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佛教论坛:大爱,做为两岸和谐的基石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01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3月31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移师台湾,在台湾六大道场举行八场分论坛,对佛教的交流、宗派融合、心灵环保、慈善关怀、历史文化以及佛法传播等问题进行广泛探讨。图为在松山台北道场的分论坛。 中新社发 耿军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更多图片】

  中新社台北三月三十一日电 题 台北写真:大爱,做为海峡两岸和谐的基石――“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台北旁听记

  中新社记者 耿军 邓敏

  “印度早期佛教的出家制度,原本是要求出家的修道者,远离人群,到山林岩窟中,收敛身心,修习佛法。现今社会却促使寺院在热闹喧哗的都市里成立道场。寺院的这样的作法,是否有违佛教初期出家制度的本怀?”

  台湾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的释如念,在台北道场的“佛教的组织管理”分论坛做《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的演讲。

  在大陆无锡开幕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从三月三十日起移师台湾。三月三十一日,分别在台湾六大道场举行八场分论坛,对佛教的交流、宗派融和、心灵环保、慈善关怀、艺文事业、以及佛法传播等问题进行广泛探讨。

  释如念说:“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一直以弘扬大乘菩萨道为主,而菩萨道的精神不在于远离人群,而在于光化众生。都市中设置佛教道场的目的之一,即是为了便利更广大的群众接触并学习佛法。都市寺院若能与山林寺院结合,让新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可以在山林寺院中潜心于戒学和定学的修习,再到都市寺院中经由对社会人群的服务,琢磨经藏的法义厚植菩提与智慧。”

  来自繁华都市深圳的弘法寺印顺方丈在论坛上介绍了佛教居士组织管理的心得。他说:“深圳城市人口年轻化、多元化、文化素质高,但并不是年轻人没有宗教信仰,相反在这个工作节奏紧张,生活压力大的地方,人们更需要心理的纾解与调整,宗教在深圳是有充分市场的。深圳信仰市场群体以年轻人为主。”

  当代的僧人只要有一台电脑,都可以通过一根细细的线,广览世俗社会的一切。江苏兴化寺住持果光法师在论坛上发表《现代传媒与当代佛教》的演讲:“现代传媒对僧人的修行与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不可回避的。佛教对现代传媒保持一定的戒备心理和敏锐性是必要的,因为它毕竟是世俗,传播的内容也是泥沙俱下。但现代传媒特别是互联网在弘扬佛法方面的重要作用是要肯定的。”

  果光法师认为,佛教由原来的口口相传,到印刷术的出现,以经书的形式传播是第一次飞跃。光碟、卫星电视、互联网的诞生,又为佛教文化的传播带来了第二次飞跃。

  在台北市的延平南路“法鼓德贵学苑”设立了“佛教的心灵环保”分论坛。世界佛教发展协会会长释莲海说:“我们常常为了赶上流行而更换东西,造成垃圾问题。佛经言:‘心为根源,身体为正报,地球为依报’正说明了温室效应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因果关系。”

  台湾的证严法师也认为“温室效应就是心室效应”。她说:“看看那些堆积如山的家具、纸张、瓶罐、包装盒……就能明白地球上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是如何在每个人的手中造成。环保工作的确是当代人类最重要的‘心灵工程’。环保工作不仅仅是净化大地,让资源回收再生,最重要的是净化人心,启动‘心灵环保’。”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是两岸首次以民间形式共同举办大型国际性宗教多边论坛。在板桥的慈济志业园区设立了“慈善关怀”分论坛。主人将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众缘和合”悬挂在大门两侧。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众人的掌声中发表了演讲。他说:“人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这是慈善文化的源头活水,也是终极归趣。通过慈善文化的宣导、慈善捐助的鼓励和慈善行为的实践,使得慈善之人越来越多,慈善之心越来越广,乃至人人深心慈善,那么侵夺、遗弃、冲突等等带来的困苦自然消失,即使遇到意外灾难,也能很快由得到近处救助而消减,这可以说便是某种程度上和谐幸福的社会。”

  山西省佛教协会的根通法师在《佛教慈善与社会责任》的演讲中说:“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人间佛教思想是两岸佛教界共同奉行的准则。”他称赞台湾慈济功德会在证严法师带领下近年来为大陆受灾同胞进行救助的善举。

  慈济在过去十九年的时间里,在大陆各地默默地付出与爱心,??。从一九九一年到二○○八年之间,慈济志工的足迹踏遍大陆二十三个省份。慈济在大陆兴建四千多个住房,四十多所学校,助学对象超过七万名学生。

  台湾曾有部分人士与媒体为文批判慈济为何帮助大陆。证严上人对于不同种族的人慈济都在帮助,何况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

  二○○八年五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慈济志工在地震后两小时就开始启动物资与动员志工。从安身、安心到安生,慈济志工运用在台湾“九?二一”地震及各地赈灾经验,全力投入救灾与援建工作。

  慈济大学助理教授、慈济基金会文发处主任何日生在论坛演讲时说:“证严上人的悲愿,正是企盼透过大爱的情怀与具体的援助,弥补两岸因为历史因素所产生的隔阂,因为岁月缘故所造成的差距。让一股涓涓不断的大爱清流,流贯在所有企盼和谐与安乐的人们心中,为时代所曾经造成的误解或伤痕,获致根本的愈合,为达成一个和谐、净化、无灾的社会带来无穷的祝愿与希望。”

  何日生主任的演讲题目是:《大爱,做为海峡两岸和谐的基石》。

  这是论文的题目,也是出席论坛的两岸高僧大德们的共同心愿。(完)

3月31日,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移师台湾,在台湾六大道场举行八场分论坛,对佛教的交流、宗派融合、心灵环保、慈善关怀、历史文化以及佛法传播等问题进行广泛探讨。图为在松山台北道场的分论坛。 中新社发 耿军 摄  “印度早期佛教的出家制度,原本是要求出家的修道者,远离人群,到山林岩窟中,收敛身心,修习佛法。现今社会却促使寺院在热闹喧哗的都市里成立道场。寺院的这样的作法,是否有违佛教初期出家制度的本怀?”

  台湾南华大学宗教学研究所的释如念,在台北道场的“佛教的组织管理”分论坛做《山林寺院与都市寺院》的演讲。

  在大陆无锡开幕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从三月三十日起移师台湾。三月三十一日,分别在台湾六大道场举行八场分论坛,对佛教的交流、宗派融和、心灵环保、慈善关怀、艺文事业、以及佛法传播等问题进行广泛探讨。

  释如念说:“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后,一直以弘扬大乘菩萨道为主,而菩萨道的精神不在于远离人群,而在于光化众生。都市中设置佛教道场的目的之一,即是为了便利更广大的群众接触并学习佛法。都市寺院若能与山林寺院结合,让新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可以在山林寺院中潜心于戒学和定学的修习,再到都市寺院中经由对社会人群的服务,琢磨经藏的法义厚植菩提与智慧。”

  来自繁华都市深圳的弘法寺印顺方丈在论坛上介绍了佛教居士组织管理的心得。他说:“深圳城市人口年轻化、多元化、文化素质高,但并不是年轻人没有宗教信仰,相反在这个工作节奏紧张,生活压力大的地方,人们更需要心理的纾解与调整,宗教在深圳是有充分市场的。深圳信仰市场群体以年轻人为主。”

  当代的僧人只要有一台电脑,都可以通过一根细细的线,广览世俗社会的一切。江苏兴化寺住持果光法师在论坛上发表《现代传媒与当代佛教》的演讲:“现代传媒对僧人的修行与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不可回避的。佛教对现代传媒保持一定的戒备心理和敏锐性是必要的,因为它毕竟是世俗,传播的内容也是泥沙俱下。但现代传媒特别是互联网在弘扬佛法方面的重要作用是要肯定的。”

  果光法师认为,佛教由原来的口口相传,到印刷术的出现,以经书的形式传播是第一次飞跃。光碟、卫星电视、互联网的诞生,又为佛教文化的传播带来了第二次飞跃。

  在台北市的延平南路“法鼓德贵学苑”设立了“佛教的心灵环保”分论坛。世界佛教发展协会会长释莲海说:“我们常常为了赶上流行而更换东西,造成垃圾问题。佛经言:‘心为根源,身体为正报,地球为依报’正说明了温室效应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因果关系。”

  台湾的证严法师也认为“温室效应就是心室效应”。她说:“看看那些堆积如山的家具、纸张、瓶罐、包装盒……就能明白地球上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是如何在每个人的手中造成。环保工作的确是当代人类最重要的‘心灵工程’。环保工作不仅仅是净化大地,让资源回收再生,最重要的是净化人心,启动‘心灵环保’。”

  “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是两岸首次以民间形式共同举办大型国际性宗教多边论坛。在板桥的慈济志业园区设立了“慈善关怀”分论坛。主人将论坛的主题“和谐世界,众缘和合”悬挂在大门两侧。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在众人的掌声中发表了演讲。他说:“人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这是慈善文化的源头活水,也是终极归趣。通过慈善文化的宣导、慈善捐助的鼓励和慈善行为的实践,使得慈善之人越来越多,慈善之心越来越广,乃至人人深心慈善,那么侵夺、遗弃、冲突等等带来的困苦自然消失,即使遇到意外灾难,也能很快由得到近处救助而消减,这可以说便是某种程度上和谐幸福的社会。”

  山西省佛教协会的根通法师在《佛教慈善与社会责任》的演讲中说:“海峡两岸,血脉相连,人间佛教思想是两岸佛教界共同奉行的准则。”他称赞台湾慈济功德会在证严法师带领下近年来为大陆受灾同胞进行救助的善举。

  慈济在过去十九年的时间里,在大陆各地默默地付出与爱心,??。从一九九一年到二○○八年之间,慈济志工的足迹踏遍大陆二十三个省份。慈济在大陆兴建四千多个住房,四十多所学校,助学对象超过七万名学生。

  台湾曾有部分人士与媒体为文批判慈济为何帮助大陆。证严上人对于不同种族的人慈济都在帮助,何况台湾与大陆同文同种。

  二○○八年五月的四川汶川大地震,慈济志工在地震后两小时就开始启动物资与动员志工。从安身、安心到安生,慈济志工运用在台湾“九?二一”地震及各地赈灾经验,全力投入救灾与援建工作。

  慈济大学助理教授、慈济基金会文发处主任何日生在论坛演讲时说:“证严上人的悲愿,正是企盼透过大爱的情怀与具体的援助,弥补两岸因为历史因素所产生的隔阂,因为岁月缘故所造成的差距。让一股涓涓不断的大爱清流,流贯在所有企盼和谐与安乐的人们心中,为时代所曾经造成的误解或伤痕,获致根本的愈合,为达成一个和谐、净化、无灾的社会带来无穷的祝愿与希望。”

  何日生主任的演讲题目是:《大爱,做为海峡两岸和谐的基石》。

标签:佛教论坛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