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唐卡也是一种修行
与一幅唐卡有关的复杂仪式
藏传佛教是以师徒传承的形式延续的,唐卡的绘画也是如此,绘画者一般从童年开始就拜师学习唐卡。画师手中都有一份世代相传的范本,所有的造像都有相应的比例和衣着表情,须严格遵循。在过去,绘画一幅唐卡前,要沐浴洁身,进行各种宗教仪式,还要由上师通过观修祈请智慧之神文殊菩萨进入画师的躯体,才能开始绘制。对画师的个人品行和衣食住行也有严格要求:在绘制期间严禁吃荤腥,戒酒和女色。画唐卡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在成为画师之前,学徒需要先学习描绘线稿,有点像学习国画中的工笔画。厉害的画师能够不看任何线稿或者唐卡,仅凭记忆就将整个唐卡的草稿画出来。光是学习画黑白的线稿就需要日复一日地练习再练习,那是相当枯燥的。通过虔诚地学习唐卡,即使本是心态浮躁之人,久而久之也能获得心灵的平静。
正式画唐卡也是个漫长的过程,动辄要画上好几个月。
先要将画布用绳子绷在木框上(也有固定在木板上的)拉平整,这和刺绣很相似;然后严格依据佛像的尺度比例(藏语称“提康”)来起稿。
草稿画好后便是上色。老唐卡的色彩之所以如此艳丽多年不褪色,原因在于所用的颜料是天然颜料,将青藏高原独特的矿物磨成极细的粉末(如金、银、绿松石、红珊瑚等),或用植物(如藏红花)提炼,再和蛇胆汁调和而成的。这种颜料纯度高,质量稳定,覆盖力强,画面效果厚重。可惜的是现在很少人采用天然颜料了,多数改用水粉颜料,因为天然颜料正面临着矿源短缺甚至丧失的问题,成本要比水粉颜料高很多。
上好色后的唐卡只是半成品,要真正挂在藏民家和寺庙中还需要经过彩色绸缎的装裱,绸缎“画框”能够保护唐卡和提升唐卡的整体效果。
少了冲击,多了细致
除了正在绘画的唐卡,多吉塔还给我们展示了不同类型和内容的成品。“这些唐卡卖吗?”我们想着若是价格公道,就买上一两幅,以感谢他这么周到的接待。
“呵呵,我这里的唐卡都是别人早订好的,不能卖。多是寺院订的,也有国外订的。有几个月前,甚至更久之前就下订了的。”多吉塔的热情招待并不是出于推销他们产品的目的,这真让我们感动极了。
年都乎寺的僧人同样热心,领着我们欣赏了寺内有几百年历史的壁画及唐卡的另外一种形式———堆绣,还答应带我们去参观村中唐卡画得好的作坊。
村里的路让人赏心悦目。家家户户都种植着杏树和梨树,叶子在秋天变成红黄橙绿多种颜色,搭配上蓝天白云,是一个多么色彩斑斓的世界!僧人说,到了春天这里杏花四处纷飞,更是漂亮。怪不得热贡能够诞生出唐卡,原来唐卡中的色彩,源自这里真实世界的绚丽……
走访了好几家作坊,有些除了制作唐卡,还制作堆绣。相比动辄画上好几个月的手绘唐卡,堆绣的制作要快捷简单得多:先如唐卡一样,画出线稿纸样;然后按纸样用各色的绸缎剪成所需要的形状,如佛像、花鸟等;剪好的绸缎压在纸模上,再用烧红的铁刀封边;最后用乳胶按照布局粘贴在布幔上。堆绣具有浮雕般的立体效果,绸缎在不同光线和角度下色彩更富变化,比唐卡少了细致精美,却多了一份视觉冲击。
画自手出,佛由心生
吾屯上下庄是热贡另外一个相当出名的唐卡村落,在这里我们碰上了颇有生意头脑的美兰卡。他家在村口,面向公路的墙上挂上显眼的“唐卡艺术中心”的牌匾,有一个专门陈列唐卡的房间,这些唐卡都是能被当场买走的。
交谈之中得知他已故的爷爷是颇有名气的唐卡大师,作品常常在国内外展出。美兰卡几岁时已开始学习唐卡,现在他常常跑去同仁参观佛教艺术的展览,以从展品中获得绘画唐卡的新灵感。的确,在他的展厅中有着之前未见过的唐卡种类和不同的色彩运用,令我们眼前一亮。
除了参观他的展厅,美兰卡还带着我们走进了吾屯上庄他的“竞争对手”的画坊之中。他显然和这里的每家每户十分熟络,门都不敲便径直入内,向主人家打声招呼后,就让我们在屋里屋外随便走动看他们作画。
之后看的好几家作坊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印象,倒是村中宅门的开放态度和村民之间的和睦让我们这些城市人羡慕不已。美兰卡还告诉我们当地有个风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户人家在吾屯上寺中请上整个村子的人吃饭,家家户户轮着请,今天碰巧是他家请,我们要是早一点来到,就可以吃上免费早餐了。
从年都乎村到吾屯上庄,一路下来打搅了那么多家作坊,我们半幅唐卡都没有买下,画师们却由始至终笑脸迎人。这是不是另一种修行呢?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