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短期出家 体验清修

       

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9日
来源:金羊网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人为什么会有烦恼?”“因为随波逐流,心念不定。”“因为选择太多,无从选择。”这些问答产生于一个“短期出家”的清修活动。但回答的人不是玄之又玄的大师高僧,而是与你我无异的普通城市人———8月4日至8月10日,230位来自珠三角的城市人,在深山环绕中的珠海普陀寺,尝试了7天 的“短期出家”活动,亲身体验僧人的日常作息。

  如今,这种在佛门清静地清修的形式,已经在城市人中受到欢迎,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甚至有不少人带着放暑假的孩子一起来体验生活。


  普陀寺里,城市人短期出家

  没有人声,只有筷子碰到碗的声音。这是一个200多人同时进餐的斋堂。人很多,但是很安静。大家整齐地坐成长长的4排,安静而专注地吃饭。碗里的食物不够,可以向巡逻的僧人示意加添。但碗中食物必须食尽,不得浪费。在这里,连小孩子也会将碗里的食物一扫而光,然后用筷子丈量比划着,把吃完的空碗整齐地码放在桌子边缘。

  深山环绕中的珠海普陀寺,这几天多了很多城市人的身影。他们有的身披僧袍,有的穿着灰色的居士服,有的穿着朴素的T恤,按照僧人的作息与戒律,用“短期出家”体验7天的清修。

编 号: 561967    
摄影作者:   
文件名:yzbspl78203.jpg  
文件大小:K  
高 X 宽:337 X 450  
说明:yzbspl78203.jpg

  8月9日,清修结束前的倒数第2天,记者在课室一角发现了一位匆匆赶来的陌生人。“他们说欢迎随时来听讲,只是已无法安排住宿了。”这位30岁出头的刘先生来自珠海,上完晚课就要赶回市区,明天一早再开车过来听讲。像这样尽量安排的时间参加清修的人,在清修过程中不断出现。

  “无论他是好奇、想体验,或是只是想找个清静的地方呆几天,只要是合法公民,在我们接待能力之内,谁有兴趣都欢迎,不需要特别的宗教信仰。”珠海普陀寺当家果慧法师介绍,普陀寺是国内进行最早规模最大的“短期出家”清修活动,今年的“短期出家”活动已经举行到第6届。从2002年第一届的20来人,到这次的230人,很显然,对这种清修形式感兴趣的城市人,越来越多了。

  城市人会面对很多迷惑和烦恼,需要信仰来解决,即便不是宗教信仰。有了信仰才会有坚持的道德律,才不会心念不定地生出很多烦恼。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释明生,同时身为广州光孝寺以及珠海普陀寺的方丈,他告诉记者:“在泰国等许多东南亚国家,短期出家是一件很普遍的事。许多人成年后都要进行3个月到3年不等的短期出家。不是单纯为了出家而出家,而更是要给每个人一个修身养性思考人生的机会。”

编 号: 561972    
摄影作者:   
文件名:yzbspl78198.jpg  
文件大小:K  
高 X 宽:337 X 450  
说明:yzbspl78198.jpg

  戒律是为了养成良好习惯

  “临出发前,妈妈要我想清楚,说这里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吃苦和学习的。我说好,所以手机也没带。”16岁的关洁明跟着家人一起来参加“短期出家”———3个大人带着9个小孩,似乎是一个特别的“夏令营”。对于来自现代生活的城市人,短期出家首先要克服守戒律的问题。

  寺庙里的生活与城市里的很不同,没有手机、报纸、电视、上网,早晨4点半起床,晚上9点半睡觉。晨起5点要先上早殿做早课,念完早课的佛经,才吃早餐。“第一天,吃早饭的时候还以为是午饭呢,因为感觉早上已经干了正事。斋菜也没什么味道。不过第3天就习惯了,早早就睡觉。反正这里晚上很安静,自然而然9点多就觉得困了。”来自广州的李小姐,第一次参加短期出家,正从新鲜感向适应过渡,“至少我决定回到广州以后,每天都要12点前睡觉,过一种节制健康的生活。我们已经被城市的各种诱惑和享受搞得太累了。”

  “一开始戒律是很无趣很束缚的,但守戒律并不是目的。戒律是帮助你养成良好习惯的,通过这种形式,安定人心,规范行为,你就能渐渐体会它的好处。”释明生说。

  “讲经的内容,有些是我挺感兴趣的,平时也常在思考。比如人活着是为什么,真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关洁明说。另一位家长梁先生则认为,这也是一种生活体验。小孩子在这里学习如何看待苦与乐,学会体谅别人,懂得为别人提供支援和方便,这对整个社会都有好处。


  清修没有围墙

  “住在一个清静的山间,每天听寺庙的晨钟暮鼓远远传来,即便没有信佛,这对于心灵的安静,肯定有好的影响。”一位资深媒体人如是说。

  太多的选择会令人不知所措,清简的生活有益于反省。其实对于很多选择短期出家的城市人,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清修心灵的方式。

  “形式对于内容是有影响的。在这种节制的清修环境中,让城市人有机会隔绝平时太多的干扰。我算不上一个佛教徒,但庄严的仪式感,有助于我将容易涣散的精力集中,由外而内地反省什么是最基本的需求。”在广州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郑女士说,“我觉得佛教除了导人向善之外,它强调人总是需要他力救助的。所以现代社会中,人不要狂妄自大,与周围保持和谐的关系,整个社会就会和谐。这就是我这几天的清修所得。”

  有清修者认为,现代都市人,应该要懂得为自己找一个静地,洗涤心灵。很多人去旅行,其实也是为了一种清空心灵的宁静。人们从单纯烧香祈福,到主动体验出家,自行忏悔,已经是一种进步。

  不过,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行为艺术工作者的流野反对一切成为热潮。“对于时常处于内心焦虑混乱的城市人,短期出家起码在形式上是一种了解生活,至少探索是一种进步吧。但如果成为了热潮,就俗了。”


  24小时记者亲体验


  2:30“嗒嗒”,宁静的山寺中,响起打板的声音,学员们起床了。平时,起床的打板声4:30才会响起,今天,要进行整个短期出家中最隆重的仪式,三步一拜。所以提早起床。

  3:00学员们到大殿外集中,排着队向山下安静地出发。记者与抬水的义工们跟在最后。

  3:30来到半山腰的山门,即将开始仪式:三步一拜。每个人表情都很专注,小孩子们也很安静地跟在队伍后面,三步一停地走上山。所有仪式都由学员自愿参与,重在体验。可以行“五体投地”叩拜,可以行常见的磕头之礼,也可以只是三步一停称颂佛号,甚至只是安静地随队伍走上山。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在这个庄严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反省和感悟。

  5:30三步一拜的队伍终于来到大殿前。每个人的衣服都已被汗沁湿,但每个人表情都很专注庄严。尾段有些人体力难以为继,便跟随着队伍三步一停,静立颂着佛号。

  5:50所有学员到达大殿,回宿舍休息。

  6:30过堂,即早餐。餐前敬立诵经,珍惜及感谢食物。内容是素面、馒头、青瓜、豆浆、稀饭。

  7:00~7:40休息。

  8:00~10:40上课,内容包括国学讲坛、佛教礼仪、禅修开示、讲经说法等。法师经常用一些浅显的故事来讲授佛教理念,有的内容还配有幻灯片。任何人有问题都可以随时提问。课间有20分钟休息。

  11:00~11:45过堂,即午餐。内容是白米饭、各种素菜,饭后还有一个水果。

  11:45~13:45休息。14:00~16:20上课。16:30~17:30晚课。众人在僧侣带领下,唱诵经文。

  17:30药石,即晚餐。原则上僧人晚间不进食,但短期出家的学员则视各人情况而定。小孩不必禁食。

  18:50~20:30禅修。大殿听法师讲述禅修的知识。

  21:00敲钟,学员们在大殿静默忏悔。一位僧人沧桑悲凉的歌声从钟楼飘出,和着钟声,众人在大殿各自反省忏悔。清修第一天曾有人忏悔至失声痛哭。22:00睡觉。


  记者手记:心静即是清修地


  清修期间,记者因工作需要保留了手机通讯。其间朋友打电话来骚扰,惊叹:“你那里好安静!”当时觉得出奇,不过是周围没人说话罢了。

  出关后数日,打电话去核实某些采访细节,才顿觉电话那头安静得令已回到城市的我不适应。不说话的时候,就如同电话从未接通一般。偶尔听到对方翻纸的清脆声音,我才能确认电话还是通的。

  如此的安静,我却还未能完全静下心来,实在可惜。不过对于以为我会从此出家的众多朋友的关心,我倒觉得他们的好奇中带着一丝惊恐,因为不了解。短期出家只是一种形式,清修才是重点。真的能静下心来,吃饭睡觉也是一种修炼,也能体会自己心灵的真正需求。只是,要真正做到“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这个境界,对于现代都市人,既简单,也困难。

  所以说,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个清修之地。寺庙能够提供这样一个环境,让人清修,反省自身,即便不宣讲佛教教义,也是一件普度众生的事情了。

标签:出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