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佛成道日 大佛寺《千佛宝忏》法会圆满成就

       

发布时间:2007年01月31日
来源:大佛寺法讯编辑部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耀智法师于法会上开示


与会大众精进唱念


传授五戒

  据大佛寺法讯编辑部报道:大佛寺于2007年12月26日,农历腊月初八,举行了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日礼拜《千佛宝忏》法会,并于中午12时,由耀智法师亲自为新发心的学佛居士们传授了三皈依和五戒。法会于下午近四时圆满结束,与会大众法喜充满,福慧同增,度过了一个欢喜殊胜的佛教节日。(如一)

  相关提示:

  三归依:又作三皈依、三归、三自归、三归戒、趣三归依。归依一词,含有救护、趣向之义。三归依即归投、依靠三宝,并请求救护,以永解脱一切苦。即指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系成为佛教徒所必经之仪式。

  三归依可分二种:(一)翻邪三归,翻邪道而入正道时,所受之三归。(二)受戒三归,有五戒三归(在家信徒受五戒前,必先受三归)、八戒三归(受八斋戒前,必先受三归)、十戒三归(受十戒成为沙弥、沙弥尼前,必先受三归)、具足戒三归(受具足戒成为比丘、比丘尼前,必先受三归)等四种。若谓五种三归时,则是此四种三归加上翻邪三归。  

  关于归依三宝之旨趣,《俱舍论》卷十四谓,归依三宝能永远解脱一切之苦。《大乘义章》卷十举出三义:(一)为远离生死之恶不善,(二)为求出世涅槃,(三)为利益众生。而佛法以此三归为本,通一切戒品及诸出世之善法。  

  此外,受三归仪式时,须随戒师之教,唱念‘三归三竟’之文:“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三说);我某甲尽形寿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三说)。” (《佛光大辞典》)

  五戒:指五种制戒。分三种:

  第一种,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一)杀生,(二)偷盗(不与取),(三)邪淫(非梵行),(四)妄语(虚诳语),(五)饮酒。五戒之中,前四戒属性戒,于有情之境发得;后一戒属遮戒,于非情之境发得。又前三戒防身,第四戒防口,第五戒通防身、口,护前四戒。

  我国古来以五戒配列于仁、义、礼、智、信五常,复以不杀配东方,不盗配北方,不邪淫配西方,不饮酒配南方,不妄语配中央。

  第二种,亦为在家男女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一)杀生,(二)偷盗,(三)邪淫,(四)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五)饮酒。然此五戒之中,第四戒总摄口业之恶,盖由十恶之说转来者。  

  第三种,为在家菩萨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禁绝:(一)夺生命,(二)不与取,(三)虚妄语,(四)欲邪行,(五)邪见等。(《佛光大辞典》)

  关于五戒之践行: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或生人中,妻妾亦不贞良。若不作是事,名不邪淫戒。

  四、不妄语戒,谓人若妄造虚言,隐覆实事,诳惑众听,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口气臭恶,为人所憎。若不作是事,名不妄语戒。

  五、不饮酒戒,谓人若饮酒则纵逸狂悖,昏乱愚痴,无有智慧。若不饮者,是名不饮酒戒。(《增壹阿含经》)

标签:法会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