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敦煌”阿尔寨石窟现状堪忧
藏传佛教特有的《欢喜金刚图》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有一座石窟寺,名为阿尔寨石窟。窟内本有大量精美彩绘壁画,堪与敦煌、云冈、龙门诸石窟媲美,被称作「草原敦煌」。曾有确凿证据证明成吉思汗曾率军在此筹谋攻灭西夏,并于此地疗伤。更有相关专家猜测此地可能蕴藏著关于成吉思汗安葬地的巨大秘密……总之,这座石窟就像一座历史文化宝库,充满了神秘色彩。这座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瑰宝曾一度遭到毁灭性破坏,如今虽有所好转,然而涌现出的新问题亦提出了新挑战,使保护工作遇到了新难题。
早前,记者采访了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会长奇朝鲁,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关注著阿尔寨石窟的命运,曾多次为保护这座文化瑰宝而奔走呼吁。
饱受人为及自然破坏
奇朝鲁讲到石窟遭到破坏时声音低沉,他说:「石窟曾一度遭到自然及人为因素破坏,让人痛心疾首。」他表示,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用镐刨锹铲的方式以达「除四旧」的目的,使石窟内的精美佛像悉数被毁,大量壁画被破坏,只有部分绘有壁画的洞窟得以幸免。
而在这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相关的保护政策,冬天在附近放羊的牧民常到石窟中生火取暖,烟熏火燎导致壁画的光彩消逝;牛羊亦会进入石窟中取暖觅食,这些牲畜有舔岩石补充盐分的习惯,湿润的条件导致壁画脱落;再加上此地离沙漠较近,飞舞的沙尘掩埋了低处的石窟……如此种种自然及人为因素使这些瑰宝陷入浩劫,使这座宝库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石窟始凿于北魏中期
如今窟内仍有近千幅精美彩绘壁画,其中很大一部分壁画属藏传佛教系统,宗教内容地域特色鲜明;亦有大量壁画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极高。
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阿尔寨石窟始凿于北魏中期,西夏时得以发展,蒙元时期最盛,衰于明末战乱。这座石窟是我国北方草原地区规模最大的石窟寺建筑群,保存著迄今已知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佛教回鹘蒙古文榜题(壁画的注释和标题),是研究蒙古语言文字发展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这里是成吉思汗晚年活动的重要场所,对成吉思汗研究及蒙古史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考古、历史文化价值;同时,这处遗址对了解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文化交流,以及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让人感到慰藉的是,政府和一些有识之士为拯救这座「草原敦煌」已付诸行动,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80年代中着手保护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时任鄂托克旗旗长的奇朝鲁实地考察阿尔寨以后着手对石窟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在多个石窟的入口处设置了钢丝网围栏并安排了专人看管,由于当时资金等条件的限制,能实施这样一些措施已属不易,这对保护阿尔寨石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年来,这座「草原敦煌」越来越引起相关专家学者的重视,大批仁人志士已经凝聚了一股中坚力量,着手研究保护这座文化瑰宝,此石窟已于二○○三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后政府亦加大了资金投入,在阿尔寨山四周围全面设置了网围栏、为石窟安门上锁、用中草药在石窟内熏蒸杀灭了红线虫、组织内地知名专家为石窟壁画会诊等,取得一定成效。
霉变趋势造成损害
但是,对阿尔寨石窟进行全面保护、恢复等工作依然前路漫长。现存的壁画大多出现了霉变趋势,严重的出现了空鼓、脱毁、裂缝。这里的石质、地质情况具有特殊性,再加上气候变化等诸多原因导致石窟石头开裂、渗水、壁画起角等问题接踵而至。而当地并没有相应的技术人才力量,资金也有一定困难,所以这些新情况对阿尔寨石窟的保护工作提出了新挑战。专家呼吁,阿尔寨石窟的现状应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挽救这个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