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一讲[大愿法师讲解]
六祖寺方丈 大愿法师讲解
第一讲
稽首本然净心地 无尽佛藏大慈尊
南方世界涌香云 香雨花云及花雨
宝雨宝云无数种 为祥为瑞遍庄严
天人问佛是何因 佛言地藏菩萨至
三世如来同赞叹 十方菩萨共归依
我今宿植善因缘 称扬地藏真功德
慈因积善 誓救众生 手中金锡 振开地狱之门
掌上明珠 光摄大千世界 智慧音里 吉祥云中
为阎浮提苦众生 作大证明功德主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本尊地藏菩萨摩诃萨
首先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为一切慈母众生不堕三恶道,速速从生死轮回之中解脱出来,所以如理如法地听闻《地藏菩萨本愿经》。
感谢十方诸佛菩萨慈光的加被!感谢地藏菩萨威神的加持!非常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与大家在灵泉寺共同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
五重因缘
依于心地
我们希望灵泉寺能够建设成为一个规模宏大、持戒清净、道风良好的丛林。新道场的建立,一定首先是讲《地藏经》。因为我们建设寺院,要依于地,有地才能建寺院。
同样的,我们修行修道,要依于心地,在心地上下功夫。我们建好这个寺院只是硬件。同样的,我们大家都在心地上下功夫,成为一个如法如律的道场,这就需要学习地藏法门。道场如法如律,我们功德就很大;如果道场没有在心地上用功夫,成为一个虚耗信施,乃至于争名夺利的场所,那我们业障就很重。所以这是我们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的第一重因缘。
根本法 救命经
第二重因缘:因为《地藏经》是整个佛法的根本法。好像树有根一样,好像花有根一样,我们看鲜花如果有根的时候,盛开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是,如果把花枝折断,插在花瓶里面,几天它就萎谢了。为什么我们学佛一开始信心很足,渐渐地觉得好像没有什么成就和感应呢?因为我们没有在根上下功夫,没有重视地藏法门。就好像插在花瓶里面的鲜花一样,前面是好看的,后面就凋谢了,那我们学佛道心就容易退转。所以学佛第一年是钢条,信心很坚固;第二年就软下来了,是面条;第三年可能就是油条。那就是说明我们没有了解地藏法门,所以难以得成就。一般人都认为《地藏菩萨本愿经》讲因果、讲三恶道苦、讲地狱,这个很浅,我自己都看得懂。其实不要轻视这个法门,这个法是无上醍醐,释迦牟尼佛的根本法。
我们一般都知道说《地藏经》是佛门里面的孝经。但是我们更加要知道,《地藏经》是我们的救命经,救济众生免堕三恶道的救命经。
我们反省一下自己:乃至于出家很长时间,皈依很长时间,学佛很长时间,我们将来能够免堕三恶道吗?我们将来一定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吗?不一定的啦。很有可能是堕到三恶道中间去。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学佛的人,很多都是多恶少善。我们学佛的人呢?一天反省一下自己的起心动念也是自私自利的念头多,起烦恼的时候多,真正想修持佛法,能够保持正知正念,这个时候是非常少的了。所以在《百法明门论》五十一个心所法里面,善的心所只有十一个,那可见是多恶少善;而且就算是修善法的时候,也不圆满。
我们最初发心修善法,也是发心不广大,没有以菩提心来摄持,而是求一些人天福报,而且很多很多的求愿。你看有些老太太拿几个苹果来,第一个苹果供在佛前,“保佑我孙子要能够健康成长,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第二个苹果供上去,“保佑我儿子做生意发财”;第三个苹果供上去,“保佑我健康长寿,八十岁好像三十岁一样。”如果佛菩萨敢吃,那就是怪事了!
我们做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比较迷惑的。最初修善法的时候是发心不圆满,中间修的时候容易懈怠。我们开始发愿说:“我要每一天坚持诵一部《地藏经》。”或者“每一天坚持诵一部《药师经》。”但是修一下、修一下,渐渐地这个心就懒惰懈怠了。就说:“我很忙,我没有时间诵。明天再补吧。”明天又说:“我很忙,后天再补吧。”这个样子一天复一天,非常地懈怠。
就算是中间坚持做了,而且这个事情做圆满了,做圆满以后能够不起骄慢心的也是很少,做完以后执著我有一个修行的功德。好像《六祖坛经》上讲的法达法师一样:诵了三千部《妙法莲华经》,就贡高我慢得不得了,见了六祖大师,顶礼的时候头不落地。
可见就算是修善,初、中、后都是不圆满的。这个样子,我们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不要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能够有很大的信心说:我决定不堕三恶道,我还能够再得人身,再闻佛法吗?很难说。
所以我们要学习地藏法门。救度一切众生免堕三恶道苦的救命经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好好地学好他,我们决定最起码有一个保险:我们不会堕三恶道,我们能够再得人身,再闻佛法。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根本法,不要说发愿发得很大,但是不切实际,自己没有脚踏实地去修。
民国时候的谛闲法师,他有一个年轻的弟子,跟他来出家的时候,看了这个《地藏菩萨本愿经》,很欢喜。他就跑到师父面前说:“师父啊,弟子发愿跟地藏菩萨的愿力一样,到地狱度众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法师这个时候正好在点香,手里拿了三支香,法师说:“你来,你来。”那个弟子就走过来,法师拿着那个香往他手上一插。
“唉呀” 烫得他马上叫起来,痛叫一声。
谛闲法师说:“你看看,这么小小的一点点火,你都不能够承受,你还说到地狱里面,极热火焰之中去度众生,你可能吗?”
所以说我们在发广大誓愿的同时,一定要培养道力,好好修持。
第二个是因为《本愿经》是根本法,所以我们要重视。
地藏菩萨是代理佛
第三个方面:我们看到《地藏经》就知道,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以后,在弥勒菩萨下生成佛以前,这个漫长的时间,这些众生,释迦牟尼佛都托付给地藏菩萨教化。
我们知道《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什么时候讲的吗?是释迦牟尼佛讲完《妙法莲华经》以后,为了报答母亲摩耶夫人的恩德,带领弟子上升到忉利天三个月,讲说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二月十四讲完,又下到人间来,到曲女城,二月十五就讲《大般涅槃经》,一天讲完,讲完以后就示现入大涅槃。可见这个经是释迦如来,在临入涅槃之前,把我们这些后世没有解脱的、末法时候的这些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
可见地藏菩萨是代理佛,一直要过兜率天的四千年,也就是人间的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弥勒菩萨才会下生成佛,所以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中,都是地藏菩萨教化我们。
当然释迦如来的法运有一万二千年。释迦如来入涅槃以后,正法一千年戒律坚固,众生依靠严持戒律可以成就。像法一千年禅定坚固,众生修习禅定可以得成就。末法一万年斗诤坚固,净土成就。我们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我们北传佛教,中国的佛历是三千多年了,就是说按照中国的说法,佛陀入涅槃三千多年了。按照南传佛教通用的说法,今年是佛历二五四八年,也就是说,佛陀涅槃那一年称为佛历元年,那么佛陀入涅槃已经二千五百四十八年。正法一千年过去了,像法一千年也过去了,末法一万年也过了五百四十八年,这一万年最后还有《无量寿经》留后一百年度众生。《无量寿经》之后,还有阿弥陀佛圣号留后度众生。
再往后还有五十六亿多年呢?这个漫长的时劫之中,都是地藏菩萨来教化。我们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悲心切切,地藏菩萨也是誓愿宏深,所以留下了这个《地藏菩萨本愿经》。
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故事:刘备托孤白帝城,三国时候的刘备要死的时候,把他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他怕诸葛亮起二心,就说:“如果我这个儿子不肖,汝可取而代之。”你干脆取代他,你来做皇帝。
诸葛亮很聪明,马上跪下来说:“我绝对不会起异心,一定是一心一意辅佐幼主。”
所以后面我们可以看到《前出师表》、《后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看杜甫纪念诸葛亮的诗说: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但是刘备这个儿子扶不起,我们说“扶不起的刘阿斗”。刘禅他在诸葛亮死掉以后不久,就亡国了。亡国以后被俘到西晋的首都,当时西晋的君主问说:“你在这边习惯吗?你还怀念四川吗?”他说:“此间乐不思蜀。”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会留念四川的。这个很愚痴。
其实我们说释迦牟尼佛,当然这是个比方,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之前,把我们这些末法时期的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教化。但是很多众生还是如《地藏经》所说:“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为教化。地藏菩萨刚刚把他救出来,救到人间来,他又造恶业,又堕到地狱里面去了。所以说:“南阎浮提众生,其性刚强,难调难伏”,业障深重,迷恋这个娑婆世界。你看刘禅是“此间乐不思蜀”;我们有些众生是娑婆世界以为乐,不愿意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口里面念“南无阿弥陀佛”,但是心中间真正厌离娑婆,愿生极乐,这个心没有真正生起来,所以这个样子难以成就。
你看《地藏菩萨本愿经》上,佛陀临入涅槃了,一再地把末法众生,托付给地藏菩萨。而地藏菩萨也是誓愿宏深,说:“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
真正学佛的人,真正有菩提心的人,读到这个经文的时候,一定是痛哭流涕!为什么?
第一个是感动地哭。如来临入涅槃,他心心念念想的,是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没有什么机缘能够闻到佛法。闻到佛法以后,也还是迷惑颠倒不起信心,起信心也不坚固,容易退转,所以堕落到三恶道中间。所以释迦如来悲心恳切,一再一再地将我们托付给地藏菩萨,以我们为念。
第二个应该是感恩地哭。佛陀的恩德,地藏菩萨的恩德,胜过父母对我们的恩德。为什么?父母爱护子女是一生一世,而佛菩萨救度众生是生生世世。所以我们看《本愿经》上说,众生都是“旋出旋入。劳斯菩萨,久经劫数,而作度脱。”我们不单单是今生得人身闻佛法呀!我们过去生也曾经得人身,也曾经闻佛法,但是迷惑颠倒造恶业,堕到地狱中间去了。地藏菩萨把我们救度出来,我们现在又得人身。如果我们不好好修行,将来又要堕到三恶道中间去,又要劳累地藏菩萨把我们再救出来,乃至于“久经劫数,而作度脱。”所以佛的恩德、地藏菩萨的恩德,胜过父母亲对我们的恩德,无量漫长的劫数之中,漫长的时间之中,来救度我们,帮助我们。
第三个应该是惭愧地哭、忏悔地哭。为什么?祖师有一个偈子说:
佛出世时我沉沦,今我出生佛灭度。
忏悔此身业障重,不见如来金色身。
佛陀出世的时候,我们也在这个世界上,但是没有这个因缘见到佛陀,没有这个善根福德因缘。我们那个时候可能是做一条小虫子,没有这个机缘闻到佛法。“今我出生佛灭度”,现在我出生了,得到人身,但是佛陀入涅槃了。“忏悔此身业障重,不见如来金色身。”
实际上我们经常会见到地藏菩萨的化身,大家信不信?说:“没有吧,我从来没有见到地藏菩萨的化身,乃至于我朝拜九华山也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得到什么感应,也没有见到过地藏菩萨的化身。”什么是地藏菩萨的化身,知道吗?我们心中起恶念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过来提醒我们,用佛陀的正法来教化我们,这个就是地藏菩萨加持他。为什么?你看地藏菩萨誓愿宏深啊!救度那些乃至于五逆十恶、恶业极重的地狱众生,他都能救,他都能度,那么其他众生更加好度了。我们其实常常会得到地藏菩萨的加持,见到地藏菩萨的化身,但是我们不肯相信,我们不肯接受,信心不够。
所以我们要知道诸佛菩萨,在我们迷的时候,他会透过我们身边的人,来善巧方便地用如来的正法来启发我们,来劝导我们。在我们起恶念时,令我们恶念止息,这个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我们如果是起恶念、造恶业的时候,还有人在旁边赞叹,这个就是妖魔鬼怪在加持他,是妖魔鬼怪的化身。
所以我们要依止善知识,蕅益大师说:
持戒为本,观心为要,
善友为依,净土为归。
儒家也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朋友很正直,很宽容、体谅,而且多闻正法。这个样子是我们的善知识!所以我们要远离恶友,亲近善知识。
华智仁波切曾经作一个偈子说:
我得人身无义恒空过,我为佛子未如教修学,
彼诸暇满精勤励力者,愿仗上师三宝共加持。
无量劫以来我们也得到过人身,但是毫无意义地浪费掉了。《无量寿经》上面说:“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为一些琐碎的事情,烦烦恼恼地将光阴虚掷,岁月空抛。无量劫以来,我得人身的时候,也曾经闻过佛法,也做过佛的学生,但是以前考试不及格,说不定还是零分,所以还在做凡夫,还是业重的众生,没有依教奉行、没有如教修学。
所以我们要向那些大德学习,得到暇满人身,要精勤励力修持正法,好像密勒日巴尊者一样,好像六祖惠能大师一样。祈请地藏菩萨加持我们,祈请十方三宝加持我们。
转业力为愿力 转业报为示现
第四个方面:为什么我们要讲《地藏经》,这个因缘是什么呢?因为很多人学佛,多年他不能安心,不得感应。
本来我们经常会听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看《地藏经》上面讲:修地藏法门,念《地藏菩萨本愿经》,有二十八种功德。《药师经》上也说:念《药师经》,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求富饶得富饶,求长寿得长寿。
为什么我们念了很久,也没得到这些?以为说这个经好像不灵,其实错了。是我们自己不知道,不知道如何如法地去求,没有了解这个法门。诵《地藏经》的人很多,真正透彻懂得《地藏菩萨本愿经》的人,了解地藏法门的人有几个?都是表面上念一念,就等待说:“这些经中的利益都会得到。”看起来很容易:我们乃至以少香少花供养地藏菩萨,都能够得到无量的功德。为什么好像没有得到?因为我们没有了解,一切都是表法的。我们供少香、少花、少水,这个都是表法的。
曾经有几个居士,他看了《地藏菩萨本愿经》上面说:可以求智慧,如何求呢?如果有人读诵经典没有记忆力,你只要在南方清净之地,摆一杯净水,然后念《地藏菩萨本愿经》,或者念“地藏菩萨”圣号,一日一夜,吃下去以后,就可以记忆力非常好,能够永持不忘。他也做了,也真的一天一夜没睡觉。水喝下去以后说:“还是没有开智慧,还是没有增强记忆力。”
其实他不懂!知道佛陀说供一杯水是什么意思吗?知道水是什么意思吗?我们供一杯水,水是清净的,我们供这杯水的时候,提醒自己我要修清净心;供一杯水,水很平静不会动,这是平等心,告诉我们,见到这杯水,供这杯水,我就要修平等心;水很清澈,好像一面镜子一样,能够照见人影,就是照见!就是觉悟!所以供水就是清净、平等、觉悟。
不是你摆一杯水在那里就可以了,所以不是这个法不灵,而是你不懂。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要真正知道,一切都是表法的,然后如理如法地去做,不要单单学一个形式。做水供,很快很快地摆很多杯水,摆了以后马上又倒掉,再摆,如果没有了解内含的深意,功德就比较小了。
所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个法门是告诉我们,如何能够得感应,如何能够得成就。最重要的是如何转业力为愿力,如何转业报为示现,《地藏菩萨本愿经》就告诉我们,这是最重要的,所以希望大家要了解地藏法门的精髓。
如果你没有能力超出业力的控制,无论你怎么修都是凡夫,如果你能够转业力为愿力,能够转业报为示现,那是真正的成就!转过来的人决定没有自己,决定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决定没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金刚经》的前半部分就是离我人四相,后半部分就是离我人四见,见是相的根本。
所以我们要学习地藏法门,了解由地狱众生,乃至于成佛,一切都离不开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法皆空是体,因果不空是相。”我们首先就要树立正见,世间的正见是业果如理取舍,出世间的正见是中观正见、般若空性智慧。
整个《菩提道次第》都包含其中
第五个方面:我们知道《地藏菩萨本愿经》,其实将整个的《菩提道次第》都包含在其中。我们显教里面有三种经典:《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这个《本愿经》之中,就包含了整个的《菩提道次第》从依止善知识开始,到暇满难得,到念死无常,到三恶趣苦。
我们看《地狱名号品》到皈依三宝,其中《称佛名号品》是佛宝,《校量功德品》是法宝,《见闻利益品》是僧宝,到业果如理取舍。就是说,他特别详细地讲解了共下士道的修法。再往上就是求解脱心,修四谛、十二因缘,乃至于菩提心,修六度万行,整个的《菩提道次第》都包含在其中。
大家不要轻视这个共下士道,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来说,如果能够把共下士道修好了,那么根基就有了,其他的法门都容易成就;如果共下士道没有修好,哪怕你修密集金刚,也不能成就,也不为高。有一位仁波切说过,如果真的能够修念死无常,任修何法皆是深法,如果不能够真实地生起修念死无常的功德,那么你就是修密集法也不为深,所以我们要特别重视地藏法门,重视共下士道的修法。
能海上师曾经给隆莲法师题过几个字,告诉她如何修行。能海上师说:
解般若道,行下士行。
不空不著,内蕴悲心。
这个就是实修法的精华。“解般若道”,见地上要很高。“行下士行”,行持上要非常踏实,业果取舍如理如法。“不空不著”,不空,要重视这个事相的修持,但是要不执著。“内蕴悲心”。
海公上师说:“般若无相,寓于六度万行,故曰慧行。”般若智慧没有形象,通过六度万行,通过具体的行持体现出来了,所以我们要修慧行。慧行没有实证,称之为正知正见;能够真正实证就是般若度。
这个是我们讲《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几重因缘。希望大家了解了本愿法门以后,能够真实地心与法相应,心与佛法相应,心与戒、定、慧相应。
很多人都是这个样子,表面上是学佛的,甚至于皈依多年,乃至于受了菩萨戒,但是每一天中间,心与贪、瞋、痴相应的时候多,与戒、定、慧相应的时候少,你说我们会到哪里去?很难脱离三恶道啊!不管你学了多少法,不管你说“我也参过禅,我也念过佛,我也持过咒,我也灌过顶”,不管你怎么做,最终你的去向恐怕是三恶道的多了。为什么?起心动念的时候与贪、瞋、痴相应的多,那不去三恶道去哪里?
所以要真实地在心地上下功夫,不要表面上盲目地这里求法,那里朝拜。如果心不与法相应,不管你怎么修,都是轮回法,不是解脱法。所以这是我们学习《地藏菩萨本愿经》应该得到的非常重要的启示。
五重玄义
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五重玄义。按照天台宗讲经的规矩,一开始要讲五重玄义。贤首宗就讲十玄门。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相,这个称之为五重玄义。
释名
我们先解释这个名称,这个经名《地藏菩萨本愿经》。经名是以不思议人法立名,“地藏菩萨”是人,“本愿”是法,所以是人法立名。
在七种立题之中有单人立名、单法立名、单喻立名。《佛说阿弥陀经》,“佛”是人,“阿弥陀”也是人,这是单人立名;《大般若经》,“般若”是法,单法立名;单喻立名:《稻秆经》、《缨络经》,这些都是单喻立名。
还有人法立名、人喻立名、法喻立名和人法喻具足立名。比方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法,法的体、相、用“大方广”;“佛”是人;“华严”,以菩萨六度万行的因花,来庄严万德庄严的佛果,这是比喻;人法喻具足立名。
我们详细讲一讲这个经题:《地藏菩萨本愿经》。
【地】
先讲这个“地”字:
第一个是能生意。大地能够生长万物,一切万物都依靠大地而生长;菩萨能生长一切善法。
第二是能摄意。土地能够摄一切生物,令他们安住,一切万物都安住在大地上;菩萨能够摄持一切妙法。
第三是能载意。大地能够负载矿物、动物、植物;菩萨能够负载众生到彼岸,到解脱的彼岸,能够摄持一切妙法在大觉心地之中。
第四是能藏意。大地能够含藏矿物、珍宝;菩萨能够含藏无量的妙法。
第五是能持意。土地能够令万物生长;菩萨能够总持妙法,总持善行使它增长。
第六是能依意。土地为万物所依靠;菩萨为众生的依靠,在娑婆世界,乃至于无量世界为众生的依靠。
第七是坚牢不动,地大坚固性,地性坚实不可动。菩萨的心性如金刚,所以《地藏十轮经》上说:“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心如大地能够安一切,能够摄持一切,地不分好恶,不会说:这个是好人,我就载他;这个是恶人,我就不载他。所以说地不会分好人恶人,都会载负。那我们的真心也是不分的,我们的妄心在分。
所以我们要能够看到地藏菩萨这个名字,要能够启发自己的心地,开发自己心地具足的三德秘藏。我们经常会说:闻地藏名,能够得到无量的功德,这个“闻”不是听一下,听到念“南无本尊地藏王菩萨”就能够得到那么多的无量功德了吗?不是的。这个“闻”是指闻慧。
【藏】
然后讲“藏”。
“藏”是心地含藏无量的自性功德,尽虚空、遍法界。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本来具足”就是“地藏”,心地真如本性里面十法界依正庄严都圆满具足,十法界都在我们心地之中。“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生万法”是表现在外面的十法界依报、正报的庄严。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能够开发认识心地宝藏,这个就是修地藏法门。
三德秘藏
心地中有什么宝藏呢?我们说:三德秘藏。
法身德
第一个是法身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这是我们的法身德,开发自性。惠能大师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只要在心地上下功夫,可以“直了成佛”。心地法门,就是地藏法门。
我们可以用月亮来比喻。凡夫众生没有接触佛法,好像初一、初二的月亮一样,虽然有,但是看不见。同样的,自性功德圆满具足,但是不能显发。
刚刚学佛,好像初三、初四、初五的月亮一样,有一丝的月牙;到了证小乘果位的时候,好像初六、初七、初八的月亮一样;到了菩萨,乃至于好像十三、十四的月亮一样;到圆满成就佛果的时候,就是十五、十六的月亮。
所以我们八月中秋赏月的时候,不要说这个月饼好吃,或者大家团聚一下。最重要的是赏月的时候,就要提醒:要开发我们的自性功德,好像十五十六的月亮一样,这样来成就法身德。
如何开发呢?如何超出六道轮回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已经给我们讲透了:“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这个皆具的如来智慧德相显发出来呢?智慧是本体,是体;德相是相。那么,如何显发出来呢?就是要断执著、断分别、断妄想。
真正能够断执著的时候,那么就可以超出六道轮回,进入四圣法界:声闻法界、缘觉法界、菩萨法界和佛法界。这个佛法界,要知道不是指的圆教佛,是藏教、通教的佛。能够进入到四圣法界之中,基础是什么?就是《地藏经》上所说的“永不历三恶道苦”。所以我们前面听到说,学地藏法门能够“不历三恶道苦”。
不要认为这个很容易,这个不容易,你能够真正做到“永不历三恶道苦”,是什么果位?小乘的初果——须陀洹果,大乘圆教的初信位。到了这个果位,才能够真正地说是“永不历三恶道苦”。
小乘的须陀洹果,就是八十八使见惑断尽,这时候才可以“永不历三恶道苦”,七次往返于天上人间,就能够证得罗汉果位。须陀洹果,预入圣人之流,预入圣贤之流,所以称为预流果。
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二果斯陀含是一往来,一往来于天上人间,就成罗汉。三果阿那含是不来,他尽此生就生到五净居天。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九天。四禅九天中间就包含了五净居天,是圣贤所居住,他不来人间了。四果阿罗汉,无生,杀贼,所作已办,梵行已立,灰身灭智,不受后有。
这个二果、三果、四果都是断八十一品思惑。八十八使见惑归纳起来就是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八十一品思惑归纳起来就是五钝使:贪、瞋、痴、慢、疑。
我们基础就是要能够“永不历三恶道苦”,然后断执著以后,再入四圣法界。入四圣法界,如果能够断分别的时候,能够超出四圣法界,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还有妄想。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有四十一个位次,这样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乃至于等觉菩萨以后,断最后一品无明,入金刚喻定,圆满成佛,究竟成佛,圆教佛。
所以我们这样去开发法身德,三德秘藏。
般若德
第二种是般若德。般若德最重要的是修正知正念,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上说:“未成就名空,已成就名般若。因名般若,果名萨婆若。”萨婆若海:一切如来的一切种智海。因地上名为般若度,果地上就是如来的一切种智。如何修空呢?“未成就名空,已成就名般若。”实修的方法就是保持正知正念,保持正知正念非常重要。如果不能够在起心动念的地方下功夫,不能够转变自己的念头,不管你怎么修都是假修,不是真正的修行。所以日常生活之中,都能够保持正知正念,这个就是慧行,就是般若行。
我们朝拜五台山的时候,西台顶有个法雷寺,法雷寺有个文殊菩萨的洗钵池。这个故事可能有些人已经听过。
明朝时候,法雷寺住了一个老师父,带了一个小徒弟。这个徒弟一开始道心还好,后面渐渐地就妄想很重了,贪着世间的财、色、名、食、睡。
有一次师父下山以后,来了一批香客,供养了一些银子来修寺院,他就把这个银子纳为己有。师父派他下山买东西的时候,他很早就出发,拿了银子到外面买肉吃、买酒喝,然后把那些东西采办好,很晚才回去。
回寺院的时候看到一个老太太,拿一个出家人吃饭的钵,在池边洗钵。他觉得很奇怪,就问她:“老人家,为什么这么晚还不回去?”
老太太说:“我就是这里住的,我就是法雷寺常住的。”
这个老太太没有说假话。为什么?西台供的是狮子文殊,她是文殊化现的,她是在这个里面常住,没有错。
但是这个小沙弥不知道,他说:“不会吧,我们法雷寺只住了两个人,我跟我师父。你不是这里的,你肯定是哄我的。”
老太太笑一笑说:
你哄我,我哄你,无非都是哄自己。
他很惊奇,想一想,这肯定不是一般人,马上就请她开示。
她就说:
我哄你,你哄我,当初出家又为何?
心不正,毁功德,银子也能变成铁。
就把这件事情说穿了。
这个沙弥很害怕,马上就顶礼。他一抬起头来,这个老太太不见了,他再看自己口袋里面,还剩下的一点点银子,果然就成为铁块块了。他知道这肯定是文殊菩萨点化他,就向他的师父求忏悔,然后很精进地学修。
所以说要能够保持正知正念,这个是说要修般若度。
《入菩萨行》上面说:
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
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
所以希望大家,尤其是出家人,能够把《入菩萨行》的《护正知品》背下来,能够真正地倒背如流。
解脱德
接下来是解脱德。解就是解开,解开什么?解开烦恼习气,解开妄想、分别、执著;脱,脱离什么?脱离三恶道,脱离六道轮回,这是解脱德。
所以我们能够真正地去开发心地本具的三德秘藏,成就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就可以转五蕴为三德。
转色蕴为法身德,这个时候就悟到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有些人虽然修净土法门,他不了解,他看经就执著于文字相。
看到《阿弥陀经》上面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彼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他就说: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向西,过一个世界,过二个世界,过三个世界,乃至于过十万亿个世界,就有一个西方极乐世界。他是那么执著。对不对?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我曾经有个师弟,他学到一个祖师的开示以后迷惑了,然后他就还俗了,没有信心了。看到什么祖师的开示呢?“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修净土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则决定生”,决定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则实不去”,实际上没有去,那是不是没有那个世界?他迷惑了。
大家理解吗?大家知道前面那个讲法说:从这个娑婆世界过一个世界、过两个世界,乃至于过十万亿个世界,就有一个极乐世界。这个说法是不圆满的。为什么?我们娑婆世界是什么世界?是生灭的世界。那你由生灭的世界,过一个世界、过两个世界、过三个世界,还是生灭世界;过一万个世界,还是生灭世界;过十万亿个世界,都是生灭世界。而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世界?是不生不灭的世界。
所以大家不要那么理解,要有智慧眼,要多闻法,这个非常重要。
那么怎么理解呢?我们明白法身德以后就知道,“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出世间不是离开这个世界另外有一个世界,而是要有正见,有正见就是出世间。
所以要明白这一点,极乐世界也在我这个自性之中,也在我这个真心之中。娑婆世界、极乐世界、无量世界都在我这个真心之中,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华严经》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讲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一定要正确理解,只有这个样子,才能够真正地修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菩萨为什么会有同体大悲?你看,一只手上面生了疮流脓,另一只手是好的,这只好手会不会帮生病的手?肯定会帮。同样的,佛菩萨是好手,烦恼众生是坏手,都是同一体,同体大悲。所以会真正去救度他,真正具足慈悲心,知道众生是诸佛心内的众生。
但是大家又要听清楚了,到底有没有一个极乐世界在?确实有,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那我们说十万亿佛土之外是什么意思?就是十恶。凡夫身三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口四恶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三恶业:贪、瞋、痴。这个十恶业,我们如果不消除,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吗?很难的。所以说如果造这个十恶业,极乐世界在十万亿佛土之外。修十善业,持戒念佛,当下即转,当下心就在极乐清凉的七宝莲池、八功德水之中。
所以我们要能够明白,在心地上下功夫。一般人看《六祖坛经》,就以为六祖大师反对念佛,不是那样的。看到《坛经》上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他以为说六祖大师反对念佛,不是的,六祖大师只是说“十恶八邪”,所以极乐世界净土离我们有十万八千里,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土以外。“十恶”:十万亿佛土啊。不能行八正道,就是“八邪”。
其实六祖大师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要持戒念佛。这个《地藏本愿经》是告诉我们:修四念处、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这是相通的。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个五根中间,如果你不能够具足前三根,你要往生极乐世界是很难的。所以要真正了解,这样才能得解脱。如果我们执著于这个娑婆世界的时候,那么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所以大家要能够行中道,要正确了解佛法。
我们如何得解脱呢?解脱就是大自在。最重要的是前面讲的,要断执著、断分别、断妄想。执著全部是烦恼障;妄想全部是所知障;分别,一分是所知障,一分是烦恼障。《楞严经》上说:“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有个法师,他就因为这八个字开悟了。六祖惠能大师就因为听到《金刚经》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
我们听了一辈子好像也没有感觉,是不是?这就是问题了。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苹果掉下来打在他头上,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地心有引力。我们就是把整个树的苹果都摇下来,还是不能够发现什么,是不是?根基是很有关系的。
有个法师他读到这句话,他不太会读,但是他开悟了。本来是“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他不会断句,他怎么念?“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看到这几个字,马上豁然大悟。那么断句也是对的,什么意思知道吗?“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在所知上面去立一个知,这是无明的根本。就是说你分能分所,有一个能见自性的我,有一个所见的自性,你能不能见自性?永远见不了自性。为什么?因为你有能、有所。
其实不需要分能、所,当下即是,放下即是。为什么?因为分能、所的时候,能见就成为见分,所见就成为相分。见、相同源,都是一个自证分,你把这个自性就迷掉了,所以就流转生死,枉受轮回。
所以地藏菩萨他的本愿就是教我们、帮助我们开发自性的宝藏:能够究竟开发的时候,就与诸佛无二无别;部分开发的时候,就是十二、十三、十四的月亮,是菩萨;不知道开发是六道凡夫。
转五蕴成三德
如何转五蕴成三德呢?转识蕴成般若德;色、受、想、行、识五蕴,转色蕴为法身德;转受蕴、想蕴、行蕴成解脱德。
把我们这个色蕴转变为法身德,那么法身德是佛的本体,常住不变,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
转识蕴成般若德,觉了一切诸法实相,这是诸佛的妙智慧。
转受蕴、想蕴、行蕴成解脱德,就能够远离一切烦恼系缚,这是诸佛的妙用、胜用。
因为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六道轮回。所以我们能够断执著,就能够超出六道轮回,入四圣法界;能够断分别,就能够超出四圣法界,入一真法界;能够断妄想,就能够圆满成佛。断妄想,能够修习断妄想的时候,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天台宗所讲的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相似即佛、观行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六即佛意。究竟即佛,彻底断尽执著、分别、妄想。所以最重要的是转念头,转念头的当下就能解脱,所以修行落实于当下。
我们很多人一边念“阿弥陀佛”一边疑惑:我念了十年“阿弥陀佛”,我将来能不能往生啊?不知道。这样就很麻烦,其实应该“念念弥陀念念觉,声声唤醒本来人”,用“阿弥陀佛”来保持我们的心清净、平等、觉悟、正觉、慈悲,这样能够转念,就是有正知正见。
所以什么是地藏法门?我们知道尽虚空、遍法界,都是心地所含藏的,所变现的,可见这个地藏法门是广大无边的。依照心地法门来修习的人,就叫做地藏菩萨,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如果我们不能转念头,那就很难成就了。
你看《弥陀经》上说:“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十劫这么漫长的光阴之中,我们到底在哪里流浪?到底在哪里轮回呢?阿弥陀佛已经成佛十劫了,接引我们,但是我们业深障重,让阿弥陀佛等待了十个大劫,一直到现在,我们才听到阿弥陀佛的呼唤。“佛垂金手放毫光,接引往西方。”我们听到以后,有没有真正彻底的相信?很难说了。没有看破、放下,就不是真正的彻底相信;不能转念,就不是真正的彻底相信。
我们好像前面故事里面的刘禅一样,还留恋这个娑婆世界,“此间乐不思蜀”,娑婆乐,不愿生极乐,留恋娑婆世界的财产、儿孙,留恋娑婆世界的一切,心心念念不放。你执著于此世,关注于此世,注重于今生今世的名与利,重现世,轻后世,你虽然表面上挂个名,说我皈依了,我学佛了,是真正的佛弟子吗?没有真正入道啊!为什么?心与法不相应,心里面所想的,都还是世间的名与利,都还是与贪、瞋、痴相应。与贪、瞋、痴相应就是与三恶道相应,与地狱、饿鬼、畜生相应,那怎么办?那就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所以我们最基本要做到轻现世、重后世,这样的话,烦恼会减少,正知正念会生起来。这样能够成就,就不会让阿弥陀佛长垂金手,苦苦地等待我们,我们还是不肯去。
逆缘加持
我们说个故事,日本有个善太郎,这个人是修净土的,专念“阿弥陀佛”,他修得很好。
有一次他到外面办事,很晚了,就跑到朋友家里借住一个晚上。运气不好,就被人家冤枉了。
他的朋友有一件很名贵的衣服,他家里的佣人起了个坏心,把衣服偷出去藏起来了。刚好善太郎来借宿,住一晚上,佣人故意把善太郎带到放了名贵衣服的房子里去住。第二天早上善太郎就回去了。
回去以后,他的朋友找那件名贵衣服,要出席一个大型的活动,找不到。想一想,昨天晚上就是善太郎在这里住,可能是他偷去了。那个仆人故意说:“肯定是你朋友偷去了。”善太郎的朋友很生气,马上就要善太郎赔钱。
善太郎明明受了冤枉,但是他也没有分辩,没有像我们一样,我给人冤枉了,我一定要分清一个是与非。他马上一言不响地就说:“这件衣服多少钱,我赔钱给你。”而且很欢喜地把佛前供的粽子送给他的朋友。
这个佣人良心发现,很后悔,冤枉了好人,马上就在主人面前忏悔,把事情真相给说出来。
你看这个人修得很好,把那个倒霉的事情,能够当作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说法,当作“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
我们能不能够做到这样?能不能够把遇到倒霉的事情、遇到委屈的事情,想到是阿弥陀佛逆缘加持我?诸佛的智慧是甚深广大的,在如来了知一切的大智慧之中,他知道什么样子最能够帮助我们。如果顺缘太多,让我们堕落、让我们懈怠、让我们懒惰的时候,如来就会用这种逆缘、违缘加持,让我们觉悟,让我们知道苦,因为苦,生起觉悟心来。
所以遇到不顺利的时候,不要想着佛不保佑我,可能那个真是佛保佑你。如果你太享受了,一切都顺利,你堕落得更快,享福是消福,受苦是了苦。所以我们为佛弟子要修福,不要享福,享福的人没有不造恶业的。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那造的恶业有多大!追求世间表面的名与利,造多大的恶业!
所以遇到违缘的时候要很欢喜,也是诸佛加持我们。《百业经》上说:“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的。”乃至于大海的水全部干了,诸佛的悲心也不会离开众生。所以我们要能够像善太郎这样,真正地在感谢佛恩的心情之中,舍离内心的贪欲、愤怒、种种染污,舍离贪、瞋、痴,这个是真正的出离心。而不是说你出家了,就有出离心了。如果你留恋娑婆,那更糟糕。你能够真正舍离内心的贪、瞋、痴、慢、疑,这是修出离心,出离红尘的家,出离三界的家,出离五欲六尘的家,乃至于出离执著、分别、妄想的家,这是真正的出家。
这样能够每一天都活在极乐世界的光明之中,每一天都欢喜自在,这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厌离娑婆、愿生极乐;真正的修地藏法门,在心地下功夫。
还有一次 天很热,善太郎工作得很疲劳,很晚才回去,哪里知道他的太太,不但是没有烧水,饭也没做。他突然就控制不住,很生气,马上手里面拿起一根棍子,准备打他的太太。
棍子举起来的一刹那之间,他好像听到内心中间念“阿弥陀佛”的声音。马上就觉悟了,马上就哭着跑到阿弥陀佛面前,把木棍子供在佛前。然后在阿弥陀佛面前忏悔说:“阿弥陀佛啊,你看看这个善太郎今天又原形毕露了。”
我们能不能这样子,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能不能马上跑到佛前说:“诸佛菩萨啊!地藏菩萨啊!你看看,某某人今天又原形毕露了。”这样提醒自己保持正念,能够这样子就容易成就。
善太郎这样忏悔,一边哭一边念“阿弥陀佛”,这个就是修心。
生处使熟 熟处使生
修心肯定有一点难。如果你一切都很顺利,那不可能的,因为怎么样?要生处使熟,熟处使生。
我们心的习气,烦恼习气,一遇逢缘对境就容易生烦恼,容易造恶业,已经很熟练了,造六道轮回的业,以轮回心造轮回业,受轮回苦。这个很熟练了,我们要使它生疏起来,使它陌生起来。
熟处使生,生处使熟。心中间保持正知正念,保持戒、定、慧,这个很生疏。要渐渐地熏习,多忏悔,生处使熟,使它熟练起来。这个样子业障分分消,习气分分断,才有成就之一日。
我们是凡夫,没有办法不起贪、瞋、痴,最可贵的、最重要的就是一起贪瞋之心,马上能够觉照,能够观照,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能够忏悔,这个是真正的修行。所以需要时时刻刻观照和练习,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地修习地藏法门,在心地上面下功夫。
这是我们讲“地藏”两个字。
【菩萨】
接下来是讲“菩萨”:大道心的众生,觉有情,觉悟的有情。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都是为了说明诸法实相,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能够把真相认清楚就不会迷惑颠倒,就不会造恶业,不会犯过失;我们认不清就会犯错误,就要负因果的责任,那么就会变现六道轮回。
清净法界有真如门和生灭门,真如门是圆成实性,生灭门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的生灭门之中又有觉和不觉,觉就是佛性,不觉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之中,就是马鸣菩萨所造的《大乘起信论》上所说的:“无明一念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无明一念生三细”是什么?我们因为无明一念就有了三细相:无明业相、能见相和境界相。无明业相是自证分,能见相是见分,境界相是相分。
所以这个外在的山河大地,不要认为跟我不相干,依报随着正报转,都是我们真心自性变现出来的相分,迷惑颠倒变现出这个相分来。我们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有些人说不好理解。其实很好理解:有情有想,变现出有情世间;无情无想,变现出器世间。我们要觉悟成就了,能够达到智正觉世间。
“境界为缘长六粗”,遇到境界的时候长六粗:智相、相续相,这个就是第七识;执取相、计名字相、起业相,这个是第六识;业系苦相这是前五识。
就像我们前面《楞严经》上所讲的:“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楞严经》上面还说:“因明立所。所既妄立,生汝妄能。无同异中,炽然成异。”因为你拼命地去追求,想了解一个本性,你想求开悟,能够开悟吗?不能开悟。你求开悟这个心,当下就分能、分所,求开悟的心是能,所求的开悟是所,有能、有所不能成就了。有能知、有所知,有一个能见的我,有一个所见的本性,这样有能所对立,那么你就有见分、有相分,难以成就了。
所以,“但尽妄缘,即如如佛。”狂心不歇,“歇即菩提”。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这是三祖僧璨禅师的《信心铭》。但莫分别,洞然明白,不会去分能、分所,就不会产生能、所的对立。我们就是因为习惯性的,习惯于凡夫,习惯于去将能、所对立,那么就把这个大智慧转变为见分。所以就迷惑颠倒,就有了六道轮回了。这样子能够认清楚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能够超出生死轮回。
【本愿】
“本愿”:根本的誓愿,菩提誓愿。世间法重视立志向,佛法重视发愿,从真如本性之中所发的大宏誓愿,这个称之为本愿。我们看《地藏本愿经》说地藏菩萨在因地所发的誓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唯入地狱,而且庄严地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释迦牟尼佛临入涅槃,以六道众生再三殷勤地嘱托地藏菩萨来教化,把我们托付给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就是代理佛。
在我们中国也有示现,九华山地藏道场。在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六百五十三年,新罗国的王子金乔觉,二十四岁的时候带着一条白狗,名字叫善听,航海来到九华山,修行七十五年,在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二八年,七月三十成道了。这个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我们这个菩提誓愿很重要,我们受皈依的时候,一定要跟着法师念四弘誓愿,发四弘誓愿,我们身体里面的脉就容易张开。如果执著不放,我执很重,脉就难以张开,因为十法界在一心。心以下的是众生脉,心以上的是菩萨之脉。我们肉体的每一个毛孔都是众生,如果度不尽,摄受不完全,就不能成佛。所以说全身七万二千条脉都要开。
以菩提心,发菩提誓愿。包括了五种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和六大明点菩提心。《金刚经》上面另外有几种菩提,也是有五种菩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和究竟菩提。发心菩提、伏心菩提到明心菩提,这个是般若道;出到菩提和究竟菩提,这个是方便道。
所以我们《地藏本愿经》上所教的法门,是教我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教孝,教信,教我们要信因果、信轮回、信业力,才能了脱生死。
这是我们讲“本愿”。
【经】
“地藏菩萨本愿”这是一个别名,“经”是一个通名。“经”的意思是贯、摄、常、法,这些不详细讲了。还有五重意思:
出生意,能够出生妙善。
泉涌意,好像泉水涌出来这个样子,意味无穷。真正会读经的人,每一个字都能够知道有无量无边的意思,都能够受到无量无边的启发。
第三是显示意,显示正理。
第四是绳墨意,辨邪正,好像以前木匠做木器活一样,拿一个木斗弹一根黑线,照着这个黑线来做。
第五,经又是径路的意思。
这是我们讲这个释名——《地藏菩萨本愿经》。
辨体
本经的体是以不思议性识为体。性识,性是真心,识是妄心;性是佛性,识是阿赖耶识。我们刚才讲过了,这个清净法界真如门是圆成实性,生灭门是依他起性。依他起性的觉就是佛性,不觉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中间就产生了三细六粗,这是妄心。
释迦牟尼佛讲《地藏菩萨本愿经》,依据佛陀自己的真心,再依据九法界众生的妄心来说此经。
明宗
第三就是明宗。明宗是什么?是具体修行的方法,本经以不思议行愿为宗。具体修的方法是什么?教孝、教施、教愿、教信。
教孝,教我们一切修行的根本是孝顺。
教施,《校量布施功德品》是讲法宝,所谓“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这是弥勒菩萨所说的。布施度可以把一切法都包括起来,整个佛法说到底就是修布施度。为什么呢?六度也可以摄到布施度里面来,“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
教愿,发菩提誓愿。好像地藏菩萨因地一样,因地为婆罗门女,为光目女,为了救度母亲发宏深誓愿,度恶道众生。
教信,信因果、信轮回、信三恶道苦。
所以本经也是称之为佛门中的孝经。
还有一个《盂兰盆经》,讲目睷连尊者为了救度他的母亲,设盂兰盆供。释迦牟尼佛也是孝顺父母的典范,释迦牟尼佛为父王说净土法门,劝往生极乐,父王往生以后,释尊又亲自抬父王的棺材;而且临入涅槃又升忉利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地藏法门,这是教孝。
我们《观经》三福上面讲到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是善的标准,三世诸佛成就净业的正因。这个《本愿》也就是把三福展开来详细地讲。
论用
本经的用是以不思议方便为用,《地藏经》他有很多不可思议的方便法来度众生,让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契入佛道。《大日经》上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
你看我们《本愿经》上说:佛告四天王,“如是菩萨于娑婆世界阎浮提中,百千万亿方便而为教化。”地藏菩萨用种种的方便来教化我们,我们前面说的,我们起一个恶念,有一个人来提醒我们,这个就是地藏菩萨方便教化我们。
佛告地藏, “汝须百千方便,劝是等人,勤心莫退。”释迦牟尼佛了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根基低劣,善心易退,起一个善念容易退失,所以佛告地藏菩萨说,你要用百千种方便劝他们勤心莫退。
又地藏言:“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我渐度脱,使获大利。”“一毛”,我们正报中间身体上的一根毫毛,这是最微小的了;“一沙”是依报中间最微小的了。你做的善事,很微小的善念,地藏菩萨都会善巧方便度化我们,使我们得大利。
什么是“大利”?超出六道轮回是大利。不是说你得到那些人天福报,当然凡夫比较执著的时候,菩萨也会善巧方便满众生的愿,但是要如法地求。
《法华经》上说: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乃至一低头,皆共成佛道。
这个都是不可思议的善巧方便。我们要了解不可思议,最重要的是两种不可思议:诸佛如来的加持力不可思议,众生的业力不可思议。
《解深密经》上面,观世音菩萨问佛:诸佛菩萨具足无量财宝,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有贫穷的人?佛说:众生业力不可思议。
我们要知道诸佛如来的加持不可思议,所以我们才能成就;众生业力不可思议,所以还有无量的苦难众生。我们经中间会详细地讲。
判教相
本经以无上醍醐为教相。
我们天台宗的判教是五时八教,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个是五时。这个教相方面来说的话是乳、酪、生酥、熟酥、醍醐、无上醍醐,最殊胜的圆教。
《地藏经》是说在《妙法莲华经》之后,说在《大般涅槃经》之前,这个是“无上醍醐”。
华严最初三七日,阿含十二方等八,
二十二年般若谈,法华涅槃共八年。
佛陀在讲完《妙法莲华经》以后,上升忉利天给母亲说法报母恩,在天宫住了三个月讲《地藏本愿经》,二月十四下降到人间,将《大般涅槃经》一天讲完,二月十五示现入灭。所以教相是非常殊胜的圆教。
译者
唐于阗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三藏:经、律、论;沙门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实叉难陀译为中文就是学喜,他在唐朝武则天那个时候来到我们东土。
明天我们再详细地讲。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