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课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2日
胜义当中,一切万法虽然不存在,但从名言来讲都是存在的、不空的,因果所摄的所有法在世俗中均不遮止,因此,烦恼障、所知障的染污法,与尽所有智、如所有智以及得地菩萨的清净智慧等,全部可以合理安立,不会出现清净与不清净相同、烦恼和智慧相同等过失。
对方认为:中观派说一切法在胜义中远离一体多体、本体根本不存在,既然如此,修道过程中暂时清净、最究竟清净,或暂时的烦恼障、所知障等安立不合理。为什么呢?一切万法自性不存在的缘故。如果自性不存在,十种善业、十种不善业,以何因得何果,顺行缘起流转轮回、逆行缘起获得解脱,全部都不存在了。在因明当中,“山上有火,有烟之故”,以烟作为因可了知山上有火,这时会产生立宗的智慧,这些也不应该存在。
《现观庄严论》中将它称为胜义理门的辩论,也就是说,要么站在胜义的角度破名言,要么站在名言当中破胜义。实际上,对这两者必须详细分析。我们讲《中观根本慧论》时也提过关于这方面的辩论。对方说:一切万法无有自性,所以善不善、清净染污也不存在。针对这种疑问,我们可以说:不一定。虽然胜义中自性不存在,但名言中可以存在。又有人说:既然名言中一切法存在,那胜义中也应该存在。对此可以回答:不一定。名言中虽然已经存在,但胜义中依靠胜义量进行观察时,一切法根本不成立。
现在世间上,不要说未学宗派的人,即使学过宗派的有些小乘行人,觉得一切万法空性的话,为什么吃饭可以吃饱、手能接触柱子等等,这些法应该是存在的、不空的。这些想法,都是不清楚胜义世俗的差别导致的。作者静命论师为了遣除诸如此类的劣意谬论、阐明因果的合理性,在此处宣说了这一偈颂。
在世俗中,能产生的因以及所产生的果等起作用的无欺显现,只要种下了种子必定会产生它的果,这一规律任何人也无法遮止和推翻。按照中观派的角度来讲,对有因有果、有此有彼这一因果规律并不遮破,就像《智慧品》所讲的,对见闻觉知的一切现相,即使中观派也不遮破。因为这些法并不是以胜义智慧安立的,讲《定解宝灯论》时说过:一切万法有两种实相,一是胜义实相,一是世俗实相。对于世俗的实相,以无损坏眼耳鼻舌身来安立,依靠它得出来的对境或结论是正确无误的。而以胜义量所得之正相,依靠佛菩萨的智慧安立为离一切戏论的本体。
因此,从柱子的角度来讲,根据所化众生根基的不同,可以安立世俗和胜义两种正相。世俗的正相,也即在名言中可以起功用,能支撑屋梁就叫做柱子,它的本体是所作法、有为法、无常性、苦性……。从胜义角度观察,柱子的本体远离一切戏论,在圣者的各别自证面前所显现的是一种光明、不可思议的境相。对于世俗中存在这一显现分,中观派在抉择胜义时不遮破,这一点也是依靠名言量成立的,并非以胜义量成立。
正如前文所说,在名言中,烦恼存在的话智慧不存在,智慧一旦生起,与之相反的烦恼必定不存在。或者说,从因果角度来讲,青稞的种子存在则青稞果肯定存在;如果有青稞的果,前面也必定有青稞的种子。这种随存随灭的因果关系,在名言中不可失坏。这些法,胜义中虽然不存在,但在世俗中互不混杂,绝不错乱。
即使证悟空性,也并非所有因果或世俗的一切见解全部灭掉。莲花生大士也说:见解如虚空那样高,取舍因果比粉末还要细。原因是什么呢?世俗中的见解与胜义的见解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境界越来越高时根本不会破坏名言中的一切显现。《定解宝灯论》也说:观察一个人的见解是否正确,就要看他相续中的慈悲心、信心、智慧是否增上?增上则说明他的见解越来越进步,反之,就像汉茶过滤器一样,信心、悲心、清净心等越来越减少,说明此人的见解非常糟糕了。
现在世间上的有些人,认为自己的见解越来越高,对名言中的取舍因果、守持戒律等方面根本不重视。实际上,《三戒论》也讲到:凡夫人不能做瑜伽者的行为,瑜伽者不能做成就者的行为,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为。所以说,作为修行人,自己的见解越来越高时,相续中的因果正见必定越来越增上,不会退失。
通过这次学习《中观庄严论释》,希望大家一方面对空性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对世俗现相不灭——无欺因果存在这一点诚信不疑,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本论最关键的两个问题,胜义中一切万法皆空,因果也好、佛陀也好,正如《中观根本慧论》所说,全部是空性的。在未达到这种境界之前,世俗中一切法都是不空的,这一点可以直截了当地在他人面前宣讲。
对方有实宗认为:你们中观宗既然也承认,名言中前世后世、业因果、能量所量等完整无损地存在,那与我宗观点一致,也就无须遮破我们的观点了。
你们有实宗跟中观宗所许完全不同。为什么呢?你们认为瓶子、柱子等万法,并不是以如梦如幻的方式存在,而是在胜义中真实存在。这样一来,请问:你们对微尘到识之间的所有法,能否以一体或者多体的方式建立合理观点?并且,一切万法如何以一体的方式存在、如何以多体的方式存在?请你们一一作出答复。
如果你们通过一体多体的方式说明万法存在,并且,以离一多因、金刚屑因等中观胜义理进行驳斥时,无有丝毫妨害,中观宗也可以跟随你等有实宗而承许,这些有实法在胜义中也是真实不虚的有法。反过来说,你们若没有确凿的理证,你们也应跟随中观宗的观点,承许一切万法虚妄,根本不存在。如此一来,你我双方才真正称得上是观点一致。
所以,在大的问题上无有分歧,才是真正的观点一致。不然,只是将柱子作为我们的焦点,你认为胜义中存在,我认为胜义中不存在,这样怎能称为观点一致呢?比如一个人说柱子存在、一个人说柱子不存在,此二者并不是观点一致的。同样,你们认为一切万法在胜义中存在,我们说名言中如梦如幻而显现,实际并不存在,这两种观点有很大差别。
总而言之,通过这次学习《中观庄严论释》,大家对空性方面完全通达很困难,但是对任何法都应减少耽著,这就是证悟空性的一种前兆和标志。你们一开始听这部论典的时候,对很多法非常执著,现在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执著逐渐已经减少了,觉得世间的任何琐事都没有多大意义,这就是我们学习中观的一种目标。
世间上的人们认为,今天我所得到的真实存在、所失去的也已经真实失去,对名利、感情、生活等特别执著,即使睡梦中也未想过“这是假的”。但是,学习中观以后,众生面前虽然有快乐、痛苦的显现,心里也有各种各样不平衡的状态,真正去观察时,其实与梦中景象无有差别。所以,这种学习对自相续肯定会有帮助。
一般来讲,学习中观也不一定马上恍然大悟,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与世间的人们,从表面上可能也有相似之处,比如有家人去世的时候,世间人会痛苦,大乘修行人也会痛苦,但痛苦的程度完全不同。学习过中观的人,明白这一切都是如幻如梦的,人总有一天肯定会死,怎样痛苦都没有意义。但世间人根本不明白这一点,认为真的已经失去了,再也见不到了……始终是一种实有的法。
有些人说:你们出家人也是对家庭很执著,也需要钱……,与世间人都一样。其实,一位修学大乘佛法非常好的修行人,与从未学过宗派的人,如果一起在餐厅用餐,从表面看,两者都认为很好吃,实际从执著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因为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龙猛菩萨与其他人一起吃饭的话,按照印度人的习惯,肯定都是用手来抓,可能根本看不出二者有任何差别……
月称菩萨曾说:通过教证和理证,可以对空性生起定解。通过精进闻思,如果对自性空真正生起定解,必定会对因果生起永不退转的诚信。就像高僧大德们对空性证悟得越来越高,对因果的诚信就会愈加提升,这一点,只要翻阅诸位上师和高僧大德们传记便可了知。相反,倘若觉得因果全部都空了、前世后世不存在……生起诸如此类的邪见,则说明此人对中观空性丝毫也未领悟。不要说中观,就连小乘境界也必须依靠世俗法来安立,因此,对前世今世等道理未真正认识的话,就说明根本没有证悟空性。
应该认识到:此人虽然口口声声说已经证悟空性,其实是将所谓的断灭认为成证悟空性了。有些人学过一些却未究竟,认为一切法是空性的,我也不存在、法也不存在、佛陀也不存在,于是说:念佛没有功德,放生也没有功德,不必积累善法断除恶法……。这种现象,不管藏地还是汉地,在当今时代相当多,这些人自认为已经证悟空性,因为他观察之后发现“我”确实不存在,因此认为因果等全部不存在。
认识到将断见取名为空性这一点后,必须舍弃这种恶见。我们现在已经学习了这些殊胜的论典,自己千万千万不要堕入到断见派的深渊当中去,否则就无可救药了,非常可怜!
阿阇黎龙树菩萨亲口说过:“不明空性义,唯一行听闻,不造何福德,彼等劣士毁。”有些人根本不了解远离一切空性的含义,仅仅听闻了空性的词句,或者只是口头上说一些空性的言词而已,随之认为一切万法不存在,从此以后不造任何福德……这种人已经毁坏了自己。
“业之果报有,众生亦尽说,彻知彼自性,亦说为无生。”名言来讲,一切业存在、业的果报也存在,包括众生都是存在的。但从胜义角度也应彻底了知,众生也好、业果也好,一切万法的自性应该说为无生、空性。
对此,龙树菩萨通过比喻来说明:“如为世间众,佛说我我所,一切蕴界处,皆以密意说。”佛陀虽然断除了一切我和我所,但为了世间众生,在名言中仍然会示现头痛,并说“这是我的眷属”、“我今天去鹿野苑”等,依靠蕴界处等法将众生引入胜义空性。所以,蕴界处存在的说法实际是不了义的,佛陀有密意才宣说的,如佛陀说我有舍利子、目犍连等如妙瓶般的眷属,这些实际都是不了义的,大家必须清楚这些道理。
阿阇黎在包括《中论》在内的《中观六论》等其他论典中,已经清楚讲到:所谓的空性极为深奥、难以洞察,所有智慧浅薄者,非但不能理解空性意义,且会依此堕入断见当中。依靠教证理证宣说了很多这方面的道理。
己三(修习二者双运之功德)分二:一、略说获得清净资粮;二、广说彼理。
下面讲修习世俗胜义或者说显空双运的功德。“双运”也就是二者结合起来,显现是世俗谛,实相则以胜义理衡量。
这一点,通过这次学习《中观庄严论》以后,很多人应该树立新的正见了。虽然我讲得非常不好,但是这部论典非常好,很多具有智慧的人不可能不懂,因为我们讲《中观根本慧论》时,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将万法全部破完了,此处就是将空性和显现的道理二者结合起来宣讲。
因此,这部《中观庄严论》的确是所有中观的庄严,对于胜义中如何空、世俗中如何存在,以及二者融会贯通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等,所有问题都讲得相当清楚。
庚一、略说获得清净资粮:
如是而安立,因果此法故,
福资无垢智,此宗皆合理。
如上所说,名言中不遮破一切万法的缘故,一切因果的安立非常合理,因此,所谓的有缘福德资粮和无缘智慧资粮,对中观自宗来讲非常合理。
有些论师也有“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他体”的说法,实际这种说法不太合理,因为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是一个本体,只是反体不同而已。比如布施,从世俗角度来讲,布施物与布施的对境、布施者都应该存在,以这种有缘的方式布施就叫做福德资粮;作为瑜伽士或者成就者来讲,不存在这种三轮执著,称为无缘智慧资粮。所以说,做一件事可以同时圆满两种资粮。
由于如是安立了无自性之理的因果此法,布施、持戒等一切有缘福德资粮,与无有任何愚昧之处的无缘智慧资粮,即是二者圆满双运之正道,就像前文再三说过,任何法显现上是世俗、实相上是胜义,此二者对中观宗来讲非常合理,对有实宗来讲却极其不合理。
世俗当中,因果、前世后世等无欺缘起存在,胜义中一切都不存在,所以,中观自续派在破万法时会加胜义的鉴别,这就是此派的一种特点。也就是此处所说的,一切万法,胜义中无有自性,世俗中应该存在。对此法进一步修行,则对世俗中柱子不是无常、我存在等的颠倒执著,以及胜义方面对一切万法的有、无等的颠倒执著,全部都会遣除,从而成为清净的修道。
《现观庄严论》中也说:世俗中应该有一种现分,这些实际就是大悲的一种妙用;而胜义中一切都是空性的。这种空性,简单点说,就是不要过于耽著。所以,大乘佛法实际就是二资双运,也即大悲心与智慧双运,以智慧缘一切万法,了知皆为空性,不生耽著;以大悲心缘一切众生早日获得佛果。任何一个人,相续中如果真的看破一切、无有执著,对每一个可怜的众生都有一种慈悲心、关爱心,说明这个人的确是大乘根基。否则,口头上如何说得天花乱坠也是没用的。
诸位有缘有实宗的论师说:“布施为利供,亦作施舍行,彼令极生信,无缘处非尔。无有故不缘,抑或非境故?若无坏福德,徒劳而无果。”有实宗认为所有万法存在,为什么呢?以布施为例,对可怜的众生通过布施来饶益,对上师三宝也可以作供养,正因为上师三宝和可怜众生存在的缘故,方可作上供下施等行为。因此,布施、供养的对境如果不存在,又怎会令人缘布施等行为生起信心呢?不可能有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布施、供养的对境,或者虽然存在却不成为对境,菩萨为度化众生而发心等也成徒劳无益,众生不存在的缘故。
彼宗论师遮破中观宗云:“三者佛照见,是故非无境。”布施的对境、布施者以及所布施的食品三者存在,以佛眼可以照见的缘故,你们中观宗所说“一切境不存在,均为无缘”的说法不合理,所以,并非没有对境。“自心与心所,彼等为自证。”也并不是不存在对境,所有对境全部是心和心所之自证,布施也好、布施的对境也好,全部是心和心所的一种妙用。
这里从无境和非境两个方面进行辩论。有实宗认为,中观宗说无有对境不合理,佛陀已照见三者之故。唯识宗则认为:并非不是对境,心和心所均为自证,可以承许为对境。
麦彭仁波切对此偈文解释说:小乘认为缘对境作布施或供养等,可以令人们生起信心和欢喜心,若不缘对境就无法达到这种效果。对方说,佛陀在《毗奈耶经》等很多小乘经典中经常提到,佛陀在某某处时,施主如何供养佛陀等。《百业经》也讲得清清楚楚,因此,不能说没有对境。唯识宗论师则认为,佛陀在因地时布施自己的儿女等,实际所施物、受者与施者的自心与心所均是自证,全部是心和心所的妙用,怎么会不是对境呢?应该是对境。
以上这些辩论,只是你们未分清胜义和世俗而已,根本无有任何实义。原因是:中观宗在世俗中并不遮破因果的缘起。所谓“三者佛照见”与“自证”的说法,是从世俗角度而言的。在世俗当中,中观派承认佛陀亲自来到世间度化众生,于佛陀面前供养具有无量无边功德,这一点,包括龙猛菩萨和月称论师也会承认。若按照一切万法唯心来抉择,全部是心和心所的一种妙用显现,中观派在名言中也是如此承许的。而胜义中远离一体多体的缘故,怎么会存在呢?根本不可能存在。无论唯识宗还是小乘宗,在胜义中,包括佛陀在内的一切万法,根本举不出任何一个存在之法。
庚二(广说彼理)分二:一、总说因果随存随灭之比喻;二、别说为正见摄持与否之因果。
辛一、总说因果随存随灭之比喻:
清净之因中,所生诸果净,
如正见所生,戒支等清净。
如是因不净,所生果非净,
如由邪见力,所生邪淫等。
由清净的因必定会产生清净的果,比如依正见可以产生持戒、布施、不放逸等。同样,造作恶业等不清净因的话,所产生的果也必定是痛苦,就像依靠邪见,便会出现杀生、邪淫、毁谤等种种恶行。
不论有漏法、无漏法,除无为法以外,任何法都是随着它的因果规律运转的。既然受因果支配,任何法在因缘聚合时便会产生,因缘不齐全就不会产生,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一切果均是相应因而存灭的。
所以根据因清净与否,果也会成为清净与不清净。就像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所讲的:如果根部有毒,所长出来的果必定有毒;如果根是妙药,长出来的果也是妙药。所以,为什么说最关键就是意乐是否清净呢?意乐清净的话,即使行为有些不清净也会成为善业;反之,一切都会成为不善业。
换句话说,清净的因中所生的一切果也是清净的。依靠世间正见所生起断杀等戒律支以及不放逸支等也是清净的,也就是说,以什么样的因可以产生什么样的果,比如我对上师三宝的信心无论如何都不退转,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世间正见,这样一来,就会守持戒律、放生等,行持善法。就像《四百论》所说的一样:“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正见一旦失毁,即使千劫也不能恢复。一个毁犯了戒律的人,只要具足正见,每天都会行持善法。但正见已经毁坏,所有善法都会随之毁灭的。
因此,一旦毁坏了正见,无论修任何法都无济于事。但是有些人也许太笨了,根本不承认因果,无论怎样对他讲都没办法说服。还有一种人业力现前,就像有眼翳的人始终认为海螺是黄色的,即使别人告诉他是白色的也不相信,同样,生起邪见以后,对上师三宝等很多方面都会毁谤,后果非常可怜。
现在世间上的很多人,认为因果不存在、前世后世不存在,所以在有生之年会造作种种恶业。由此可知,保护好自相续中的正见相当重要,即使生起一些邪见,也要马上祈祷上师三宝,诚心忏悔!
在世间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有些人说:“关监狱就关监狱……”然后开始杀人。凡是有智慧的人都会觉得这个人发疯了。有些佛教徒也说:“下地狱就下地狱……”这种人真的无可救药!修行人千万不要将自己所修学的全部毁于一旦,这是非常可惜的!应该时时刻刻祈祷三宝,让自相续不要生邪见。
不过我个人来讲,依靠前世的福德和上师的加持,到学院这么多年以来,在我的见解上,好像对因果存不存在或者前世后世存不存在这方面,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始终有一种非常稳固的见解,认为决定是存在的。但我想:很多人依靠各种各样的原因才信仰佛教,在遇到外缘的时候,以前的一些习气毛病经常会重新浮现,会有这种情况。所以,一定要时时刻刻祈祷三宝,保护好自己的正见!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