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塔:中国古建筑的瑰宝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07日
9月5日,是世界最高古木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俗称应县木塔)建成950周年纪念日。古塔华诞,引起人们对山西古塔的更多关注。 在素有“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山西省,已发现各类古塔580余座,经有关专家考证,山西古塔种类居全国首位。 在山西,从南到北、由东至西,古塔星罗棋布,以种类多、规模大、历史久、造型殊、设计妙、结构巧等特点,成为中国古建筑中的瑰宝,令人叹为观止。 矗立在三晋大地上的古塔,自北齐至明、清均有修建。结构上有砖、石、木、铜、铁、琉璃等;用途上有纪念塔、风水塔、舍利塔、佛塔、经塔;形制上有方形、圆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观上有楼阁式、密檐式、墓塔式、喇嘛塔式及单层、多层、实心、空心等若干种。 山西古建筑专家王宝库介绍,在山西的各类古塔中,除云冈石窟、天龙山石窟内的塔形石雕外,太原天龙山童子寺燃灯塔(北齐)、五台佛光寺祖师塔(北魏)、运城市泛舟禅师塔(唐)、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等,在我国古塔中无论在形制、平面、外观以及内部结构、雕塑艺术、琉璃装饰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堪称中国古塔之“最”。 (记者高风、原碧霞)新华社太原9月5日专电
今年是山西应县木塔建成950周年华诞。在金秋的阳光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欣赏着绿地和仿古民居环绕着的木塔雄姿。 一年前,这里还是大面积“棚户区”包围木塔、危及文物安全的破旧景象;一年后,木塔的保护性拆迁不仅营造出更加安全和协调的周边环境,也为生活在古塔之下的5500多名“塔乡人”建成了现代化的人居环境。难能可贵的是,拆迁自始至终没有对一户居民采取强制措施,更没有一户居民因拆迁而上访。 “棚户区”80%是数十年的土木结构老房,稍有不慎就会“火烧连营” 佛宫寺释迦塔(即应县木塔)是驰名中外的古建筑,是我国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木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即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950年之久。它是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楼阁式佛塔。 但木塔周围的环境令文物部门十分头痛:周边的平房民居破旧不堪,下雨时房顶一片塑料布,街道狭窄排涝难;生火时满天烟雾迷漫。由于家家堆积烧火柴,民宅一旦失火,稍有不慎就会“火烧连营”殃及木塔。木塔周围的“棚户区”不仅让群众叫苦不迭,而且严重影响到文物的消防安全和旅游观瞻。 应县城建局局长郭胜利告诉记者,在2005年6月开始拆迁前,应县木塔附近旧城区的房屋80%是数十年的土木结构老房,其中危房占50%,特危房占20%。 2004年11月,应县决定对应县木塔周边居民区进行拆迁改造。 政府绝不能与民争利,房产开发商只从开发中赚取微利,不从居民口袋里掏钱 “拆迁改造既是保护国宝,也是棚户区改造,要从根本上改变居民生存生活条件,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换个活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绝不能与民争利,干部绝不能从中牟利。”应县县委书记侯新生说。 因为木塔周边环境改造涉及居民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应县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全体出动,带领干部用近半年时间走访拆迁区内居民,踏查房屋状况,同时广泛征求文物工作者意见,按照木塔保护的消防要求、绿化要求和环境一致性要求,对计划拆迁区和迁入区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 应县县委、县政府提出拆迁改造总体思路:政府组织,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依法公开。县里推出现行旧城改造很少有的优惠条件,“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安置补偿原则,即拆掉1平方米旧房补偿1平方米新楼。房产开发商只从临街商铺开发中赚取微利,不从居民口袋里掏钱。 房子有好有差、有新有旧,如何区别对待?有的户宅基院子很大,又有产权,是否应当补偿?县里研究群众意见后提出自行拆房、拆下建材归己等区别对待办法和宅基院每分土地(约66平方米)补偿20平方米房屋等附加补偿办法。为了避免经济收入不宽裕的居民一时无房住,县里还提出了发周转补偿金自行解决周转房的办法,并对特困户给予特别优惠政策。 居住户1672户,人口5559人,到目前没有一户因拆迁而上访 2005年6月,拆迁工作开始,130名党员、干部组成9个拆迁动员工作小组,再次深入拆迁户。县里规定,必须让群众自觉自愿,有一户不满意也不许强拆。 67岁的袁玉莲用在深圳工作的孩子寄来的钱,刚把房屋翻修一新就赶上拆迁,心里很不情愿。县委书记侯新生亲自上门说服,答应尽量多给些补偿,解除了她的后顾之忧。袁玉莲对记者说:“统一拆迁嘛,总要有人占点便宜有人吃点亏,这是大多数人得利,我想通了。” 就这样,第一批近700个拆迁户,没有一户强制拆迁,35天内拆迁完毕,后来的拆迁工作进展也很顺利。 旧城拆迁改造领导小组组长贺诚介绍,自2005年6月开始,应县围绕木塔保护进行旧城改造拆迁,共拆迁房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总占地40万平方米,涉及产权户1215户、居住户1672户,人口5559人,到目前没有一户因拆迁而上访。 在旧城拆迁改造中,应县还实行了“三公一监督原则”,即“拆迁补偿公开、开发招商公开、整体规划公示,建设施工引入群众监督”。 如今,环绕应县木塔核心区的是新建的10万平方米的绿地和空地保护园区,用文物专家的话说:“千年木塔开始了绿色的呼吸!” 69岁的张保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原来的5间半正房、3间西厢房、4间东厢房、1间南下屋,是上个世纪50年代盖的,这次拆迁补偿了2套共213平方米的新房。原来的老房曾开价6万元想出售,但一直未成交,现在补给他的楼房总价值达17万元。“不过我不卖。”张保全说,“我要自己享受住新房的滋味”。 建设部和山西省有关领导高度评价了应县木塔周边的保护性拆迁模式,专家们称,此举成功地解决了文物保护与旧城改造的矛盾,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难题也在和谐拆迁中迎刃而解。 (记者郭力群、王炤坤、原碧霞)新华社太原9月5日专电“塔缘”印证两岸佛缘亲缘 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古代木结构佛塔──山西应县木塔5日迎来建塔950周年庆典。此前一天,由台湾高僧慧礼法师所在基金会投建的一片新寺庙建筑群也破土动工,建成后将与古塔互为映衬,在黄土高原上续写两岸佛教乃至文化交流的又一段佳话。 正如慧礼法师所言:“佛教信仰与中华文化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在佛教信仰的带动下,同文同种的两岸同胞是怎么分也分不开的。” 诚哉斯言。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两岸佛教界互动频繁,互访不断,是两岸文化交流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1993年,嵩山少林寺佛学文化访问团访问台湾,两岸佛教界时隔40多年后首次为两岸中国人共同祈福;2002年,西安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台供奉,全台400多万信众争相前往瞻礼;2005年,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圣像开光大典上,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高僧大德们齐聚一堂,以《三亚共识》搭起两岸和合的桥梁;今年以来,“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和“海峡两岸佛教(福州鼓山)文化交流活动”相继在浙江、福建举办…… 佛光普照两岸,僧众共诵盛事。与应县木塔的“殊胜因缘”使慧礼法师选择在木塔之侧兴建庙宇,两岸僧众、信徒为此在木塔之下共同诵经礼佛,这一“塔缘”再度印证了两岸佛缘、亲缘和血缘,同时也昭示人们:木塔千年不倒,两岸中国人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永远不会改变。 (记者郭力群、茆雷磊、高风)新华社太原9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
标签:应县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