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塔系列:莺莺塔---三绝汇于一身
因佛祖舍利而被尊崇
佛家修塔,效果实际上等于俗家修坟或者立墓碑。在塔里面,一般埋藏着一个得道僧人的遗体或是遗物,为了让人有庄严肃穆之感,起尊崇向善之心,就需要在尽可能小的空间修得尽可能高,使人不得不仰视才可以看到全貌的建筑,这只有塔可以胜任。
莺莺塔更早的名称应该是河东蒲坂舍利塔或普救寺舍利塔。也就是说,莺莺塔下面是埋有舍利子的。在我们“山西古塔系列”开篇以来,莺莺塔是第一座被佛教界认可的佛祖真身舍利塔,仅此一点,就足以看出莺莺塔受尊崇的地位。
在古印度语中,舍利子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高僧的遗体经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舍利子的形状千变万化,颜色有白、黑、绿、红等单色或彩色的。一般认为,白色的舍利子是属于骨骼的,黑色舍利子是属于头发的,红色的舍利子是属于肌肉的,绿色或是五色斑斓的舍利子,则可能属于内脏。
佛经上说,舍利子是修戒定慧之功德结晶而成,只有虔诚信佛、悟道得法的人才可能会自然结晶舍利,非常人可得。中国的六祖惠能、近代的弘一大师等,他们身后都留下相当数量的舍利。而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涅??后,所烧出的舍利有一石六斗之多,当时古印度有8个国王争分佛陀舍利,每人各得一份,他们将佛的舍利带回自己的国家,各建宝塔,让百姓瞻仰、礼拜。
到了印度孔雀王朝时期,有一位阿育王,曾经非常暴烈,频频催动战争,但是某一天突然醒悟并开始全力弘扬佛教。他开启了佛祖8个舍利塔中的7个,取出佛陀舍利共达84000颗,在天下遍筑舍利塔。据《菩萨处胎经》所述,阿育王散发舍利建塔时,“今华夏天下,分得一十九所。”佛书《法苑珠林》具体列出了阿育王在中国为供奉佛祖舍利所建的19座塔名和立塔地点,其中河东蒲坂塔也就是莺莺塔为第四座。
那么,莺莺塔下的舍利真是佛祖真身舍利吗?到目前为止,这件事情只是在佛经中有相关记载,但并未有人亲眼目睹,所以,很难断定真假。记者查阅史料,阿育王应该是公元前200年之前的人物(公元前273-236年在位),而莺莺塔始建于中国隋代,其间有800多年的时距,无比珍贵的佛祖舍利是如何跨越这么长的时间、这么远的距离,到达河东大地、筑于宝塔之内的?史学界尚无定论。
对于珍贵宝物的鉴定,有句话叫做“传承有序”,意思就是谁交给了谁要清清楚楚、合情合理。莺莺塔之佛陀舍利显然缺少这样的证据。但虽然于史无征,可言者凿凿,闻者莫不赞叹,并没有谁会去探个究竟。更何况,要有确切的证据,除非塔已尽毁,塔下地宫被发掘开来。只是,毁坏这样的文化珍宝,谁能忍心,又有谁敢负这个责?
因美丽爱情而被铭记
真正让莺莺塔闻名天下的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人们正是为了纪念《西厢记》女主人公崔莺莺,才把普救寺里的这座舍利塔更名为莺莺塔。
《西厢记》讲述的是一个美丽而浪漫的传说。1200多年前的大唐盛世,洛阳才子张珙张君瑞上京赶考,途中遇雨,到普救寺游玩,碰巧遇到扶送父亲灵枢回乡时滞留在寺院内的崔莺莺,两人一见钟情,上演了一幕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普救寺是一座佛教十方禅院,隋初已有,千百年来,历经沧桑,反复兴废。现在的普救寺是1986年以后修复的。此次修复的普救寺的格局,除了对原址的发掘,更多地参考了《西厢记》情节中对普救寺的描述。而历经劫难幸存下来的明复建莺莺塔,就成为了一个寺院修复的坐标点。现在的普救寺里的每座建筑都与《西厢记》有着不解之缘。
普救寺在布局上分为东、中、西三条轴线。莺莺塔就位于西轴线上。步入西轴线上的山门,首先是108个台阶。拾级而上,穿过大钟楼,见到塔院回廊,被回廊包围着的,便是莺莺塔。
时值正午,游人稀少,绿树成荫的廊院静谧而祥和,似乎连酷热都被挡在了外面。1000多年前,就是在这个廊院里,当日影西斜行至西廊时,崔莺莺来到东廊赏花,这天仙一般的小姐正好被张生隔着花丛看见了,张生顿时便心猿意马,不能自已。而莺莺的一回眸、一秋波更是将张生迷了个糊里糊涂。两人的爱情就这样开始了。
回廊围绕着的莺莺塔用砖砌筑,共13层,高近40米。走进塔内,瞬间便感觉到丝丝凉意。塔内各层之间有甬道相通,一般人可上至9层。
走出莺莺塔,在回廊西面,穿过一条小道,我们便看到了一个名为“西轩”的小屋。这小屋是张生与莺莺邂逅之后,向法本大师借住的。之所以挑选这间小屋,是因为它离莺莺住的西厢最近。而即使如此煞费心机,张生要见莺莺仍是困难的。我站在西轩门外,想着张生当时“一万声长吁短叹,五千遍到枕捶床”的境况,心里竟不由得生出感动来。
莺莺塔的后面,大雄宝殿的旁边,有一座别致的小院落,这就是千秋绝艳崔莺莺当时居住的地方。小院内正前为上房,两边为厢房。东厢是莺莺之弟欢郎的居室,西厢便是莺莺的闺房了。“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千年不变的月和风,诉说着那个飘逝千年的爱情绝唱。
一座庄严肃穆的佛陀舍利塔,被加上了浪漫柔情的色彩;一个四大皆空、绝少人间烟火的寺庙,成了一处爱情圣地,这是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仔细想一想,在中国古代,寺庙其实正是最好的爱情空间。那时候女子大都深居闺阁,极少有抛头露面的机会,而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都有到寺庙上香或暂住的可能性,在那里她们碰到同样在寺庙歇脚读书的年轻书生几率非常大,爱情的发生便也水到渠成……如此想来,现今普救寺少了些佛门庄重森严的感觉,而多了些儿女情长的绮丽岂不也是恰当的事情?
因建筑奇观而被赞叹
莺莺塔与缅甸掸邦的摇头塔、摩洛哥马拉克斯的香塔、匈牙利索尔诺克的音乐塔、法国巴黎的钟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誉为世界六大奇塔。之所以能够得此称号,既不是因为舍利子,也不是因为《西厢记》,而在于莺莺塔的蛙声效应。游人在塔的四周,以石相击,即可听到从塔上传来的“咯哇!咯哇!”的蛙鸣声。这种效应在方志中被称为“普救蟾声”。几百年来,这一奇异的效应成为普救寺的一大奇观。
在莺莺塔的西侧,专门有一处听取“蛙声”的所在,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人来此击石听声,放在地上的一块大青石,在长年累月的击打下,形成了一个大坑。石头与石头的相撞击,在我听来本就近似蛙声,加上塔身悠长的回音效果,的确像极了。
不仅如此,普救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人们发现,在莺莺塔南2.5公里处,有蒲州镇文化站的露天剧场,晚上唱戏,一般距离这么远当然是听不到的。但在莺莺塔下人们确能听到清晰的唱腔,如同在塔里上演的一出戏;漫步在莺莺塔下,人们还可听到距塔几百米之外的农家里的说话声,而这些声音还像从塔里面传出来的;如果声源来自莺莺塔下附近,塔下的声音经过塔面扩大,又能够传到较远的地方。也就是说,莺莺塔竟然有“收音机”、“窃听器”、“扩大器”的功能。当然,这些音响效果只能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体验享受了。
莺莺塔的“蟾声”已被人们发现了几百年,可是为什么它会产生这奇异的效应,人们曾有过各种各样的推测,甚至还有塔下镇压着蛤蟆精的传说。但是,1986年,这个困扰了人们几百年的谜团被我省的丁士章等专家揭开了:普救寺莺莺塔产生蛙声回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特殊的地形地貌,莺莺塔所处的地势高敞,而四周平坦又无障碍物,它可接受大范围内传来的声波;二是特殊的建筑结构,莺莺塔每一层塔檐挑出成内凹弧形,能把声音反射聚汇,“蛙声”就是十三层塔檐反射聚汇的结果。三是特殊的建筑材料,莺莺塔身和塔檐全部用青砖叠砌而成,经由黄土高原上长年累月风沙的“打磨”,青砖表面光滑,犹如涂了薄釉料,对声波反射系数非常高,传来的声波,几乎可以被全部反射。用很专业的说法就是,一个相当窄的击石脉冲,入射到各层塔檐表面,分别反射出与原脉冲不完全相同的一系列脉冲,这些回波脉冲集中在100毫秒左右的时间内到达人耳,形成了与蛙声极为相似的感觉。前面讲的其他的奇特声效,依然与建筑构造、材料相关,普通游客对于这样专业的理论,倒也不用太深究。
一座据传拥有佛祖真身舍利的宝塔、一段千年之前的爱情发生地,一个创造了建筑声学奇迹的古建筑―――三绝汇于一身的莺莺塔,在五月的阳光下,雍然伫立着,看着众多虔诚的佛家僧徒,浪漫的俗世男女、严谨的专家学者,慕名前来,留连于此……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