体性皈依:
南无咕噜啤——皈依自性本体,如如不动。
南无布达耶——皈依自性之性,超越三世。
南无达尔嘛耶——皈依自性之相,光明遍照。
南无僧伽耶——皈依自性大用,遍满法界。
这是皈依自性的一体三宝——体性、智相、大用。
于体性皈依,“皈依自性本体如如不动”,这句是讲体性的本体。“如如不动”的第一个“如”是 好像(副词),第二个“如”是真如(名词),真如就是佛性。根尘相接的境界都是动相,唯有体性是寂静如如不动。体性犹如虚空一样,真空寂静,毫无形相。从无量劫前的过去世,至无量劫后的未来世,体性始终坚固不坏,三际一如地永不动摇,恒常如是安住于法界,此即“体性的真空”。但诸位听到真空,千万不要错认体性犹如一滩死水。体性摄用归体则寂然不动,由体起用则变化万相。不仅生起度生妙用,还能显现三世间,此即“体性的妙有”。
“皈依自性之性超越三世”,这句是讲体性的本性。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生住异灭,昨天、今天、明天的时序交替,实因太阳与月亮相互交替起落升降,而显现为时间的幻觉。而体性竖穷三际,超越时间限制。假使宇宙真空,既无日月星辰,亦无山河大地,试问:哪有昼夜时序?哪有日期月份?哪有季节年限?哪有三时世间?
“皈依自性之相光明遍照”,这句是讲体性的智相,体性智相就是遍满法界的光明。法界光明实为体性所本有,亦为三世诸佛的自受用身,永恒遍满法界,自在圆满无碍。体性与光明本为一体两面,犹如明月,月亮是体,月光是用。三世诸佛的真身,就是显赫闪耀的大光明藏;三世诸佛的真心,就是超越思量的真如体性。永恒遍满法界,自在圆满无碍。
“皈依自性大用遍满法界”,这句是讲体性的妙用。体性妙用有广义与胜义两种。广义的用,即幻用:体性涵摄情器时三世间,能现情世间的四圣六凡、器世间的山河大地、净秽二土、时世间的过现未来,如幻示现一切的境相。至于胜义的妙用,即净用:体性能生起无量度生妙用,广度法界的六道众生,度生妙用涵摄三世间,充塞遍满于整个法界。
诸位修到〈大圆满皈依心要〉,就必须在此体性相用上下功夫。每念一句,即思惟其义:为何自性本体如如不动?为何自性超越三世?自性之相如何光明遍照?自性之用又如何遍满法界而起大用?所以,会修的人,仅修四皈依亦能成就。如何修?于体及性,则住于本寂;于相,则住于光明遍照;于用,住于大悲遍满,思量以种种方法,广度众生。若能如是修持,体性相用悉已具足,怎能不成就?
三、性相圆融皈依:
南无咕噜啤——皈依自性上师。 南无布达耶——皈依自性诸佛。 南无达尔嘛耶——皈依自性正法。 南无僧伽耶——皈依自性圣僧。
此即由体起用,性相圆融。初由修途修持一体三宝——体性、智相、大用,终至证途圆证一体三身——法身、报身、化身。达到心物不二、自他不二、性相不二、空有不二、轮涅不二的境界。 这三个次第的四皈依,摄尽一切显密佛法。一切四圣六凡、从初地菩萨到十三地正觉,莫不依此“皈依真义”而修证。
[皈依之对象]
一、外皈依:
外皈依即皈依常住三宝(佛、法、僧)。由见闻思修而皈依常住三宝,是为外缘。这是显密共通的皈依,又称显皈依。 显教的三皈依即是外皈依,又分为大乘、小乘两种:
(一)小乘皈依:
皈依佛:皈依本师释迦牟尼佛。 皈依法:皈依释尊所说小乘经典。 皈依僧:皈依声闻比丘。 皈依时限:尽形寿。
(二)大乘皈依:
皈依佛: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 皈依法:皈依释尊所说大乘经典。 皈依僧:皈依登地以上菩萨僧。 皈依时限:尽未来际。
二、内皈依:
内皈依即皈依自性三宝(体、相、用)。由本觉内薰、始觉复发而皈依自性三宝,是为内因。属于生起次第。这是密宗的皈依,又称不共皈依,于佛、法、僧之外,再加皈依上师,是为四皈依。又上师总摄三根本,皈依上师即涵摄皈依上师、本尊、空行护法,是为六皈依。上师是加持的根本,本尊是成就的根本,空行护法是事业的根本。 内皈依所皈依之对象:
皈依佛:皈依佛的法报化三身,以及金刚总持所化现之文武百尊——四十二寂静尊、五十八忿怒尊。
皈依法:皈依四部密法——作密、修密、瑜伽密、无上密。
皈依僧:皈依修证悉地(成就)的圣贤。
皈依时限:直至成就金刚持位。
上师是加持的根本,因上师具有四种传承——一、显教传承:从释迦牟尼佛以下,代代相承,传至上师。二、下三部密法传承:从金刚萨埵以下,代代相承,传至上师。三、无上密部传承:从金刚总持以下,代代相承,传至上师。四、无上大圆满传承:从普贤王如来以下,代代相承,传至上师。这些都是普贤王如来的法报化三身应迹所说。这些传承的加持法流、法脉、血统,都汇集在上师身上。所以上师既总摄三宝,亦总摄三根本。
密乘弟子,从皈依起,乃至舍报最后一念,念念之间,都须顶戴亲传上师。若修本尊法,当观本尊与亲传上师无二无别。时时刻刻,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不离上师。如何不离上师?见一切有情,皆为上师所应化之圣众;见山河大地、一切环境,皆为上师所变现之净土;自己的一切思想、意念,皆为上师的自性智慧所流现。时时如是,即能到无分别之境界,不分别众生的人我、得失、是非、美丑。一切所见所闻,既成圣境,即能泯除众生的分别之见。分别见尽,则如如实相,当下现前。
顶戴上师,并非顶戴上师的色身,而要观想上师是自性光蕴身,安住在自己顶上,亦即第三遍性相圆融皈依之皈依自性上师。时时如此,必得快速成就。平时顶戴上师之光蕴身,待自成本尊之时,自己与一切众生皆同上师之光蕴身,一同汇归体性的明空,此即“体性上师”,是为皈依体性上师之义。
内皈依之真义,即皈依自性本体如如不动、皈依自性之性超越三世、皈依自性之相光明遍照、皈依自性大用遍满法界。上师是自性本体,诸佛是自性之性,正法是自性之相,圣僧是自性大用。
一念安住自性本体,为一念真如;十念、百念、千念安住自性本体,为十念、百念、千念真如;乃至念念安住自性本体,为念念真如。一念真如安住自性本体,即因地师宝;念念真如安住自性本体,即果地师宝。修行必须藉由一念真如的因地师宝,逐步渐进,以至圆证念念真如的果地师宝。
一念安住自性之性,为一念觉照;十念、百念、千念安住自性之性,为十念、百念、千念觉照;乃至念念安住自性之性,为念念觉照。一念觉照安住自性之性,即因地佛宝;念念觉照安住自性之性,即果地佛宝。修行必须藉由一念觉照的因地佛宝,逐步渐进,以至圆证念念觉照的果地佛宝。
一念安住自性光明,为一念正智;十念、百念、千念安住自性光明,为十念、百念、千念正智;念念安住自性光明,为念念正智。一念正智安住自性光明,即因地法宝;念念正智安住自性光明,即果地法宝。修行必须藉由一念正智的因地法宝,逐步渐进,以至圆证念念正智的果地法宝。
一念安住自性妙用,为一念清净;十念、百念、千念安住自性妙用,为十念、百念、千念清净;念念安住自性妙用,为念念清净。一念清净安住自性妙用,即因地僧宝;念念清净安住自性妙用,即果地僧宝。修持必须藉由一念清净的因地僧宝,逐步渐进,以至圆证念念清净的果地僧宝。
三、密皈依:
密皈依是皈依气、脉、明点。
气:为上行气、下行气、遍行气等。
脉:为三脉四轮。三脉为中脉、左脉、右脉。四轮为额轮、喉轮、心轮、脐轮,久修后可渐次增加丹田轮及密轮。
明点:分为生理明点及自性明点。生理明点即人身的精液,修行人不可漏失,在家众虽难免漏失,但不宜频繁,否则自性明点不易显现。自性明点初现时,有如香头一点光明,但非常明亮,比钻石还亮,和平常稍微心定时所见虚空之一点一点淡淡的光明不同。随著行者修持日进,此明点亦逐渐扩大,犹如鸟蛋,其中具足五色光蕴。初仅一现,久久再现,随行者之修持,逐渐常现,围绕行者,并且渐大。最后此明点不动,定于行者目前,此时即能于此明点中显现诸相,如〈大圆满法〉所说,或现本尊之顶髻、面部、半身、全身等,乃至显现诸佛无量刹土。此明点即是行者身心之菁华,最后由此明点而化虹光身,常住世间。故密皈依浅说为皈依自身之气脉明点,然以深义释之,乃皈依法、报、化三身。因一切法报化三身,皆由此明点,扩而充之,显现而出。由此表明法界一切不离自心。法界之一切四圣六凡、净土秽土、过去现在未来,皆是自心所现,亦可说为自性明点所现。
为何说为“自性明点”?因密宗所讲之体性,不同于显宗。显宗以空为体性,证空性即为证体。密宗则以明空不二为体性,于空性中更现光明;不仅现光明,且包含一切色法、心法一切缘起,以及此明空之现量实证,才是证入体性。
密皈依之真义,为皈依一体三宝,以上师总摄三根本、三宝,是为六皈依。密皈依为修途,修持一体三宝——体性、智相、大用。属于圆满次第。上师是菩提心体,本尊是菩提心相,护法是菩提心用。因此,上师总摄体、相、用三大。上师之身为僧宝,因为上师广度众生故;上师之口为法宝,因为上师口宣法要故;上师之意为佛宝,因为上师念念清净不染,恒度众生故。因此,上师总摄佛、法、僧三宝,是为一体三宝。上师的身密加持护念众生,是为上师;上师的语密圆证四身五智,是为本尊;上师的意密成办利生事业,是为护法。因此,上师总摄上师、本尊、护法三根本。
四、密密皈依:
皈依自性法报化三身而圆证法报化三身:
法身:如前第二遍四皈依中,皈依上师,为皈依自性如如不动的本体;皈依佛,为皈依自性之性,超越三世。此二句即为法身。
报身:皈依法,为自性之相,光明具足,是为报身。
化身:皈依僧,为自性大用,大悲遍显,广度众生,是为化身。
诸位既修此〈大圆满皈依心要〉,则不仅是向有相的上师、佛、法、僧皈依,更要照了自性的体、性、相、用,如此才是究竟了义的皈依。初步是有相皈依,要进到体性皈依,所谓“见性成佛”,也就是能现证体性,此为初证;再一直到彻证体性,永远不动。初证是初地,彻证是第七地、乃至第八地。
[皈依之誓戒及学处]
一、外皈依誓戒:
◎ 皈依师,总持尊,永不皈依邪恶知识。
◎ 皈依佛,两足尊,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 皈依法,离欲尊,永不皈依外道邪论。
◎ 皈依僧,众中尊,永不皈依外道邪众。
此乃诸佛菩萨无上的慈悲。因为皈依上师三宝之后,修持密法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欲修持得无上成就,则菩提道不能时续时断。诸位唯有发此皈依誓偈,菩提大道方能坦直无碍,减少不必要的迂回曲折,直接通达无上成就彼岸。诸位既已发誓,今后就当决定:不再依止邪恶知识,不再皈依天魔外道,不再听信外道邪论,不再结交外道邪众。
二、内皈依
(一)内皈依誓戒:
◎ 皈依佛竟,永不礼拜其他神祗。各种宗教门派,教义似皆教化世人弃恶向善,然深究之,各宗教之教主所修证之果位,都未出离三界。纵能修持至与教主无二,仍在三界轮回,未能脱离生死流转。
◎ 皈依法竟,永不损恼伤害众生。若以三世因果而言,法界一切六道众生,不论冤亲,皆曾为我宿世父母。自己的父母尚且无法救度,还忍心去损恼伤害他们吗?
◎ 皈依僧竟,永不与外道众交往。
(二)内皈依学处:
◎ 每当上座修法时,陈设广大微妙的饮食,作为殊胜供养。恳切祈请坛城圣众,降临坛场纳受供品。 行者于皈依密乘之后,每当上座修法时,皆应陈设广大殊妙供品,并以密法加持,作为殊胜了义之供养。恳切祈请坛城圣众降临坛场,慈悲纳受上供的供品。诸位勿以为仅以钱物名为供养,实则密宗供养分为四种:礼供、物供、赞供、法供。礼供是以清净的身口意三门,虔诚礼敬三宝三根本,与坛城圣众三密相应。物供是以世间根尘相接之供品,以密法加持,令其清净、广大、遍满、殊胜,以之供养三宝三根本的坛城。最贫困者,每日最少也要供一杯净水,每日定时更换,这是最低限度。若经济能力许可,则可再多加其他的供品,诸如香花、水果、饼食等等。赞供是以言辞赞诵三宝三根本之功德,普贤行愿的称赞如来即是赞供。因修途称赞三宝之功德,证途即能圆证究竟佛果。法供是广运悲心上供下度,开显自他本具佛性。自心住于法界,念念清净不染,上供三世诸佛以求无上智慧,下度六道众生以解轮回痛苦。如法运心观想,不断持咒摄心,广行上供下度。修持如幻密法,广行如幻佛事,建作水月道场,遍度如幻众生,彻证如如佛性,悉如空花水月。
不知诸位可曾思惟:坛城圣众安住法界,早已圆证四身五智,自能随意变现无边殊胜微妙供品,岂需密乘行者献供?其实坛城圣众心中,真正希望行者献供的供品,乃是体性清净的供养,亦即学习菩萨的慈悲——兴无缘慈,运同体悲。若能住于体性平等,则体性清净的芬芳,自然由里溢表,弥漫整个法界,此即体性的供养。一切见闻觉知诸境界,皆由体性如幻显现。体性无相,却能如幻显现一切珍妙供品之相,犹如空花水月,终究亦回归体性空寂。是知体性即法界中至极稀有、至极珍贵、至极殊胜之供品。唯有彻底实证体性,才能受持佛法实义,如实生起殊胜觉受,是为法供养,亦为体性供养。
◎ 宁愿舍弃自身性命,亦不舍弃尊贵的上师三宝;宁愿舍弃七珍八宝,亦不舍弃尊贵的上师三宝。
宁愿舍弃自己最珍贵的身体,甚至舍弃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亦不舍弃最尊贵的上师三宝。上师位居四宝之首位,冠于诸佛之前,若以显教修持观点来看,似乎不符传统观念,但以密法因缘观之,就非常符合佛法道理。因为修持无上密法的密乘弟子,无始以来流转生死的次数,犹如恒河沙数,亦如虚空微尘,无量无边,难以计数。过去无量诸佛住世之时,我们都错失因缘,未能得度。唯有目前依止亲传上师,慈悲善巧引导我等,出离生死轮回的三界,渡登甚深安乐的彼岸。上师之恩德广被三界,犹如日月普照。由此可知:上师之功德等同千佛,而惠我之深恩,犹胜于过去诸佛。正因如此,故将上师冠于诸佛之前,以上师总摄三宝故。 传授无上密法的上师,右肩须担负如来家业,成就弟子法身慧命,左肩还得背负弟子罪业,加持弟子消灾除障。
◎ 不论发生何事,都要陈设供品,供养上师三宝。恳切祈请上师三宝加被,消除种种修法障碍,诸事悉皆吉祥圆满。
◎ 不论前往何方,都要忆念上师三宝。若明天即将前往某地,则今天应当陈设供品,供养该方的坛城圣众。
◎ 思惟皈依功德,时时精进修持。并将三宝视为家乡,仰祈三宝作为依怙,以三宝为唯一皈处。祈请三宝降临,垂赐加持护念。
恒常思惟皈依的功德,时时精进不断地修持。并将上师三宝视为自己亲爱的家乡,仰祈上师三宝作为生死苦海的依怙,以上师三宝为唯一的皈投依止之处。祈请上师三宝降临,慈悲垂赐加持护念。
提婆达多曾于生前迫害佛陀,死后堕入金刚地狱受无量苦,佛陀派阿难到金刚地狱探视,却发现他并没有丝毫的痛苦,正因他确信三宝的功德,虽然身体堕入金刚地狱受苦,心却安住正定,享受妙明大乐。
四大天王曾于佛前发愿,护念加持皈依三宝之人。因此若能虔诚皈依三宝,不仅恒为四大天王护持,一切祈愿皆能如意,生生世世常遇三宝。若能依止三宝忏悔罪业,则能感召无量福报,最后圆证究竟佛果。
三、密皈依
(一)密皈依誓戒:
◎ 皈依上师竟,于彼勿起轻蔑。 修持无上密乘的行者,对于传授密法的上师,必须生起绝对的信心,绝对不能起轻蔑之想,必须以清净的因地心来皈依。华藏上师开示:“若视上师为凡夫,修千万劫亦是凡夫;敬信上师为佛,即能证入佛位。”因如实确信上师与诸佛菩萨无异,即能依照上师教授而修持,止息自心一切妄念,安住甚深体性正定,而实证圆满吉祥佛位。唯有如是观修,方获法流加持。故说“佛法唯信能入”。上师是对密乘行者最重要之一尊,若于此起轻蔑想,不论怎么修,绝对无法成就。
◎ 皈依本尊竟,于彼勿断观修。皈依本尊之后,必须从此刻起,念念不忘本尊,恒时将本尊安住心中,观修不断。
◎ 皈依护法竟,于彼勿断供养。皈依护法之后,每天都必须供养护法。
对于上师、本尊、护法的供养,不止是金钱物资的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最重要的供养,是虔诚的信心,其次是修法供养。若对上师有虔诚的信心,又能精勤修持,是为最胜的供养。
(二)密皈依学处:
◎ 任何饮食当运心观想,藉由密法咒力的加持,化为殊妙的光明甘露,以此妙供供养三根本:上师安住顶上,本尊安住心莲,护法安住脐轮。
◎ 不论前往何方,当祈请三根本,垂赐护念加持。并观上师安住顶上,自成本尊,空行护法围绕护佑。
◎ 纵使失去肢体,甚至丧失性命,亦当护持三根本。护持上师,犹如善护自己之心脏。护持本尊,犹如善护自己之眼目。护持护法,犹如善护自己之身躯。
◎ 不论发生何事,都要陈设供品,恳切地祈请三根本。祈请上师护念加持,忆念本尊赐予成就,供养护法成办事业。除此之外,勿作占卜。
◎ 恒常忆念三根本的功德。皈依上师能承上师加持,消除罪业障碍。皈依本尊能得本尊成就,圆证四身五智。皈依护法能蒙护法护持,成办利生事业。
四、密密皈依
(一)密密皈依誓戒:
◎ 依止了义知见:因六道众生与三世诸佛同体,故当修习彻证佛果之无漏知见。因证悟诸法空相与真心不二,故当修习空有不二的中观知见。
真正究竟的皈依:彻证体相用三大,圆满法报化三身。如何才能彻证体相用三大?如何才能圆满法报化三身?先从一念觉照开始做起,再逐渐增长为念念觉照。于根尘相接之一切境界,觉照任何境相犹如空花水月,皆由体性如幻显现,了知都是梦幻而不执著。
◎ 修习师授口诀:对外不染六尘,对内不住空有。既不向外驰求,亦不向内执住。任运等持,自在放下。
修持的口诀:对外不染六尘,对内不住空有。体性不在内外,只须放下任运,体性自然现前。
◎ 心无丝毫散乱:行住坐卧一切处所,见闻觉知一切境界,无须臾之散乱。
其实真正的修行方式,必须没有丝毫的散乱。什么叫做心无散乱呢?当如华藏祖师所开示:“于行住坐卧一切处、见闻觉知一切境,时时刻刻不离体性,净念相继,如幻而修。”如此才能由皈依法报化三身而实证法报化三身。祖师的《发菩提心义诀》,诸位要时时修持。祖师初见我和智师时,就要我们把这篇《发菩提心义诀》背熟,天天要背,这是第一步。诸位若也能背熟,则能时时晓得何谓菩提心?如何发菩提心?为何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之后,如何自他两利,以至究竟?
(二)密密皈依学处:
◎ 纵使证悟自心是佛,亦勿舍弃上师三宝。
◎ 纵使了知万法唯心,亦勿中断功德根本。 何谓功德根本?(弟:上师!)很好。但上师不仅是有相的上师,更不可忘记体性的上师。唯有体性,才是一切功德之根本。
◎ 纵使不畏堕入地狱,亦勿造作微细罪业。 为何不畏堕入地狱?因为晓得一切是幻,轮回与涅槃都是幻,故不畏轮回,亦不希图成佛。纵使修证至此境地,亦不可造作微细罪业。何况我们还未证此者,怎能造业?
◎ 纵使不想求得觉悟,亦勿毁谤佛教正法。
◎ 纵使证得无上成就,亦勿自负或是自夸。
◎ 纵使了知人我不二,亦勿舍弃众生大悲。 了知众生与自己不二,亦即证到究竟的体性。纵使如此,亦不能舍弃度众生,一定要令众生自梦中醒悟。
◎ 纵使了知轮涅不二,亦于僻静之处修持。 修持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纵使修至轮涅不二,亦不能中断修持,必须继续安住本寂而修。
(以下传法内容略)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