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金玉教授在尼众道场梅州千佛塔寺举办佛学讲座
明慧法师主持讲座 温金玉教授讲座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讲座现场
温金玉教授和部分法师合影
2006年12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温金玉教授应邀在广东省梅州市尼众道场千佛塔寺举行佛学讲座。
温教授讲演的题目是“在不断调整中发展的中国佛教制度”,讲座共分三个部分:
一、随犯随制与随方毗尼。主要讲述佛陀的制戒本怀,戒律的制定既有教团护法安僧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民众对佛教清净庄严形像的外在期待。戒律的产生是因应于当时印度社会的风土人情与法律文化制度,是为避免社会对教团的讥嫌而制定。制戒并无先验、预设的原则,完全是根据当时僧团的实际理地而确立、实施。佛法是因缘法,同样的戒律的产生也是有其特定的时空因缘的,随方毗尼所折射的就是戒律的地域差异性与时间阶段性,小小戒可舍、十事非法诤,皆是戒律时空性的体现,佛陀最后以戒为师的遗训也是这一根本精神的再表达。
二、僧制建设与丛林清规。佛法传入中土,不仅有义理层面的冲突与对立,同时也存在制度仪轨的隔膜与不解。历代祖师呕心沥血所开辟的就是一条外来文化如何本土化的问题。从东晋道安法师的“僧尼轨范”,慧远制定的“社寺节度”、“外寺僧寺度”、“比丘尼节度”以及支道林所立“众僧集议节度”、法云所立“清规”,一直到唐代的“百丈清规”所要解决的完全是佛教如何适应社会的根本问题。百丈清规后所出现的各种“伪清规”其实承担的更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历史重担。
三、"以戒为师"与当代佛教制度建设的思索。当代佛教的根本出路是丛林制度建设,每一个道场五大建设的完善是保证佛教整体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寺院规约要成为当前信仰建设、道风建设的根本依托,而不仅是客堂墙壁上的一纸空文。尽管各地弘法风格不同,学修传承有异,但建立模范道场应成为一种模式推广应用的尝试。
讲座由梅州市佛教协会会长、千佛塔寺明慧法师主持。千佛塔寺110余位比丘尼参加了这一学术报告会。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