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文库>> 图书连载>> 53参故事>>正文内容

善财童子第五十三参 普贤菩萨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6日
来源: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   作者:闻妙 编写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这时,普贤大菩萨①称扬赞叹如来最殊胜的功德之后,告诉在华严法会上所有无量无边的诸菩萨及善财童子说:“善男子,如来的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过不可说不可说这么多的佛刹国土,就是过极微尘数那么长时间,相续不断、接连地演说如来的功德,也是说不完的。若有众生,想要成就佛的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有哪十种呢?①礼敬诸佛,②称赞如来,③广修供养,④忏悔业障,⑤随喜功德,⑥请转法轮,⑦请佛住世,⑧常随佛学,⑨恒顺众生,⑩普皆回向。”

  善财童子听到昔贤菩萨的十种大愿,虽已明白,但他怕一切众生还未了解这十种大愿。所以故意又请问:“什么叫礼敬诸佛?……乃至普皆回向呢?”

  于是,普贤菩萨回答善财童子说:“善男子,所谓‘礼敬诸佛’,就是礼敬所有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国土,极微尘数多的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的缘故,用真正至诚恳切的心,来信解一切诸佛,如在我的面前。常修礼敬,就要常常修清净的身、语、意业来礼敬诸佛。当礼敬的时候,要观想在无量无边每一佛所,我们礼拜的心也现出无量无边,我们的身也现出不可说不可说象极微尘数那么多。要待虚空界没有了,我的礼敬才会完毕。可是,虚空界是没有穷尽的,我的礼敬便没有穷尽。这样要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的烦恼也穷尽了,我的礼敬才有穷尽。但是,众生界是没有完的时候.众生业也是没有完的时候,众生烦恼也是没有完的时候,所以我礼敬诸佛的这种愿力,也无有穷尽。我礼敬诸佛诚恳的念,念念相续,连接不断,身语意业也没有疲厌。

  善男子,所谓‘称赞如来’,就是称赞所有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国土,所有极微尘中,在每一粒微尘中,各有一切世界;在每一世界中又有极微尘数佛;在每一位佛的地方,都有无量、无数、无边多海会的大菩萨围绕于佛。我应当以所修得的最深最胜见解,现前知见,各以超人的辩才,和天女的微妙舌根,发出无量无边、没有穷尽微妙的音声海,以又多、又好听的言辞海,来称扬赞叹一切如来诸功德海。穷未来际,相续不断地赞叹,于所有法界无不周遍。要待虚空界穷尽了,众生界穷尽了,众生业穷尽了,乃至众生的烦恼也穷尽了,我的赞叹方才会穷尽。可是,虚空界乃至众生的烦恼是没有穷尽的时候,所以我的赞叹也没有完了的时候。这样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三业没有疲厌。

  善男子,所谓‘广修供养’。就是供养所有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土,所有极微尘中,在每一微尘中,各有一切世界;在每世界中,又有极微尘数佛;在每一佛所,又有无量、无数多的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修普贤行愿力的缘故,生出一种深信明了的心,现前一念的知见,一念的智慧,完全以最上妙的一切供养品,来供养诸佛菩萨。那就是:无量无边的花堆积如云,又有鬘云,又有天乐的云,又有天伞盖云,又有天衣服云,又有种种天香、涂香、烧香、末香等种种云,数量如须弥山那么高。又燃种种灯:酥灯、油灯和香油灯,每一盏灯的灯炷,象须弥山那么高广,一一灯油,象大海水那么多。以上种种供养,具足这么多的供养,要常常这样去供养。善男子,但在一切供养中,给人讲经说法的供养是最大的。象‘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等等,善男子,如前所说的种种供养,功德是无量无边的,可是要比起法供养的话,只有一念的功德,一百分也不及法供养之一分,乃至一千分也不及法供养之一分,乃至百千万亿分、不可思议分、用算来算分、用数来数分、用喻来喻分,有微尘那么多的数量,也不及法供养的一分。为什么法供养的功德有这么大呢?因为一切诸佛如来,都尊重佛法的缘故。如果没有佛法,则不能成佛,想要成佛,就必须学佛法。以法供养诸佛如来和众生,这种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依照佛法所说的去修行,就能有众生成佛。若是诸菩萨修行法供养,这位菩萨一方面是供养如来,另一面令他自己也成就如来。象这样去修行,才是真正的供养。法供养是广大的供养,也是最胜的供养。乃至虚空界没有了,众生界也没有了,众生的业障也没有了,众生的烦恼也没有了,那时,我的供养才会穷尽。可是虚空界,众生界,乃至众主烦恼却永远都不会穷尽,所以我发广修供养的愿,也没有穷尽,念念相续而不间断,身语意业,也没有疲厌的时候。

  善男子,所谓‘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在过去无始以来,由于贪心、嗔心、痴心,而发生身业、意业、口业所作的种种恶业,没有数量,也没有边际。假设恶业有形体、相貌的话,就是遍满虚空也是容纳不了。我现在全以清净的三业,不造身、口、意业,使三业清净,遍满于法界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刹土。我在这么多的国土,一切诸佛菩萨的面前,诚心诚意地忏悔,再也不造罪业,常常住于净戒,守持戒相一切功德和所有修行的功德,只有等到虚空没有了,众生没有了,众生业没有了,乃至众生烦恼也没有了的时候,我的忏悔愿力方才完毕。可是,虚空不会没有,众生不会没有,众生业不会没有,众生烦恼也不会没有,所以我那忏悔的愿力也不会穷尽,念念相续,接连不断,身语意三业没有疲厌的时候。

  善男子,所谓‘随喜功德’,就要随喜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国土,极微尘那么多的诸佛如来,从他们最初发菩提心以来,修一切智,勤集福慧,我都要随喜。不惜布施生命,不知经过多得说不清数量的国土,碎成极微尘数那么多的劫,在每一劫中,施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多的头、目、手、足等难行的苦行,我都要随喜。圆满种种到彼岸的法门,以及其他万行,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涅槃乐果,我都要随喜。又分布所烧出来的舍利,所有善根,我都随喜。一切诸佛布施头目脑髓的功德,十方一切世界的六道、四生、一切种类的众生所作的功德,即使是象一粒微尘那么小的功德,我都乐于学习。十方三世一切声闻乘众生,和辟支佛乘众生,证到初二、三果的有学位,和四果阿罗汉的无学位,他们所有的功德,我都随喜。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的苦行,他们的志向是求无上正等正觉,这种广大的功德,我都随喜。即使虚空界没有了,众生界没有了,众生业没有了,众生烦恼没有了,可是,我随喜的愿是没有穷尽的时候,念念相续而没有间断,身语意业没有厌倦的时候。”

  接着,普贤菩萨再向善财童子讲述以下五个大愿:“我再说—说‘请转法轮’。善男子,所有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极微尘数多的国土,在每一微尘中,又有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佛刹;在每一佛国里,念念都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在那里成佛,所有象大海那么多的菩萨,在那里围绕着佛。而我以身口意业,用种种方便语言殷勤劝请十方诸佛、大菩萨、声闻、缘觉等转大法轮。即使虚空界没有了,众生界没有了,众生业没有了,众生烦恼也没有了,然而我常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法轮的这个愿力,却永远不会穷尽的,念念相续,永不间断,身语意业,也无有疲厌的时候。

  善男子,所谓‘请佛住世’。就是请佛常住在世的愿力。对所有充满法界、充满虚空界、充满十方三世一切佛土,极微尘数那么多的诸佛如来,当他们度化众生的缘完了之后,将要示现入涅槃的时候,我都要一一劝请他们不要入涅槃,常住在世教化众生。我不仅劝请诸佛常住在世,乃至一切菩萨、有学无学的、声闻乘、缘觉乘、一切诸善知识,我都用愿力劝请他们不要入涅粱。那怕要经过一切佛刹极微尘数的劫,为了利益众生,我都要这佯一一劝请他们住世。即使虚空界没有了、众生界没有了、众生业没有了、众生烦恼没有了,而我这个劝请诸佛住世的愿力则永远不会穷尽的,这样念念相续,永远不会间断,身语意业也没有疲厌的时候。

  善男子,所谓‘常随佛学’。就是在这个娑婆世界毗卢遮那如来,他从初发心起.便精进不退,用不可说不可说多的身命做种种布施。他剥自己身上的皮当纸用,剖开自己的骨头当笔用,用自己的血作为墨来写经典,堆积起来有须弥山那么高。为尊重佛法的缘故,所以不爱惜自己的身命,何况王位呢?释迦牟尼佛以王太子的身份,出家修行,舍弃他的国城、妻子、聚落、宫殿和园林,而修种种难行的苦行,……直到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成无上正等正觉,显出种种神通妙用,出生种种不可思议的变化,现出种种佛身,——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和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乃至现十方成佛的佛身,在种种法会中,为众生说法,或为诸大菩萨说法,或为声闻、辟支佛二乘众生说法,或为转轮圣王、小国王及其眷属,共一众会道场,或为刹帝利、婆罗门、长者、居士共同众会道场,或和天龙八部、鬼神、人非人等众会道场,以佛的象大雷鸣般响亮的圆满音声说法,随着众生的欲乐,成熟他们。乃至示现入于涅槃等等,我都常随佛学。如是尽法界、遍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土中,每一佛刹微尘数的如来,我也都是随喜随学。在每一念中,我都随学诸佛的法门。纵然虚空界没有了,众生界没有了,众生业没有了,众生烦恼也没有了,但我这个常随佛学的愿是没有穷尽的,念念相续不断,身语意业也永远没有疲厌的时候。

  善男子,我再说一说‘恒顺众生’这个愿。所谓尽虚空、遍法界十方诸佛国土,所有种种不同类的众生,如卵生、胎生、湿生或化生的众生,或有依于‘地水火风’四大而生的众生,或有在虚空及在花草树木上而生的众生。无量种类的众生,有种种色身、种种形状,种种相貌、种种寿量、种种族类、种种名号、种种心性、种种知见、种种欲乐、种种意行、种种威仪、种种衣服和种种饮食等。他们中有些住在村营、聚落、城邑、宫殿,乃至一切天龙鬼神、人、非人等。他们中有的无足,有的四足,有的多足,有的有形色,有的无形色,有的有想,有的无想,有的非有想非无想。象以上所说的种种等类的众生,我都要随顺他们,教化服侍他们,供养他们,如同尊敬父母、师长,与供养阿罗汉和佛一样,等无有异。

  众生常有八万四千种疾病,菩萨便以八万四千种良药来对治他们的身心之病。众生有时误入歧途,菩萨便指示他们走应走的正路。对于在黑暗中的众生,菩萨便为他们作光明。对于贫穷的众生,令他们都得到金、银等宝藏。菩萨就是这样平等无分别地利益一切众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行菩萨道的菩萨,若能恒顺众生,就是同随顺诸佛一样,供养诸佛一样。若令一切众生都生欢喜心,也就是令一切如来生欢喜心。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因为众生而生起大悲心,因为大悲心而生出菩提心,因为有了菩提心,才能成正等正觉的佛。譬如在旷野沙碛之中,有一棵大树王,如果树根得到水,则大树的枝叶花果就茂盛了。现在的众生也正处在生死旷野中,菩提树王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得道,也象在旷野沙碛中的大树王一样。一切众生好象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佛以大悲智慧水浇益众生(树根),才能成就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智慧华果。这又是为什么呢?若诸菩萨以大悲水浇益众生,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因此,菩提属于众生,若没有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善男子,你对于这些道理,应该这样去理解。因为佛、众生和心是三而一、一而三,一体的、平等的。只有这样,才能圆满大悲心,以大慈悲心随顺众生,便能成就供养如来的功德。菩萨就是要这样发随顺众生的愿,纵然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和众生烦恼都没有了,但我随顺众生的愿仍然存在,无有穷尽,这种心念,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永远行持这种愿力,永远不会有疲厌的时候。

  善男子,我再说一说‘普皆回向’。从第一个愿‘礼敬诸佛’起,乃至‘恒顺众生’,在这其间修这些行门,有无量功德。现在把这些功德完全回向,也就是布施给遍法界、虚空界的一切众生,愿以此功德,令一切众生常常得到安乐,一切病苦也都消除。众生苦行恶法,都令他们不得成就,所修的善业,令他们快快成就。把地狱、饿鬼、畜生等诸恶趣的门,全都关闭,把人天涅槃的正路,显示出来。若所有众生因为以前积集了很多恶业,应该受到极重的苦果的话,我都发愿替他们代受苦果,令他们全都获得解脱,没有苦果的障碍,究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菩萨把所修的功德,这样去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纵然虚空界、众生界、众生业和众生烦恼都没有了,但我这个普皆回向的愿力永远永远没有穷尽,念念相续,永无间断,身语意业也无有疲厌的时候。”

  普贤菩萨最后总结说:“这就是大菩萨的十种大愿具足圆满了,若所有一切菩萨依照这十大愿,随顺趣入这十大愿中,则能使一切众生成熟佛果,则能随顺这十大愿去修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能圆满昔贤菩萨诸行愿海。”

  普贤菩萨除了向善财童子开示了“十大愿”之外,还特别讲述了“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的悲心引导。他接着说:“若有人到了临命终时,在最后很少的时间里,一切诸根完全散坏了,一切亲属也都离去,一切权威完全失去,所有一切财产、心爱的珍宝等,都不能伴你而去。唯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不相舍离,在一切时一切处,引导在你的前面,只需一刹那间,此人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立即见到阿弥陀佛、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自在菩萨和弥勒菩萨等。所有这些大菩萨,色相端严圆满,功德圆满,都来围绕着自己。这人也见到他自己生在极乐世界的莲华中,华开见佛,即蒙阿弥陀佛为他授记(即预告他何时可以成佛),在得到授记之后,经过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遍到十方不可说不可说那么多的世界去,以自己的智慧力,随顺众生心而利益一切众生。他就很快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法轮,令微尘数那么多世界的众生都发菩提心,随顺众生的根性,以权巧方便教化他们,使他们成熟,纵然穷尽未来无量大劫,也不忘普利一切众生。

  善男子,所有受持、读诵《普贤行愿品》的众生,或听到、或相信或讲述这位十大愿王的所有功德,……这一切人等,在一念之中,所有行愿,都得到成就。他所获得的福聚,也是无量无边。因此,他能在烦恼大苦海中,救拔一切众生,使他们都得往生到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去。”

  这时,普贤菩萨在释迦牟尼佛前,将自己所发的十大愿说完之后,善财童子听了,踊跃无量,在座的一切菩萨也皆大欢喜。释迦牟尼佛乃赞叹普贤菩萨说:“善哉,善哉!”所有参加这法会的一切大众闻佛所说,也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第五十三参,昔贤菩萨一节,是根据唐·般若三藏法师译四十卷《华严经》本,用白话文改写。)

  [注一]

  普贤菩萨:普贤菩萨是“华严三圣”之一。毗卢遮那佛为中尊,文殊师利菩萨为左胁士,普贤菩萨为右胁士。因为普贤菩萨曾发十大愿,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十大愿王”。这十大愿就是为善财童子说的法门。四川峨嵋山,为普贤菩萨的应化道场。

  [注二]

  随喜功德:随喜有四种:①随而不喜,②喜而不随,③亦随亦喜,④不随不喜。功是所立之功能。德是所作的德行。《六祖坛经》说:“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善财童子第五十二参 文殊师利菩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