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陵西侧的骆驼山上将重建竹林寺
今年年内,楚王陵西侧的骆驼山上,将会出现一座新寺庙——竹林寺。市佛协有关人士确认,建成后,它将是目前徐州市区的第11座佛教寺庙(庵)。虽然近日徐州天降大雪,但施工仍在继续。目前,竹林寺紧邻兵马俑博物馆的南山门,观景阁和大雄宝殿等建筑已经初具雏形。
围绕竹林寺,还有一段故事。待竹林寺落成之时,原寺内被日寇劫走、在外流浪多年的一尊韦驮菩萨木制贴金坐像,也将被重新运回竹林寺供奉。
前世
1600年前为纪念中国第一位比丘尼而建
“徐州竹林寺,原坐落于东郊狮子山麓,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公元345—356年),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竹林寺是彭城人为纪念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而修建的。竹林寺历朝屡废屡建,直至上世纪50年代被废毁。”昨天下午,徐州汉文化风景园林管理处的邱永生处长向记者谈起了竹林寺的由来。
“徐州汉文化景区一期工程于 2006年5月建成开放,景区二期工程主要就是竹林寺。工程项目获批后,2006年3月,由市规划局主持召开了专家论证会,原则同意清华大学2006年1月的规划文本,认为竹林寺及观景阁(暂名)的设计,对于丰富整个景区景观,提高观赏性和吸引力具有积极意义。”
新生
总建筑面积2760平方米,国庆节前建成使用
邱永生处长介绍了汉文化景区二期工程及竹林寺的规划。汉文化景区二期工程占地16.7公顷,总建筑面积约3500平方米,总投资约1.3亿元。工程南接汉文化景区一期工程,北邻和平东路,其余为即将建设的汉之源工程项目。
竹林寺总建筑面积约2760平方米,由南北山门、东院、西院及观景阁(暂名)四大部分组成。工程将充分利用现有自然地形及自然环境,整体规划竹林寺建筑群体,再现千年古刹竹林寺深幽清静的意境。
观景阁两层重檐,通高23米,内设楼梯,可供游人登高望远,俯瞰整个景区及主城区。竹林寺主体为砖木结构,东院包括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堂、寺门、两侧耳门和抄廊等;西院主要包括净检法师纪念堂、禅院门、禅院亭、诵经堂、斋房、寮房和耳房等;南入口主要包括山门、耳房、天王殿及配殿、法物流通处、钟鼓楼和碑亭等;北入口主要包括山门、牌楼、侧廊、亭等。
汉文化景区二期工程及竹林寺,计划今年国庆节前建成使用。
插曲
在外漂泊50载的国宝佛像要“回家”了
徐州竹林寺明清之前一直名列徐州八大寺,规模宏大,名响四方。寺庙建筑由大雄宝殿、地藏殿、观音殿、天王殿、伽兰殿、韦驮殿、罗汉殿、净检法师纪念堂及僧寮住房等组成,气势雄伟、设施齐备。寺庙后院一直生长着逾千平方米的竹林。
竹林寺香火极盛,各界人士皆来朝拜。1940年日军侵占徐州时,日军翻译官中岛吉一从后院竹林中挖出一尊韦驮菩萨木制贴金坐像,后带回日本,供奉家中。1973年,中岛吉一病危,留下遗嘱,请其女婿森秀敏把菩萨归还中国竹林寺。
1998年9月,森秀敏来到徐州寻访竹林寺,然而竹林寺已毁于20世纪50年代。但森秀敏还是得到市佛教协会果光法师的接待,并商议归还韦驮菩萨事宜。
2000年4月17日,森秀敏带着韦驮菩萨像从日本飞抵徐州,将国宝奉还到徐州佛教协会,并期望有生之年为复建竹林寺尽力,看到韦驮像回到竹林寺供奉。目前韦驮菩萨被供奉在云龙山兴化寺内。
2004年4月,竹林寺获批重建,选址定在全国最大的汉文化主题公园——徐州汉文化景区内。邱永生处长表示,竹林寺重建完成后,在外漂泊数十载的国宝佛像将重归这座寺庙供奉。
竹林寺及观景阁俯瞰效果图
正在建设中的竹林寺南山门。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