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静敬入佛镜 缘圆原得法源-----楼宇烈教授在法门寺佛学院作国学讲座
赠送礼品
参访法门寺佛学院
讲座
讲座
题字
题字
合影留念
7月21日,第三届法门之光福慧营活动刚刚落下帷幕,但今天上午法堂又不时传出热烈的掌声。难道那里又有什么精彩的节目?原来,上午十点半,在佛学院教务长贤空法师的引领下,很荣幸请到了楼宇烈教授为佛学院全体学僧作佛学讲座。
楼教授是著名佛学、国学研究专家。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国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宗教研究所所长。他1955年考入北大的哲学系,师从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他以国学不同的视角观看这个世界,在国学的真谛中感悟人生,思考人生,构建人生。
讲座中,他谈到,佛教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活跃的文化,传统文化是由儒释道三足鼎立支撑着的,这三者和睦相处共同构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你又是你,我又是我。在发展的潮流中,各自又保持着原有的特色。而佛教的立足是最坚实的,既有载体,又最具实力。因佛教的包容性,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的确,传统的说法,以儒治国,以道治身,以佛治心。 所以,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主要得依靠佛教。出家人不仅要继承和发扬佛教文化,还要传承和发扬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前任佛教协会会长赵朴老在20多年前就呼吁:佛教的任务首要是人才培养,第二是人才培养,第三还是人才培养。
佛教事业发展越来越迅速,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而且是多方面的,既要能讲经说法,又懂得管理。佛学院在这方面担当着重任。践行大乘佛法的佛子不能离开社会独善其身,应该悲智双运,自觉觉他,自度度他。投身社会,净化人心,净化社会。
然后,楼教授又详细地阐述了他的“净静敬”三字禅与佛教的自身建设、道风建设和佛教对社会贡献的密切关系。若能围绕这三字落实到我们实际的身心中,定会有相当的收效。
楼教授以一幅妙对"净静敬入佛境,缘圆元得法源"来引导在场的所有听众。此联意妙音谐,契理契机,真是天成绝对。他简析到,若能做到三境,自然会渐入佛之境界。若能众缘和合、圆融无碍、归元不二,那就得入法源。
他首先为我们解释“净”字,净者,清净也。“自性清净”、“本心清净”,这是禅宗修行法门和解脱理论的核心理念。“自性清净”也是大乘佛教修行法门和解脱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楼教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若顿悟自心本来清净,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此心即佛,毕竟无异,依此而修者,是最上乘禅。亦名如来清净禅。”
他还引用神秀禅师的呈心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也引用慧能大师的“得法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他说神秀是执“心性本净,客尘所染”, 提倡起心修禅,拂尘看净,以“清净”心为可得;而慧能大师则以起心修禅为妄念,认为本无尘埃,诸法性空,即使“本净”心体,亦了不可得。
其次,分析“静”字,乃涅槃寂静之意。涅槃是音译,寂静是义译。此涅槃寂静是佛教所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同时楼教授又很流利地诠释几种涅槃的含义。
最后,谈“敬”字,敬即恭敬,恭敬佛法僧,礼敬三宝。出家人要奉行六和敬。这是佛教实践上的核心理念。一个世俗之人一旦进入寺院山门,眼前所见的是院落干净,环境安静,自然容易激发起对三宝的恭敬心。同时,僧团奉行六合敬能影响信众,进而影响广大群众。
楼教授殷切地期望佛弟子,尤其是出家僧众能在透彻领悟教义的同时,又把这三个境落到实处,在行动中形成习惯。以出家人的人格、僧格去影响别人,从而提升和改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这是佛教对社会的一大贡献。
楼教授还很谦虚地说,我们是同行,我是世俗的教师,你们是人天师,我说的话与师父们说的话,影响是大不相同的。言教不如身教,应以身作则。楼教授为人谦逊实在,他对佛学的深厚造诣,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最后,为纪念这个意义深刻的讲座,包括福慧营活动的义工菩萨、佛学院的全体师生在内的所有人,集体在法堂前合影留念。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