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唐僧西行路” 感悟玄奘之旅抵达法门寺
法门寺监院智超法师在寺院接待室接待“重走唐僧西行路”一行
互赠礼品
互赠礼品
真身宝塔前合影留念
参观法门寺
在法门寺广场合影
2006年8月2日 “重走唐僧西行路”感悟玄奘之旅顺利抵达法门寺,受到监院智超法师,副寺来正法师、知客能超法师、佛学院法辉法师的热烈欢迎。
宾主之间在迎客厅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首先,智超法师向客人介绍了法门寺的历史及现状,接着,智超法师又说:“二位法师发大心,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实在是难能可贵之举,无论对于佛教界,还是对于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来说都是一件旷古难寻的大盛事,这次西行实乃殊胜因缘,可喜可贺,一定 会功不唐捐!请捎上我对玄奘大师的景仰与对印度人民最诚挚的问候与祝福!同时西行之路也是任重而道远,也衷心祝愿明贤法师,慧在法师,六位行者及其他工作人员一路顺风!平安健康!功德圆满!”
随后,智超法师代表法门寺向二位法师及随行人员敬献了礼物留念。同时,二位法师也向法门寺敬献了礼品,并表示说:“感谢法门寺以及智超法师等的热情的接待,周到而又细心的安排。”
座谈结束后,由监院智超法师带领明贤法师、慧在法师一行人等瞻拜释迦牟尼真身舍利,进行寺院巡礼,参观法门寺博物馆。(慧超)
“重走唐僧西行路”的缘起介绍
这次感悟玄奘西行之旅是有东林寺明贤法师与佛光山慧在法师带领20多名居士组成的团体组成,于7月19日在广州体育馆参加由108位高僧举办的“祈福大典”法会后,启程前往西安,从这里再踏上通往印度的那条玄奘取经的艰辛道路。
他们将沿着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预计将用4个月重走取经之路,最终抵达印度。这次“重走玄奘路”的行动不仅我们中国人对此寄予良多,印度人同样充满期待,希望由此增进两国感情。但印度有媒体理性地指出,这次活动一定不能异化为一场作秀,而应该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推进两国交往的友谊之旅。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的一位中印问题专家说:“重走玄奘路,也许能使中国重新找到与印度失去联系的纽带。”
1377年前,玄奘历经艰险从天竺取回了600多部佛经,长久地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潮流;今天,两位当代中国高僧又将把书法家手抄的《大唐西域记》等贵重礼品带给印度朋友。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所的一位中印问题专家这样表示,只有提起玄奘,才重新勾起印度人对中国尘封已久的美好记忆,一下子拉近感情的距离。而即将赴印的高僧明贤法师则说:“那是把从传过来的种子结出的果实回赠过去,提醒印度人,中印之间曾经有过那么美好的交流。”
这次“重走取经路”有一支十几辆车、几十人的后勤队伍支持,步行是他们最主要的西行方式。遇到确实难以通过和危险性很大的地方,他们才坐飞机或汽车等交通工具通过。明贤法师表示,他们肯定会停留的国家是巴基斯坦、尼泊尔和印度,其中大多数交流活动在印度举行,主要在那烂陀寺,那里是玄奘在印度学习和光大佛法的地方,同时也是印度佛教鼎盛时期最大的寺院和当时世界佛教的中心”。
与玄奘去印度求取真经的目的不同,两位新“唐僧”的西行,给印度带去了几件珍贵礼物——一套中国当代书法家手抄的记录玄奘西行的《大唐西域记》;一套《六祖坛经》,这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被奉为“经”的文献;另外还有一尊玄奘的塑像,是取黄河壶口瀑布的水、黄帝陵土和台湾阿里山的土、日月潭的水,和在一起塑造而成的。因此,对于此次西行的最大目的,明贤法师说,那是把从印度传过来的种子结出的果实回赠过去,提醒印度人,中印之间曾经有过那么美好的交流。
明贤法师在江西宝峰寺担任江西佛学院副教务长,今年33岁。他告诉我们,原本他甚至不愿意介入重走玄奘取经路的这种俗世举办的活动,他特别担心这是一个商业活动,会给他的修行带来不良好的影响,但一位居士的提醒打动了他——“这是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件大事”。这句话使他毅然决定走到这条“取经路”上。“求利只求众生利,争名当争万古名;平时静坐谈心性,临危一死报佛恩.”这就是明贤法师至死不渝的誓言盒决心。
另一名西行僧人是台湾的慧在法师。他一直在美国读博士,不久前才被台湾佛教界推选接替身体不好的师兄。与两位“唐僧”一起西行的还有6名行者:2位博士、1位画家、1位有过印度独立旅行经历的作家,以及2位武林高手。(慧超)
附:
玄奘大师是我国的四大译经家之一,也是唯识宗的开创人。他俗家姓陈名纬,河南偃师人,隋文帝开皇二十年生。他有兄长捷,早年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奘师亦于十三岁时随兄出家。唐高宗武德元年,与兄同入长安,寻赴成都参访。武德五年受具戒重回长安,从法常、僧辩二大德听《摄大乘论》,以诸师所说,各异宗途,圣典亦有隐晦,不知所从,乃欲西行天竺以明之。表请不许,奘师不为屈,乃就番人学书语,唐太宗贞观三年,私发长安,途中历经险阻,历时五年,始抵中天竺,于那烂陀寺,依戒贤论师学《瑜伽师地论》及十支论奥义五年。复从胜军居士学《唯识抉择论》及《庄严经论》等论典二年。
奘师于贞观十九年回国,由天竺携回梵典六百五十余部,归国后广译经论,先后译出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余卷,其中关于法相唯识一系的,有《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大乘五蕴论》,《百法明门论》,《唯识二十颂》,《成唯识论》等多种。奘师唐高宗麟德元年圆寂,享年六十五岁。奘师之后,唯识之学,由其上座高弟窥基大师绍述之,而建立我国的唯识宗。
在如今的印度,只要读过小学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玄奘的。印度人知道玄奘,一是通过民间传说,二是通过教材。尼赫鲁大学中文系硕士生辛仁杰介绍,他的家乡在比哈尔邦,距离那烂陀寺遗址很近,小时候他经常听母亲讲玄奘的故事。玄奘的坚忍不拔、宽容大度和博学多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当时便把玄奘当成自己的榜样,学习汉语、了解中国的种子也许在那个时候就在我的心里埋下了。”辛仁杰去年代表印度到中国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
在新德里泰戈尔学校初一学生今年使用的《英语》教材(相当于我国的《语文》教材)里发现,有一篇课文的题目是《佛的影子》,讲的是玄奘如何感化印度一伙强盗的故事。
印度如此推崇玄奘,更主要是因为玄奘在印度历史上有着非常独特的贡献。由于印度人没留下文字历史,印度的历史多存在于传说之中。马克思曾经感叹,古代印度尽管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因此,曾有相当长的时间,印度的历史天空“曾经一片漆黑”,印度人不知道佛教发源于本国,也不知道自己的国土里掩埋着那么多辉煌的过去。
玄奘所著的《大唐西域记》像一把火炬,照亮了印度尘封已久的真实的历史。《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了玄奘关于南亚大陆100多个国家的所见所闻,成为当时对印度社会和历史的最详尽的记录。1300年后,英国考古学者和印度学者一道,手持英译本《大唐西域记》,在古老的印度大地上按图索骥,陆续发掘出鹿野苑、菩提伽耶、库什那迦、兰毗尼等众多佛教圣地和数不清的古迹,甚至现今印度的国家象征——阿育王柱的柱头,也是根据这本详细的史料发掘出来的。中世纪的印度历史从此得以重见天日。印度历史学家阿里曾经这样评价:“如果没有玄奘、法显等人的著作,重建印度史是完全不可能的。”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也说,“我们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的印度历史漆黑一片,他是唯一的亮光。”(慧超)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