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探访摩崖绝“笔”—大足石刻

       

发布时间:2007年06月25日
来源:大足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老外”参观“大足”
当地村民雕刻“大足”

  1999年,中国申报的世界遗产只有一项获得批准,那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这也是我国洞窟石刻类遗产在1987年莫高窟之后的第二次入选。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简称“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13世纪中叶间中国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佑十二年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近日,记者在重庆采访期间有幸领略到了大足石刻的艺术神韵。
  A、“五山”摩崖书写千年历史

  从重庆市区出发,沿着高速公路向西北方向行驶约一个时辰,就是著名的“石刻之乡”——大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足是一个盛产刀具的地方,不过,踏进大足之后,你会发现这里最吸引外人眼球的还是石头,无论是悬崖峭壁上的石刻艺术,还是景区门口绵延数百米的手工石刻,都成了绝有的一道风景。

  悬崖上的石头讲述的是上千年的历史,陪同我们的导游说:“从开山造像的大唐高宗永徽年间算起,历五代、宋、元、明、清,大足石刻足足绵延了1200多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大足的石窟艺术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以及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导游的这段话每天都在重复,不过对于游客来说,也许因为信仰不同,每个人对大足石刻有着不同的理解。

  大足石刻主要包括“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以集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而异于前期石窟。作为晚期石窟艺术(晚唐至南宋时期,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大足石刻“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以南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公元11至13世纪中叶的道教造像,是中国这一时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石篆山摩崖造像中以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艺术中可谓凤毛麟角。以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造像,以及以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亦极为罕见。

  “五山”摩崖造像保存完好。全部龛窟与造像,除历史上对少数雕像肢体残损部分有过补塑外,未遭受大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日常维修保护中,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因此,从总体上看,“五山”摩崖造像基本上保持了历史的规模、原状和风貌。

  B、万尊雕像共塑伟大艺术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当地旅游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内容之丰富,都堪称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杰作。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被誉为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宝顶山大佛湾造像长达500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谨严,教义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历经七十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场。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其所显示的故事内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对世人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涵盖社会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精雕细琢,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不可多得的道教和释、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身少裸露;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像,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宝顶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景之广泛,几乎应有尽有,颇似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中叶间(宋代)的一座民间风俗画廊。无论王公大臣、官绅士庶、渔樵耕读,各类人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可以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生活画卷,它从各个侧面浓缩地反映了公元9-13世纪间(晚唐、五代和两宋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使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此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在每天涌向这里的游客中,有不少是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他们前来探询的自然是悠久深厚的华夏历史。

  C、动人故事传延石刻生命

  走进大足,不仅可以观赏到数万尊气势磅礴和细腻、精美、典雅的雕塑,瞻仰中国宗教文化独树一帜的重要里程碑,还可以触摸到中国石窟艺术变化发展的脉络,听到教人为善的众多故事,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佛涅图是大佛湾重要的龛窟之一,它几乎占据整个东崖。“佛涅图”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释迦牟尼在拘尸那揭罗国染上了疾病。他觉得有一种钻心的疼痛,似乎支持不住了。他对徒弟阿难陀说:“我已经八十岁了,生命即将期满。”徒弟们都不相信他会死去。他们走到末罗人的婆罗树林,释迦牟尼叫阿难陀铺好垫子,自己头朝北方,静静地躺在双婆罗树中间。这时,婆罗树上的花儿纷纷飘落下来,盖在他身上。弥留时分,他对悲伤的信徒们说:“你们之中也许有人会想:‘佛陀去世以后我们再也没有法师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我留下的真谛和戒规就是你们的法师。”说罢,他去世了,佛经叫做“涅般木般木般木”。

  整个石窟群中还有一处非常吸引游客目光的石刻就是宝顶千手观音。传说,古时候妙庄王有三位美丽的公主。长女妙金,二女妙银,最小的叫妙善。妙金、妙银都在家里尽心侍候父母,唯有妙善从小虔诚信佛,出家当了尼姑。妙庄王苦苦劝她回宫,但她始终不肯。妙庄王一怒之下,拆了庙宇,赶走了和尚。可哪曾想到,这下惊动了天神。天神怪罪下来,使妙庄王全身长了五百个大脓疮。妙庄王四处求医,均治不愈。后来,有位医生说此病必须要亲骨肉的一手一眼合药才能治好。他没有办法,只好求助于妙金、妙银,但二位公主皆不愿献出。三公主妙善在外知道后,毅然献出一手一眼,为父亲合药治病。果然,妙庄王的病体不久就康复了。妙善公主大愿大德的孝行,不仅教育了妙庄王,而且,释迦牟尼知道后亦深为感动。为让妙善公主能时时拯救苦难众生,释迦牟尼便赏赐了她千手千眼。从此,妙善公主便成了众所祈求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了。宝顶千手观音就是根据这一故事开凿的。

  通过讲故事以及强烈的善恶、美丑对比、通俗的文字,大足石刻所表现出的不仅是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深刻教化着我们的社会和后人。

  大足石刻的知名度并不能与敦煌莫高窟相提并论,但每天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成千上万名游客正在告诉我们,大足石刻已经完全变为一种产业和经济,那些精雕细刻的“小脚牙”、坚硬无比的“大足刀具”已经和大足旅游紧密地联系到一起,而这种旅游产业链的形成正是我们甘肃诸多石窟艺术胜地所没有和应该学习的地穉健

标签:石刻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