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30余座阿育王塔齐放光芒 展览将于4月30日结束

       

发布时间:2009年01月22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成功修复后的雷峰塔天宫银质鎏金阿育王塔首次与世人见面。
  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除了让人联想到白娘子和许仙的浪漫传奇,那座2001年在地宫出土的银制“阿育王塔”也是其重宝。但很多人不知道,“阿育王塔”还有一座“姊妹塔”——即天宫中的阿育王塔,因出土时破损严重,一直藏于文保部门。昨天,成功修复后的雷峰塔天宫银质鎏金阿育王塔首次与世人见面——浙江博物馆专门进行了《天覆地载——雷峰塔天宫阿育王塔特展》,展出五代吴越国王钱俶铸造、历代民间仿造的阿育王塔30余座,其中1级品10余件,为国内首次对阿育王塔的集中展示。
  出土7年鲜为人知
  西湖雷峰塔建于公元977年,于1924年倒塌。2000年2月至2001年7月,为配合雷峰塔重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雷峰塔遗址、地宫进行考古发掘,发掘出位于天宫、地宫的两座纯银阿育王塔。
  出土时,地宫的阿育王塔完好如同新造,天宫的阿育王塔因雷峰塔倒塌时受挤压,已严重变形,塔里的“舍利金瓶”也被压扁,所幸基本部件没有缺失,此后被浙江博物馆保管起来,在去年10月启动修复前鲜为人知。据悉,纯银材质的阿育王塔,全国仅此两座。
  据曾主持雷峰塔地宫考古的浙江省博物馆历史文物部主任黎毓馨介绍,“此前发现的阿育王塔铜塔居多、铁塔略少,还没发现银制的,更何况一下子发现两座。”
  温度控制是修复关键
  考古专家经多方考证,确认天宫、地宫两座银阿育王塔的形制、装饰题材、质地均相同,通高36厘米,由基座、塔身、山花蕉叶、塔刹四部分组成。塔身方形,四面刻有佛祖生前行善的故事画面,四角各有1只金翅鸟;塔身四角的山花蕉叶,正面镂刻反映佛祖一生事迹的故事画面。两座塔的不同在于,地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内有金制容器,即“金棺”,存放当年钱俶供奉的“佛螺髻发”舍利;天宫的阿育王塔内悬挂4厘米高的葫芦状金瓶,内含舍利。
  天宫阿育王塔出土后,浙江博物馆邀请包括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杨统环在内的文物修复专家,在确保保持原状和历史信息准确性的前提下进行修复。
 完塔呈现 舍利瓶内含11颗舍利
  在省博物馆对天宫出土的阿育王塔进行修复前,记者见到的是因挤压而变形的6件残件,有些地方的褶皱甚至像一张纸被揉折了。但现在,这座被压在雷峰塔下近80年的阿育王塔,在灯光的照耀下,泛着银器特有的冷白色亮光。
  塔身上镂刻的故事画面也清晰呈现,每面四角上还各有一只金翅鸟,栩栩如生。在塔的边上,一只葫芦形的舍利金瓶熠熠生辉。据浙江博物馆历史部主任黎毓馨介绍,舍利瓶内放有11颗舍利,属于当时天宫出土的阿育王塔的一部分。
  作为杭州特色的雷峰塔是五代吴越国皇帝钱俶为奉安“佛螺髻发”而建,“佛螺髻发”属于发舍利,也就是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佛发固体物。此后,钱俶又为雷峰塔特制了两座银制阿育王塔。
  一座放在地宫,内奉“佛螺髻发”,出土时塔身完整无缺,熠熠闪光,已经向公众展示过,目前珍藏在雷峰塔内。一座放在天宫,塔内挂有4厘米高的葫芦状金瓶,内含舍利。不过1924年雷峰塔倒塌,放在塔顶五层天宫里的阿育王塔因此被挤压变形,变成6个残件。
  残件压扁严重 塔身修复后仍有倾斜
  据当时担任挖掘领队的黎毓馨介绍,浙江出土的阿育王塔很多,但目前已发现的实物中,宝塔以铜塔居多,铁塔略少,唯有雷峰塔出土的银鎏金阿育王塔和银阿育王塔,是两座仅见的银塔。
  修复后的天宫阿育王塔,塔身仍然有些倾斜,浙江省博物馆技术部副研究员刘莺说:“这和出土的时候塔身压扁的程度有关。”
  天宫阿育王塔的严重变形,给技术人员的修复工作,增加了难度。刘莺告诉记者,修复过程中,温度掌握是最困难的。天宫出土的阿育王塔含有4%左右的铅,在目前出土的银器中很少见,因此整个器物很硬,需要高温才能恢复形状。“但是温度过高的话,质地会太软,银面有太大的延伸,原来的造型就拗不回去了。”最后才能开始小心地进行手工敲錾。
  阿育王塔出土时,有一处山花焦叶缺了块叶面。为了再现阿育王塔真容,技术人员用现代银补了上去。修复后,完全看不出来。
  这样的修复技术,在浙江也不多,这件修复后的吴越国的天宫银质阿育王塔,可以算是浙江第一件高水平修复的古代器物。
  作为唯一收藏银、铜、铁多种质地阿育王塔的浙江博物馆,藏有阿育王塔17座,其中地宫出土的银质鎏金阿育王塔作为国家一级文物显得弥足珍贵。
  今天,浙江博物馆又推出了以吴越国王钱俶造八万四千阿育王塔为主题的专题展——《天覆地载——雷峰塔天宫阿育王塔特展》。本次展览共展出五代至晚清民国时期的阿育王塔36座,其中一级品10余件。如此大规模的阿育王塔汇展,在国内尚属首次。展览将于4月30日结束。

标签:阿育王塔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