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行程:龙门山的再度辉煌
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
唐之盛世,不仅把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艺术推向了最高峰,也为沉寂了100多年的龙门石窟再次打开了辉煌局面。
公元636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第十年,他的皇后长孙氏去世了。时隔不远,唐太宗的第四子魏王李泰率他的追随者们来到洛阳南郊的龙门山,他特意选择了北魏皇室没有完成的宾阳三洞,为追悼亡母长孙皇后而大造功德。李泰的功德包括:对宾阳三洞中原有的北魏旧像都作了重妆,利用宾阳南洞过去没有雕成的正壁制作了一组大像,其中包括高达8米多的阿弥陀佛坐像和它身边的二弟子与二菩萨像,还动员其它皇室显贵们在宾阳南洞的南壁凿出了一批如众星拱月般的小佛龛。
李泰的石窟工程于公元641年圆满结束,他请来当朝的大书法家褚遂良题写了一篇《伊阙佛龛之碑》的碑文,磨光宾阳中、南洞间的北魏旧碑文字,把这篇新碑文刻了上去,希望他的功德能流芳百世。碑文盛赞长孙皇后的美德以及李泰为此而尽的孝道。据唐朝的史料记载,李泰当时正在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以便阴谋夺取太子的宝座。所以他的这种大张旗鼓地雕凿窟龛悼念亡母的举动,是否含有某种政治目的就不得而知了。总之,龙门石窟机遇的转变一开始就又同皇家的功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宾阳南洞的造像中,还有唐太宗第二十一女豫章公主造的一所佛龛,和公元650年汝州刺史附马都尉刘玄意敬造的一尊金刚力士像,这位刘玄意正是唐太宗的女儿南平公主的丈夫。
公元650-704年,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相继执政的时代,由于他们二人对佛法的极度崇信,使唐代佛教进入了最盛的发展阶段。公元657年,唐高宗第一次来洛阳,确定洛阳为大唐帝国东都的地位。从此以后,东都洛阳在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唐高宗在他的有生之年,曾经9次来往于东都和西京之间,寓居洛阳达11年零3个月。
李治对佛法的灵验深信不疑,还特别敬重玄奘大师。公元659年,他下诏迎请歧州法门寺宝塔地宫里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在洛阳皇宫里供养了一段时间,武则天还出资给这枚舍利打造了金棺和银椁。当时掌握唐朝实际政权的武则天,更是对洛阳怀有特殊的感情。武则天在洛阳总共居住了49年,在这里,她优礼高僧大德,鼓励翻译佛经,还为了自己登上女皇宝座利用佛教大造神学预言,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开窟造像的狂潮。龙门石窟以它得天独厚的地位,成为了唐王朝皇家开窟造像的中心区域。现存龙门石窟众多洞窟佛龛之中,有三分之二的数量都是在唐高宗与武则天执政时期制作完成的。
龙门宾阳三洞南侧的敬善寺区,聚集着唐高宗时期开凿的众多的小型窟龛,它们的功德主有政府官吏,也有普通的佛教僧侣。敬善寺洞是一所中型的佛殿窟,它的主室门外两侧各雕刻着一身金刚力士。主室的平面呈马蹄形,正壁的中间是一身主尊坐佛像,身旁立着迦叶和阿难两位弟子,在左右壁上各雕着一菩萨立像、浮雕和脚踏夜叉的持剑天王像;穹窿顶的中心是一朵浮雕大莲花,周围环绕着七身飞天,都做着供奉佛祖的姿态。主室门外刻着的一块不大的碑文,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原来这所敬善寺洞,是纪国太纪韦氏出资建造的。韦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纪王李慎的生母。在主室的弟子和菩萨之间,还插入了两身比丘尼的形象,她们应该是代表着韦氏,永远在这里供养佛祖的人物。
河南洛阳龙门0104号(宾阳北洞)正壁主佛及左侧弟子菩萨
敬善寺洞中的佛教人物雕刻,都具有十分典型的初唐艺术风格:佛和菩萨像的身体都比例匀称,丰满健美,并有着优美的身段刻画;浮雕的天王身披铠甲,气度不凡;门外的金刚力士突出着夸张的肌肉,充满动势地站立着,有着鲜明的个性。比起唐太宗时代在宾阳南洞的雕刻,这些佛教人物是成熟多了,也似乎来得太突然了。其实这正是初唐长安城的艺术风尚向东影响到洛阳的结果。李治和武则天就是推动这种风尚东来的最关键人物。
在龙门西山的中段,唐代双窟的南侧,有一所著名的万佛洞。它的门外两则各雕了一身无比魁梧的大力士像,门内的两侧还各有一身极度夸张的天王,脚下都踩着一个爬在地上的夜叉。万佛洞主室的平面是长方形,窟顶是平的,内部有着宽敞的空间。正壁中间雕了一尊神态慈祥、身躯饱满的阿弥陀佛像,两旁站立着弟子、菩萨、供养比丘尼。它们的身后壁面是嬉戏着坐在连梗莲花上的52身菩萨像,烘托出了窟内热烈的气氛。雕刻在左右两侧壁的是排列齐整密集的小坐佛像,共有15,000尊,它们的下方各刻着一排乐舞人物,演奏着天国美妙的音乐。窟顶的中部也是一朵大莲花,周围有八身飞天。就在莲花的外圈,铭刻着这样的题记:“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龛,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日成。”
永隆是唐高宗的一个年号,永隆元年是公元690年;大监是宫中的女官名,视二品;内道场就是宫廷内的佛教道场。由此可知,开凿这所万佛洞的目的,窟门北壁上方的一块题记可以说明一切:“沙门智运奉为天皇、天后、太子、诸王敬造一万五千尊像一龛。”天皇天后,就是李治和武则天,原来这所制作精细的中型洞窟,是直接为唐朝皇室的最高成员作功德的。
万佛南侧的惠简洞,是一所敞口的中型洞窟,一尊倚坐的弥勒佛像,端坐在正壁中间的位置上,它的左右有二弟子、二菩萨像,两侧壁上原来还有天王和力士。位于南壁外侧的一方发愿文题记,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所洞窟是来自西京长安法海寺的惠简和尚,特意为唐高宗、武则天、太子李弘、周王李显建造的,并且祝愿他们圣化无穷、福延万代。这种宗教神权为当朝统治集团服务的心理非常鲜明。
这些与皇室有关的中型石窟,在伊阙山间也只不过是起陪衬作用的,因为由李治和武则天亲自建造的真正的皇家石窟工程,则是位于龙门西山中段最醒目位置上的奉先寺大像龛。
这是一所平面呈马蹄形的超级规模的露天大龛,宽约33米,深约40米,在环着正、左、右三壁下方设置的倒凹字形低坛上,雕刻出了背依岩壁的大卢舍那佛像和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像,拱卫着中部的主尊佛。这就是初唐典型的列像窟排列雕塑人物的方法,只不过是这所大像龛太大了,所以把它处理成了露天的形式。卢舍那是印度梵语“光明遍照”的意思,是释迦牟尼的报身。该主像的身高17.14米。在这尊不同寻常的佛像身上,艺术家们雕出了健美简洁的躯干,典雅庄严的神态,秀美的双目俯视着众生,面含着亲切与慈祥,表现出了精湛的艺术造诣。与中国所有的唐代佛像相比,它都是不相同的,因为它更多地反映着人的属性,包含着母性般的慈爱。有的学者认为,这尊卢舍那佛是按照武则天的面形雕造的,可以作为武则天的化身佛像。这个观点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在当上皇后不久,武则天便很快显示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主宰了军国大事。武则天对于这项不朽的艺术工程极为关切,公元672年,她特意施舍了自己的脂粉钱2万贯作为赞助。三年后,宏伟的大像龛圆满完成了,它如同明亮的北斗星,在佛教艺术的星空中永远是那样的夺目,那样的与众不同。
在奉先寺大像龛的带动下,一大批中小型的列像式佛殿窟在龙门西山南段崖间开凿出来了,像蜂窝一样密集地排列着。其中最南端的一所中型列像窟,还关系着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著名历史人物。
极南洞,是一所平面长方形的佛殿窟,居中的弥勒佛倚坐像和环列两旁的弟子、菩萨、天王像以及站立在门外两侧的金刚力士,无不具有写实的形体刻画,是唐代佛教雕刻人物中表现人体美的典型实例。窟门外的南壁上有一块残缺不全的碑文,上面记载着姚崇为追悼亡母而雕凿这所洞窟的事情。时间是在公元705年不久,当时是武则天让出女皇宝座以后,由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执政的第一年,姚崇的官职是春官尚书、同鸾台凤阁三品。公元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后,迎来了唐朝最盛的开元、天宝时代,而那时身居宰相要职的姚崇,施展出了非凡的治国才能,为盛唐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龙门还有很多著名的唐窟,在这里就不可能一一提到了。需要强调的是,风行全国的初唐艺术,与唐高宗和武则天对佛教的大力提倡有关,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所造就的繁荣艺术中,保存最多、级别最高的当首推龙门石窟了。所以龙门石窟的唐风艺术,对于中国其他地区唐代窟龛造像的盛行,又具有指导意义。
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
唐之盛世,不仅把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艺术推向了最高峰,也为沉寂了100多年的龙门石窟再次打开了辉煌局面。
公元636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执政的第十年,他的皇后长孙氏去世了。时隔不远,唐太宗的第四子魏王李泰率他的追随者们来到洛阳南郊的龙门山,他特意选择了北魏皇室没有完成的宾阳三洞,为追悼亡母长孙皇后而大造功德。李泰的功德包括:对宾阳三洞中原有的北魏旧像都作了重妆,利用宾阳南洞过去没有雕成的正壁制作了一组大像,其中包括高达8米多的阿弥陀佛坐像和它身边的二弟子与二菩萨像,还动员其它皇室显贵们在宾阳南洞的南壁凿出了一批如众星拱月般的小佛龛。
李泰的石窟工程于公元641年圆满结束,他请来当朝的大书法家褚遂良题写了一篇《伊阙佛龛之碑》的碑文,磨光宾阳中、南洞间的北魏旧碑文字,把这篇新碑文刻了上去,希望他的功德能流芳百世。碑文盛赞长孙皇后的美德以及李泰为此而尽的孝道。据唐朝的史料记载,李泰当时正在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以便阴谋夺取太子的宝座。所以他的这种大张旗鼓地雕凿窟龛悼念亡母的举动,是否含有某种政治目的就不得而知了。总之,龙门石窟机遇的转变一开始就又同皇家的功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宾阳南洞的造像中,还有唐太宗第二十一女豫章公主造的一所佛龛,和公元650年汝州刺史附马都尉刘玄意敬造的一尊金刚力士像,这位刘玄意正是唐太宗的女儿南平公主的丈夫。
公元650-704年,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相继执政的时代,由于他们二人对佛法的极度崇信,使唐代佛教进入了最盛的发展阶段。公元657年,唐高宗第一次来洛阳,确定洛阳为大唐帝国东都的地位。从此以后,东都洛阳在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里越来越扮演着重要角色。唐高宗在他的有生之年,曾经9次来往于东都和西京之间,寓居洛阳达11年零3个月。
李治对佛法的灵验深信不疑,还特别敬重玄奘大师。公元659年,他下诏迎请歧州法门寺宝塔地宫里的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在洛阳皇宫里供养了一段时间,武则天还出资给这枚舍利打造了金棺和银椁。当时掌握唐朝实际政权的武则天,更是对洛阳怀有特殊的感情。武则天在洛阳总共居住了49年,在这里,她优礼高僧大德,鼓励翻译佛经,还为了自己登上女皇宝座利用佛教大造神学预言,终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开窟造像的狂潮。龙门石窟以它得天独厚的地位,成为了唐王朝皇家开窟造像的中心区域。现存龙门石窟众多洞窟佛龛之中,有三分之二的数量都是在唐高宗与武则天执政时期制作完成的。
龙门宾阳三洞南侧的敬善寺区,聚集着唐高宗时期开凿的众多的小型窟龛,它们的功德主有政府官吏,也有普通的佛教僧侣。敬善寺洞是一所中型的佛殿窟,它的主室门外两侧各雕刻着一身金刚力士。主室的平面呈马蹄形,正壁的中间是一身主尊坐佛像,身旁立着迦叶和阿难两位弟子,在左右壁上各雕着一菩萨立像、浮雕和脚踏夜叉的持剑天王像;穹窿顶的中心是一朵浮雕大莲花,周围环绕着七身飞天,都做着供奉佛祖的姿态。主室门外刻着的一块不大的碑文,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原来这所敬善寺洞,是纪国太纪韦氏出资建造的。韦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纪王李慎的生母。在主室的弟子和菩萨之间,还插入了两身比丘尼的形象,她们应该是代表着韦氏,永远在这里供养佛祖的人物。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