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民俗四月八
|
农历四月初八是古代的浴佛节,亦称洗佛节、佛诞节和龙华会。逢浴佛节,老北京的习俗很多,佛教寺庙要举行纪念仪式,要浴佛、举行斋会,民间也在这一天有放生和吃结缘豆的习俗。在浴佛节前后,还有民间的拜观音求子,以及拜药王活动。
相传佛教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所创立。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后,北京及各地佛寺林立,其佛寺庙宇中的主体建筑——大雄宝殿内均供奉着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佛像。
四月初八浴佛节这天,老北京的各个佛寺在这一天要进行对释迦牟尼的纪念活动——功德法会。法会后的一项重要仪式就是用香水浴佛。《荆楚岁时记》云:“四月初八,诸寺各设斋,以五香水浴佛,共作龙华会,以为弥勒下生之征也”。这是我国佛教史上关于浴佛节的记载。
为什么要浴佛?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呱呱落地之时就非常聪慧,会走路、会说话。他前、后、左、右各走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大地为他的出生而感动,并用九龙吐水为其沐浴。所以每到四月初八其诞生日,各佛寺的僧侣都要以甘草茶煮成“香汤”,在寺庙的浴亭里对释迦牟尼佛像匀水淋佛,对佛祖进行一次洗浴。浴佛时除纪念佛祖的诞辰外,也有洗涤人心的污秽黑暗、洁净众生的心灵之意。这一天各佛教寺庙还会准备些素菜素饭,来招待信徒们的祭拜,也就是那时候的“斋会”。赴会的信徒在吃斋前要先念佛经,斋会后还要讨一些洗佛水来饮用,或食些佛寺煮制的一种粥食——“乌米饭”,以示对佛祖的虔诚。
老北京时大小佛寺庙宇很多,尤以西直门外的万寿寺最为热闹。
万寿寺坐落在高梁河北岸,历史上是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的庙宇,也是老北京著名的以柳林为特色的风景浏览区。旧时每年的四月初一至十五日有半个月的庙会,因此时正值踏青时节,届时一心向佛的善男信女们纷纷奔赴万寿寺去焚香拜佛。《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游人甚多,绿女红男,联翩道路,柳风麦浪,涤荡襟怀,殊有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之致,诚郊西之胜地也”。这一天,幡幢铙吹,蔽空震野,百戏毕集,有扒竿、筋斗、筋喇(弹拨说唱)、筒子(变戏法)、马弹(马戏)、解数、烟火、水嬉等节目,游人乘车或骑马、步行,四方来客,摩肩接踵,进香拜佛者,数以万计。
浴佛节时老北京流行放生。一些佛庙的僧侣和平民百姓常在这一天把自己养的或买来的小龟、小鸟、小鱼带到河边或山野放生。
在浴佛节这天,老北京还盛行舍豆结缘的习俗。何谓“舍豆结缘”?因佛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识是前世就已结下缘分,俗语就有“有缘千里来相会”之说。又因黄豆是圆的,圆与缘谐音所以以圆结缘。浴佛日就成了舍豆食豆日啦。这个习俗起于元代,最盛于清代。清宫内每到四月初八这一天,都要给大臣、太监以及宫女发放煮熟的五香黄豆。
这个习俗在佛寺及民间流行更甚。四月初八开庙时,焚香拜佛后,还要将带来的熟黄豆倒在寺庙的笸箩里,以代表跟佛祖的结缘。在百姓家,这一天妇女早早用盐水把黄豆煮好,然后在佛堂里虔诚盘腿而坐,口念“阿弥陀佛”,手中一颗颗捻豆不止,每捻一次都代表对佛的虔诚,用此法修身养性。在去庙会的路上,常有一些妇女挎着香袋,拿着香烛,挨家去索要“缘豆”,不管认不认识,信佛不信佛的人家都十分愿意地给出一些黄豆,双方不拘多少,只为结缘。那时的一些达官贵人之家,还常把煮好的黄豆,盛在器皿内放在家门口外,任路人取食,以示自己与四方邻居百姓结识好缘,和谐相处,保一方平安。
农历四月初八虽为浴佛节,但是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表现在节日的活动中,求子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各地拜观音求子者也不胜枚举。老北京也不例外,四月初八这天老北京的几处有名的观音庙也是香火鼎盛。
老北京的农历四月是佛教活动比较集中的月份,到了四月初八这天更盛。除万寿寺外,届时妙峰山顶的天仙庙,以及玉泉山、碧云寺、香山及崇文门外等佛庙均开庙,届时也均有艺人表演各种节目。清末时,慈禧太后还常去妙峰山进香游春,清宫内的由太监和侍卫组成的“杠箱会”也常在妙峰山上走会表演。位于京西的戒台寺在每年的四月初八至十五,也举行“赶秋坡”和“耍戒坛”。《宛署杂记》载:“戒坛是先年僧人奏建说法之处,自四月初八至十五止。天下游僧毕会,商贾幅辏,其旁有地,名秋坡,倾国妓女竞往逐焉,俗云赶秋坡”。届时游僧临坛说法,全国的歌女舞女载歌载舞,比歌声比舞姿,人声笙歌,五彩缤纷,热闹非凡。
此外,在浴佛节前后,还有一些其他宗教活动,如拜药王风俗。
以四月初八为核心的佛教文化活动是旧时老北京的一道民俗民情的风景。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