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游记——一个藏传佛教僧人看泰国
内容提要: 五世达赖喇嘛曾说过:曼谷是天上的城市,……。作为一个藏传佛教的僧人,我自然因之而神仰。多年来一直向往能无游访这座城市,能去这个号称黄袍佛国的泰国,参学南传佛教所弘。
五世**喇嘛曾说过:曼谷是天上的城市,……。作为一个藏传佛教的僧人,我自然因之而神仰。
多年来一直向往能无游访这座城市,能去这个号称黄袍佛国的泰国,参学南传佛教所弘传的佛法。
然这个梦想待时轮转至1999年9月9日,在这个千年一遇的吉祥日子里,它总算得到圆成。
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时空概念。从北京乘泰航的客机,几个小时后,我便漫步在曼谷的街头。在一些而又热情的居士帮助下,短短时间内,我的足迹遍及了泰国各佛教圣地,广泛接触了各佛教团体、社会各层人士。耳闻目睹了种种风情之际,自然有诸般的感触,而多年的习惯驱使自己在坐车休息之闲时,简要的笔录这些。信手拈来之文字,不一定有很大意义。然思及藏传佛教史上,似是至今无人有类似记录,故稍加整理,辑出与诸道友共享。
黄袍佛国
泰国是著名的东南亚佛教古国,从皇室到民间,全名信奉佛教。佛教文化的气息浸透整个泰国社会生活。
自我从北京上泰航的客机,服务小姐双手合什的问讯始,就一直沉浸在这种古老而朴素的文化气息中。
相信在2200年佛教便从印度传入了泰国,经历代高僧大德的弘传,与历代帝王的推崇,佛教深入了各阶层人们的心灵,成为恶劣人们精神文化的指导,佛教也成为了泰国的国教,泰国的国旗由白、红、蓝三色组成,其中白色代表佛教,泰国的宪法中规定了国王必须保护赞助佛教,泰国的纪念也是使用佛历……。
泰国的佛教有完整的僧伽制度,设有僧王,并有僧伽法会,非中央、府、县、区四级机构,管理着全国的界事务活动。寺庙有4万余座,进行佛学教育的佛学院有近千所,佛教刊物也不少。
在泰国弘传的主要是上座部佛教,分正法派与大众派,均保持着传统的结夏安居、托钵化缘、过午不食等生活。正法派又称为“法相应派”,该派由文化素质较高的信徒组成,对经典的闻思、修行很注重,持戒也极严,虽人数较少,但属整个国家僧伽的领导层,并传入了柬埔寨、老挝等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大众派在民间有影响,在泰国北部、南部、中部的教区,有广泛的弘传,该派与正法派在教法上无别,然在戒律上要求教宽,比如允许僧人接触金银钱财、嚼槟榔、抽烟。我亲眼见了一些僧人在寺庙中一边抽烟,以便给居士摩顶加持。在泰国,约有70万的旅泰华侨,因此汉传大乘教法也有弘扬,称为“华宗”,建有三十余座寺庙与泰国华人佛教会等十余个组织,我参观了一些寺庙,所见情况基本与现在国内的汉传佛教寺庙相同。南传佛教中比丘尼僧团的法脉断绝,故泰国没有比丘尼,只有学戒女,只能以居士身份在寺庵挂单修行。
泰国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旅游业尤为发达。在外来文化、经济的影响下,佛教的弘传、发扬,自然面临着诸多问题。看见披着黄袈裟出入接头托钵化缘的比丘,我不由想起了我们佛学院的汉僧,他们大多数人日后所处的环境与所修学教法。
玉佛寺、佛塔
玉佛寺
玉佛寺是泰国规模最大的寺庙,也是著名的皇家寺院。寺内供奉着被泰人视为国宝、护国神的翡翠玉佛。到达曼谷后,我便去寺内朝礼玉佛,寺庙建得金碧辉煌,朝拜进香者也络绎不绝。步入大殿时,神情庄严的佛像使人油然而生起欢喜与信心。问及曼谷的居士,都说国王也经常来此像像前顶礼供养,并且每年都要为佛像更换金衣,举行盛大的供养佛事活动,国家盛典也每每在玉佛寺举行……,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国宝,并且上层政府要员也能如此社会各层的民众自然也就受到了影响,慈悲、智慧的佛教文化也就能深入,净化民心。泰国社会的稳定,国民温文尔雅品质,我想大抵也就因此而来吧。
佛塔
漫游泰国的城乡,处处可见到尖尖的佛塔。在泰国人的心目中,佛塔是吉祥、祝福的象征,在外国游人的心目中,泰国的象征也就是佛塔。
从曼谷坐车向西五十多公里,便见到了泰国最古老、最高的佛塔--佛统大塔。据载此塔是阿育王建造的八万四千舍利塔之一。佛教传入泰国的最初标志,便是有帕苏邮和索达拉修建此塔。塔内供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头发,虽历经数次重建装饰,佛发舍利仍完好的保存着。塔高120米,中心供养的铜铸金色立佛像,也是泰国最大的佛像之一,这享有“三最”的大塔,是该国的国宝之一,来自世界圣地的游人也是每日不断。
第二大舍利塔在泰札情迈府的双龙寺,这是泰国的三大国宝之一。据史料记载:当年泰国人从印度迎请佛陀的舍利,驮着舍利的大象走到双龙寺那块地方时,怎么也不肯在前进,于是人们便在此建寺。又经威才大师努力,用纯金制造了舍利塔。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在寺内供有大师的法像,并塑造了双象双龙像。
情迈府是泰国的古都城,至今保留着古老的城堡与佛塔,我很细心的观礼古塔时,发现一些古塔的形状与藏地的噶单佛塔非常相似,随行的居士说在临近的印度尼西亚,这种古塔也有很多,这不由使我联想起:当年阿底峡尊者到印度去依止金洲大师时,也许对这些佛塔很熟悉,到了藏地后,尊者或许因此而仿造了噶单佛塔,纪念自的上师,也以此而加持雪域的修行人,生起大乘菩提心……。
这里的佛塔有许多不同的形状,我想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名称与涵义。可问当地的僧俗时,他们都回答:不知道。自己去查一些资料时,没有得出答案。
带着一些遗憾返回住地时,开车的居士在中途停了一次车,说此地是邓丽君死亡的地方,来情迈府的华人大都要来此参观。本地居民对此也非常熟悉。
佛使比丘、三个心愿、僧王、精勤、教诲
佛使比丘的三大心愿:
对泰国佛教稍有了解者,大概没有人会不知道佛使比丘。佛使比丘(1906--1993)法名佛陀达沙,是一位学识渊博、精通巴利文三藏的大德。著述有二百余种,在许多领域中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僧王与泰国各大学因此而颁赠过六个荣誉博士学位给他,而他一生却以住森林为主。在泰国游访其间,经常在书店看见佛使比丘写的书,而这些书都是围绕他的三大心愿为中心:一、希望人类破除自私;二、希望各宗教都能相互了解;三、希望各宗教徒入其教义。对每一个修行人来说,这三条殊胜教言如果能做到,我想他将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德。
僧王
僧王是泰国佛教的最高领袖,是泰国人民的精神领袖,在民众的心目中是泰国灵魂的象征。
现在的僧王智护尊者(颂得帕耶纳桑文)是泰国叻达哥信皇朝的第十九任僧王,一九一三年生于泰国札碧府贫民家庭,十四岁出家,一九八九年被任命为僧王。僧王写有佛纲等不少著作,也被授予过哲学名誉博士和语言学名誉博士学位。现任副僧王是瓦洛格大师,原籍中国海南人,从小出家,今年七十二在泰国,人们称他在佛法方面智慧第一。。由于僧王现在已经有八十多岁了,全国的宗教事务主要由副僧王负责。
僧王与副僧王也是国王的佛法导师。现任国王在一九五六年短期出家修行时,智护便是他的上师。在泰国期间,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国王、王妃、总理等国家要员顶礼供养僧王,并去请教有关佛法方面的问题。看到这些情景时,我自然想起藏传佛教历史上的莲师与赤松德藏,当年的情形与此可能相同吧。
在居士们的安排下,我拜见了僧王与副僧王,做了一些交谈。瓦洛格大师说:“藏掺佛教和南传佛教是同一佛教家庭的成员,我们互相了解配合,才能以佛法引导人类社会走向美好的明天……。我个人非常随喜藏传佛教大德在全世界弘扬正法的功德……。”我内心深感大师特别慈悲,也向大师陈白了自己的一些想法,虽然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在语言、派别、教义上有差异,但在相互尊敬了解的基础上,双方相互交流学习,对弘扬正法是很重要的。
超越懈怠
阿姜查(1919-1992)是泰国东北部著名的大法师,也是南传佛教本世纪中最伟大的比丘、禅师。大师精通佛法,一生坚持苦行,悟达了甚深的心性本面,在泰国看到他有教言说:“如果以朴实而艰苦的修行风格引导了许多弟子趋入正法,你懈怠不勤,什么时候才会苦斤呢?如果你懈怠不勤,你又能有多少成就呢?建立起我们的修行,超越懈怠吧!”我很喜欢他的教言,如果一个修行者不能超越懈怠,又怎有可能超越无明的轮回呢!
教诲
杨达法师在泰国很出名,现在因各种因缘,他离开了国土,然而泰人对他的信心仍然不灭,看他对弟子的教言:每天准时念经坐禅,慎行莫言,与众处时如独处,念于当下,不思过去,不思未来,心如止水,比丘以化缘为生,节制食量,食时不为逐味而食;睡时宛如生命的最后一夜,醒时立刻起床,珍惜时间,随时随刻观察自己的过失,修行人当具智慧,如英雄而勇敢,对众生应具大悲心……。初入佛法者如能遵守这些教诲,大乘甚深的法义则能迅速趋入。
摩诃珠拉龙宫佛教大学、硕士班、外语班
摩诃珠拉龙宫大学
摩诃珠拉龙宫大学位处曼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所支持下创办起来的佛学院,泰国政府每年拨款一亿泰铢(约三千万圆人民币)作为学院的教学经费,学院以巴利文、泰文开设内明(佛法教理)、社会科学、哲学、心理学等课程,有一百多位法师任教,学僧二千多人,学院面向全国的僧侣招收学员,但入学者必须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合格者方能入学。
我以一种十分欣喜的心情参观了这所学院,学院的教务长也颇为自豪地向我作了介绍:“我们学院在国王和政府的支持下,办学事业非常完善,本院规定:所有僧人,必须以戒为师,以智为本……。”看到身披黄袈裟师生在教室中认真讲习佛法时,我不由合起掌来,讲授修习正法,培养弘法人才,在目前这种情况下真是难得啊!
处身现代社会的人们,如果不想为纷然而来的工业机械产品所迷惑、同化,唯有修习佛法,保持宁静而超越系缚的心境,这种人才能得到快乐,才是真正进步、文明的人!
严戒--记得阿底峡尊者的传记中说过:尊者从未接受过女人手中的物品,时间虽然过了千年,这一条传统却仍然在南传佛教的修行人中保留着。泰国的出家人不能与女人身体相碰,不能共食共坐。女众供养僧人饮食时,也得通过其它在家男子转递,或是将供养品放在黄布帕上,由僧人自己取用。在各政府机关、飞机场、车站等任何公共机关中的女性工作人员也统一遵守这一条戒规,都不会直接从僧人手中接递物品。
在寺庙中,僧人与八戒女之间的戒律更为严格。在参观蒙毘贴牟尼法师开创的法身寺时,看到那里的八戒女住在寺院中的一个隔离区内,八个人住一个房间,严禁单独居住,女众区平时不允许男众进去,会客在外面的特定区,如果没有上师开许,僧人严禁与八戒女交谈,而且即使得到开许者,也必须各有同伴随行才可进行交谈,看到他们的这些规定,我想起我们学院有关男女众之间的戒规,与此也基本相同。虽然在地区、传承上,南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相异甚多,但在这些基本戒律上,对所有希求解脱者是相同的。
回向--泰国的出家人在受用在家人的饮食供养时,无论在施主的家中或饭馆里,最后都会为施主念经回向。这种做法很符合世尊的教规,僧人们也不会沾染虚耗信众财产的罪垢,施主们也会心满意足。我看汉藏两地正规寺庙中的出家人基本能做到这点,但一些到处流浪的、没有闻思过戒律的出家人,平时似乎看不到他们为施主念经回向,念诵经文、为施主回向,这种融入日常生活的修行,如果做不到,我想这种人是不配称为修行人的。
泰国僧人念的回向文有多种。大乘行人念的回向文一般为《菩贤行愿品》或“我愿一切有情,永得安乐离痛苦,获得安稳之妙道,成就无上胜妙果。”“愿消三界诸烦恼,园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等精简深奥的回向偈。
过午不食
泰国僧人坚持过午不食的戒条,到了下午,无论在寺院院饭店,都看不到出家人吃饭。当然,有些僧人也吃一些水果或喝一些麦片之类的饮料,还有小和尚偷偷的吃点方便食品。不过,午后的僧人是不能出去化缘的,因为这里的在家人都知道这条规定。过午后,饭店也不给出家人提供食品;在乘飞机时,我也见到服务员不给出家人提供食物,只供给饮料。在食物方面,南传佛教循小乘戒律,开许出家人食三净肉。在托钵乞食过程中,得到什么就吃什么。不过部分北传佛教的寺庙中,出家人坚持着素食,南传佛教的信徒对此也很赞叹,人为坚持素食有极大功德。
礼节--南传佛教的佛弟子对礼节方面非常重视。在出家人之中,依受戒年数的长短而确定长幼,幼者见长者时,须恭敬作礼,行路上,长者先行,幼者随后,坐时长者上座,幼者下座;……这些礼仪遵守得很完整。
在家人家僧人时,必须先顶礼或合掌问讯,国王亦不例外,而僧人不能回礼,只说:“愿吉祥”之类的法语加持礼者。进餐时,在家人不能与比丘同桌而食,只能恭立一旁坐于低座。在电视里或一些画片中,经常可以见到国王或一些政府要员恭敬供养出家人的画面。在这些礼节的深层中,表现了人们对佛法的尊重,对人类精神或说心灵奥秘的尊重与探索,我想一个地区的人们能做到如此,他们的道德水准或精神文明会是相当不错的。
担忧、电视、塞车、榴梿
在外来经济文化的冲击下,泰国的佛教也面临着严重的考验。许多高瞻远瞩的大德,为适应现代社会提出了不少观点,革新与回复朴实的实践佛法,是其中的主要两派。
社会环境的更迁,为人们出家修行增加了更大的困难。有一次,我看到一位比丘,托着钵在大街上化缘,他似乎对那儿不太熟悉,也没有人供养塔塔尔只有慢慢地在灯红酒绿的街道上踱步……。看到这个情景时,我想起了《百业经》中比丘乞食而遇违缘的故事,现在的环境更为恶劣,比丘乞食时,是否会更易遇到违缘呢?我突然为这位乞食的比丘生起了猛烈的分别念……。
电视--现代的科技产品也被引进泰国寺庙,如电视、收录机、电脑、汽车等,由此也引发诸多问题。
据说泰国的僧伽议会为“僧人能享受这些现代物质文明吗?”而作出专门的辩论,为此作出了一些开许,但在执行时,这些开许往往可能被滥用。
在泰国西部,与一位法师一起用餐时,我便提出了这个问题:“你们泰国寺院里的出家人允许看电视吗?”“可以,随缘吧,”法师很坦直的回答。“但那样,他们不就会受坏的影响吗?”“是的,但我们的寺院大多数在城市里,无法控制。”……
影视节目对现代人的坏影响,世出世间的智者都对此提出严重的警告,泰国的《法身双月刊》上引有一位老法师的话:“电视就是一种魔,魔把罪恶的根源灌注到每一个家庭里……。”美国的一位教育学家也说过:“毁灭美国的不会是核武器,而是电视。”然而世人对这些警告充耳不闻,业力之流瀑冲击下,人类似乎变得日益麻木和愚昧。
在现代的末法环境中,我们佛教已不存在“世外桃源”,现代的卫星技术已将电视节目发射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我想起色达的雪域故乡,在我们佛学院中,也可以收看电视节目的事实与法王如意宝禁止我们弟子看影视的规定。也记起了一些汉族弟子说过:汉地禅宗祖师为培养人才而创的自给自足半封闭式丛林也基本上不复存在了,现代的交通与通讯技术使深山变成了闹市。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事实?革新与复古,西方净土与人间净土……在曼谷街头上的车中我为此而陷入了沉思。
曼谷的接头似乎是世界上在拥挤的道路,各色各样的汽车将道路塞得寸步维艰,我们钻出“爬虫”一般的汽车,悠闲地漫步,便将汽车远远地甩在了后头。同行者说:“嗨,只要我们自主自立,其实很自在,路上根本没有什么阻拦!”
榴梿
东南亚地区的人们很喜欢吃榴梿,他们称之为“水果王”,到了泰国后,他们自然用它来招待我,然而对我来说,闻其味便头痛,更何况去尝呢?可当地人还很殷勤地劝请我品尝,说了很多“水果王”如何如何味美的话,如果记录下来,差不多可以汇集成一部“榴梿味美断惑论”了!也有几次捂住鼻子尝了一点,看每次都以想呕吐翻胃而告终,看样子这不是短期能养成的习惯。
特定的生活环境熏习起人们特殊的生活习惯,而这种习惯在他人看来,是多么的荒谬怪异啊!而已断尽五明习气的圣者看轮回中的凡夫,也是如此吧!我们凡夫多劫来一直以“六欲臭榴梿”为美味,如果没有证悟超越这种业惑之境,怎有可能反省到这种爱执有恶臭味呢?
六次结集、佛旗、伟大
六次结集:在南传佛教中,有六次结集法藏的历史,这六次记集,是在佛教史中通常所说的三次结集后,加上世亲菩萨的一次与缅甸政府组织的两次结集而成。
第一次结集是在佛涅槃后,大迦叶尊者召集阿难、优波离尊者等五百阿罗汉,由未生怨王作施主,而作的“五百正结集”。
第二次结集是在佛灭后一百一十年的时候,在毗舍离城波利迦国,由阿育王做施主,七百阿罗汉作的结集三藏。
第三次结集是在佛灭后三百年,由五百阿罗汉等在迦湿弥罗国,由迦腻色迦王作施主,而审定结集的三藏。
第四次结集是在佛灭后四百年左右,世亲菩萨为首的五百比丘,造《大毗婆沙论》等共三十万颂解释三藏。
第五次结集是在本世纪初,缅甸明顿王在曼德勒城邀请众多比丘校勘了巴利文三藏,并将三藏全文与校勘的经过刻在石碑上,至今仍保留着。
第六次结集:为了纪念佛涅槃2500年,缅甸政府邀请了南传佛教国家的两千五百名比丘,在1954-1956年,根据各国所有的三藏版本,进行了严密的校勘,结集了至今最完美的巴利文三藏。
佛旗:1950年,世界佛教友谊会在斯里兰卡科伦坡举行了第一次会议,会议上规定了佛教的旗帜。代表们根据佛陀成道时曾发出的六种光芒的颜色,而一直同意了“佛旗由蓝、黄、红、白、橙及此五种的混合色组成,从此,这种佛教旗帜在全世界各佛教组织所在地流传开来。可是在泰国,我发现了除此之外,佛旗主要是另一种式样--金黄的底色中绘有十二条幅的法轮。
我问一位法师,”你们国家的佛旗上,法轮为什么是有十二幅条,而通常所见的是八幅条?“那位法师笑着说:”他没有观察过这些,也不知道其来源,我想了想,大概是表示十二支缘起或十二部经典,但这种推测一直没有找到机会证实。
信佛、泰东、孩童、短期出家、难忘、禅、提问、迷信、胡说
泰国普通学校的佛教教育
信佛--在泰国的社会教育方面,小学、中学、大学,乃至军校,都设有佛学对一些巴利文经偈也要求背诵。有的学校还安排学生参加坐禅的训练。
泰国著名的教育学家达目努博士说:“一旦你信仰佛教,它就会引导你往正确方向前进,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不管你要做什么,往哪儿去,佛法都将给你智慧,让你以最好的方式来行动和思考。这样一来不仅使你自己,你周遭的世界也会达成吉祥,获得安乐。”
以佛教慈悲、谦恭、孝敬、助人为乐方面道德观念来教育小孩,在泰国尤为重视,许多地方设有佛教幼儿园,教育部门编有基础佛学教科书,以尊崇三宝、守五戒、孝敬父母师长等优良道德来教育孩童。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五、六岁的小孩看僧人时马上就会合掌问好说:“师父好”、“阿弥陀佛”等。
我想一个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如果能受到佛法熏陶,对他的人生旅程将会产生的影响是无可估价的,在这个人心日益冷漠的世界上,如果每一个有识之士都重视以贤善的宗教道德来教育孩童,我们的地球家园还会象今天一样充满战争、犯罪吗?
泰国人除了能在学校受一些佛教教育外,在社会上还有短期出家的风俗,青少年男子在寺庙出家接受严格的佛教教育,有了这样的经历后,方被承认为成人,从国王到贫民,每一个男子都是如此。
短期出家的青少年儿童出家时间从几天到几年、十几年不一,他们在寺庙中学习经文,接受僧团生活的训练,其目的是为抱父母恩,为结出家的殊胜缘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短期出家者不一定手沙弥、比丘戒,但出家期间,所过的生活与寺庙里的僧人是一致的,也许因为这是每个人一生的大事,短期出家者在寺庙中持戒大都非常精严。
短期出家的风俗在佛经中也许找不到教证,但它对南传佛教地区的影响,我作为一个亲眼目睹者,只能以“非同寻常”四个字来概括。
难忘--泰国的电视节目中,每天都有国内外高僧大德们弘法修行的报道,也有有关国王大臣们弘扬护持佛法事业的报道。一天晚上,电台播放了一位大德传授灌顶及菩萨戒的录像,次后又有他在一所大学里或博士学位时做的演讲:“……人类社会需要爱心和慈悲,无论是有宗教信仰的人士,还是不信仰宗教的人们,都不例外。一个人在他的孩童时代,在家庭或学校里,若没有爱心、慈悲的教育,他的前途将会十分迷茫。因此,我们应当相互学习和交流,共同努力,以慈爱心来拥抱人类,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段开示对我来说,终生难忘。
泰东--在泰东一位学者的书店里,偶尔翻阅到一篇卡比幸博士评价佛教的文章,佛教固然是古老的宗教,但它在现代生活和当代需要方面的价值,却越来越得到了肯定。一位叫雅达昔的泰国学者说:“佛陀的教法需要在实践生活中应用,它要我们透视生活,而非仅是观看生活而已。”著名的英国作家威尔斯也说:“佛陀的基本教法,非常吻合现代观念。勿庸置疑,佛法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有透视性的智慧成果。”
我想真正能园融理解佛法者,即使他刚从深山进入现代都市,也不会村有无所适从的感觉,佛法不存在古老的概念,它涵括了一切时代与空间,为任何时代的人们提出了如何生活的原则,只可惜,真正能理解佛法,实在是少之又少!
坐禅
雅央博士是泰国著名的科学家,也是国会议员,他说:“我既是政治家,也是科学家,不止如此,我也是企业家和教育家,……为了找到能胜任这一切的能力的安详,三十四年来我每天早晚不断地修习静坐。坐禅可以增进记忆力,提高心力专注的程度。因此,坐禅可以帮助我们读书,使我们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得到利益。……在伦敦医学博士学位时,我的禅宗上师说过:‘佛法就是责任,责任就是佛法。你现在是一位学生,你的佛法就是读好书,不管你在日常生活中做什么,你的佛法就是尽最大努力完成责任。’我依之终生研究修行,不断地攀向一个个高峰……。”
提问--在越大密时,一位姓温学者问我“我对佛教半信半疑,因佛教中据说有许多奇妙的神通,我始终觉得这些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你能否为我解开这个疑团呢?”我当时回答:“佛教本来并不提倡神通,但在修持过程中,有些超越常人的能力会自然获得,这些并无神异可言,如果通过直播电视节目,能见到万之遥正在发生的事情,通过电话,能听到地球另一端的声音,某些人通过特异功能,能知道别人的心念,这些用来比喻眼通、耳通、他心通,我想你应该能够理解吧。佛经中说神通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就象狗的嗅觉、听觉生下来就会比人灵验等,二是通过修行而得到的,这种神通,温先生你如果认真修习佛法,也可以得到,那时候,你就不会生起自己身内有无内脏的怀疑了……”
迷信:世界各地都有一些迷迷惑惑而信仰宗教者,他们没有辨别取舍的能力,对宗教只有一种人云亦云的盲目信奉。在泰国乡下,这类人亦有不少,他们有的把佛陀当成神灵来供奉,有的将世间神灵与佛陀一快供奉。更为怪异的是,有些人家里供养着或在身上佩带着一些叫做“打架佛”、“顺利佛”、“增财佛”等稀奇古怪的像或一些外道的神像……。
泰国的搏击术泰拳字全世界很有名,而泰国的年青人有不少迷于此道,喜欢与人打斗,据说他们在动手前,都要先求神佛保佑,在街示上也有不少人在卖海虾、鱼虫之类……,在这样的佛国中,这些人都过着邪命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自己还认为是信仰佛教的人。
胡说--在泰国这样佛法鼎盛的国家中,有时也发生着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我去礼拜历代泰王家族所供奉的舍利塔时,那儿来自世界各国的游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其中有一位导游在向一群中国人用汉语介绍着:“……舍利就是佛的骨头。这些佛塔上的黄金是第九世泰王的老婆们作的,他有一百多位老婆……”一位年青人听后悄悄地嘀咕着:真奇怪,一个人有这么多老婆。
我很诧异,打量了一番这群人,过去一问,导游、游客都是来自中国。连“王妃”、“舍利”都弄不清,还来佛国作导游。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年了,而在历史教材上这些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却是只字不题。这样教育背景下出来的国民,到了外面的世界,难怪他们让外人耻笑……。
不开许、心声、人生、感应、死亡、海洋、海边、蓝天、彩虹
心声--在曼谷期间,居士们非常热情,安排我住在一家五星级的宾馆里,在这样环境中,凡夫人自是觉得非常舒适而惬意。有天早上,太阳刚从东边露出笑脸时,我从19楼的窗口朝下看,绿荫点缀着街道上,很多身着黄袈裟的出家人在托钵乞食,当时我心里一阵难过:释迦佛的出家弟子们,正在那样赤脚乞食,过着清净如法的生活,而我呢,在如此享受信财,真是惭愧……。
世间的欲乐享受,绝非出家人的所求,释迦牟尼佛当年舍弃皇宫,为弟子们示范着三衣一钵、四处乞食的每个欲效世尊追求解脱者,理应如是,而我们呢?
人生--在泰国旅游,真是奇妙,一会儿看见穿金戴银的都市里的在家人,急匆匆的似蚂蚁一样,为生活而奔波劳累;一会儿看见威仪严整的比丘们,自在而安祥的乞食。
站在车水马龙的十字街头,我经常观察着这些人的步伐,思维着他们的人生。很想问他们,让他们想一想:无常而虚幻的人生中,一生的辛勤将会得到什么呢?
海边--在海边,我见到很多小孩在玩耍,兴高采烈地堆沙屋,挖沙洞,沙物、沙洞倾倒时,稚童们一阵叹息,有的甚至哭了起来:呜,我的房子……,我小了起来,很想告诉他们:噢,不要哭,这些都是虚幻的游戏,不是真的……。可他们听不懂我的语言,依然按照他们所想象的游戏规则,在吵吵嚷嚷着……。
巨石滚落与赶驴上山--有一天下午,天气特别热,便呆在旅馆里休息,随便找了一本名为《喜乐与空无》的书翻阅,书中引用了嘉傑赤江仁波切的话:“在背后推动我们造恶业的如巨石滚落一般,无法抵挡;在背后推动我们造善业的力量,却如赶驴子上山一般困难。”仔细回想一下,确实是如此,就我自己来说,虽然从小对三宝有强烈的信心,但每次造善法并不是很圆满,而往往在不经意中,就会造一些恶业。我们每个想做佛教徒的人,也很希望自己能名副其实,自己所作所为对众生能有利益,然而在巨石滚落般的恶习推动下,有谁能顺顺当当轻易地去修行成就呢?要断恶习相续,没有上师三玻的加持,没有勇猛恒毅的决心,决无成功之可能!
死亡--在泰国旅游其间,发生大地震。电视上不停地报道着这则消息,台湾一位政界领袖在电视采访时说:“我年少时就对生命问题很感兴趣,十六岁时为生死大事作过深刻的剖析,专期研习过,并有一定的境界,基本上已不畏死亡。我现在在看《西藏生死书》,对死亡相当坦然,今天坐在这儿,地震再大,我也是安住如山……”看他稳重安祥的样子,与震区的其他惶恐不安的人相较之下,确是稀有难得啊!
生死问题平等地横在每个人前面,而绝大多数人对此却毫无认识,死亡灾难来临时,也只是可怜可叹了,看台湾政界首脑人物能对死亡问题如此重视,一般的昏昏小民岂能自高自大,而虚耗人生呢!
海洋--不知什么原因,我很喜欢大海记得读小学时,老师说大海辽阔无有边际,当时我就想,要是能离开山村,亲自去海滨看大海,那我这生就多有意义啊!长大了果然经常能看到大海,但每次过后,回到雪域仍向往能去看海。到了泰国后,泰国的海岸线很长,有很多机会去眺望太平洋和印度洋。看到无有际涯的蓝色大海,有时想起盲龟值轭的比喻,有时净坐在礁石上思维无垢光尊者的“清净如海无波浪,二去离垢而入定”的教言。坐久了,光着脚在沙滩上,到处寻找海螺、贝壳,看黑乎乎的小孩,光着身子在海水里游来游去……,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
蓝天--雪域的蓝天是我此生中印象最深的自然风景。到了泰国,有一次,在泰南的山上旅游。山上到处是绿荫笼罩、鸟语花香,在山顶抬头看天空,湛蓝明澈,突然忆起“明空犹如无云天,无有妄念离偏堕,如是性中当入定”的窍诀,一会儿天空中飘来了白云,我的心中似乎亦响起“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的歌声,很想唱支歌,唱一唱心中恍惚的觉受,可是周围的人提醒我这里是泰国(在这儿如果一个僧人唱歌,他们可能会认为这个人是真正的魔王)。只好将这些埋在心里。
随从的喇嘛说:你看,好象藏地的白云、蓝天到了这儿。
彩虹--彩虹给人类的感受,似乎永远是那么神秘而又鲜艳。在泰西的森林中去朝拜一处寺庙时,路上下了一阵小雨后,忽然见了一道绚丽的彩虹,同行者都欢呼起来。虽然在显宗、密宗中有种种观修虹光的方法,然而当时看到他们的样子,我什么也没有去观修,只想起了童年时代的一件趣事。那年我大约是八岁,夏天时我和母亲在山上放牛,有次看到了一道非常艳丽的彩虹,我很惊奇地看了许久,问母亲说:在天空中彩虹为什么有这么多种颜色?是谁作的?……他们的表情使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的幼稚,明知这些虚空中的幻影,我们尚且如是执著,更何况周遭那些有质碍、形色的事物呢?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