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剥离塌方严重保护面临困境 武山石窟群满目疮痍

       

发布时间:2005年11月02日
来源:兰州日报   作者:兰州日报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满目疮痍的释迦牟尼雕像
水帘洞山前残损的塑像
  武山县木梯寺石窟及由显圣池、水帘洞、拉梢寺和千佛洞4个石窟单元组成的水帘洞石窟群,与麦积山石窟一样,是集建筑、雕塑与绘画于一身的佛教艺术殿堂。10月28日,记者在武山采访时看到,这两处石窟却面临着缺钱少人的困境。

  木梯寺佛龛受到塌方威胁

  木梯寺文管所的丁所长向记者介绍,近两年,由于连降暴雨,造成洞窟附近的岩体剥离、塌方,对部分窟龛及建筑形成极大的威协。自他任木梯寺文管所所长已来,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严重不足。石窟内由于没有报警监控设备,曾3次遭文物贩子偷盗。

寺内建筑也大多没钱维修,如1号窟朝阳洞、14号窟大佛阁、15号窟魁星阁都已出现构件糟朽现象,对建筑和塑像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

  千佛洞与水帘洞风光不再

  记者在千佛洞石窟群中看到,当年被称之为“千佛洞”的石窟群,由于风化和人为破坏,仅剩不到20尊佛像了,而且大多风化剥落,缺胳膊少腿,如不马上加以维护,三五年后恐怕就什么都没有了。水帘洞的其他佛像大多也因风化剥蚀,残损严重,已无法恢复原状了。

武山县文化馆藏馆长告诉记者,水帘洞石窟群的遗存主要集中在较松散的砂砾岩面上,经千百年气候、地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石窟“病害”非常严重。主要表现在:岩面风化剥蚀,崩塌落石,岩面渗水;壁画起皮、空鼓、酥碱、烟熏、颜料粉层粉化,风化壁画层脱落;窟龛残损,塑像倾斜,佛舍利塔损坏,古建筑坍塌,栈道遮檐残损等。

  文物保护面临很大困难

  水帘洞石窟群现有保存下来的历代窟龛69个、塑像200尊、壁画(彩绘)2430平方米,古建仿古建筑14座、舍利塔10座、碑刻题记18方、文物树2棵、无头干尸1具,其他遗物60余件。但与木梯寺一样,也因缺少资金、没有专业人员,保护面临很大困难。水帘洞石窟群分布零散(如显圣池和千佛洞两个石窟单元相距2.5公里),窟区内有3条沟、6条路与周围老百姓的7个村庄和集镇相通,无法进行正常的上下班关闭式管理,只能24小时死守和巡回看守,保护时间长、量大、面宽、管护难度大。由于地域偏僻(距县城26公里),交通偏远,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还不完善,保护条件非常差。水帘洞因属露天石窟寺,风、雨、阳光、气温、干湿度和鼠、虫、鸟害等自然因素的毁坏正在逐年加快,文物的各种病害呈蔓延扩展局势。如不立即投入资金加以维修和保护,若干年之后,这些雕刻、塑像和壁画将不复存在。

  相关链接

  木梯寺石窟

  位于武山县城西南约30公里的马力乡杨坪村西柏林山上,这里山势险峻,茂林叠翠,石窟、寺庙宛如颗颗明珠镶嵌其中。现存窟龛18个,殿堂4座,历代造像80余身,壁画234幅500平方米。寺内窟龛均分布在数十米高的悬崖上,造像大多为泥塑。虽经历代重修,但有些塑像仍不减魏唐之遗风,宋代作品则为全寺之精华。1981年9月,石窟被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帘洞石窟群

位于武山县城东北25公里,地处方圆千余米的群山之中,石山耸突,峡谷交错。窟区面积4平方公里,由显圣池、水帘洞、拉梢寺和千佛洞4个石窟单元组成,始建于十六国后秦,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塑造。现保存下来的历代窟龛69个、塑像200尊、壁画(彩绘)2430平方米,及其他遗物多件。2001年6月,该石窟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标签:武山石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