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千年古刹苦飘摇 普光寺亟待拯救
普光寺大殿正面。 普光寺大殿一角。 在山西太原市西缉虎营15号,有一座属市级区管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东汉建安年间的普光寺。这座太原市乃至山西省、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寺院,旧时就享有“普光第一地”的美誉。现存建筑为坐北朝南、重院建筑。有过殿、大殿、西厢房共13间,占地约1000余平方米。其中,过殿5间,歇山顶、孔雀琉璃脊,两侧山墙出檐有廊,施单昂斗拱,明次间连搭圆山式歇山顶抱厦3间;大殿5间,称圆通、悬山顶、琉璃脊,为古时观音海会之址。这些建筑斗拱硕大,简洁庄重。专家已认定为元代遗构,是元代建筑的典范之作。 普光寺作为我市佛教文化之源,1800多年来,有众多的高僧、名士在这里频繁活动,由此对中外文化交流及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极高。 就是这样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极高历史地位的普光寺,现今只能是被一些平房围裹着;被一堆堆杂物堆压着;被一垛垛煤块挤兑着…… -普光寺遗构岌岌可危 在西缉虎营15号,现为西缉虎营小学边上,普光寺元代建筑的大殿被一座楼和小院内一间间平房层层叠叠地“簇拥”着,使大殿显得越发低矮和老态。只有在人们仰头细看时,才能从那透着厚重气息的孔雀琉璃瓦上,依稀找寻到大殿曾经有过的雄伟和气派。在大殿正南的角门边上,一个电烤箱摆在柜案上,箱内码着几个羊肉串,柜案下的地上,油渍斑斑……在大殿的东南前方,一个被建筑挡板隔成的小院内,洗车行的人们正在给汽车美容。绕过这些,在紧贴大殿的东侧,一个铁门紧锁。进得院中,工人们在忙碌地剪裁着原料。“我们这是在做标牌”。这里的住户讲,这里住的好几家。顺着紧贴大殿建成的房间,我们看到了大殿梁上,被丝丝缕缕的电线缠绕着。透过紧锁的房门孔,只见大殿内又被隔成数个房间,里面传来人声笑语。绕至大殿的背后,又是一个较为单独的小院,院内堆放着玻璃钢原料,殿与殿之间的窗户上,拉起了长长的铁丝,住户晾洗的鲜艳衣服,在灰黑的古建筑间摇摆着,分外抢眼。环视四周,一堆堆蜂窝煤码放在大殿一侧,周边凌乱不堪。紧邻大殿的后殿内,竟然是一个“冷却水塔加工厂”。据现场一位操河北口音的中年男子讲:“这是校办工厂。”后殿的另一间,看起来像是一间库房。杂乱地堆放着海绵垫、鞍马和一些杂物,后殿的顶棚也被漏雨撕扯的支支离离,透过顶棚,殿梁上不知什么年代的彩绘图案已变得斑斑驳驳。位于大殿和后殿之间的西配殿,顶着“波浪状”的屋面,忍受着杂乱的一切,凄惨地、无奈地在风中雨中、烟熏火燎中,顽强地撑架着日益飘摇的“身躯”…… -普光寺价值堪称瑰宝 据阳曲县志记载:普光寺在七府营,汉建安年间建,唐初赐名普照,后避天后讳改今名。宋河东安抚史吕惠卿为僧,求迦叶书偈,寺中石尚存。元之大宝法王明之西域圣僧板特达尝卓锡于此,又有弘历年间梁魔头趺化遗像,其内圆通殿为古观音海会,相传吕仙降此,更名迎仙院…… 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中印两国在佛教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宋元之后,印度本土佛教日渐式微,印度高僧板特达朝礼五台山,并受聘为普光寺住持。 板特达,元明之际的印度高僧。他原名萨曷拶宝里。因其佛学精深,被人们尊称为“板特达”,即梵语“学者”之义。他立志学习玄奘东行中国,特别向往瞻礼五台山,学习中国文化。在元至正年间,板特达越崇岭,过沙漠,历尽艰辛来到甘肃。明洪武二年(1369年),他终于来到五台山,实现了他终生夙愿。洪武七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他的精神所感,特迎请他至明都(今南京),于奉天门召见,赐号“善世禅师”,特颁发银章请他“总掌天下释教”。晚年,晋王朱蓀又恳请他来太原为普光寺住持,并受封为“大国师”。在普光寺期间,他完成了他的佛学著作《八支戒本》、《示众法语》等。洪武十四年(1381年),板特达在普光寺坐化。由此,普光寺也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和传统友谊的象征。 普光寺另一个历史价值在于其是汉藏民族文化交流的圣地。元朝建立后,出于领土统一和民族协和的大局考虑,开始对藏传佛教喇嘛教进行大力倡导。1260年,忽必烈封西藏名僧八思巴为国师。1270年,又尊其为帝师,赐号“大宝法王”,主持宗教和民族事务,地位十分显赫。在此期间,八思巴多次莅晋朝台,并住赐普光寺中,成为太原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普光寺还是我国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历史见证。作为寺院能容纳道家并弘的范例则以普光寺为最早。唐代道士吕洞宾为“纯阳祖师”,元代又封为“纯阳帝君”,在我国道教中享有崇高地位。太原普光寺中原有一座院落称为“迎仙院”,便是当年吕洞宾旧居。 从文化史的角度来说,儒、佛、道三教从冲突、并存到融和,为中国文化开拓了新的天地,从而推动了中国历史上哲学思想的空前活跃,引发了人民对原有的儒家一统格局以外的文化各门类的全新认识,为中国文化带来无限生机,也为民族文化的交融做出了积极贡献。普光寺在历史上集佛、道领袖人物于一身,显示了太原古城作为多民族融合的历史舞台所特有的风采。 -普光寺维建意义久远 对于普光寺的维修改建,杏花岭区民族宗教事物局非常积极,他们为保护我市这一文化古迹、佛教遗产奔走呼号,多次为普光寺的维建现场勘验、打报告、申请,做了大量的工作。普光寺的维修、重建,也引起了杏花岭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省、市有关部门领导也对此项工作给予了支持。省政协领导指出,太原建城2500年,但遗留下来的历史佐证太少,今有汉普光寺,已有1800年历史,还是加以保护为好……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山西省佛教协会会长根通法师更是对普光寺维建给予了极大关注和热情。他不顾80年迈,多次为普光寺的维建出谋划策。根老动情地说,山西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文化强省是方方面面的工作。从佛教的角度讲,太原城区没有像普光寺这样原址原寺保留至今的文物级寺院。普光寺做为山西最古老的一座寺院,有其特殊的文化、文物价值,确实应该加以保护。从更深的意义上讲,应该说是拯救。根老说,保护好普光寺,就是保护太原文化;拯救普光寺,就是在拯救文化。普光寺历经1800多年,而今还得以存在,实在难得。我们不能再让这个佛教文化的瑰宝,在我们手里失去光泽……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