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世界文化遗产日”——再谈布达拉宫

       

发布时间:2006年06月12日
来源: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作者:中国西藏信息中心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1961年,布达拉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十年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投入大量资金,对布达拉宫这样的重点文物进行了维护和修缮。建国以来,中央政府先后两次对布达拉宫进行大的系统维修,正如有关人士所说的:“一期维修工程中,我们重点对地面建筑所涉及的腐朽梁柱进行了更换和加固,同时还对影响布达拉宫消防隐患的电线线路进行了彻底改造,基本消除了布达拉宫地面建筑的重点安全隐患。目前正在进行的二期维修工程,则重点放在对布达拉宫建筑基础的加固上,比如地垄的加固维修、屋面的渗漏水问题”,“这样地上的问题解决了,地下的问题也解决了,那么,布达拉宫有望在今后50年内不再进行大的维修了。”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早在1982年起,布达拉宫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就开始了它正常的日常维护,随着维护工作的深入,一些危情引起了有关检察维护工作人员们的注意:他们历经沧桑、年久失修的布达拉宫土木结构虫蛀腐朽严重,有的甚至断裂拔榫;东西大殿部分柱子与地垄基础错位,根本没有起到承重的作用;部分墙体酥碱开裂,地面下沉,险象环生;宫内最早的建筑物——法王洞,被虫子蛀蚀的立柱勉强支撑着洞顶,洞顶横梁、椽子时常散落下虫蛀的粉末,洞内珍贵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造像也危在旦夕。事不容缓,他们将这一情况即时向上面如实作了汇报——布宫出现危情的发现,迅速引起中央和国家有前方面的高度重视。1988年十月,根据布拉达宫建筑残损情况,国家决定对布拉达宫大规模维修。遂拨出五千多万元,工期五年余,维修工程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所确定的“不改变文物原状”的根本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和原工艺。


  1989年10月到1994年8月,历时5年的布达拉宫一期维修工程,共耗资计5300万元人民币,投入60多万个工日,完成111个项目,维修总面积达3.39万多平方米,主要涉及布达拉宫红宫7层、白宫以及附属建筑等。


  溯缘历史看红宫


  国家何以如此花巨资对布达拉宫进行保护修缮,这要从她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说开去。据史料记载,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当时称红山宫,整个宫堡规模宏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座宫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但后来因宫殿遭雷击引起火灾和战乱,公元九世纪,吐蕃王朝解体,红山宫逐渐废圮。公元九世纪至十七世纪八百年中,由于西藏长期的政治割据,以及历代的萨迦,帕竹,噶玛政权都未曾高都拉萨,红山宫一直未能重兴,成为一处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藏传佛教噶当教派高僧琼布扎色,噶举教派楚布噶玛巴德辛协巴,络鲁教派始祖宗喀巴等不同教派代表人物在此举行过讲经等佛事活动。17世纪中叶,蒙古和硕特部首固始汗领兵进入西藏,推翻了噶玛丹琼旺布政权,于公元1642年,由五世达赖喇嘛建立了甘丹颇章政教合一政权。拉萨又成为西藏政治、宗教、经济及文化的中心。


  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布达拉宫,1648年基本建成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并将政权中心移至布达拉宫。从此布达拉宫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居住和进行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第司•桑结嘉措于1690年至1694年主持修建了以五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为主的红宫配套建筑群,基本形成布达拉宫的建筑规模。


  十三世达赖喇嘛在位期间,又在白宫东侧增建了东日光殿和布达拉宫山脚下的部分附属建筑。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1934至1936年间修建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殿,与红宫结成统一整体。从17世纪开始的布达拉宫重建和增扩工程至此全部完成。


  经过1300多年的修建历史,布达拉宫形成现在的规模。整个建筑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高达1117米,大小房间二千余间。布达拉宫作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住驻锡地和西藏政教合一政治中心,它内部主要由达赖喇嘛宫殿,佛殿及僧院各政权机构三大部分组成。布达拉宫白宫顶层为达赖喇嘛宫殿,分东、西日光殿,其中既包括达赖喇嘛的生活起居处,书房,经堂等,又有议政、会客等场所。布达拉宫内拥有包括达赖喇嘛灵塔殿在内的各类佛殿38个,还有规定拥有175名僧人的殊胜僧院一个,主要从事达赖喇嘛的佛事活动。过去西藏噶厦政权的重要职能机构也都设在布达拉宫,宫内的东西大殿曾是重要的宗教和政治活场所。布达拉宫是藏族文化的巨大宝库,宫内珍藏的各类历史文物和工艺品数量繁多。据初步统计,现有玉器,瓷器、银器、铜器、绸缎、服饰、唐卡共7万余件,经书6万余函卷。


  文化历史价值意义


  自公元17世纪,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始建布达拉宫作为王宫,在此划立行政区域,分官建制、立法定律、号令群臣、施政全藏,派遣、迎送来往于周边各国的使者,或与邻邦结成姻亲关系,加强吐蕃与周边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吐蕃社会的繁荣。布达拉宫成为当时吐蕃王朝统一的政治中心,地位十分显赫。


  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建立政教合一政权,重建布达拉宫并将统治中心设立于此。这样,不仅确立了布达拉宫作为最高政教统治中心,同时在对促进藏传佛教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不仅表现在建筑本身,内部结构上宫殿与佛殿的完美结合,还表现为通过内部的设施、构造处处体现藏传佛教的思想特色。宫内数量众多的佛殿、经堂、造像、绘画、灵塔、经典等,既是对佛教思想材料的保存和宣传,又是对佛教理论的解释弘扬。宫内供置的“时轮坛城”殿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意义。《时轮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11世纪从印度传入西藏后,成为藏传佛教发展的重要思想依据。《时轮经》的思想所阐释的是藏传佛教思想脉络发展的轨迹之一,其核心意思通过采用实物立体造型、全方位展示构成一种对思想的经典解释,以及对解释的形象表达;这种立体造型的“时轮坛城”迄今为止在是整个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其次,布达拉宫其修建过程中,在没有任何现代化建筑设备的前提下,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体隆形依山而造,砌筑墙体内部垂直,外部收分,现出藏式建筑敦实、凝重风格;墙体檐部砌筑“白玛”草墙,涂染绛红颜料,上饰祥麟法轮、八瑞相、七政宝等饰物,加上造型各异的金顶、胜利幢、毛耋、宝瓶等装饰物,充分表现了整个建筑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外部墙面粉饰红、白、黄、黑等颜色,对比强烈醒目,突出了藏民族的建筑装饰艺术效果。建筑总体结构一般采用几何图形,形象突出,增强了建筑艺术的表现力。;布达拉宫整体结构雄伟壮观、协调完整,在建筑艺术的美学上达到了无比的高度,构成了一项建筑的天才杰作。


  布达拉宫众多建筑属历代时期建造,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均全面保存有自公元七世纪建筑以来历次重大增扩和重建时期原状。位于山顶的法王修行洞和圣观音殿是吐蕃松赞干布时代的建筑物,被和谐结合在整个建筑中成为该宫最早的建筑遗存。宫内还藏有500余函卷贝叶经弥足珍贵。包括历史典籍、佛教经卷,天文地理、医学星算等无所不有。另外,布达拉宫整体无论从宫殿布局、土木工程,还是金属冶炼等,都体现了藏民族建筑科学的成就。在造型、结构、材料使用方面既具浓厚民族特色,又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经典作品之一。


  而今,历经五年的修缮维护,这座古老的宫殿依旧层楼叠阁、错落有致、凝重恢宏气势雄地矗立在高原拉萨,在开放的今天,她以无比靓丽的身姿吸引着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游客来一睹其风采。可以说维护和修缮,不仅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也是福荫子孙,功德万代的一大举世幸事!

标签:布达拉宫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