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享誉古今、蜚声海外的江南名山―――金山(图)

       

发布时间:2006年07月04日
来源:京江晚报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编 号: 319002    
摄影作者:   
文件名:tjh06073.jpg  
文件大小:72K  
高 X 宽:305 X 450  
说明:tjh06073.jpg

连片荷叶托白藕

编 号: 319007    
摄影作者:   
文件名:tjh06072.jpg  
文件大小:44K  
高 X 宽:278 X 450  
说明:tjh06072.jpg

接天莲叶无穷碧  

  镇江市金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区西北,海拔43.7米,占地面积40余公顷,是“三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

  金山,因唐代高僧法海在此开山得金而名。原是江心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被称为“江心一朵芙蓉”,清道光年间始与南岸相连。金山寺始建于东晋,原名泽心寺,清初曾名江天禅寺,唐以来通称金山寺。寺庙依山而建,殿宇楼阁、丹辉碧映,山寺浑然一体,故有“金山寺裹山”之说。金山寺早在唐代就驰名中外,白娘子水漫金山等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千古流传,家喻户晓。

  宋沈括的“楼台两岸水相连,江南江北镜里天”的诗句,就是当年金山的写照。后由于沧桑变迁,长江易道,至同治年间,这个“千载江心寺”才开始与南岸陆地相连,水上风光变为陆上胜境,“打马上金山”曾盛行一时,成为当时游览者的一种美妙的享受。

  金山之所以享誉古今,蜚声海外,成为一座江南名山,一是与金山佛寺有不可分割的渊源。金山佛寺建筑风格独特,依山而造,殿宇厅堂,亭台楼阁,丹辉碧映,加上慈寿塔耸立于金山之巅,拔地而起,突兀云天,使整个金山仿佛就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寺庙,构成了一种金碧辉煌的“寺裹山”的奇特风貌。由此金山佛寺成为我国四大名寺之一,故自古以来人们称之为“绝胜的金山”,著名的佛教法会“水陆法会”便发源于此。二是由于金山名胜古迹甚多,约有30多个景点,每一景点都经过精心的雕琢和巧妙的安排。自然与人工相互结合,融为一体,使金山的风光更加美丽多姿、妩媚动人。三是金山上每一个古迹,都有迷人的神话、美丽动人的传说和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故金山又称为“神话山”。特别是《白蛇传》中提到的水漫金山,梁红玉擂鼓战金山,妙高台苏东坡赏月起舞,留云亭康熙书写“江天一览”等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故事,更为金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再加上亭台楼阁,小河曲桥,湖上泛舟,奇花异草,绿树成荫,泉水丁冬,点缀其间,风景极其优美。如今山麓已辟为金山公园,由金泉桥与中泠泉、塔影湖、芙蓉楼、百花洲连成一片,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堪称园林佳景,旅游休闲胜地。

  金山风景区主要景点简介:江天禅寺

  在金山寺门口,抬头仰望“江天禅寺”匾额,为清代康熙皇帝随太后来金山祈祷时亲笔题写的。江天寺即金山寺,自古就是一座中外闻名的禅宗古刹,始建于东晋年代,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初名泽心寺,南朝、唐朝初称为金山寺。寺宇规模宏大,全盛时有和尚三千多人,僧侣数以万计。

  夕照阁

  夕照阁存有清代乾隆帝南巡驻跸金山留下的七块御碑,保存完善。石碑记载的内容大多是乾隆帝六次下江南到金山,对金山风景的评价和如何继承清室传统统治大清帝国的决心。乾隆不仅留下了许多有迹可寻的“御制”,还留下了一些颇为有趣的传闻。按理乾隆的父亲是雍正,而这里却广为流传着雍正皇帝“偷龙换凤”得乾隆,乾隆六次来金山寺寻找自己的生身父亲的传说。

  楞伽台

  楞伽台在金山的东南,傍山驳石而建。相传苏东坡晚年受老朋友佛印和尚相托在此写《楞伽佛经》,故又称书经楼。登台远眺,碧空万里,磅礴江流,尽收眼底,江天一色,气势十分壮观。由山下登楞伽台,需经三重楼阁,每进一层,疑无上处,洞门一开,豁然有级可登,迂回曲折,上下错落,往往令游客迷其所在。

  佛印山房

  宋代著名的金山、焦山寺庙的主持佛印法师住宅。相传佛印与苏东坡是青年时的好友,一次两人打赌,佛印败赌无奈入空门。由于学识高超,终成为金、焦二山寺的大方丈,东坡则成宋有名学士,两人经常在金山吟诗作画。

  慈寿塔

  又名金山塔。原来金山有双塔,后双塔俱毁,明代重建一塔,取名慈寿塔。按照古代各国佛教的习惯,一般情况建寺同时建塔,特别是名山大寺,有寺必有塔。到清代咸丰年间,此塔又毁。光绪二十年,金山寺住持僧隐儒誓建此塔,往京都向清廷呼吁,慈禧命他自行募捐修建。他奔走南北,多方募化,并得到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约经五年,募银二万九千六百两建塔,仍名慈寿塔。此塔玲珑、秀丽、挺拔,矗立于金山之巅,和整个金山及金山寺配合得恰到好处,仿佛把金山都拔高了。塔为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内有旋式梯,供游人登塔远眺。每层四面有门,走廊相连,面面有景,风光各异。游人登临塔顶。凭栏远眺:东望长江中的焦山和形势险固的北固山,南望城市风光重重叠叠山峦峻峰,西望波光粼粼的鱼池和浩浩荡荡的大江激流,北望烟波缥缈的古镇瓜洲和古城扬州,令人大开眼界,心旷神怡。

  慈寿塔外花墙上,刻有“天地同庚”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清代光绪年间湖南一位八岁儿童李远安所写。传说,当时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寿辰。为了贺寿,两江总督刘坤一特地进京朝见慈禧,献媚道:“老佛爷六十大寿,卑官没有什么厚礼,只是在江南镇江金山造了一座宝塔,取名慈寿塔,祝您长寿万岁。”慈禧心想,这宝塔标上她的名字,兀立在江南名山之巅,实在非同一般寿礼,不由渐露喜色。便问刘坤一:“你祝我长寿,看我能活多大 ”刘一听却张口结舌,一时无言以对。心想无论说多说少,都会招来杀头之罪。正在左右为难的时候,群臣百官之中,有一小孩从身后很敏捷地递给他一张小纸条,他一看如获至宝,迅速呈上,慈禧一看原来是“天地同庚”四个大字,便喜笑颜开,大大奖赏了刘坤一。后来这四字便被刻于慈寿塔下。白龙洞

  白龙洞在金山西北山脚下玉带桥旁。相传唐朝武则天的侄孙灵坦来到金山,在这洞里打坐参禅,白蟒就避走了,毒气也没有了。白龙就是指这条白蟒。

  现在洞内塑有白娘娘、小青青两座白石像,各高一米许。据民间传说,此洞与《白蛇传》“水漫金山寺”密切相关。白娘子、小青青呼东海之水,跟金山寺高僧法海相争,救自己的丈夫许仙。许仙被关在寺内,闻外面战鼓震天响,看到娘子带身孕力战,心急如焚。看守庙门的小僧十分同情,放许仙从白龙洞跑到杭州与妻子在西湖断桥相会。

  这个洞有一条石缝,一人可进去达数丈深,再往前进洞即变小,人不能进去,恐怕只能白蛇可进了,不然为何称白龙洞呢。

  

标签:金山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