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佛教相关>> 心理健康>>正文内容

留学生刺母是“中国式家长”的悲哀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7日
来源:2011年04月16日 11:20 中国宁波网   作者:王拓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严勇杰 绘严勇杰 绘

  4月1日晚,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到达大厅,赴日留学5年的23岁青年汪某对前来接机的母亲顾某连刺9刀,致其当场昏迷。事后,汪某被警方刑拘。

  据教育部数据,2010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8.47万人,比2009年度增加了5.54万人。从1978年到2010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90.54万人。与过去相比,留学生的自费比例越来越高,出国留学的年龄越来越低,各种极端事件也越来越多。

  母亲没教给儿子敬畏和感恩

  因为抱怨母亲钱给得不够及时、不够多,汪某连刺母亲9刀,这一不幸当然是个极端的案例,人们关心的是,这个学生是不是精神正常?据介绍,汪某的家庭并不殷实,每年三四十万元的留学开销全靠其母每月7000元的收入来支付,家中积蓄耗尽,甚至不得不向亲友举债,汪某留学5年却从未打过工。南京大学心理教育研究室桑志勤教授认为,这说明这个孩子依赖性强,缺乏独立人格。“他母亲提到去年孩子说有幻听幻觉的情况,这是精神疾患的典型症状,应该进行精神测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理问题的出现固然与外因的引诱相关,但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学习环境的长期酝酿。南航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教授杨雪花说,这位母亲既可怜又可恨,她付出很多,成了儿子的“提款机”,这是教育的失败。母亲在教育中缺乏原则,导致了她根本不受孩子尊重。现在不少孩子在外面彬彬有礼,但惟独看到父母就不讲道理,稍有不满意就暴跳如雷,根子就在于父母的迁就和百依百顺。显然,这位母亲明显没有教会孩子感恩,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敬畏父母。这提醒我们,对子女,“爱要刚刚好,付出太多、太完美,他觉得理所应当,反而害了孩子。”

  个例呈现“中国式家长”的悲剧

  对留学意味着成功的曲解以及独生子女时代特有的舐犊情结,造就了“中国式母亲”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失去“镇定”与“淡定”,举止失当,为孩子成长埋下“地雷”。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说,虽然这只是个例,但呈现出来的是“中国式家长”的悲剧。我们的家长一直灌输给孩子的理念是:只要你愿意学习,我砸锅卖铁、卖房卖血都送你去,“只要学习好,啥都不重要”,这让孩子觉得,我学习你给钱天经地义。到头来,家长往往发现种下“百依百顺”的种子,却收获了“恨铁不成钢”的跳蚤,只能悲剧一场。

  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事,但更是个人与家庭的事。成功的教育离不开一位成功的母亲,一个优秀的孩子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孕育的金果子。家庭教育要成功,首先要认识你自己,认识你的孩子。一些家长认为大家都去留学,那么我的孩子也该去留学,事实表明,很多在国内很优秀的孩子到了国外也表现失常,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以至于“留学垃圾”成为高频词。殷飞认为,父母对子女留学应该有科学的规划和准备:你的孩子究竟有没有学习的动力和激情,他的个性究竟适不适宜去国外留学,你的家庭能不能承受高昂的学费,“留学是另外一种教育方式的选择,而不是逃避压力的捷径。”

  “母亲呼吁不要对孩子判刑,孩子也希望能够维持母子关系,但判刑可能是挽救孩子的唯一道路,判刑,是对儿子和母亲的教育,而不仅仅是惩罚。”这一观点在微博上广为传播。“很多家长认为人格和性格可以在以后的岁月中自己习得,而知识需要从幼儿园开始打拼,动辄声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恰恰是‘中国式家长’的悲剧。人格和性格需要从0岁开始培养,而知识是可以慢慢由他自己去学习到的。”殷飞认为,多数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一直以来过分注重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孩子的性格、人格、责任感、亲情观等影响孩子终身的东西的培养,这成为当前我们教育极端事件频出的重要根源,需要引起家长的警惕。

  健全的人格比知识更重要

  留学生刀刺母亲,也给留学低龄化提了个醒。南大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祈林说,现在很多孩子独立健康的人格尚未被培养好,就被父母匆匆送往国外。其实,做人比成才更重要,一个孩子出国求学之前,首先要有独立的人格、判断是非的能力。江苏社科院社会研究所研究员李宁宁认为,留学并不适合所有孩子,出国固然可以增长见识,感受异国文化,但一方面现在出去的多数是独生子女,多年来所接受的教育又只是片面追求智力发展的教育,另一方面,为了躲避“高考独木桥”,一些家长把尚未成年的孩子送到国外,这些没有健全人格的孩子,生活自理、心理调适能力、适应社会能力都较差,在国外面对的压力既新且大,如何学会融入陌生环境、如何寻求帮助、如何寻找自我,都将是很大的问题,因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将遭遇很多的偶然性,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就可能出现一次情绪的地震式爆发。

  教育子女是一门学问。留学生出现各种极端事件,这不是第一起,但我们希望这是最后一起,实现这个愿景,“中国式家长”的反思很有必要。选自《新华网》,原载《新华日报》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