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贵阳八景之一 400年黔明古寺
黔明寺位于南明河畔、阳明路。始建于明末,重建于清乾隆年间。后人在扩建寺宇时曾掘出镌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重修黔明寺碑记。咸同年间,黔明寺被士绅舒竹平及子舒华楼占有,改名为"舒家祠堂"。民国21年(1932年),广妙法师移驻于此,藏经日丰,皈依者众,成为重要丛林。由福善和尚主编、以研究佛教为宗旨的《海潮音》杂志在黔明寺出版两期。西藏圣露活佛曾到黔明寺传法。贵州省佛学会一度设于黔明寺内。
黔明寺坐北朝南,现存山门、影壁、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及客堂、斋堂等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之一的大雄宝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琉璃顶,内供释迦等塑像,外墙张贴《佛祖故事》连环画。大雄宝殿后方为三重檐八角攒尖琉璃顶观音阁,阁前“大悲阁”黑漆金匾为著名书法家、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所书,“誓愿宏深处处现身说法;慈悲广大时时救苦寻声”楹联为著名书法家、时任贵州省博物馆名誉馆长陈恒安生前所书。观音阁前左右两厢分别为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之客堂和斋堂。斋堂前檐悬挂巨型木鱼,长2米许。观音阁后方为三重檐歇山琉璃顶藏经楼,楼内庋藏佛教典籍和若干书画精品,具有重要文物价值。黔明寺的一大特点是将弥勒和韦驮分别塑于影壁正、背面。弥勒作笑口常开大肚状,两侧配以“大肚能容天下事;开口笑劝世间人”对联。弥勒原为菩萨,从佛受记,将继承释迦佛位,为未来佛。黔明寺中所奉弥勒为五代契比和尚形象,人谓其弥勒之化身。契比又号长汀子,五代后梁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常以杖头挑背布袋入市乞讨,人称“布袋和尚”。影壁背面的韦驮塑像身着武将服,手持金刚杵,两书有对联:“直对慈颜崇法化;横挥宝杵振禅宗。”韦驮在佛教中被视为护法天神,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
黔明寺自创建以来,中经咸同起义、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曾由寺庙变成祠堂,又由祠堂回归寺庙,并从普通佛寺一度变成研究场所,诚为非同寻常的宗教建筑。2006年国庆期间,黔明寺历经近一年的修复后,正式对外重新开放。修复前的黔明寺,地域狭小,占地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一到大型会期、节日,消防和安全隐患十分突出。修复后的黔明寺占地面积达3210平方米,新建了寮房、偏殿、法堂、钟鼓楼、石山门,整个寺院布局合理,错落有致。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