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塔传说:山西好风光 古塔多瑰宝
覆钵式塔――代县阿育王塔
楼阁式塔――汾阳市文峰塔
密檐式塔――浑源县圆觉寺塔
亭阁式塔――运城市泛海禅师塔
经塔――洪洞县大槐树园内的石经塔
阳城县海会寺双塔
曾经有一个故事,说有人给许多画家出了道题叫《深山古寺》让他们创作。画家们各逞才艺,而最终得奖的一幅画是这样的:山脚下的小河旁,有位僧人在挑水。僧人身后,就是高高的山。在群山绿树掩映间,只能够隐隐约约看见一个塔尖。
得奖的画家无疑是智慧的,他用一僧一塔就表现了寺院的古朴幽静,意在像外,可说是得到了国画艺术的精髓。而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知道,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塔也可以说是寺院的代表性建筑。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在佛教建筑中,没有任何一种建筑能比塔更重要。而如果要了解塔,真是千言万语,说来话长。
塔的前世今生
塔,光从字形看,似乎是我们汉字中普通的形声字,但其实,这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音译词,来源于印度,发音如“卒堵波”、“佛图”、“浮屠”、“浮图”等,意思是坟冢,比如少林寺里面的塔林,就是寺里历代高僧埋骨之所。所以早期我们也把它翻译为“方坟”、“圆家”、“高显”、“灵庙”和“功德聚”等等,到两晋南北朝时期,一些佛经翻译家们才绞尽脑汁创造出“塔”这个字,来表现这种新输入的建筑形式―――既照顾了原来的发音,又加上土作偏旁,以表示土冢之意义,并从隋唐后渐渐流行开。
塔的起源,一般认为是佛圆寂火化后,弟子们意外地得到许多“晶莹五彩、击之不破”的“舍利”,于是便拾捡起这些“舍利”,把它们分作八份分别在释迦牟尼生前主要活动过的八个地方瘗埋起来,并聚土垒石为台,作为缅怀和礼拜这位佛教创始人的纪念性建筑物。
到公元前二世纪(大致相当于我国的秦汉),印度出现了一位阿育王,前半生战功显赫基本统一了印度,但也暴虐无度,杀人盈野,后半生心生悔改,崇信佛法,扶植佛教,发大愿力,收集佛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在全世界范围内建舍利塔八万四千座,而在中国有19座,在山西有5座。
早期的塔,只是一些粗陋而巨大的坟头,而相传阿育王所建的塔,是一种由台座、覆钵、宝匣、相轮(又称刹竿或伞盖)四部分构成的实体建筑物,已经有了雄浑的气度,等到传入中国后,随着佛教的汉化,塔也具有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出现了楼阁式和密檐式的中国塔,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那种身形挺拔高耸入云的高层建筑。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崔正森先生说,通俗来讲,可供登临的塔就是楼阁式的,不能或只能上一二层的塔属于密檐式的。
因为塔埋葬着佛的舍利,所以,在早期,塔的地位自然非常崇高,所谓“见塔如见佛身”,一般都在寺院的中心位置修建。随着汉化佛教的发展,大殿慢慢取代了塔的地位,塔一般就修建在寺院的侧面或者后方。而一些儒家塔、道士塔、风水塔的出现,更加说明了塔已经完全成为中国本土的建筑。甚至,虽然说是寺院的附属性建筑,但在漫长的历史中,它也具有了自己的生命力,或者因某首诗歌而名垂青史,或者因某个传说而广为人知,比如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因为被法海用来镇压白娘子,所以竟然成为封建顽固的势力阻碍自由爱情的象征,上世纪20年代倒塌的时候,鲁迅先生还为此写过文章《论雷峰塔的倒掉》。还有的塔,现在已经成为城市的标志,如西安的大雁塔,开封的铁塔以及我省太原市的双塔,外地游客来了这些地方,这几个塔是必然参观的地方。
山西,古塔展览馆
中国建塔之始,据史料记载,应该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相当,即东汉汉明帝时期。相传在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寺院为洛阳的白马寺,而在寺中建立的塔就是中国建塔之始,为覆钵式的阿育王塔。到现在,全国各类古塔共有3000余座,从形制上讲,有异域特色的阿育王塔、金刚宝座塔,有中国本土化的楼阁式塔、密檐式塔,也有将各种塔的特点结合起来的组合式塔;从材料上讲,有木、石、土以及各种金属材料的塔;从功能上讲,有舍利塔、墓塔、经书塔、风水塔、文峰塔等;从位势上讲,有单塔、双塔、三塔以及塔林;从层数上讲,既有表示圣洁的三、五、七、九、十一、十三、十七级之奇数塔,还有突破塔制规定的二、四、六、八、十、十二级之偶数塔。不一而足。
山西是文物大省,就以塔而言,也被称之“中国古塔的展览馆”,这是因为上面所言种种塔,在山西都可以找到其实物形式,甚至还有不能被这些分类所概括的奇塔。
山西塔的数量,有不同的说法,崔正森和他的同事经过田野考察,认为有1000多座,而从山西省文物局获知的数据,是585座。崔正森解释说,他们1000多座的数据,是将省内所有的塔―――无论年代远近、价值高低统统统计起来,而文物局,可能只选择了其中经过鉴定有文物价值的塔。
山西的塔的修建,大概始于两晋十六国时期,从史料中看,到后赵时期,塔已遍布山西境内,修建一直延续到清,不但种类全、数量多,而且价值也高。即以文物价值而说,在这些塔中,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更是不知凡几。以佛学价值和历史价值而说,我省的5座舍利塔―――建于十六国时期的河东蒲坂塔(今永济莺莺塔)、建于北周的晋州霍山南塔(今洪洞广胜寺塔)、建于北齐的代州城东古塔(在代县城)、建于隋代的并州净明寺塔(在太原市晋源区)和建于隋代的并州榆社县塔(在晋中市榆社县)―――它们被称作山西塔“皇冠上的宝石”。
除了这些珍贵的舍利塔外,山西尚有许多塔颇值得重视,如五台山龙泉寺令公塔,据说埋葬着杨业的骨殖,既是纪念塔,也是少见的儒家塔;运城市的泛海禅师塔,里面埋葬着唐高宗的一位出家的孙子,而塔本身是极为少见的圆形的亭阁式塔;阳城县海会寺双塔,一名舍利塔,一名如来塔,是比较少见的琉璃双塔;芮城县圣寿寺的舍利塔,该塔原有裂缝甚宽,危在旦夕,但1920年大地震时,反而裂缝复合,恢复原样,神使鬼差,令人惊叹……
山西古塔之最
限于篇幅所限,我们不可能为您介绍更多的塔,现摘取崔正森先生《山西古塔的考察》中所列举的山西古塔全国之最,以见山西古塔的概貌:
应县佛宫寺的八角六层密檐式的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距今已有951年,是全国现存最古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楼阁式木塔。
朔州崇福寺的四角九层楼阁式的千佛石塔,造于北魏天安元年(466)。它比山东东城县柳阜村造于隋大业七年(611)的四门石塔还早145年,当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楼阁式的千佛石塔。可惜,这一珍贵石塔的塔刹现在崇福寺的文物陈列室,塔身却在台湾历史博物馆。
五台山中台舍利塔内的铁塔,是唐代蓝谷沙门释慧祥于总章二年(669)造的。它比造于五代南汉大宝年间(953―971)的广州光孝寺的东西两座铁塔早近300年,当是我国现存最古的铁塔。可惜,它是塔中塔,不易被人看见。
五台山竹林寺出土的八角十三层密檐式银塔,造于明代,通体纯银,是我国现存最古最高的银塔。因为辽宁析木宝林寺的唐代六角十三层、银塔和青海湟中塔尔寺的大银塔,都不是通体纯银。
在五台山显通寺藏珍楼中,保存着三座明造的球形水晶塔。大者,高0.1米,为国内现在最古最高的水晶塔。小者,高0.05米,为国内现存最古最小的水晶塔。
阳城县海会寺的琉璃双塔,一座建于唐代,修于宋代;一座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高50米。它们是我国现存最古最高的琉璃塔。
稷山县梁村造于唐大中七年(853)的一座四角四层密檐式石塔,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石塔。
太原龙山童子寺的四角单层亭阁式的燃灯石塔,是我国现存最古的亭阁式石塔,也是我国现存最古的燃灯塔。因为它造于北齐天保七年(556),比通县燃灯塔早1年。
五台山佛光寺的无垢净光塔,建于唐天宝四年(746),是我国现存的一座最古的覆钵式墓塔,是现存的唐代古塔中的孤例。
五台山塔院寺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的释迦文佛舍利宝塔,俗名大白塔,通高75.3米,比北京妙应寺的白塔高24.4米,当是我国最高的覆钵式的白塔。
五台山圆照寺塔院中建于明宣德九年(1434)的高40余米的室哩沙哩塔,比北京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早建39年,高出1.2米,当是我国最早的金刚宝座塔。
临猗县吕源头村的文笔塔,塔身四棱锥形,通身砖砌,不分层级,只是顶端砌有双重叠涩,上置尖尖的笔头塔刹,故名。该塔建于北宋,比“明、清盛行的”风水塔要早辽、金、元三个朝代,当是我国现存文笔塔的先驱,是研究这类塔的早期实物资料。
柳林县檀越村南山寺(又名灵泉寺)塔林,是自唐贞观年间(627―650)以来各个朝代的高僧墓塔300余座的大塔林。灵丘县曲回寺村造于唐天宝十年(751)的“石塔三百六座”,当是全国现存最古、最大的大塔林。
另外,有媒体报道,位于汾阳市区东南2公里建昌村的文峰塔,高84.93米,是我国最高的古塔。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