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图书连载>> 53参故事>>正文内容

善财童子第五十一参 弥勒菩萨

       

发布时间:2012年10月17日
来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   作者:闻妙 编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这时,善财童子听闻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两位善知识的开示,犹如得到甘露雨一样,润泽善财的心,感到非常清凉。这时,善财童子正专心致志,思惟着一切菩萨所修的行门,怎样去行菩萨道?而向海岸国行去,参访第五十一位善知识弥勒菩萨①。

  因为,这时的善财童子已获得宿命的神通力,所以,他在一路游行时,一路上忆念着他在往世时的一切事情来。忆念起往世,曾经不愿顶礼恭敬他人,现在知道不对,即时发心,勤加修行,改正贡高我慢的行为。又忆念起往世,曾经发菩提心,但不持戒律,现在知道身心不清净,所以即时发心,专心净治自己的身心。又忆念起往世,曾经作过许多恶业,便即时发大惭愧心,专心修行,使杂念不生,谨防造罪恶。又忆念起往世,曾经起不正当的海浪般的妄想,便即时发心,恒常正思惟,只存正知正见。又忆念起往世所修诸行,专为自己,不为他人,便即时发广大心,普及一切蠢动的含识(有情众生)。善财童子又忆念往世,追求五欲境界,常常损耗自己的精神,所以他便即时发心,修行佛法,长养诸根,不被境界所转,使自己得到安稳。……又观察自己的身体,乃是生老病死等一切众苦所居住的舍宅。于是他即时发愿尽未来劫,修行菩萨道,教化一切众生。见到诸佛,成就佛所说的法。游行一切诸佛刹土,承事一切大法师,住持一切佛教,寻求一切法侣,见到一切善知识,积集一切诸佛的法,与一切菩萨的愿身和智身而作因缘。……

  善财童子已行到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前面,五体投地,恭敬顶礼。暂时收起念虑,停止恩惟观察,以深信解大愿力的缘故,即入“遍一切处智慧身平等门”。于是,他端心洁念,在楼观前,继续举体投地,殷勤顶礼。这时,善财童子就有不可思议的善根,流注在他的身心,感到非常清凉和悦泽。于是从地站起,一心瞻仰着楼观,目不暂舍,如同入定。合掌右绕,表示身心恭敬。

  这时,善财童子以无量称扬赞叹一切菩萨之法,来赞扬毗卢遮那庄严藏这座大宝楼阁之后,再一次曲躬合掌,一心想见到弥勒菩萨、亲近弥勒菩萨、供养弥勒菩萨、承事弥勒菩萨。

  善财童子这样想念之后,即时见到弥勒菩萨从别处回来。有诸天王,及天龙八部等无量无数众生,在弥勒菩萨前后围绕,一同来到这座大宝楼阁中。

  善财童子见到弥勒菩萨之后,欢喜踊跃,便向弥勒菩萨顶礼。这时,弥勒菩萨观察善财童子的功德已经圆满,乃在大众中,盛赞善财童子的大功德,善财听完之后,欢喜踊跃,身毛皆竖,悲泣哽噎不已。即时双手合掌,恭敬瞻仰弥勒菩萨,右绕无数匝。由于文殊师利菩萨心念力的缘故,应时有种种宝华、璎珞、妙宝,不知不觉地忽然来到自己的手中。善财童子以欢喜心,即将这些宝物,奉敬在弥勒菩萨的座上。于是,弥勒菩萨一面伸出右手来,摩善财的顶,一面又说偈颂赞叹善财是一位真正的佛子。

  善财童子回答说:“我因为受文殊师利菩萨的教化和指示的缘故,所以能见到一切难见的诸位大善知识,我愿意接受他们的教导,再回去瞻礼文殊师利菩萨,因为他是我的初示导师。  

  大圣,我已经先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可是我还不知道菩萨怎样学习菩萨行?怎样修行菩萨道?大圣,你已经蒙一切诸佛授记,在一生之中,应当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果位。则已经超过一切菩萨所住的果位,……已经在一切菩萨自在之中,得到任运自在了。……因此,我恳求大圣慈悲,愿为我开示。”

  这时,弥勒菩萨观察一切道场中的大众,指着善财童子,对着大众再一次盛赞他的因缘和无量功德行。向大众介绍说:“这位长者之子,以前在福城的时候,曾经受过文殊师利菩萨的教诲,所以他发愿参访善知识,辗转由北向南行,到处寻求善知识,经过一百一十位善知识②之后,才来到大宝楼阁。他亲近这样多的善知识,或者受善知识的教化,或者受菩知识的赞叹,或者受善知识的诃斥。他没有生起一念疲懈的思想,他有坚韧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可嘉!可勉!”

  弥勒菩萨又说;“各位仁者,其余一切菩萨,要经过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才能圆满具足菩萨行,才能亲近诸佛菩提。可是这位长者子,他能在一生之内,则能清净佛刹,则能教化众生,则能以智慧深入法界,则能成就诸波罗蜜法,则能增广一切诸行,则能圆满一切大愿,则能超出一切魔业,则能承事一切善知识,则能清净一切菩萨道,则能具足普贤愿行。”

  弥勒菩萨这样称扬赞叹善财童子种种功德,令无量百干众生,都发了菩提心。接着又赞叹说:“善男子,你已经获得最好的利益。你又善得人身,你又善住寿命,你又遇佛出兴于世,你又见到文殊师利菩萨大善知识,你身为载法之器,为一切善根之所润泽,你为白净法(一切善法)之所资持,所有欲念都已解除,完全清净了,你已经被诸佛共同护念,你已经为诸善知识共同摄受。为什么?因为你已经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缘故。”

  接着,弥勒菩萨以二百二十一种事物向善财童子讲解、譬喻什么是“菩提心”后(在这里因文长不列,另见《菩提心颂》),再向善财童子重申:“善男子,发菩提心的人,就能成就这样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的殊胜功德,若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能获得这样殊胜功德。因此,善男子,你已经获得最善的利益。你所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所修的行门。已经得到这样的大功德了。善男子,正如你所提问的:菩萨怎样学习菩萨行?怎样修行菩萨道?善男子,你可以进入这毗卢遮那庄严藏大宝楼阁中,周遍观察,就能明了什么是学习菩萨行。学习之后,则能成就无量菩萨所修的功德行门。”

  这时,善财童子听罢弥勒大菩萨对他开示菩萨修行法要,恭敬地同弥勒大菩萨右绕之后,说:“唯愿大圣你慈悲,把这座大宝楼阁的门启开,让我入内遍观巡礼,了知佛法的奥妙。”

  于是,弥勒菩萨来到大宝楼阁门前,用手指弹门三下,发出声音,大宝楼阁的门,便立即自动启开。当善财童子欢天喜地进入大宝楼阁中,楼内五光十色,令他跟花撩乱。等到善财童子进入楼阁之后,那扇门便立即自动关闭了。

  在这里有无量数多的宝物铺地、宫殿、门窗、栏楯(shǔn,吮)、七宝道路、宝幡、宝幢、宝盖等,十分庄严,令观者目不暇接。又有无量数多的宝珠屡珞、宝网,庄严这座大宝楼阁。又有无量数多的宝绎,被风吹动,奏出演说妙法的音声。在这大宝楼中,又到处散下无量数多的天华和金屑,还有无量数多的天鬘、众宝香炉、宝镜、宝灯、宝衣、宝帐、宝座、宝缯、阎浮檀金色童女像、杂宝诸形像、妙宝菩萨像等,处处充满、庄严这大宝楼阁。又有无量数多的各色宝莲华、宝行树,放大光明的摩尼宝等普照庄严这大宝楼阁。善财童子在大宝楼阁中,又见到无量百千诸妙楼阁,在每一栋楼阁中,都有严饰,如同以上所说的庄严具一样情况,又广博、又严丽,都同虚空一般,互不障碍。善财童子能在一处之中,便见到一切处的境界。

  这时,善财童子在这大宝楼阁中,见到有这样种种不可思议的微妙境界,生大欢喜心,不自禁地踊跃起来,顿觉身心柔软,已离开一切妄想,除尽一切障碍,消灭一切迷惑,获得忆持三味,所见不忘、所闻能忆、所思不乱,入于没有障碍的解脱法门,可以达到普运其心、普见一切、普申敬礼的无碍解脱了。

  当善财童子刚刚顶礼的时候,以弥勒菩萨大威神力的缘故,能见到自己的身体,遍在一切诸楼阁之中。换言之,在无量百千诸妙楼阁中,皆有善财童子,能具足见到这种种不可思议的自在境界,这就是善财童子所证得的境界。他也能同时在这大宝楼阁中,见到弥勒菩萨往昔从初发菩提心起,至现在的一段历史。好象放映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出现在他的面前。

  善财童子又在这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内,在诸楼阁中,见一主楼阁,高大广阔,庄严校饰,最为上乘,无可比拟。在那里可以完全见到三千大千世界、百亿个四天下,百亿个兜率陀天,在每一处都有弥勒菩萨降生的盛况,和八相成道、转正法轮的种种境界。这时,善财童子又见到自己的身体,就在那一切诸佛道场中,也见到在那一切众会之中的一切佛事。且能忆持不忘,通达无碍。这种境界,真是妙不可言。

  善财童子又能在这一切楼阁中,听到种种宝铃和宝铎,以及种种乐器,都在演畅不可思议的微妙法音,说种种妙法。善财童子又听到在某处,有某位菩萨,或有某位善知识,修学佛法、弘法利生,成等正觉等一系列的境界。或者又听到在某处有位佛,在某劫中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善财童子都能一一听闻到这样不可思议的法音,身心欢喜,柔软悦泽,即刻得到“无量总持法门”,又得“一切辩才无碍法门”、“一切禅法门”、“一切忍法门”、“一切愿法门”、“一切度法门”、“一切通法门”、“一切明法门”、“一切解脱法门”和“一切三昧法门”等……。

  在这时,善财童子在定中,观察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中一切自在境界。弥勒菩萨便摄神力,入大宝楼阁中,用指弹出声音,在声音中,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出定吧!”善财童子听到弹指声,即从三昧起。弥勒菩萨告诉善财童子说:“善男子,你住在菩萨不可思议自在解脱,受诸菩萨三昧之乐,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的境界。你能见到菩萨神通力之所持,助道之所流,愿智之所现,种种上妙庄严的宫殿。你又能见到菩萨听修的行门,听到菩萨所说的妙法,知道菩萨所集的功德和所种的善根,明了如来所发的愿,通达如来所修的行。”

  善财童子对弥勒菩萨说:“大圣者,是的。唯愿大圣慈悲,这是菩知识加持于我、忆念于我;大威神力所成就的,是慈悲力所成就的。大圣者,这种解脱门,它叫什么名字?”

  弥勒菩萨回答说:“善男子,这种解脱的名字,叫做‘入三世一切境界不忘念智庄严藏解脱门’。善男子,在这种解脱法门之中,又有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解脱门。乃是—生补处菩萨才能得到这种解脱门。”

  善财童子又说:“这种庄严境界,它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我现在看不见了?”

  弥勒菩萨回答说;“它从什么地方来的,便到什么地方去了。”

  善财童子又问:“它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

  弥勒菩萨回答说:“它是从菩萨智慧神力中而来,它是依菩萨智慧神力而住。它是无来亦无去,也没有住处,它不是积集的,也是非常的,远离一切心思、一切言议的这种境界。

  善男子,譬如龙王降雨,雨不是从龙王身生出,也不是从龙王心上出。龙王没有把雨积集起来,而不是看不见。因为雨,还是有形有相,所以能见到。乃是龙王心念力的缘故,在霈然之间,就降大雨,能周遍天下,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议。——善男子,那大宝楼阁的庄严事,也同样如此,不住在内,也不住于外,但是能见到这种境界。这是由菩萨威神之力,所以才能见到这种境界。”

  善财童子又问弥勒菩萨说:“大圣,你是从什么地方而来的?”

  弥勒菩萨回答说:“善男子,一切菩萨是无来无去,他们都是这样而来的。无所行无所住,这样来的。无所处无所着,不会没有,也不会出生。不住于一处,也不迁于他处。不摇动,也不生起.不留恋,也不贪着。没有业,也没有报。没有起,也没有灭。不断,也不常。就是这样而来的。

  善男子,你问我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善男子,菩萨是从大悲处来,从大慈处来,从清净戒处来,从大愿处来,从神通处来,从无摇动处来,从无取舍处来,从智慧方便处来,从示现变化处来。

  善男子,你问我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善男子,我是从生处摩罗提国,而来到毗卢遮那庄严藏楼阁的,在那里,有个聚落,名叫房舍聚落。有位长者子,名叫瞿波罗,我为了教化这个人,令他明了佛法,所以我住在那里。我又为我所生之处的一切人民,随顺其所应化而为他们说法。也为父母及一切眷属、一切婆罗门等,演说大乘法,令他们趣入大乘法门。因此之故,我住在那里,而从那里而来的。”

  弥勒菩萨又说:“菩萨有十种生处:①发菩提心是菩萨的所生处,②有深信的心是菩萨的所生处,③诸地是菩萨的所生处,④大愿是菩萨的所生处,⑤大悲是菩萨的所生处,⑥如理观察是菩萨的所生处,⑦大乘是菩萨的所生处,⑧教化众生是菩萨的所生处,⑨智慧方便是菩萨的所生处,⑩修行一切法是菩萨的所生处。”

  弥勒菩萨无厌无烦,循循善诱、方便教导善财童子,他又比喻说:“大菩萨以般若波罗蜜作为母亲,以方便善巧作为父亲,以布施波罗蜜作为乳母,以持戒波罗蜜作为养母,以忍辱波罗蜜作为庄严具,以精进波罗蜜作为养育者,以禅定波罗蜜作为浣(音浣,huàn换)濯(音浊,zhu6)人,以善知识作为教授师.以七菩提分③作为伴侣,以一切善法作为眷属,以一切菩萨作为兄弟,以菩提心作为家,以如理修行作为家法,以诸地作为家处,以诸忍作为家族,以大愿作为家教,以满足诸行作为顺家庭的清规,以劝众生发大乘心作为绍隆三宝的家业,佛以法水灌顶一生补处菩萨,作为法王子,以成就菩提作为能净的家族。这是大菩萨的境界。……

  菩萨时时刻刻在教化众生,但是菩萨永远没有疲厌的心理。为什么?因为菩萨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作为体性,无论经过多长时间,也不讨厌众生,不感觉疲劳。菩萨明了通达生死的境界,犹如作梦一样,就是经过无量劫,也没有怖畏的思想。又明了五蕴之法,都是虚幻的,在生死轮回中示现生(生而未生),示现灭(灭而未灭),所以也不觉得疲倦。……

  善男子,我为随顺众生心的缘故,我为成熟兜率天中一同修行天人的缘故,令他们深信三宝,行菩萨道。我设身处地来示现,令众生知道菩萨怎样得到福德?怎样得到智慧?怎样才能神通变化?怎样才能庄严国土?怎样超过欲界诸天,令他们把所有的欲乐放下,令他们知道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令他们知道诸天有‘五衰’④的现象。”

  弥勒菩萨又说:“我为想示现菩萨将要降生时的大智法门,能和‘一生补处’的菩萨,共同谈论菩萨所修的行门。……我为教化释迦牟尼佛没有教化完的众生,以及他所遣来的众生。我为等待他们,所以住在大宝楼阁中,令他们好象莲华一样,都能开悟,得大智慧。在命终的时候,都能生到兜率天。

  善男子,我所发的愿,都已圆满具足,成就一切智。当我得到菩提(成佛)的时候,你和文殊师利菩萨都将会见到我。

  善男子,你应当再往文殊师利菩萨善知识的处所去,问他:菩萨怎样学习菩萨行?怎样才能证入昔贤菩萨的行门?怎样成就菩萨道?怎样发广大菩提心?怎样随顺一切众生?怎样能清净身心?怎样能圆满行愿?善男子,文殊师利菩萨,他当为你分别演说。这是什么缘故?因为文殊师利菩萨所有的大愿,不是百千亿那由他多的菩萨所能有的。善男子,文殊师利童子的行愿广大无边,出生一切菩萨的功德,没有休息。文殊师利童子常为百千亿那由他多的诸佛之母,常为百千亿那由他多的菩萨之师,教化成熟一切众生,所以他的名称普闻于十方世界,常在一切诸佛众中作说法师,为一切诸佛所赞叹。这位大智大慧的法王子,他住在甚深的智慧之中,能如实见一切诸法的实相理体,能通达一切解脱境界,能究竟普贤菩萨所修的诸行门。

  善男子,文殊师利菩萨,他是你真正的善知识,他令你生在如来家,能长养一切诸善报,发起一切助道法,遇到真实的善知识,令你修行一切功德。……善男子,文殊师利菩萨在往昔时,曾与你在一起出生,一起修行,是你的老同参、善知识。因此之故。你应当往文殊师利菩萨的处所,你不要以为曾见过他、亲近过他,但你不要生疲厌的心,他当为你说一切功德。为什么缘故?因为在你以前所见的诸善知识、所闻菩萨的行门、所证入的解脱门,所满足你的大愿,都是文殊师利菩萨的大威神之力。文殊师利菩萨在一切处、对于一切法,都是究竟处。”

  这时,善财童子听完弥勒菩萨这番言语之后,知道自己已经过了一百一十城,参访这样多位善知识,原来都是文殊师利菩萨所示现,于是善财童子向弥勒菩萨顶礼双足,右绕无数匝,殷勤瞻仰后,辞退而去,再参文殊师利菩萨。(第五十二位善知识)

  [注一]

  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又称慈氏菩萨,慈是他的姓。有些经中,也有称阿逸多菩萨,这是他的名字.阿逸多译为无能胜,他生具相好,胜德无过。为尊重起见,只称他的姓,不呼他的名。他就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他现在住于兜率天内院,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弥勒菩萨从内院下生到人间,将成为贤劫一千尊佛的第五尊佛。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弥勒菩萨的德相,乃是肥头大耳、笑口常开、大腹便便、和蔼可亲,令人既肃然起敬,又生欢喜心。相传在五代·后粱时,在浙江事化,有位布袋和尚,他用一杖,荷着布袋,向人化烦恼缘。在后梁贞明三年(公元918年),他端坐在岳林寺盘石上,说了一首倡颂:“弥勒真弥勒,分身千万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说毕,安详圆寂。现在一般的寺院,都以布袋和尚的形象,在山门里供奉这位弥勒菩萨,令入寺敬香的博士,先生欢喜心,忘掉烦恼。

  [注二]

  一百一十位善知识:在这里仅有五十三参,五十四位善知识。为什么原因?我想,或许有四种原因:

  ①这个数目,可能是个约数。如佛经中常用的“八万四千法门”、“一千二百五十人”,仅仅代麦其多而已。实际上,不一定正好是“八万四千”或“一千二百五十”,所以我们在读经时,可以不必拘泥数字.正象佛经中的“尔时”,也是一种不定的时间概念。

  ②可能是译者有意省略一部分对善知识的参访经过,几乎节省了一半。正如《阿弥陀经》的译本,有译“十方佛”,也有译“六方佛”的。这也无妨,并不影响全体经义。

  ③这部《华严经》,应该感谢龙树菩萨(西天第十四祖),是他在佛灭度七百年后,到龙宫去看到的这部卷帙浩瀚的《华严经》,仅仅经过三天时间,记在他的脑海中,回来用记忆,一字不漏地写出来的.可能由于时间很久,历史原因,有部分失传了,没有流传下来。

  ④宣化上人在《华严经浅释》,“第五十二参文殊师利菩萨”中,提到善财童子告别弥勒菩萨之后,在参访文殊师利菩萨的途中,要经过一百一十个城,或在一城遇到一位善知识,或在一城遇到多位善知识,或在多城才遇到一位善知识。看来,善财童子所参访的善知识,不止五十四位.又一百一十的数目,表示十地所修的十波罗蜜法,每一地具有十种渡罗蜜,故成为一百;等觉一位,具含十地故成为十。统计为一百一十之数。

  [注三]

  七菩提分:即七觉支。①念觉支,②择法觉支,③精进觉支,④喜觉支,⑤轻安觉支,⑥定觉支,⑦舍觉支。

  [注四]

  五衰:天人将死时,现五种之衰相。①衣裳垢腻,②头上花萎,③身体臭秽,④腋下汗出,⑤不乐本座。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