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摄颂浅释 第四十五课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03日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继续学习般若,今天讲第二个问题。
癸二(能击败恶魔之功德)分二:一、真实宣说;二、彼之原因。
子一、真实宣说:
等恒河刹诸有情,假设普皆成恶魔,
一毛亦化相同数,彼等无法障智者。
这里以假设的语言说:修持般若空性法门、住于无分别智慧的菩萨,即使成千上万恶魔来对他进行作害,也不可能得逞。我们知道恒河沙无量无边,像恒河沙那样多的三千大千世界中尽其所有的众生,假设全部变成恶魔,每一恶魔的每一汗毛也幻化出恒河沙数刹土中所有有情数量的恶魔,尽管这么多的魔都对安住于无分别智慧的智者菩萨作障碍,或者说毁坏他,可是不但不能毁坏他的道心,连他的一根汗毛也不能动摇。
其原因下面的颂词有阐述,这里我引用其他经典中类似的教证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大宝积经》中云:“安住佛法中,能修空智者,无量诸魔众,不能动彼等。”因此,对安住于佛法境界当中,能够修持般若空性的智者来讲,即使前面所讲那么多的魔众一起对他进行干扰,损害他的道心,也不可能动摇他。可见,有关大乘经典所描述的观点和意义非常相似,只不过末法时代的人,很多都没时间翻阅这些经典,如果很详细地阅读了,就能知道包括汉地已经翻译出来的经典中,有跟这里的内容相似的说法。
就像前段时间我所讲的《佛说摩登女经》那样的篇幅,汉地还有一部经叫《佛说龙施女经》,这是三国时期支谦翻译的,经文很短。里面讲了一个真正安住大乘境界的人不被魔损害的好故事,内容如下:长者须福家有一女子叫龙施,她智慧和福报非常不错,从小就对大乘佛法有信仰,对众生有大悲心。十四岁那年,有一天她在七层高楼里梳妆打扮,此时佛陀及其眷属因化缘出现在她家门口。因佛眉间亳相之光照射在七重楼上,她因此而见到了佛陀的相好庄严,并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于是她发愿:我一切都供养佛陀及其眷属,将来要成佛度众。
由于她的发愿力极为强大,整个魔王的宫殿都被震动了,还出现了各种恶兆。那时魔王波旬特别不高兴,马上显现为她父亲的身相来劝她不要这样发心,说:你没有必要发大乘心,众生根本度不完,阿罗汉的发心最好,因为毕竟都是涅槃,所以你千万不要发大乘心。龙施女说:不行,我还是要发大乘心,阿罗汉所发的毕竟是自私自利的小乘心,不能广利众生。魔王进一步劝告她:你是女身,即使发心也不能成佛,因为女身连转轮王、帝释天、梵天都做不了,所以你最好不要这样发心。她说:虽然女身不能成佛,但我可以通过精进修行尽快转成男身,然后就可以成佛度众。接着魔王以恶毒的意乐说:如果你实在要这样发心,那就从楼上跳下去,如此便能成佛,而且行菩萨道者,应不贪于世间、不惜于寿命。龙施女说:既然父亲说这样可以成佛,我就愿意为了佛法和众生舍弃自己的肉身。然后她一边发愿一边从七楼上跳下。
因为发心力和发愿力的加持,她不但没有感受任何痛苦,于空中未落地前女相就变成了男相,落地后很多功德自然而然在相续中出生,身体也完好无损。那时佛陀也微笑、发光。当时众眷属请问原因,佛陀授记说:这位龙施女不舍道心,非常了不起,她将来成佛名号为龙盛如来。魔王看到她不舍众生、不舍佛法的坚强道心后,就羞耻地离开了。
所以我希望道友们,在有时间时一定要对佛菩萨的语言进行交流,并融入自心。若能如此而行,哪怕是佛经、论典中的一个故事,对你的今生来世也会带来非常大的利益。而世间乱七八糟的书或各种分别念的文字,暂时看起来好像很吸引人,实际上对我们的身心以及断掉轮回种子,根本没有任何利益。当然,若是菩萨为了度众生,依靠世间人的形象示现这种极为恶劣的相,那就不用说了,除之此外绝对不可能有。有些道友说:“我看这些不好的东西就是为了度化众生,因为这样做可以让邪魔外道高兴,可以将恶劣众生引入佛门。”话虽然说得非常漂亮,或初发心虽然很好,但若自己不是真正的菩萨,最后就会沉入迷乱当中而无力自拔,有这种危险性和可能性。
但对佛陀所说的经典和高僧大德所著的论典,哪怕我们每天记一个教证或公案,长期耳濡目染,慢慢慢慢相续就会潜移默化,逐渐就会变成一位好修行人。就是世间学问,也不可能一天当中一切知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也需要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不断地学习;在老师的不断开导和自己长期努力下,到大学本科毕业时,方方面面的学问和素质跟以前相比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学佛也是如此,因为佛法非常深奥、难以揣测,面对这样的甚深知识,我们就要花一定的时间,比如对相关教理进行比较等,长期坚持就能得到真实的利益。
可能有人对我讲《般若摄颂》(也包括《前行》和《净土》)有这种想法:在这么长的时间当中讲,太长了。但我觉得,当我每天翻阅很多大乘经典和论典后,自己真正法喜充满或有定解时(只可惜,再过几年就忘了),哪怕只给别人讲一个教证、一个公案,有人也会接受;如果真正能接受,对他一辈子来讲,在怎样面对魔众、怎样对付违缘等方面就会很清楚。
很多人刚开始学佛时,问题多得不得了,其实很多问题通过学习都会迎刃而解。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大家每天皆应想一想自己有什么样的收获。因为,哪怕是一个偈颂、一个故事,若能反反复复思维,其作用也跟世间知识完全不相同。世间好莱坞的电影故事或某位明星唱的歌,虽然暂时听起来或谈起来,人们会觉得很舒服,可是真正对精神和身体有什么样的利益呢?想必大家都很清楚。
对末法时代的人来讲,因为寿命太短,再加上生活节奏特别快、琐事又相当多,这样一来,人生几十年迷迷糊糊就到了尽头,很多知识想重新学习也没有机会,所以每次听课时都应该认真听受。我昨前天所讲的一样,如果在学院住了一个月,至少会听到三十堂课,那就能学到三十个不同内容。即使没有学到,念三十遍《普贤行愿品》,对你一辈子来讲,也是非常大的功德。在临死时,这个善法功德就会维护着你,一定能对你带来利益,这毫无疑问。如果杀了三十头猪,那罪业就会染污你的相续,或者说变成黑点一直保留在那里。所以,大家对善法、恶法的功德与过失,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并认真进行取舍。
在这里大家务必清楚的是:若能经常学习空性并安住于空性的境界,或把诸法观为如幻如梦,魔众的危害就不可能得逞。《佛本行集经》里也说[《佛本行集经》云:“夜叉罗剎鸠槃等,摩睺罗伽及毘舍,世间所有可畏形,魔王率将树下来,欲望恐怖于菩萨。端正容颜诸相满,功德具如千日光,心不惊动犹须弥,观后魔众如幻化。诸法无异无分别,如星如露如浮云,法相如是正思惟,安心善住结加坐。若有我心彼闻见,如是邪念则生贪,痴人作是著我时,以心念故见恐怖。释迦牟尼大尊者,观于诸法平等如,十二因缘相续生,心意境界空无实。见谄曲魔不惊动,乏顿无利身体疲,木石刀杖悉弃捐,眷属驰走无依怙。”]:在遇到魔众或违缘时,若能观察一切万法无有分别、远离一体他体的自性,了知它们如幻化相、如流星、如露珠、如浮云、如电、如旋火轮,就能把所显现的魔众全部观成幻化,这样心就能像须弥山那样坦然、顽强地安住,而没有任何动摇,此时一切魔众也会自然而然消失于空中。可见,若我们能像《米拉日巴传》和《中论》里所讲的那样进行观修,一切魔障和违缘皆能遣除。
世间中,有些人特别害怕非人、魔众,这说明相续中没有般若空性。如果能修无分别智慧,或能真正安住远离四边八戏的胜义境界,魔众就不会危害你。即使不能安住于这样的境界,如果理论上闻思过,也能把魔王和一切法观成如幻、如梦、如阳焰般现而无自性,那一切魔众也不可能危害你。但最关键的是,我们并不能如此观修,反而认为魔众或违缘是实有的。有人说:“糟了、糟了,现在违缘又出现了,九头魔王一直跟着我。”如果你越来越产生实有的执著,魔众就会有机可乘。所以在遇到魔众、违缘时,一定要观修般若空性,这极为重要!
子二、彼之原因:
四因菩萨具智力,四魔难胜不能动,
安住空性不舍众,如说而行佛加持。
接着上面的颂词讲。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他们能抵抗或战胜一切魔的障碍呢?我们可以这样回答:依靠四种原因,具足善巧方便或智力的菩萨,使烦恼魔、天魔、死魔、蕴魔等四魔难以胜过他,也不能动摇他的修行。虽然极个别菩萨因前世的因缘,在遇到违缘、魔障时显现上也无法战胜,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而且,诸佛菩萨和上师示现无常也很有必要。为什么任何一位高僧大德和佛陀都没有不离开世间而长住的呢?其目的就是为了在众生前显示万法无常的实相。一般来讲,在修行当中,只要具足这四因就能超越四魔。
哪四因呢?第一,安住于空性智慧,也就是说通达人无我和法无我;第二,具有不舍一切众生的大慈大悲心;第三,按照自己以前在诸佛菩萨前承诺过的“乃至菩提果之间,利益无量无边众生”的誓愿,在生活中实际执行、不断实践,也就是说誓言坚定;第四,以长期积累福慧二种资粮为因,已获得诸佛菩萨的护佑与加持。如果谁具足这四种条件:大智慧、大悲心、坚定的誓言、蒙受佛的加持,魔众就不可能危害他。
概而言之,真正具足利益众生和空性智慧这两个条件的菩萨,魔众的危害就不可能得逞。《胜思惟梵天所问经》中也说:“为于众生说,以住真如故,诸魔不能恻,以诸行甚深。”意思是:为了利益众生而长期讲经说法,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经常安住真如空性。具足这两种条件的人,世间任何一个魔众都不可能危害或破坏他。因为,利益众生和安住般若这两种行为,极其甚深、非常伟大、无比殊胜,并非魔众的境界。就像佛陀成佛时,因为他证悟的空性智慧极其高深,利益众生的悲心极其强烈,魔众就没办法危害一样。
在座的道友:在修行中遇到违缘时,如果有特别强烈的悲心和甚深的智慧,魔众怎么样想制造违缘,也没办法损害。《大乘起信论略述》中说:“知境本空,知心无念,不为魔等,现形恐怖。”其意是说,如果我们知道整个外境本来都是空性,自己的心也本来无有任何相或无念,即外境和内心或能取和所取全部通达为空性,(前天,女众讲考《中论》“内外我我所,若尽灭无有,诸取即为灭,取灭则生灭”这个很关键的颂词时说:能取灭,所取也灭;内灭,外也灭。)或者说对外境的执著也灭了,无念的心也灭了,也就是说没有二取的执著相,那么这种菩萨,魔王就不能现形使之产生恐怖。
因此,作为修行人都需要获得超胜的境界,这很重要!当然,在名言中利益众生、为上师三宝发心,也不能离开。但现在很多修行人都有自轻凌懒惰,觉得像我这样的人怎么能获得最高的境界,或者认为现在已经可以了,而停留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上。这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佛教中有很多甚深、精彩的境界,若能得到,对自他众生生生世世都能带来无穷利益。虽然表面上看来最高的境界也没有什么,因为它无形无色,但实际上你安住在这样的境界时,不要说世间最精彩的节目,就是世间人们认为最有意义的对境也不会再去贪执。
这里讲了很关键的四个条件,大家都应该具足。为什么有些人弘法利生如是顺利,魔众根本不能危害他,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具足大智慧、大悲心、坚定的誓言、不断积累资粮而获得了佛菩萨的加持。很多人都想获得不可思议佛力的加持,那就要长期积累资粮,这样佛陀自然而然会保护或维护你。另外,《华严经》中云:“离慢修智慧,不为魔力持,为佛所摄持,亦为法所持。”意思是说,离开我慢、长期修习般若的人,不但魔众不会找他的麻烦、给他捣乱,而且佛陀及其宣说的甚深妙法也会自然而然加持他。所以,若想获得佛法僧的加持,就要使自相续长期没有傲慢心,并具足智慧,这样就能得到三宝的加被。
听说一位领导在佛前作供养,在钱包里选了很长时间,才拿出一百块钱。不过他还舍不得,又往里装。但这一百块钱一直未能放好,旁边的五十块钱也拿不出来。后来他实在没办法,悄悄地说:“算了、算了,还是一百块钱!”然后就把这一百块钱放进了功德箱,并说:“佛陀啊!您一定要保佑我,最近是我最艰难的时候,您一定要时时关心我。”当然,他的说法也是对的,因为佛陀确实能时时刻刻关心他;但还要看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违越因果。
如果能长期积累资粮、行持善法,佛自然而然会加持。在《般若摄颂释》中,麦彭仁波切讲得很清楚:经常积累二种资粮令诸佛生欢喜心,依靠法尔在相续中就能得到善逝的加持。大家都应该知道“法尔”,比如火是热的、水往下流等。也就是说,相信因果、积累资粮的人,诸佛菩萨、天神、地神、护法神等经常会加持、护佑他,这是自然的规律。
一部经中说:如果我们能经常祈祷、积累资粮,就能得到佛陀的维护,魔众也不能危害。《道行般若经》里也说[《道行般若经》云:“菩萨有二事诸魔不能动。何谓二事?一者,不失本愿;二者,十方诸佛悉护视。是为二事。”]:魔众不能动摇的有两种人,一种是不失毁自己的本愿,也就是说自己发的愿不失坏;第二是诸佛经常护持、保护者,魔众也不能害。刚才讲了,要想诸佛经常保护,就要长期积累资粮。如果长期对行持善法一点兴趣都没有,在关键的时候突然拿出一百块钱,那能不能得到加持也不好说。虽然你祈求后,佛陀会垂念、加持你,但若长期行持善法,心里有正知正见,就很容易获得佛陀的加持。在《道行般若经》中,还讲了很多证悟般若境界者不会受到魔众危害的道理,大家可以参阅。
《大宝积经》中也说:对佛有尊重敬信心,对正法生起信慧并住于正法的人,也不会受到魔众的违缘。颂曰:“若于圣雄沙门所,生其敬信尊重心,亦住正法生信慧,一切诸魔不能动。”所以,如果我们能对应供对境佛法僧三宝生起信敬尊重之心,并经常安住于正法,世间所有魔众都不可能危害。如果没有这样,反而长期违越上师三宝的教言,就很容易受到魔的干扰。
以前,藏地有一位曲恰堪布(已圆寂),他经常讲:觉囊派秋吉寺玛德祖古(指活佛)的一位弟子,在修行过程中出现违缘时,自己不能辨别反而认为是顺缘。虽然上师经常讲:一定要守持清净的戒律,不要对幻觉执著,如果越来越注意取舍因果,对上师三宝也越来越有信心,那就说明你的境界很不错;相反,经常违越因果,不愿意行持善法,对上师三宝退失信心,就很危险。但他始终听不进去,最后导致违背上师教言而还俗。
这位弟子得到了“本尊、空行”如下授记:你舍弃戒律后会得到如何如何的空行母,你的境界会变成什么样,等等,对他将来作了详细授记。后来他跟上师说了这个情况。上师说:不要执著这些,都是幻觉。但他不听,仍到授记所说的地方去看到底有没有这位“空行母”,后来也真正遇到了这么一个女人。于是他认为上师不懂,只是故意应付,实际自己得到的授记并没有错。然后他就娶了所谓的空行母,把原来的清净行为全部舍弃。但从此之后,原来的境相全都没有了,还不断出现恶念。那时他才知道,因为没有听上师的话,最终导致着魔。但已无法再捡回来原来的清净生活,也没办法,只好苦一辈子。
一般来讲,心力脆弱者、道心不稳者、智慧浅薄者很容易着魔,而着魔的情况也各式各样。若能像我刚才所讲那样,真正对三宝有信心,哪怕对佛教有尊重心,也不容易受到魔众的干扰。这一点大家要有信心,不要稍微有点身体不好,如头痛、感冒等,就说:“我是不是着魔了?可不可以给我加持一下,我好痛苦!”作为修行人,应将一切显现观为佛的净现或上师的清净相。荣索班智达在《入大乘论》为主的很多窍诀书中都讲:烦恼的本体是清净的,魔的本体也是清净的。若能运用这样的教言,即使在生活中或修行时遇到一些魔众的幻相,最终它们也不可能得逞。
荣索班智达很了不起。《定解宝灯论》里面讲:“印度具德月称师,藏地荣索秋桑尊,异口同声一密意,建立本净大空性。”他在十三岁时这样说过:我并不是孤陋寡闻者,所有经论没有一个不懂;我也不是广闻博学者,因为所有经论只看过一遍。他是阿底峡尊者的上师美德嘉那的化身,也是班智达察那让目的化身,有各种说法。他的窍诀非常多,传记中说有六十多部,但只能见到极少数的窍诀,除此之外基本上都没有了。以后方便的时候我给大家翻译一些。
辛五(彼所修学法之超胜功德)分三:一、入果由经之一道;二、堪为一切住道者之最;三、是一切修学所知之最。
壬一、入果由经之一道:
讲此佛母般若时,若有菩萨起信解,
诚心精进而修行,知静者入一切智。
对般若波罗蜜多有定解的菩萨,在给别人传讲此般若时,有些前世发了心的有缘菩萨,对此般若空性法门自然而然会生起信解,也会生起欢喜心和意乐心,并且不是口头上,而是诚心诚意想实修。这样的话,应该知道他们三门是寂静的,他们会趋入佛的一切智智的道理。为什么呢?因为,佛陀的遍智果也好,菩萨的道智也好,这些都不离开般若波罗蜜多。
大家还应清楚,这种菩萨前世已与佛结下甚深因缘,今世已得佛印可。《大宝积经》中讲:“若闻如是般若波罗蜜,不惊不畏心生信解,当知此辈佛所印可。”有些人听般若后很害怕,比如:一切都空了,那我会变成什么样?(以前爱因斯坦研究量子力学,最后发现世界也没有,他特别紧张,就像出现了地震一样。)有些小乘根机的人,听到般若讲一切都是空性的,或听到念《般若心经》,就捂着耳朵。听说现在汉地极个别小乘种姓,对空性法门怎么样也生不起信心,尤其听了以后特别不舒服,这就是前世的习气所致。如果不是这样,即使对此般若法门听不懂,但听后心里不但不害怕,还很舒服、很开心,那就说明前世与佛有缘,这辈子佛加持的印已经印持了,或者说佛所传或所行的大愿等已作了印持。
有些人说:“通过这次听般若,从此之后我对空性法门就会有特别深的信心。”这说明前世与般若有缘,如果前世没有因缘,就不可能生起这样的信心或定解。《般若经》中讲:如果在过去世中没有恒久行持般若法门,则不可能生起信解。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中云:“神足无功用,即般若事业;深信解脱门,此是般若母。”在座很多道友,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居士,都对一切法的根本——般若空性有着特别大的欢喜心,这是非常好的事情;但光有欢喜心还不行,还应通过各种方便来求取般若空性。
最近很多道友讲考《中观根本慧论》很不错,通过听他们五六分钟的讲考就清楚:某某对般若空性法门不但有信心还有正见,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开悟。有些人虽然不善于表达,但境界和智慧还是很不错。在历史上,很多高僧都不一定特别能言善辩,文字表达能力也不一定特别强。尤其是禅宗,不需要文字戏论,也不需要辩论,更不需要以花言巧语来讲得很精彩。但他们说出来的简单话语,全部是开悟的禅话,也就是说,虽然字词不多,但却是一个比一个珍贵的宝物。总之,希望大家能从理论上进行思维、观察、分析,以此对般若法门生起信心。当然,这是针对喜欢推断者讲的。
有些人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推理,通过禅宗或大圆满的简单表示方法就能认识心的本性。如果认识了心的本性,万法的本性也认识了。在无上密法当中,特别是在大圆满窍诀部中,专门有一些观明点的修法,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认识本心。在显宗法里面,也有很多认识本心的窍诀。所以大家平时对其他宗派千万不能排斥。
现在有些人这样讲:我是学某某宗派的,其他宗派都不太好。也就是说,他对其他宗派根本看不惯。其实这种行为很不好,因为它会逐渐蔓延邪见。所以大家皆应观清净心,所有清净的宗派都要接受。如果以佛教或利他为借口而欺骗众生,我们就要反对。
总之,若谁生起般若的境界,或在听闻般若时生起信解,他前世就与佛陀和般若法门有缘,即生中已获得佛的加持,也能入于一切智,因为般若空性与佛的智慧无二无别。
壬二(堪为一切住道者之最)分二:一、认清菩提心之处般若;二、宣说为一切余处之最。
癸一、认清菩提心之处般若:
法界真如不可住,如空中云无住住,
咒师无住行于空,欲住依咒加持花。
如果有人问:菩萨的住所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可以这样回答:菩萨安住于般若当中。那为什么菩萨安住于般若呢?下面就讲这个道理。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法界无所不遍。现在汉地禅宗也认为:所谓的禅,包括文化在内没有一个领域不遍及。其实禅了达的是什么呢?就是法界或空性。而所谓的法界,从本体上讲没有任何自性。如果我们已经了达心无自性,也无法用语言和其他有相的方式来表达,就通达了禅的本来面目,或者说通达了法界。
这里讲:所谓的法界真如是不可住的。因为真正法界的本体不是有、不是无,所以能表达它的任何东西都不是它的本来面目。有些人说:“我现在了达了心的本性,它是空性的。”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法界并不是安住在空当中,也不是安住在不空当中。因此,所谓的法界真如并非住于任何有相的法上。而所谓的心住法界,就是包括真如在内的一切法都不住,或者说不住而住、住而不住。
虽然世间人认为这完全矛盾,但实际上对有证悟境界的人来讲,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比如空中的云,虽然没有任何依靠处,但它仍能在空中安住,还能自由自在地运行。所以很多都用空中的云来比喻证悟空性的境界。
虽然一切万法的法性和自相皆不存在,但在显现上也能自在拥有如海般的圆满、成熟和修行,所以该圆满的六度万行、该成熟的有情相续、该修行的佛刹,菩萨都会行持。比如说,世间非常厉害的持咒人,虽然他并没有安住在房屋等而是行于空中,但想安住时,就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在空中建造花园。当然,花园中的花果等并非人工造作,也非从地上生长出来,完全是依靠他的神通和明咒的威力幻变出来的。总之,法性的力量不可思议,从空性中一切都可以出现。就像昨天一位道友所引用的《入中论》的教证——“如是一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生”中所说那样。
《大宝积经》里也说:“……不住于欲界,色界无色界;得无安立故,不住于三界。及以虚空界,于彼无所住;以无有所住,平等而发趣。故无有少法,于中而可住;若得无所住,斯为妙智者。妙智无所住,无住为菩萨;能得如是住,则住法界中。”可见,虽然胜义中连三界、虚空界等皆不住,但在名言显现上也可以安住。所以大家皆应真正认识法性,而成为安住法界的智者。虽然名言中可以证悟法性或获得证悟,胜义中所谓的证悟并不存在,但实际上证和不证完全是分别念,就像在虚空中并不存在所作的事情等现象一样。
《净心诫观法》中云:“菩萨不住道,随逐利益行,常处于三界,救济苦众生。”可见,作为菩萨,虽然从胜义实相来讲,不会住于任何有相的道当中;但在名言显现中,他还是会随顺一切众生而行持饶益的行为,即经常处于三界救护一切苦难众生。对菩萨来讲,在看见世间有很多苦难众生后,虽然他知道一切都是空性,并没什么可救的,但他仍会以如梦如幻的行为来解除众生如梦如幻的痛苦。
如果这样的发愿力都没有,而自称有证悟大空性的境界就有问题。所以我觉得,对证悟空性者来讲,利益众生尤其重要!因为你已证得空性,已经没有烦恼、痛苦了,再加上证悟空性后慈悲心会自然而生,这样你面前也不会有敌人。以前圣严法师给陈水扁写了一句箴言:“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他也经常放在办公室里,但不知道现在是否放在监狱中。当时很多人都很喜欢这句话,但不认真实践也得不到真实利益。
李登辉在任期间,圣严法师也在禅和其他浅显易懂的佛教道理上跟他作过交流。当时他的弟子说:您是现任领导人的老师,并想如是宣传。但他说:你们不能这么想,作为一位修学空性的修行人来讲,我只是跟他简单地交流了两个小时,这并没什么,这不算什么老师,我也没有这方面的执著。我觉得这种说法很对。但现在有些世间人跟名人或领导握手后,永远都觉得自己手上有个不同的花纹;甚至还到处宣扬:某某人和我亲自握过手。可能他连手都舍不得洗。但实际上这完全是执著。
对空性有一些境界的人来讲,对世间的名人、名声、荣誉等一切全部会看成如幻如梦,对得与失、生与死等一切让世人因之而极其欢喜和痛苦的对境也会看作如水月空花。但他在看到众生没有得到想得的东西,或者拥有的东西已经失去时,仍然会去帮忙。不会以自己的境界要求别人:像我那样,安住本来清净就可以,从而不度化众生。的确,虽然自己有真正的空性境界,但众生非常可怜,所以不得不以适当的方式去度化。就像学生与老师,虽然老师很有知识,但也不能因为自己有知识就把所有学生放弃,否则老师就不合格。
所以在座的菩萨,自己有空性境界时,千万不要放弃度化众生的宏伟事业。在这方面,佛陀和历代的高僧大德给我们作出了榜样:虽然他们把荣誉、地位、财产等全部看作不净粪一样,可是在众生前他们仍显现为利他的典范。因此,在听到般若乃至获得不住一切相的境界时,自己一定要行持大的行为。《父子相会经》中讲:“不著一切法,则能行大行。”意思是说,如果能不住一切法,那时就可以做大的事情,因为自私自利都没有了。如果天天都想我的家庭、我的单位……即使能做事情也是行的小行。
现在很多在家人想发心也没有自由,因为害怕回到家里会遭到批评,这也没办法,因为已被控制或束缚住了。如果没有这样,完全超越了各种笼网,就可以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即使利益众生的事业不成功,也不会非常伤心、失望。在佛陀的故事里也有这样的情况:某一世利益众生很成功,某一世因魔王、恶君的力量,利益众生也不能得成。
我是这样想的:在学了般若以后,要尽量减少对世间人们特别贪执的相的执著,同时也不要成为一种无念,也就是说耽著安住的状态,从此之后再也不想度众生;相反,利益众生或六度万行的能力要越来超强。如果愿大、力大、慈悲心大,很多需要帮助的对境或众生就会出现。如果观空性的智慧非常广大,那所说的话、所作的事,直接间接对众生都是有利的。
所以人生中应该有崇高的目标,不要一天有三顿饭吃就可以了,而应追求最美好、最精彩、最有价值的东西。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大家都应经常如是思维。我是这样想的:空性确实很重要,因为没有证得空性,所作的善事就会被我执束缚,这样就不一定有善根。但光有空性的境界也不行,还要尽心尽力地利益众生,因为证得佛果的目的就是要利益众生。这样的话,现在因地时没有串习明显不行。就像在学生时代德育没有搞好,当领导时除了贪钱以外什么事都不想做一样。而不利他的佛陀根本没有,所以大家现在就要学习利他。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愿度有海诸有情
思考题
1.请详细阐述证悟般若的菩萨能击败恶魔的道理。也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应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2.为什么此般若乃趋入遍知智慧果由经之唯一道?鉴于此,你有什么样的计划与安排?
3.怎样以不住而住、住而不住来认清菩提心之处般若?请从喻与义、事与理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请详细阐述证悟般若的菩萨能击败恶魔的道理。也谈一谈自己在这方面应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2.为什么此般若乃趋入遍知智慧果由经之唯一道?鉴于此,你有什么样的计划与安排?
3.怎样以不住而住、住而不住来认清菩提心之处般若?请从喻与义、事与理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