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米泥路旁何以“成群”女众寺院
高州市区一条不超过500米的泥路旁,“竟有”三个尼姑庵比肩而立。之所以说“竟有”,是因为当地不少人都不知道市区内有这一个特殊的建筑群。
据介绍,历史悠久的高州,尼姑庵数量堪称广东之最。当地年纪最大的尼姑和年纪最小同时也是最近出家的尼姑,都在上述的“南宫庵群”中。
短短500米路旁为何一连建了三个尼姑庵?高州为何有这么多尼姑庵?与青灯古佛为伴的她们是怎样生活的?记者在高州市民族宗教局局长的引领下来到了“南宫庵群”,一探“神秘”……
高州市区的尼姑庵“成群扎堆”!本月17日下午,高州市委办一位干部无意中向记者提及这一趣闻。19日下午,记者在高州市民族宗教局邝文华局长的引领下,来到了“南宫庵群”。
城内尼众以雷州人为最多
从南关街拐进西侧一个没有任何标识的路口,迎面就是一座不起眼的“兴文石桥”。过了石桥,是一条凹凸不平、长度大约不超过500米的烂泥路,“南宫庵群”就坐落在烂路的左侧山腰上,依次为宝莲庵、复龙庵、迴水庵,比肩而立。现有正式比丘尼16人(其中,宝莲庵5名、复龙庵3名、迴水庵8名)。
人称“高州活化石”、今年70多岁的老人黎庆文告诉记者:古代高州府城区范围内最多时曾有过13个尼姑庵,现在仅存的只有5个,除“南宫庵群”的3个庵外,还有环城北路91号的益寿庵和县城北郊平山电站旁的迴龙庵。它们多为近年来居士和信众们捐资重修,其余者因岁月变迁已被拆毁。
据统计,在高州城现有的28个正式尼众中以广东雷州人为最多,占了近一半;其次为高州人,其余者来自广西、信宜、湛江、江西、湖南、河北等地,其平均年龄约38.9岁,年纪最大的首推迴龙庵的释妙松(1929年1月出生,高州人,1942年出家,出家时年仅5岁),而年纪最小的仅有20岁,她就是迴水庵的释有儒(广东雷州人),她同时也是最近一个出家的比丘尼(2005年9月出家)。
但如果把散布在高州各镇的尼姑庵算进来的话,数量会更可观。所以有人说:“高州的尼姑庵在全广东也称得上是最多的。”
五百米路何以有三家之多
据说高州市早在1989年就专门成立了宗教局(2002年改为民族宗教事务局),而茂名其他县市区则到了2003年以后才陆续有了同样的部门。这不止因为高州的庵寺众多,而且高州地区除伊斯兰教外,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一应俱全,这在茂名其他地区也是没有的,其背景应在于高州历史悠久,古代高州府曾居于广东“下四府”(高州府、雷州府、钦州府、琼州府)之首。
为什么南宫岭乃至整个高州会有那么多的尼姑庵呢?
黎庆文老人认为庵群扎堆在南宫岭,可能是因为这里确是风水宝地。“南宫庵群”门前的这条烂路在古代是一条通往廉州、琼州等地的重要驿道。据说以前鉴江的水很深,船夫用一竹杆撑不到河底。鉴江流至南宫岭下形成一个迴流处,在江的左岸有一个宝光塔,而在江的右岸建有庵或寺,会有护卫的意义,这种做法在古代非常普遍。
另一位高州老者则对记者说:“‘南宫’是什么意思?皇太子的住所之一。古时皇帝把他的儿子们居住的宫殿分别称为‘东宫’、‘西宫’、‘南宫’等。传说有个南宫太子因避战乱,躲到了山上一间寺庙内的樟树上而幸免于难。南宫太子许诺,如果他得以继承大位,将重修此庙。后来果如其愿,他便当真拨下巨资重修该庙,并赐名‘复龙庵’,当地人也将此岭改称为‘南宫岭’。”
不过,作为高州城眼下年纪最大的两位尼姑———释妙松和释净伟的回答却很简单。前者说:“我(5岁)出家那时就有的啦”;而被称为“师公”的释净伟就说:“缘!这是佛缘!”
比丘尼话说为何走进空门
出家意味着“四大皆空”。豆蔻年华的女子为何要铁了心走进空门呢?
被人尊称为“松伯”的释妙松说:她父母是高州本地人,家里是“水上人家”,每次跟父母行船经过庵前,都会进庵拜神。她也从小就很喜欢这种地方。所以5岁的时候,家里人便把她抱到迴龙庵出家。“文革”时候,庵被拆了,她回到平山(公社)干了39年的农活。
1985年出家的益寿庵释如旺住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没什么的,我就是喜欢这种地方。”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比丘尼都说,她们出家前父母是同意的(或是默认,或是放任不管),出家时父母还会送到庵里来,有的甚至还在庵里摆一桌斋饭庆贺。
一位居士说:这些女孩子出家前有的经历过生活或者情感挫折,有的则是因为家里女孩子多,经济困难。父母送一两个女儿到寺庙出家,一是可积下阴德,二也可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为什么雷州籍的尼姑最多?据说就有这种原因,甚至出现姐妹俩一起或先后出家的情况。
人称“师公”的释净伟说:她17岁出家时,其父母并不知情。她的家庭不能算穷,父亲是国民党军官,还当过县长秘书。在她两岁时,生母就病死了,后母又生下了四个孩子。当年她到宝莲庵出家时,庵里只有一个师傅,且庵房很破烂。
年轻的多被派佛学院进修
一个女孩子提出要出家后,庵方一般怎样处理呢?
“一般我们都会让她留在庵里,考察她两年(有的是三年),看她有没有静心、定性,能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出家是自愿的,如果她不适应,也可以走;如果心定得下来,她必须先把自己的长发剪掉,而且要跪在佛像前,然后我(们)才帮她剃度,正式替佛祖收其为徒。”释果清的师父释妙因法师介绍说。
“有没有人在剃度以后还会心生悔意而还俗了的呢?”
“没有!100个人里面99个以上都不会。”如旺法师肯定地说。
据了解,年轻的比丘尼剃度后大多都会被派去佛学院进修佛法。例如,果清师傅就到四川峨眉山学习了3年,现在迴水庵的有儒师傅等几个刚出家的尼姑也悉数出远门去了。
据介绍,她们毕业后,基本上都会返回原处。释如旺说:“庵里人手少的话,她们都是必须回来的;例如果人手有多,也可以不回来。出家人四海为家嘛。但若是要到别的地方,必须先有人接收。若不回来,也没人接收,就只有等学院分配。”
青灯为伴一般是一日两餐
在普通人眼里,出家人终日与青灯古佛为伴,气氛神秘。而尼姑们自己是怎么过的、又是怎么看的?
19日下午,宝莲庵的师公因右脚不便,在弟子释妙明和释海里两人的搀扶下,艰难地挪移出来,接受记者的采访。现在她的起居,全靠弟子们照料。屋子有冰箱、一部电话、一台21英寸的彩电、一台DVD影碟机(主要用于播放佛教讲佛的片子),平时很少开电视,她们基本不看报纸,也极少看电视新闻。
释妙明说:她们一般下午6时左右关庵门,晚上10时左右便熄灯睡觉。翌日早上4时左右起床,敲钟、打鼓、上香、诵经,吃早餐,这时天已大亮,便开门迎接香客。一日三餐:早餐白粥、咸瓜、青菜;午晚饭无非是些白饭、青菜、豆腐、番薯之类。
“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肚子不觉得饿吗?”
“不饿!修行好的师傅,过了中午12点后,就不再吃东西了!”释妙明说。
“其实,我们吃的是很少的,主要是搞建设时才花钱。”释如旺说,“有时一天吃两餐。主要看各人的身体,是不是能支持得住。感觉饿了,也可以吃第三餐。”
对于和尚的时尚并不反感
各庵之间虽然“互不统属”,但毕竟无法完全脱离与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益寿庵的门口可见到两块牌匾:“香港学赈会青年回国服务团团部旧址”、“中共高雷工委机关旧址”,2006年2月高州市府在此立有《碑志》。据说,当时庵内的老尼姑曾以生命保护过在此活动的中共地下领导人,在一次与广西军阀的战斗中,尼姑们还救护了好多伤员,并让他们住在庵内。
如今,高州尼姑庵的不少尼姑也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在宝莲庵客堂的墙上,挂着一面锦旗,上书“捐资助学,功德无量”,说的是该庵的尼姑长期以来捐助高州市曹江中学的3名贫困学生上学。释妙因师傅曾是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现在是茂名市第十届人大代表,积极参政议政。
在她们当中,没有人拥有小灵通、手机,也没有摩托车、电脑、汽车。睡觉用的是硬板床,挂着蚊帐。她们没有工资收入,日常生活花费全靠居士和信众“随缘乐助”的香火钱过日子。但“师公”却有退休金。原来,“文革”期间,寺庙庵全停止活动后,她们被下放农村或工厂劳动,释净伟到农场干过农活,也到染织厂上过班。
但对于时下有些和尚用手机、玩电脑、开汽车等等时尚活动,她们却又认为佛教确实应该“与时俱进”,不然,就可能会被时代“淘汰”。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