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佛教文化>>正文内容

千年佛塔震中未垮 北京专家助力修复

       

发布时间:2008年06月21日
来源:北青网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镇国寺佛塔台阶下的土台上还插着燃尽的香炷

唐光兴一家在佛塔后住了30年,他盼着能在修复佛塔时帮忙搭把手

唐光兴为了照顾刚做完手术的妻子王时萍,没能如愿去重灾区当志愿者

  编者按

  汶川大地震后,川北的文物遭到了巨大损害。据统计,四川省共有7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6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不同程度的损毁。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在考察文物受损情况后,已确定了第一批对口技术援助单位和项目,接下来还将继续组织第二批、第三批单位到四川进行对口支援。

  作为第一批援建的单位之一,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承接了援助彭州镇国寺佛塔、彭州领报修院和德阳中江北塔的任务。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侯书记告诉记者,该所将组织专门人员再次进行详细考察,此后才能给出文保建筑的受损情况报告和修复方案。

  端午期间,记者到达彭州市丹景山镇,见到了镇国寺佛塔——这座始建于北宋的千年佛塔受灾后的真实面貌。

  在彭州丹景山镇,提起镇国寺佛塔,老乡们大都突然一愣。只有说到白塔时,他们才恍然大悟:“嗨,白塔啊?就在那儿呢。”说着扬起手指向不远处的一座山头。

  其实白塔是宋塔的一种特征,因为通身采用白垩粉饰,数百年来,这里的人们已经习惯称之为白塔,倒逐渐遗忘了镇国寺佛塔这个本名。

  【白塔印象·今生】

  经历地震 屹立不倒

  到达丹景山镇,彭白公路上的大型卡车、起重车和打着抗震救灾横幅、来自不同省份的车辆呼啸而过,扬起一阵阵尘土。

  公路的一侧是白塔坪,沿着山脚下窄小的石阶拾级而上,突然间豁然开朗,千年佛塔就立在眼前。

  初见佛塔,不禁让人对“白塔”的称呼心生疑惑。经历近千年沧桑岁月的打磨,饰于塔身的白垩粉已然变色脱落,如今的塔体呈现土黄色。塔前立的石碑显示,2006年5月25日,镇国寺佛塔列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偶尔有背着竹篓的老乡经过佛塔,竹篓里装着刚领到的救济物资。经历8.0级强烈地震后,佛塔仍旧屹立不倒,只是塔檐和塔身下方的砖墙有所脱落。

  佛塔周围原本是一圈红色砖墙,作为保护范围。地震后,砖墙被震垮,现已围起了一圈警戒线。在佛塔侧面的台阶上有个矮小的土台,香炷燃尽后剩下的几束小木棍依然深深插在泥土里。

  【白塔印象·前世】

  浮雕逼真 泥琴悦耳

  镇国寺佛塔建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到嘉祐五年(1064年)。北宋仁新宗翰林、四川置制使王索为佛塔撰写碑文时,曾留下这样的文字:“岷山可摧塔不可毁,蜀江可沽塔不坏”。地震过后,这句话的分量愈发显得沉甸甸了。

  镇国寺佛塔建塔时,使用烧制精良的条形和方形砖,以黄泥白灰少浆黏合砌筑,并以扁铁为筋,增强了塔身的抗震性能。如今塔砖上仍有“宋”、“王”、“杨”、“景”、“义”等戳记。

  佛塔为密檐式13级方形佛塔,通高28.34米,内设五层塔室。仰望塔身,可以看到各层檐下都有菩萨、飞天、孔雀等佛教内容的浮雕。据说当初建塔时,还在塔上设置了泥琴,山风一过便发出悦耳的琴音,但千百年来外力的侵蚀已使琴损音消。

  塔内的五层塔室设有楼梯通道,现在已经封闭。若在过去,沿通道可登上塔顶,从四方窗洞向外观望,整个彭州的美景尽收眼底,山峦叠嶂,湔江依山流淌。

  【白塔寺庙·今生】

  新建“古寺” 纪念佛塔

  镇国寺佛塔所在的山脚下,有一座佛山古寺。虽名为古寺,实为四川高僧济尘主持于1995年开始修建。
  地震后,佛山古寺正殿的屋脊部分毁坏,侧房也已毁损,正在进行翻修。庙里的居士说,原本地上一片狼籍,到处是掉下来的砖墙和沙土,后来经过彻底清理,才重新恢复现在幽静的模样。

  寺内供奉着100多尊汉白玉雕刻的佛像,最重的卧佛重达10余吨。其中有不少佛像为社会各界人士捐赠。

  绕过大雄宝殿,顺台阶上行至半山,可以看到一座命名为“济尘大和尚舍利塔”的白色佛塔,内供济尘住持的金身塑像。2002年,济尘住持在寺内圆寂,火化后留下37颗舍利子。

  舍利塔和不远处的镇国寺佛塔相呼应。镇国寺佛塔还有一个名称——“无垢净光法舍利塔”,舍利塔的修建仿佛是对这座已经败落的千年佛塔的一种延续。

  【白塔寺庙·前世】

  从名字中 寻找记忆

  正是因为镇国寺佛塔的存在,济尘住持当年才决定在山脚下修建佛山古寺。这里有佛塔近千年来聚集的灵气,新建一座寺庙,既是对佛塔的纪念,也是一种延续,如同后来舍利塔的修建。

  镇国寺佛塔的一侧有一些已经搭成形的水泥柱,看起来并不像是在地震中毁坏的残余部分。据丹景山镇白塔村村民说,之前本要在佛塔旁修建一座新的镇国寺,但后来不知为何工程停止,只剩下孤零零的水泥柱了。

  如今只有镇国寺佛塔这个名字,让村民们还保留着对镇国寺模糊的记忆。村民唐光兴说,他小时候镇国寺还在,香火很旺,不仅是周边的乡亲,大老远的人也都赶来烧香拜佛。然而,上世纪60年代,镇国寺被拆除,只有佛塔保留至今。

  【白塔人家·生活】

  塔后盖房 守望30年

  53岁的唐光兴搬了把小板凳,坐在院里刮土豆。他把自家养的鸡宰了,要做土豆炖鸡给刚做过阑尾炎手术的媳妇王时萍补补身子。干活的间隙,他抬起头,眼前就是千年佛塔。这样的场景对唐光兴来说,一点都不新鲜了。

  1978年,唐光兴和弟兄们分家自立门户,就在镇国寺白塔后身盖起了房子,全家人守着佛塔整整30年。

  刮完土豆,唐光兴背着竹篓就出门了。王时萍说,他去把竹篓还给人家,上次领救济时东西太多,拿不回来,他就向人借了个竹篓。半个多小时后,他又拎着一个竹篮回来了,冲着媳妇憨憨一笑:“又领了半斤猪油和7两面粉。”

  地震发生时,唐光兴陪着王时萍在成都的医院里住院,等着做手术,只剩下儿媳妇和小孙子在家。事后,儿媳妇描述当时的场景说,只看见佛塔波浪似的左右摇晃,砖墙直往下掉,等到大地震过去,佛塔居然回归原位了。

  【白塔人家·重建】

  期待修塔 盼能帮忙

  唐光兴的家也在地震中损坏,厨房像被削去了一角。后来他们请人来修房子,可修房的人怎么也不肯收钱,只说,大家都受灾了,这点小事就算是帮个忙而已。

  说起这点,王时萍有点激动:“我们这儿遭地震了,可村里人显得更亲了,像一家人一样。”还有搭帐篷的解放军、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和从各地赶来的志愿者,说着说着,王时萍抬起捂着肚子的手,悄悄抹了把眼泪。

  四川人管帐篷叫“棚棚儿”。唐光兴家的“棚棚儿”在山下,可白天他们还是愿意回家待着,晚上再去帐篷里住。唐光兴说:“在家守着塔,心里才踏实。”

  地震后,唐光兴在成都打工的儿子和女儿都没回家,而是当起了志愿者。王时萍看着丈夫说:“要不是因为得在家照顾我,他也去重灾区当志愿者了。”

  唐光兴蹲在地上,露出了他特有的憨憨笑容:“等她好点了,我再出去。”
  “前一阵经常有专家来看佛塔,隔两三天就来一拨。”他仿佛想起了什么,站起身仰望着佛塔,急切地补充说,“听说以后专家会来修塔,我能帮得上忙就好了,在这儿住一辈子了,娃儿们都是白塔看着长大的。”

标签:修复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