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心澄法师在佛教道风会议上提出“金山江天禅寺抓道风建设促进寺院和谐”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14日
来源:江苏民族宗教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自从落实宗教政策以来,全国各地的名山古刹,象雨后春笋般地迅速恢复兴建起来。一座座寺院金碧辉煌,梵音燎绕,香火鼎盛,蔚为壮观。佛教在当今太平盛世可以说是盛况空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这一片繁荣景象背后,一股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暗流时时在袭卷着大家的心灵,这难免会造成我们佛教徒的自身素质不断下降与滑坡。有的过着奢侈华贵的生活,而且破戒破斋,甚至还走上犯罪的道路。如此,不能不令人深思佛教的前景与发展。

  为了防止信仰淡薄,戒律松弛,道风不正,金钱至上对僧人队伍的腐蚀,金山江天禅寺不断狠抓道风建设。取得了良好得很成绩。在抓道风建设过程中我们体会到认识是前提,学习是关键,制度是保障。

  一、充分认识道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和尚经常在禅堂里开示:“宁可无人、不可无法”,一个寺院的兴衰,乃至整个佛教的发展,不在于钱多钱少,僧多僧少。根本问题乃在于寺院的道风建设,僧众的自身素质和道德的修养以及管理水平。古德云:丛林以无事为兴盛。现在很多寺院整天忙于佛事或其它事务,哪有时间坐下来修行呢?不讲修行,哪还有道风可说吗?因此,丛林僧众,每天必须上殿过堂,坐禅念佛,布萨诵戒。学习历代高僧大德爱国爱教,知恩报恩的高尚品德,把自己造就成为一个合格的僧人。

  寺院上下对道风建设时刻保持正确的人认识,清醒的头脑,充分认识到道风建设关系到佛教呈现于世间的外在形象,是佛法住世的命脉所在。加强道风建设关系到佛教的生存和发展,坚持正信正行是佛教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加强道风建设是化世导俗、引导信众的关键。寺院是信教群众的精神家园,僧人是信众的人天师表,只有坚定信仰、纯正道风,才能增强僧人在信众和群众中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寺院始终把道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二、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真正保持良好的道风

  每年金山江天禅寺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制定学习计划,并认真实施。利用禅堂、金山佛学院教室进行学习。常住僧人,每天上午、晚上,定时、集中、统一安排经藏学习。

  在禅堂里,大和尚、班首师傅天天讲开示,用茗山法师、慈舟法师,以及古代高僧大德的事迹来激励大家积极向上,学修并重。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做到内强素质,外立形象。大力发扬大乘佛法利生济世的精神,将佛法之光,照耀于世间。

  利用佛学院的教室、师资力量开展学习班,首先认真学习《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宗教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办法》、《宗教活动场所年度检查办法》、《宗教事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宗教活动场所主要教职任职备案办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法》等法律法规等法律法规。努力提高僧人队伍的素质,集中学习中佛协制定的几个管理办法,如关于《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全国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退职的规定》、《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使寺院、僧众的各项法务活动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组织僧众学习戒律,如《沙弥戒》、《四分比丘戒》、《梵网菩萨戒》等戒律和丛林规约。首先要让僧众正确认识佛教“戒律”对自身建设的重要性。佛陀涅槃时遗教佛弟子应当“以戒为师”,因此戒律也就成了后来佛教徒行为所依据的准则,用来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约束。每一个佛弟子都要守持佛戒,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经历了各个朝代和各种文化政治体制,在中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思想,但佛教戒律却千百年来一直代代相传无有改变。正因为佛教戒律对佛教徒的严格约束,才使佛教在中国得到发展和普及,历朝历代皆以佛教思想来兴帮兴国,历史上有无数的高僧大德为当时国家的兴盛而献策献计,被当时的统治者册封为国师而名垂千古。

  “戒律”是佛教正法久住的根本保证,做为一个佛弟子应当必须受持戒律,尤其对于一个僧人来说更为重要。佛入灭之后令一切佛弟子皆以“戒”为师,有戒律存在即是有佛法住世。如《四分律戒本》所说:“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今演毗尼法,令正法久住。”在《华严经》中也说:“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坚持于净戒,是则如来所赞叹。”这就说明了戒律对佛教自身建设的重要性。在我们的比丘戒牒之首页也说:“佛陀住世,以佛为师;佛灭度后,以戒为师。防非止恶,戒为根本;转凡成圣,戒乃舟航。”所以,“戒”是续佛慧命、绍隆佛种的根本。如果要想佛教兴隆昌盛,戒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条件。只有出家僧人持戒清净,才能赢得世俗之人的尊敬和赞赏;只有重视戒律才能保持僧团的清净和庄严;只有大力弘扬戒律才能使佛法昌盛正法久住。因此,戒律是佛法昌盛的根本,也是加强自身“道风建设”的根本保证。金山寺还印了《金山规约》,人手一本,对照执行,保证僧人的良好道风,保障寺院的清静庄严和佛事活动的如法如律。

  认真学习佛学知识,只有懂得佛教的内涵,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去修行,只有有了修行以后,才能增进信仰,培养威仪,养成超凡脱俗的气质,聚拢人心。经过修行才会具有大智慧,把佛教的精神运用到寺院日常管理之中。金山江天禅是在管理中发扬佛教“六和精神”。

  佛教的“六和”精神是管理佛教僧团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也是加强佛教自身“道风建设”的重要精神。“六和”者,一是身和同住:即大家一起共住要和合共处;二是口和无诤:即大家一起共住要和谐无诤;三是意和同悦:即大家一起共住要思想统一;四是戒和同修:即大家一起共住要共同持戒;五是见和同解:即大家一起共住要见解一致;六是利和同均:即大家一起共住要利益均等。佛教僧团只有共同奉行“六和”精神,才能和谐清净共住。我们今天佛教在加强“道风建设”的这一重要课题上,如果能够重视和发扬“六和精神”,那寺院内部出现的很多问题和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我们之所以提出佛教加强自身“道风建设”,就是因为人们经济意识的强盛而对“六和”精神谈化;由于社会不良现象的诱惑而忽视了对“道风”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注重寺院的经济收入和寺院的修建工程,而忽视了“六和精神”对僧团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片面的认为只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就能管理好寺院。使得部分僧人争名夺利、拉帮结派、祟尚金钱、腐化坠落,使得不少佛教寺院在管理上松散而出现问题,僧人的非法行为在社会上形成不良映象。为了建设“和谐社会”,佛教要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就首先要加强自身的“道风建设”,以“六和精神”严格管理僧团,提高僧人的思想品德和个人修养,使得僧人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

  三、抓制度建设与落实是维持良好道风的保障

  1、金山江天禅寺以贯彻《宗教事务条例》为契机,根据宪法、《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修改完善了一系列的制度,如《金山江天禅寺民主管理制度》、《金山江天禅寺财务管理制度》、《金山江天禅寺学习制度》、《金山江天禅寺会议制度》、《金山江天禅寺学习、请假制度》、《金山江天禅寺考勤制度》等,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类基础工作台帐。

  2 、很抓制度的落实。

  建立完善制度只是制度建设的第一步,把制度和措施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才是制度建设的关键和最终目的。金山江天禅寺为保证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在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1)制度和措施本身要科学严谨,可操作性强。制度的制定要科学合理。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可操作性; 既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又要考虑大众的承受能力;既要明确规范什么行为,又要有落实制度的具体措施,还要有违反制度的惩戒手段。

  (2)、通过学习,加强认识。提高觉悟。把理说透,把话讲明。只有明白了道理,落实规章制度才有思想基础。充分认识到如果落实环节出现问题,制度、措施再完善,也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改变以往存在的现象,制度制订得不少,从形式上看,既全面又合理,可往往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这些徒有虚名的制度,即使订得再多、再完善,也只能是纸上谈兵,等于乌有。

  (3)规章制度,是一个团体共同遵守、相互制约的规矩。人人对制度、措施的权威性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不论是谁都要绝对服从。

  (4)领导带头。领导是研究、制定制度的主体,同时也是落实制度的主体。领导带头执行制度对于制度的落实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些制度规定之所以不能尽快转变为实际行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不能率先垂范、身体力行。领导带头违反某项制度就等于宣布某项制度作废。领导带头执行,就是无声的命令。寺院的领导执行制度,视为一种自警、自律的行为,在制度的执行上喊响向我看齐,对我监督。

  (5)建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在工作中能够按照规章制度出色完成任务,认真履行职责的人员,给予精神、物质方面奖励,以此树立模范带头作用,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对违章违反制度者严肃查处,切实维护制度的严肃性,让规章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寺院实施了《金山江天禅寺落实制度奖惩办法》。

  实践证明,只有切实有效的制度,加以严格的管理,狠抓落实,在组织管理上实行“无情的制度、严格的管理、有情的领导”的人为管理,一个组织才能高效的运行,从而不断地取得新的成绩。

  加强道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足够的毅力与耐心。打好扎实的传统文化和佛学理论基础,然后广参多学,向深度前进。只有拥有足够的学识与修养的资本,才能献身于佛教事业。对一个僧团来讲,还要有严格的制度作保障,才能提高整个寺院的道风,促进寺院的和谐发展。树立良好的佛教形象,力求做社会之楷模,人天之师表,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标签:和谐|会议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