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纪实

       

发布时间:2005年09月29日
来源:柏林禅寺网站   作者:吴艳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赵县柏林禅寺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纪实
    从1993年起,河北赵县柏林禅寺每年都举办面向社会的“ 生活禅夏令营 ” 。“ 生活禅 ” 就
是 “ 将信仰落实于生活,将修行落实于当下,将佛法融化于世间,将个人融化于大众 ” ,以达到
 “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 的目的。每年都有几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共同体验禅的生活,体味
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                  

    7月20日至26日,主题为“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的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在河北赵县柏林禅
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以及瑞士、韩国以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的 300 多名营员参加了活动。

日日修行禅生活 
    7月22晚,记者来到柏林禅寺。雨后的柏林禅寺宁静又不失庄严。数百名营员正正分成若干组,
对3天来的学习和修行进行讨论和分享:有的营员在就自己在学习和修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向法师们
提问,法师针对每一个问题,认真而耐心地作出了令营员满意的解答;有的营员则畅谈学习和修行以
来的心得,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有一组比较特殊,营员的交流全是用英语进行的,由于佛教术语比
较专业,因此,在交流的过程中,营员时不时地要停下来思索一下,想一想该如何把这些术语用英语
表达出来,而充当主持的却是一位西洋尼僧——明契法师,她一边回答营员的问题,一边指导营员如
何用英语正确地表述这些术语。 
    营员的作息与寺院的僧侣一样, 4点半起床, 5点开始早课。 晨曦初上的时候,营员已经进入万
佛阁旁的普贤阁开始早课了。营员盘腿而坐,在齐声唱诵《炉香赞》中开始了一天的课业:“炉香乍
热,法界蒙熏 ……” 营员朗朗诵经,体验着僧侣生活,也体会着佛教精神。 
    一个小时的早课结束后,营员开始在茶香楼早斋。在斋堂里,斋前先念供佛文,并念 “ 阿弥陀
佛 ” ,随后用斋。因为斋饭都是施主布施供养的,僧侣在用斋时都抱以感恩之心,所以斋饭是一点
都不会浪费的。僧侣的修行就在这一言一行中进行,行、住、坐、卧都可以成为修行,甚至得到证悟。
    用斋的时候有很多规矩,经过两三天的规范,营员都能严格遵守这些规范。一位大学刚毕业的营
员说: “ 刚开始我不习惯也不理解吃饭的这些规矩,后来慢慢遵守和适应,以后开始明白为什么会
制定这些规矩:法师们受过戒,按戒律生活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 早斋过后有丰富的内容等着营员
们。有法师和居士的讲座,还有禅修练习,以及和法师面对面的交流互动。 
    几天来,营员还聆听了诸位法师的精彩演讲。海如法师和宗舜法师的讲演都围绕“报恩”进行,
主要是讲在现实生活中的报恩。题目分别为《报父母恩》和《发菩提心,报四重恩》;达照法师以
《禅者的感恩》为题讲演,充满禅者的智慧;而来自五台山普寿寺的皎玺法师和善学法师也分别发表
了讲演。来自瑞士的明契法师还用英语对《金刚经》的缘起、内容作了介绍。此外,安虎生、吴蓓、
杨钊 3 位在家居士也为营员做了佛学讲座。 
    当夜幕悄悄降临,生活禅夏令营活动最有特色的一个节目——柏林夜话也开始了。营员于茶香中
与诸位法师进行轻松的、开放式的交流,营员可以感受法师们的睿智与幽默,法师则在交谈中聆听初
学者的心声。“寒山鸣钟,声声苦乐皆随风,君莫要追云追梦。拾得落红,叶叶来去皆从容,君莫要
寻觅僧踪。”《寒山僧踪》的悠扬旋律久久飘扬在夜空中。
                               
从未有过的体验 
    几天来,营员在生活禅夏令营中体验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生活,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悟与感动。禅
修是禅宗寺院很重视的修行方式。正如明 法师所说:“与信仰无关,禅修是一场身与心的对话,
是对治内心的良药,不依赖外界存在”,禅修能让人获得心灵的自由。“禅修让我们回到最纯净的状
态,世上没有一个生命愿意痛苦,无论我爱的人还是恨的人,都同样渴望摆脱烦恼得到快乐。当我们
了解了这个事实,内心的嗔恨、敌意、恐惧、想要伤害他人的欲念便会冰消瓦解,从而升起一种纯净
的爱。这种爱无限扩大、流动、充满、弥漫,直至温暖和慈悲充满整个寺院、整个国家、整个世界,
充满三千大千世界,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之外”。 
    禅修结束后,一位营员说,当他缓缓睁开眼睛,与面前的人互相注视,确实感到了纯净的感恩与
宽容,哪怕只有一瞬,那也会触动心扉。
    对于营员来说,最独特、最难忘的应该是“一钵千家饭”活动。有72位男营员自愿出家一天,体
验一天真正的僧侣生活。出家会严格按照佛教仪轨授沙弥十戒。他们一天的沙弥生活也会严格按照戒
律进行,犯戒同样会受罚。清晨,万佛楼里便回响着净慧长老庄严慈悲的声音:“愿修一切善,愿断
一切恶,愿度一切众生。”自愿报名一日出家的营员由净慧长老、明海法师等法师剃度,受沙弥十戒。
尔后新戒沙弥分成 3 队,分别在净慧长老、明基法师、大痴法师的带领下走出寺院托钵化缘。其他营
员则或护持托钵沙弥,或沿路供养僧众,或参加生存挑战自谋生路的活动,或留在寺院为外出沙弥及
营员祈福。
    新戒沙弥分为3队,庄严地走出柏林禅寺山门。他们心里或许还默默念诵着师傅讲授过的沙弥十
戒,在行动上他们却时刻注意着保持法相庄严。当第一组新戒沙弥随净慧长老迈着坚定沉稳的步伐托
钵缓缓走出山门,赵县善男信女蜂拥上前,争相施舍钱财斋饭供养僧众。长老以平静慈悲的微笑面对
每一个人,并在沿途每一家店铺门前驻足,用吉祥的言语为众人祈福。一位新戒沙弥也感慨道:“走
出山门时钵是空的,回来时则是充盈的,而我的心此刻也是满溢丰盈的。我懂得了谦卑,懂得了感恩,
懂得了佛陀的精神。” 
    关于这次托钵,净慧老和尚则说:“当我托起钵走出山门,也曾有一个念头闪过,赵州的百姓会
不会有所怀疑,会不会不理解接受。可是这个念头稍纵即逝,我立刻想到这一切不是为了我个人,不
是为了柏林禅寺,而是为了佛教,为了佛教的精神可以传递给每一个人,为了年轻的学子可以真正体
会到生活禅 , 禅就是在我们每时每刻直接面对生活的时刻起作用的。而生活禅就是当下的修行,就是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门。我们今天在街头托钵,面前的钵永远是满的,这就是佛法的感召力,这
就是众生皆有佛性的体现,这就是每个人皆有善心、布施心、供养心的体现。所以我们应当感恩,感
恩所有人成就了我们今天这一场佛事,这将对柏林禅寺产生长久的影响,对佛教界也可能逐步有所影
响。夏令营 ‘ 弘扬感恩文化,落实人间关怀 ' 的主题在这次活动中也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新戒沙弥外出托钵的同时,参加生存挑战的营员也走出寺院,不带一分钱,身无长物,用自己
的真诚和努力换来自己和组员的午餐。他们或为人售香烛佛珠,或打扫卫生,或吹奏佛乐,以各种方
式换来他人的帮助。“我们不能只知道乞讨,如果要获得帮助施舍,也要为他人提供帮助,布施他人。
虽然我们身无分文,无法行财布施,可是我们可以行法布施、无畏施,众生供养我们,我们也应该用
一颗感恩的心,供养众生”,这是来自营员的声音。当他们捧着食物往回走时,仿佛捧着赵县百姓慈
悲的心,这让他们的心中升起一种光芒,一种前所未有的恭敬。他们表示,不论人们给予的是什么,
是山珍海味,是残羹冷炙,还是嘲笑唾骂,他们都会微笑着接受,微笑着感恩。这次的活动,让他们
心中升起一种对众生纯净的爱。

把禅带回生活中 
    7月26日 ,第十三届生活禅夏令营进入尾声。在闭营式上,明海法师总结了夏令营的活动,他
说:“今天夏令营闭营,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是开营。夏令营结束了,生活禅并没有结束,我们应该
回到社会,把禅和感恩落实到生活中,这才刚刚开始。”而明 法师则说:“一张张年轻的脸,一
颗颗年轻的心来到这里,或为了平静内心的躁动,或为了了解佛法,无论为何,来到这里,便都是有
缘人。佛法摄化众生,使大家感到佛法的喜悦、清凉、智慧和慈悲。能不能成为佛教徒并不重要,重
要的是要把感恩、智慧和慈悲带回生活中去,把禅带回生活中去。”营员也纷纷发言,表达自己几天
来的收获与感动。“人生需要加油站”,一位营员说,“而生活禅夏令营就是心灵的加油站,当我从
这里走出去时,心中充满爱和力量,希望今后我也能成为他人的加油站”。 
    夏令营虽然结束了,营员却把感恩的心和无尽的禅意带回生活中,并将传递给更多的人。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