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云冈石窟:听风声诉说着历史

       

发布时间:2006年04月05日
来源:新闻午报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云冈石窟 听风声诉说着历史(图)
云冈石窟

  若干年前,曾去过敦煌莫高窟,戈壁中被风蚀尘掩的石窟早已辉煌不再,只留下黄土残壁撼人心魄,令人心酸。2005年初夏,我们将视线锁定在了与敦煌莫高窟齐名的云冈石窟。在山西大同以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邂逅了东西绵延1公里的石窟。

  临行前,在Google里输入“云冈石窟”四个字,竟有近2万个搜索结果,也可算得上卷帙浩繁了。但是对我而言,各种各样的描绘多数是空泛的,满眼的赞誉褒扬之词,也不过是为我已定的行程多增一分决心罢了。

  云冈第一伟观

  从停车场出来,穿过千篇一律的商品街,来到景区门前,视野骤然开阔。武周山并不高,海拔也就几十米,却给人以苍凉辽阔的印象。检票入内,随人流向里走,先到第五、第六窟参观。其中的第六窟被誉为“云冈第一伟观”,是云冈最大的石窟。

  走进窟内,顿觉寒意,丝毫感觉不到室外30℃的高温。尽管经过岁月的侵蚀,窟内色泽仍然鲜艳夺目。整座洞窟中,居然找不出半寸未曾雕刻的空间。窟洞高20米,中央的大塔柱上,雕有大小石佛3000余尊。东西两壁刻着著名的“佛传图”,描绘了释迦牟尼由诞生、出家、降魔、问道、成佛的一连串故事,此外还刻有宫殿楼阁、珍禽异兽、四时花卉、高山流水等,组成一幅幅奇妙生动的图画。只可惜洞内光线极暗,我们光顾着听导游介绍,并未看到这些图画的细节。而后,就着昏暗的灯光,我们绕着佛像和塔柱走了一圈,只见雕刻的颜色已然斑驳,却依旧夺人神魄,置身其中,充满了敬畏和感叹。

  这两窟外顺着山势架构的木质建筑物,雕梁画栋倒也雄伟美丽,让我想起之前去过的敦煌莫高窟,也有类似的建筑物,这大约就是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本土化的表现吧。

昙曜五窟满壁佛像

  出了第六窟往左转,穿过一段走廊后眼前豁然开朗。左侧半个山体上,蜂窝状的大小佛龛向我们迎面压来,这里坐落着云冈最早的5个石窟。云岗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北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5个大石窟(第16-20窟),被后人称为昙曜五窟,这5个石窟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外壁雕满了佛像,大体上都摹拟椭圆形的草庐形式,没有后室。据说,这五窟还代表着北魏的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个皇帝。

  昙曜五窟之一的第20窟为露天造像,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石窟正中为高13.75米的释迦牟尼坐像,这正是云冈石窟的代表作———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大耳垂肩,两肩齐挺,造型十分雄伟。

  如此种种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嵌贴在云冈半腰,虽然表面经过岁月的侵蚀变得坑坑洼洼,颇似西北戈壁滩的风化岩,但仔细分辨,还是能看出崖壁上模糊的雕刻痕迹。我们慢慢走过广场,这些高大的石窟上,只要是目力所及处,全都曾经刻满佛像。尽管现在有些印记已经模糊,甚至还有些佛像被盗去了头颅,悲哀垂立着,但仍可令后人想象当年匠人们是如何虔诚地在岩体上刻画,雕琢他们的信念。

  郦道元《水经注》中曾描绘了北魏孝文帝时云冈的盛况:“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林渊锦镜,缀目所眺。”平生感叹,如今的石窟山壁几无绿意,只留下风蚀沙刻过后隐约的辉煌。

  转到东端的第四窟,游人很少涉足于此。这里多数的佛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存,从艺术价值上讲,似乎也没有其他窟中那些雕像来得精致美观。据介绍,这里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由民间出资修缮的。不过,与先前见到过的石窟中熙熙攘攘的盛况相比,此处的冷清反而难得,同样肃立无言的佛像前,你所能看到的不只是他们的祥和与宁静,依稀间似乎还听到了他们无声的宣讲。

悬空寺上需买保险

  从云冈出来,天色尚早,于是一行人决定去恒山悬空寺参观。悬空寺也修建于北魏时期,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相传,悬空寺的所在曾是南去五台、北往大同的交通要道,但流经寺前的浑河河水常常因暴雨泛滥成灾,古代人误以为是金龙在作祟,便想到建浮屠来镇住它,便在这百丈悬崖上悬空修建了一座寺院。

  远远望去,建在悬崖绝壁之上的悬空寺,离地面却也只有几十丈高。并没有想像中那般险峻。寺庙主体紧贴崖壁,外侧用数根手臂粗细的直木支撑建筑主体。仔细看时,发现建筑的大部分是靠在崖壁上的,只有一小部分突出的地方用木头支撑。有两个同去的朋友曾经到过这里,据说当时在游览悬空寺时吓得“两股战战,几欲先走”。我心中颇为不屑,笑他们胆小。

  出乎意料,悬空寺的售票处竟有卖保险,大家众口一词说一定要买。进入景区,先是一段宽敞的石阶,然后入一小门,爬一段窄窄的木梯,此时,我们已经进入寺中。有同去的女孩在前面走,有些颤颤巍巍,步步都小心翼翼。

  当你近距离看到那些用于支撑的立木,会发现细的地方竟只有碗口粗,而且大多已有极深的裂缝。我正疑惑这样的木头如何撑得起这么重的建筑,楼上忽有人走过,立木开始不停摇晃,似有不支之态。楼上的建筑也开始微微摇摆,只听上面阵阵尖叫,我虽胆大,心里不禁也有些发毛。

  绕过下面的几座殿后,我也来到了只用立木支撑的那条走廊。看到地面所铺木板和靠悬崖一侧的扶手历经多年风雨侵蚀,已呈老态,我心下惶惶然,怯意顿生,落步不敢稍重,怕一有不慎便折断了底下的柱子,还不停告诫身后跟着的朋友,等我过去后再跟上来。

  终于从悬空寺上下来,松口气之余再不敢逞英雄。我们行走已是如此胆怯小心,想来修建时更加艰苦卓绝。

标签:云冈石窟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