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再见虚云大师

       

发布时间:2007年07月29日
来源:云南日报网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7年6月13日,佛教圣地鸡足山彩旗飘扬,祥和的禅唱与悠扬的钟鼓之声,拉开了祝圣寺百年庆典活动。百年古寺祝圣寺,参天古树环绕,大雄宝殿檐口,孙中山题匾“饮光俨然”、梁启超题匾“灵岳重辉”和赵朴初题匾“大雄宝殿”3块贴金匾额,在旭日照耀下熠熠生辉。贴金的楹联、牌匾、精致的彩绘和整座古寺浑然一体,充分地显示出祝圣寺的宏伟大气。来自海内外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八方宾客齐聚祝圣寺共贺百年庆典盛会,共同祈祷世界和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鸡足山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了无穷的文化内涵,无数慕名而来的文人志士,留下了大量著名的诗文画卷。鸡足山不仅是南亚、东南亚著名的佛教圣地,而且是海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百年来的鸡足山,因虚云老和尚的弘化而使梵音响彻翠微中;鸡足山百年,因虚云老和尚的奋发,创十方丛林,恢复迦叶道场,该山佛教得以振兴。

  佛教圣地鸡足山位于大理洱海东岸的宾川县境内,又名九曲崖、青巅山。因山势背靠西北面向东南,前列三峰,后拖一岭,形如鸡足而得名。它是除了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和九华山之外的中国佛教名山,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享有盛名,同时又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山上庙宇始建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明代建寂光寺为主的八大寺,至清代发展为36寺72庵,共108座建筑,常住寺僧5000以上,每逢鸡年,各地佛教徒和西藏喇嘛多来此朝拜,号称佛教第五名山。相传鸡足山是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的讲经道场。鸡足山顶峰天柱峰西南天然绝壁华首门被佛教徒称为“中华第一门”,据说迦叶在此守衣入定,等待弥勒佛降生后将佛祖的衣钵传授予他。

  创建于明嘉靖年间的祝圣寺原名迎祥寺,又名钵盂庵。明万历5年(1577年),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任姚州知府,游鸡足山时住钵盂庵,并著有《钵盂庵听经喜雨》、《念佛堂答问》、《二十分识》等诗文,后人曾经以《李卓吾先生谈禅楼》作为纪念。

  清光绪三十年,虚云先后应昆明筇竹寺和大理崇圣寺的邀请,到两所寺院讲经传戒。结束后,便在当时云南提督李福兴的帮助和宾川知县的具体办理下,来到他向往已久的佛教圣地鸡足山,并住进了早已无人居住的迎祥寺。为了重修寺庙,虚云在接待四方朝山者的同时还亲自外出募化。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虚云赴京请领清宫内务府所刊的藏经《龙藏》,不久得到光绪皇帝的恩准,除钦赐《龙藏》外,还御赐紫衣、钵具,玉印、锡杖等,同时对迎祥寺加赠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封赐主持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之号,希望虚云回山传戒,护国护民。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虚云领《龙藏》回云南途中,考虑到重建寺庙需要巨款,便绕道而至马来西亚、泰国、缅甸等国,一路讲经说法,一路募化功德。在泰国讲经募化时,虚云跌坐入定一坐就是九日,轰动曼谷,上至王公大臣贵族,下至普通市民,都来礼拜和捐款赠物。宣统六年(1909年),虚云用300匹马日夜兼程地把藏经和从东南亚募化的财物驮运回鸡足山。从此,虚云募化修建的“护国祝圣禅寺”成为鸡足山佛教十方丛林的大刹。

  百年沧桑,特别是在众所周知的十年浩劫期间,祝圣寺受到了很大的破坏,鸡足山上的很多寺庵,大多被彻底破坏殚尽,留下的也破败不堪,所剩无几。虽然此后也曾数次维修,但也只能勉强支撑,进入新世纪,祝圣寺到了非重建不可的地步。2002年,在现任方丈主持宏盛法师的带领下,祝圣寺进行了恢复重建,历经五年的时间,大雄宝殿、天王殿等终于落成。而今,矗立在古木丛中的祝圣寺总面积为13350平方米,倚山就势,逐渐上升,四周红墙绿树,交相辉映。高大的照壁上绘有《鸡足山全景图》,巍峨的大门前面是半圆形池塘,即“放生池”,一泓清水,山光云影徘徊其间,煞是好看。池中建八角楼亭,名“镇宝亭”,池周围用大理石栏环绕,石质温润如玉,庄重美观。

  1984年4月祝圣寺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


  一个修行者的精神

  6月13日下午,在祝圣寺顺利举行的虚云舍利塔落成仪式,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集到虚云和尚身上。祝圣寺与虚云和尚分不开,近代鸡足山佛教事业乃至云南佛教事业都与虚云和尚分不开。这位曾任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佛教协会首任名誉会长的大和尚,被尊为“当代禅宗泰斗”,在海内外佛教界有十分广泛的影响。清光绪末年至本世纪三十年代初,虚云和尚曾驻锡宾川鸡足山祝圣寺14年,昆明西山华亭寺12年。在此期间,他以无比坚韧的毅力中兴寺院,弘扬佛法,倡建佛协,培植僧才。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史上,虚云老和尚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绝世高僧。他出生于鸦片战争爆发的年代,而圆寂前则经历了新中国的“大炼钢铁”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见识过威声赫赫的“大字报”,足足活了120个年头。


  虚云和尚的一生,漫长而丰沛。他在咸丰年间抛家别妻,落发于福州鼓山。光绪年间跪拜朝礼五台山,历时三年,一步一叩,风雨恒持。又远赴印度、南洋,跋涉万里,重效玄奘,遍礼圣迹。此后在数十年的宗教实践活动中,以至大至刚的勇气和艰苦卓绝的行动,一身兼祧五宗法脉,重振禅门,先后中兴了鸡足山祝圣寺、昆明华亭寺、鼓山涌泉寺、韶关南华寺、云门大觉寺、云居真如寺等六大古刹,成为名震中外、人所共仰的禅宗泰斗、一代高僧。上世纪50年代初,德高望重的虚云老和尚赴京参与了全国性佛教机构的筹组工作,被公推为首席发起人,并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名誉会长。对于这样一位现代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以往人们了解的并不很多。这一则因为整个时代的大环境使然,释门淡泊。二则虚云和尚呕心沥血所撰《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遗教经注释》、《圆觉经玄义》、《心经解》等著作毁失,致使后人的认识理解和研究阐发均缺所本。三则是世传《虚云和尚法汇》及《年谱》,成编于海外,流通范围极小。种种缘故,使得虚云和尚其人其事渐渐变得堙没无闻了。


  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逐步落实和海内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展开,虚云老和尚的一生行迹又渐渐为人所知。先是在其驻锡过的云居山、云门山、南华等地建堂立塔,搜罗遗迹,供人礼瞻。继又在新编的《云居山新志》等著作中,蒐辑了大量的史料。净慧法师编辑了《虚云和尚法汇续编》和《虚云和尚开示录》,香港岑学吕先生编纂的《虚云法师年谱》及《法汇》也得以在内地印行,台湾省圆明出版社还出版了由大陆学者张家成所写的《虚云和尚传》。而由何明栋著、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另一部《虚云和尚传》,该书以八章篇幅纵沦虚云和尚“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老和尚自挽联》)的不平凡人生经历,又以后四章横议老和尚的禅学思想,多所评点。史论结合,由史兴论。故不纯为人物传记,还包含了部分思想研究。


  一个多世纪的禅门修行,虚云和尚身体力行的言行给后人留下了深刻影响。后人将他清苦修持的一生所得总结成六点:一是强调佛教的导引人心,趋于至善,移风易俗,辅政安民。新中国成立时,虚云和尚已是百岁开外的老人,但他仍以护教安僧为本,恪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的祖训,努力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在有限的条件下,光大中国佛教“报四恩”的传统,维护宗门,振兴祖庭,成为新时代佛教界的领袖人物。二是重戒学,一生实践,戒行精严。他粗服素食,衣履简朴,一房内除一榻、一桌、一柜外,别无他物,过的是苦行僧式生活。他的中兴祖庭,整肃僧纪,均是从严守戒律入手,在讲经说法或开示当中,也是反复地强调戒律为佛法之根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身边侍者的遗言,仍只是一个“戒”字。三是主张四众弟子应当以“信”为基础,恒持修行。虚云告诫门人学子,只要信心坚固,一门深入,处处皆可修行,处处都是道场。所以“运水搬柴,锄田种地,乃至穿衣食饭,都是修行佛法”。劳动不忘修持,修持不忘劳动,“农禅并重”。而他毕生虽然重建了大小寺院数十座,但每建成一寺,驻锡一段时间整理就绪后,就移交给品德学问兼优的僧侣主持、管理,他又飘然离去,另辟新刹。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其驻锡过的地方皆成为开展生产劳动的模范丛林。四是提倡《楞严经》思想。虚云于此经造诣很深,多次开讲并注解。五是主张禅净不二。六是对参禅的独特理解和深刻认识。而这方面的丰富实践更使得他名震禅林。中国佛协首任会长园瑛法师为“虚云大师玉照”题词云:“奕奕须眉,堂堂宝相。人天师表,法门龙象。我公乘愿,诞毓衡湘。禅定第一,智悲无双。煨芋懒残,拈花迦叶。不动不乱,消弭浩劫。开化滇闽,宏法暹缅。名闻十方,魔外迹敛。老栗开花,枯海生莲。放光献瑞,震动大千。祝公常住,光明无量。肃瞻慈容,香花供奉”。石禅居士赵藩在《赠虚云老人》七绝中有句云:“中兴圣教需神武,看竖天龙一指禅。”还有一首赞宝静法师来滇弘法的古风中有句云:“滇本佛教国,齐鲁夙称美。值兹末法世,佛化渐颓靡。虚云老和尚,衰风力振起。”

标签:虚云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