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崇善寺 保存价值连城的宝物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02日
来源:太原日报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崇善寺,初建于唐,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朱元璋第三子,即晋王朱木冈,是马氏抚养成人的。为纪念母后,朱木冈请求准建崇善寺。崇善寺的修建,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动工,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建成,历时八载。当年崇善寺的盛景,我们可以从一幅现仍保存在寺内的《崇善寺建筑全图》中看到。

  明代的崇善寺是完全按照标准的宫殿式建筑格式修建的。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由南往北一字排开。在各大殿的左、右,又整齐地排列着一系列的小院落。它们不仅对称,而且整齐划一。这种格局,与北京故宫中轴线上的主殿和东西六宫的布局极为相似。从这幅图,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年占地245亩的崇善寺,是多么的富丽堂皇,宏伟壮观。当年的崇善寺不仅外表引人注目,更重要的是拥有其他寺庙不具备的条件,那就是它不仅是一座寺院,而且是朱家王朝的一座祖庙。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大殿—金灵殿,就是一座没有帝座的祖庙。这在中国佛教寺院的修建中是罕见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崇善寺,只是原来寺庙的几十分之一,仅是六大主殿中的一座——大悲殿。崇善寺的其他宏伟建筑,于清代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的大火中全都化为了灰烬。

  幸免的大悲殿,虽在明成化和清嘉庆年间进行过修葺,但都是小修,大至梁架,小至门窗都未更换,基本上还是明代初修时的原物。因此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

  占地仅为900平方米的大悲殿,虽然仅是原崇善寺的几十分之一,但它却保存着崇善寺的精华,保存着价值连城的宝物。

  藏经是它的第一宝。这里保存的佛教藏经,数量之多,版本之名贵,在全国是少有的。寺内保存着我国木刻印刷史上的早期珍贵版本——北宋《崇宁万寿藏》和南宋《碛砂藏》。这里还保存着元版藏经,即元皇庆元年(公元1312年),由民间募资刻印的《普宁藏》。

  除上述版本外,这里还有以后从其他寺院或地方移来的藏经多种,如从太原中十万院移来的明版藏经《南藏》和从大同移来的《北藏》,20世纪70年代从日本影印的藏文《大藏经》,又名《甘珠尔》等。此外还有另具特色的石刻《金刚经》拓本、金字《华严经》、《法华经》及刺血《华严经》等。正是这一些不同时期、不同版本、不同特色的藏经,使崇善寺在佛教寺院中占据着重要的席位。

  崇善寺的第二宝,就是那两套壁画临摹本。一套是《释迦世尊应化示迹图》,描绘了释迦牟尼成佛的故事;另一套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图》,描绘了善财童子参拜诸佛学法的故事。这两套摹本,虽经500余年,但仍鲜艳如初,被人们称为“宝石画”。这些画为研究我国的绘画史等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崇善寺的第三宝,要数那位于大悲殿正面须弥座上的三尊泥塑贴金菩萨立像了。这三尊佛像是明洪武年间塑制的,距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正中是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其左为普贤菩萨像;其右为千手千钵千释迦文殊菩萨像。三尊立像均高8米左右,身姿秀美,面慈目善,雍容华贵,给人可亲可敬的感觉。这三尊佛像造型奇特,雕工细腻,实为我国雕塑艺术的珍品。

标签:宝物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