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行程: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汉口古德寺的辉煌历史
汉口古德寺的建筑有些特别,到过的人无不留下深刻印象。不知什么原因,至今还没发现系统注释这座寺院的文字。日前得缘古德寺尼众和宝通寺友僧的鼓励支持,笔者不揣浅陋,尝试全面解读,旨在就教于方家。
武汉的佛教四大丛林由来已久,它们是武昌的宝通寺、正觉寺、莲溪寺和汉阳的归元寺。20世纪50年代,由于武昌正觉寺被改成工厂,汉口古德寺便取代武昌正觉寺而成为了武汉的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古德寺拥有我国汉传佛教唯一的群塔型大殿,其文物价值弥足珍贵。
古德寺殿顶
清朝光绪初年,汉口黄浦路及后湖一带,大都是些沼泽地和土墩子。清光绪三年(1877年)的一天,有位法号叫隆希的游方僧人相中了这里一个叫石鼓墩的高地,他认为该地左绕长堤,右环骚道,还有潺潺流水,动静相宜,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他决心在此结茅修行,通过广结善缘,他很快得到了当地乡邻的大力支持,一座名叫“古德茅蓬”的小小佛寺便出现在石鼓墩上,这就是现在古德寺的前身。随着后湖一带的环境急骤朝城市化转变,前来古德茅蓬敬香礼佛的人一天天多了起来。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汉阳归元寺的昌宏法师,十分仰慕隆希法师的学识,常抽空到古德茅蓬亲近参学。时间一长,便深得隆希老法师的喜爱。到了1909年,隆希自感年事已高,西归将至,他经过缜密考察,终于选择了昌宏作为接班人,并郑重举行仪式将古德茅蓬的寺产及临济宗衣钵传给了昌宏。昌宏接任古德茅篷的住持后,励精图治,马上筹工备料对古德茅蓬进行了第一次全面维修改造。这时的古德茅蓬,还在遵循着佛教内部古老的子孙规制。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古德茅蓬附近的刘家庙一带,成为了阳夏保卫战的最初战场。昌宏住持率领僧众,冒着枪林弹雨,对起义军开展了战地救护。因此,在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4年,古德茅蓬获得了副总统黎元洪亲自改名题匾“古德寺”的殊荣,同时该寺也获得了各个方面的大量捐助。
昌宏住持抓住机遇,在这年秋天大弘戒法,一时住寺僧人倍增,殿堂房舍已不敷应用。于是在1915年初,昌宏住持领导了古德寺的第二次改扩建工程。随着该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昌宏住持高瞻远瞩、大发慈悲,终于选择在他领导古德寺10周年纪念的1919年让基举贤,推私为公,正式将古德寺的子孙规制(指私传自家弟子)变更为禅宗始创的丛林制度(指公开选贤)。昌宏住持把古德寺真正办成了一座十方僧众往来栖心之道场,使古德寺步入全盛期。当代人在考察古德寺的历史渊源时,准确的提法应该是古德寺前后有两位祖师,即开山始祖是隆希法师,丛林始祖则是昌宏大和尚。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至今还能在汉阳归元寺的罗汉堂中见到昌宏栩栩如生的样子。归元寺的罗汉堂始建于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毁于1852年(清咸丰二年)。现在的这座罗汉堂为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重建,至1901年竣工,堂内的五百罗汉是历经九个寒暑塑造而成。据说归元寺五百罗汉中的第339尊阿氏多尊者,就是按照昌宏的原形塑造的。昌宏作为当时归元寺的领导人之一,深受大家爱戴,所以工匠王氏父子特意将中文义译为“无比端正”的阿氏多尊者与昌宏融为了一体。
循踪古德寺僧众的修持仪轨,该寺心性好古,普度以德,是一座以净土宗为主的净禅双修寺院。1921年秋,在四众弟子的支持下,昌宏住持领导了古德寺的第三次改扩建工程。这次的建筑规模最大,主要将原有的大雄宝殿改建成了风格迥异的圆通宝殿,同时将寺内其它房舍也进行了维修改造并重新塑像多尊。很不幸的是,1931年长江发大水,全寺被淹,损失较重。水退后改扩建工程继续进行,前后历时13年,直到1934年古德寺的第三次改扩建工程才告竣工。这时古德寺的财力物力也基本耗尽,全盛期到此结束,该寺进入了维持期。
古德寺位于汉口黄浦路上滑坡路74号,距解放大道约500米,该寺现处在居民住宅和单位用房的包围之中,与部队61医院、武汉市第13中学、武汉照相机厂、部队二炮指挥学院、江岸区新建小学等单位紧邻,环境拥挤,视野逼仄,唯一的交通要道,是一条宽4米左右的小巷连通黄浦路。
古德寺殿顶的佛像
古德寺在1955年以前可不是这般景象,该寺在规模最大时曾占地近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千平方米。当年的古德寺是按照汉传佛寺常见的三进院落式格局,坐东朝西而建。该寺正西面有一条10多米宽由南向北流动的小溪,这条小溪被巧妙用作了寺里的放生池。山门傍溪面南,为单孔三开间牌楼式样。因古德寺与孙中山、黎元洪等名人有着特殊渊源,所以山门上的寺名为佛寺中高规格的大字直书。寺名的东西两边,分别写着“风波”和“济公”四个大字。
在古德寺中轴线上的天王殿南侧,有硬山两层五开间的藏经楼一座,楼内存有《频伽版大藏经》两部共80函、手书大字《华严经》一部和丝绣《大悲咒》画像全套。紧连藏经楼建有单层的觉幻台和方丈室,方丈室与第二进院落的花园相连,花园的月洞门上有“退一步想”四个大字。穿过“退一步想”月洞门,即步入南长廊,长廊的长度正好与圆通宝殿的边长相等。长廊东头连接客堂,客堂背后是小厨房、库房和水井。从客堂往东有个小走廊与观音堂相连,观音堂坐南朝北硬山单层五开间,在它背后还有个面积比较大的紫竹园,音堂东边则是洗手间和菜地。
天王殿北侧,沿佛字照壁往东是普同塔,名字虽叫普同塔,而实际上就是一排安放信众灵骨的大房子。在这排大房子背后不远处的树丛中,有化身窑一座和水井一口。从普同塔往东,是第二进院落的花园月洞门,门上有“天宽地阔”四个大字。穿过“天宽地阔”月洞门,即步入北长廊,北长廊与南长廊为同一模样。在北长廊东头是上客堂廊样客堂东连斋堂,斋堂背后有大寮和一口水井。从斋堂往东经过一条小走廊便是硬山单层五开间的禅堂,禅堂与观音堂南北相望,共同构成了古德寺的第三进圆通宝殿内的佛像院落。从禅堂旁边菜地中的一条小路朝西北方向走去,在大约一公里的地方,便到了一座专供尼众修持居住的古德庵。古德庵建于1921年,按庵依寺立的佛教古制,古德庵与古德寺为同一丛林。
出天王殿下几步台阶是第二进院落的花园,园中有大铁宝鼎一座,绕过宝鼎往东上几步台阶,即进入全寺的核心建筑圆通宝殿(不了解古德寺宗教特色的人习惯称大雄宝殿)。这座宝殿构思奇特,设计精美,加上优质的砖混结构,虽历经劫难,至今依然妙相庄严。圆通宝殿仿照缅甸的阿难陀寺建造但又不是照搬照抄,它除了神似阿难陀寺,更多的则创造了自身的特色。圆通宝殿的殿基正方形边长27米,相比阿难陀寺要小许多。但它小中见大,大手笔吸纳东西方文化,仅此一个圆通宝殿和与之配套的两条长廊,就极具魅力地展示了佛教的大千世界,成功实现了单体殿堂的建筑风格多元化。它的门廊呈三角型分两层朝后递收向上,烘托了顶部中心的高耸山花,这种古典主义罗马风建筑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宝殿正立面的宗教神秘感。它以贝叶形拼饰的火焰券门楣,是南传上座部佛寺的典型特征。它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处处可见的改良方柱,仿佛把人带入了希腊神庙。它外墙四壁的尖券拱和玫瑰圆窗,呼应殿顶林立高耸的尖塔,整个建筑充满了哥特式教堂那种伸向天空的上升感。它殿顶四周的96个莲花方墩,源自中国的传统望柱,寓意“国之四维、天圆地方”,远看有皇家气派。殿顶在每四个莲花方墩前树立的菩萨像,采用了佛教汉化后创造的二十四诸天。殿顶的大小佛塔共九座,暗合中国道教的北斗九星、七显二隐的说法。人们如果站在殿前的地面上看塔,从东南西北任何一方都只能看到七座。它殿顶九座塔的参差布局和优美的流线型塔身,以及内外墙面装饰的花卉、狮头、象头和大鹏金翅鸟等建筑细部都充分再现了曾风靡南印度和东南亚各地的帕那瓦建筑风格。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