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寄宿,农村孩子的教育“革命”
2009年06月03日09:31 兰州晨报
寄宿制学校犹如浓缩的小社会、师生的“军营”,给政府、学校和师生带来的好处很多。然而,“学玩病痛医、吃喝拉撒睡”都在学校的办学优势和难免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时间去证明和完善。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在我省教育布局调整动作较早的酒泉市教育部门,并走访了金塔县的一所寄宿制小学。
调整:寄宿制的震动
寄宿制是教育布局调整的产物和保障。酒泉市的教育布局调整始于2007年,金塔县是酒泉市乃至全省进行教育布局调整动作较早、最为彻底的县区之一,寄宿制曾经引起不小的震动。
长期的分散办学体制下,金塔县10个乡镇86个行政村,村村有小学,家长早已习惯了孩子在家门口就读、食宿于自家的传统模式。
2007年,现在已是三年级学生的娜娜还不到7岁,在距家不远的红星村小学上一年级。从早上起床洗漱背书包去学校到下午接回、晚上辅导作业,“吃喝拉撒睡”离不开父母手把手的料理。和娜娜的父母一样,大多数家长听到“小学生要住宿”的消息无不担忧:“这么小的娃娃住校,行吗?会不会增加经济负担啊?”一时间,“小学生住宿”这一改革犹如一枚炸弹,在当地产生不小的震动。“寄宿制的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小学”。正是因为寄宿制对农村小学传统就学模式的冲击最大,酒泉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焦学钊等教育工作者才有这样的体会。
县教育局教育考试管理中心主任闫东告诉记者:“为了排除家长的抵触情绪,我们拟定了16条问答式的宣传资料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发动,解疑释惑。”在强制与宣传发动的双重措施下,家长们无奈地接受了现实。
在各种争议中,金塔县确定了“三归集、三分离、三结合”布局调整思路,高中向一校归集、初中向大片区归集、小学以乡镇归集,高中与初中分离、初中与小学分离、小学与幼儿园分离,布局调整与解放农村生产力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推进城镇化发展结合。
2007年8月,随着省上的统一部署,金塔县的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遍地开花。
变化:校园“脱胎换骨”
春夏交替时节的金塔乡村,泥土芬芳,麦苗青青;城外15公里的三合小学绿树掩映,生机盎然。“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中午时分踏进三合小学校园时,清脆的童声广播,正播出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校园广播每天三次广播名篇和学生的优秀文章及生活小知识,这是实行寄宿制之后的变化之一。”校长魏国勤乐呵呵地说。
三合小学的前身是三合乡中学,魏国勤曾担任三合乡学区书记,对全乡的教育情况了如指掌。“2007年9月开始,中学进城,小学进乡,全乡10所村学的998名小学生全部集中到三合小学,家在2公里外的889名学生一律住校。”
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校园,除绿化带外全部硬化。教学楼西侧,40多间学生宿舍和一排教师宿舍环绕正在改建的操场,操场周围分散设置各类体育器材。教学楼西侧拐角处,是专门为低年级学生设置的游乐场,内有滑梯、蹦蹦床、气垫等玩具。教学楼东侧是修葺一新的食堂,近500平方米的食堂内,排列着清一色的桌椅,往里是宽敞明净的操作间。食堂北端墙壁悬挂着两台大彩电,南端是挂着幕布、内设放映设施的舞台。“食堂实际上是集就餐、放映、演节目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厅。”魏校长说。
学生宿舍一游,犹如置身军营。宿舍门扇外侧无一例外地贴着相同样式的管理卡,上面除了登记住宿学生的名字和班级外,还有校领导和生活指导老师的姓名。走进四年级四班的女生宿舍,只见9张高低床整齐地依墙排列,对面靠墙摆放着按人配备的金属储物柜。床铺色调统一、被褥方正;18只红色暖瓶犹如“仪仗队”直挺于墙脚,就连手提把的方向也几近平行;窗户下层玻璃上粘贴着18张写有学生姓名的标签,牙刷缸在标签下的窗台上一字儿摆开。
魏校长介绍,校园面积新增5000多平方米,学生宿舍、食堂、游乐场是为适应寄宿制新建和扩建的。学校还给老师们配备了30多台电脑。
减压:教师如获“新生”
夕阳斜下,一所村学校园略显破败。一位家住外地的年轻教师,扫空一包方便面后怀抱吉他,攀坐在校园大门门柱上,无精打采地弹奏起听不出旋律的音调。学生和家住本地的五六位老师回家了,这位年轻教师常常情不自禁地用这种方式守望着校园。校园苍凉、人单影只,一种莫名的失落和惆怅在这位教师的心底如约而至。这幕真实的场景,是那位年轻教师面对记者时的回忆。
41岁的王学斌已有17年教龄,曾在三合乡永光小学任教多年。提起整合前后自身素质、心态和教育模式的变化,王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简直没法比啊!”“那时候,两三排平房、五六个班级、几十名学生和五六位教师是一所村学的全部。生活不便,思想禁锢,工作有惰性。”如今,崭新的校园生活和教学模式让他“返老还童”。“那时我带五年级一个班,所教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美术、体育,还有思品课,基本上是节节课都得进教室,像是个多面手可又样样不精。白天背着沉重的代课任务,晚上忍耐着孤独和寂寞备课,自身充电哪有心思和时间啊!现在我只带五年级数学,每周6节课。在大家庭共同学习和生活,还可以上网丰富生活充充电,远离了孤独,压力减轻了,眼界也开阔了。”“过去,村学的老师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独立教学,自身知识盲点难突破,发现问题时是考试成绩出来后,亡羊补牢为时已晚。现在团队教学,有问题及时发现,共同探讨及时解决,师资素质提高了,办学理念新颖了。”魏国勤校长补充。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大门 被褥 蹦蹦床 蹦床 标签[1]
寄宿:家长们的喜悦
5月12日下午,暖风拂面,红星村一片棉田里,几位农民说说笑笑除草施肥。“儿子寄宿前,早上6点多起床,妻子做饭,我帮儿子穿衣洗漱、收拾书包,然后送学校,中午一接一送,下午再接,晚上督促和辅导作业。来回折腾,三五个小时花在儿子身上了。儿子住校,我们干完自家的农活和家务还能腾出时间打工。”30多岁的张伟笑呵呵地说。
张伟高中毕业,还能辅导孩子作业,可对于没怎么上过学的家长就束手无策了。而现在,娃娃们食宿在学校,穿衣吃饭、辅导作业不用管,劳动负担自然减轻,农闲时节打工挣钱贴补家用,心头的喜悦压都压不住。
家长的喜悦远不止这些,孩子们在学校后吃得好、住得好、学得好,是他们最开心的事。
下午5点,三合小学食堂开饭了,孩子们排队就餐,领饭方式也很时髦:刷卡。前来探望女儿的孙玉云在食堂见到女儿问这问那。“女儿自理能力差,刚开始天天探望,现在每周看两次。眼见为实,踏实多了。”孙玉云笑呵呵地说。
食堂主管万兵高介绍,食堂在学校监督下定向采购,菜单每周排一次,一日三餐顿顿见荤。早餐以肉面条、鸡蛋汤加花卷为主,中午以红烧肉加米饭为主,晚饭是面食,花样相对多变。“比家里吃得好,至少天天能吃上大肉和新鲜菜。”三年级女生陈瑞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猫耳朵”汤面高兴地说。
魏校长介绍,800多学生一次性就餐容纳不下,所以分两段就餐,低年级第一段,高年级第二段。为此,学校在每天下午低年级的就餐时间给高年级学生加了一节自习课。
三年级学生东东的父亲回忆,东东好动贪玩,过去在课余时的玩具除了石子就是土堆。早上换的衣服,晚上回家变成了土黄色。冬天,手脚开裂,晚上睡觉疼得直叫喊。更让父母头疼的是,东东的学习成绩糟糕透顶。那段时间,父母为此深感揪心,气急了就说孩子天生不成器。他们没想到的是,自从住校,东东的这些陋习大为改观,衣服干净了,脏话不说了,成绩进步了,偶尔还说几句普通话。父母这才知道,孩子并不是不成器,而是环境使然。
问题:寄宿中的忧虑
在三合小学食堂,记者曾看到厨师给一名个头大的孩子领饭时添饭的场景。“当着校长的面还敢走后门?”厨师笑着解释:“有些孩子饭量大,不好意思二次领饭。我们得留心照顾。”魏校长说:“娃娃虽小,但自尊心很强,不能让他们饿肚子,要让他们尽量吃好,一定吃饱。”
毋庸置疑,金塔县实行了两年的寄宿制,得到大多数家长的赞同和认可,然而,类似大个头学生因害羞而饿肚子的生活细节,却正是家长们放心不下的问题,也最让教育部门和学校老师感到棘手。如何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食品安全、就医、学生往返学校的运输安全等具体问题,仍然让部分家长忧心。“学玩病痛医、吃喝拉撒睡”,样样都不容忽视,金塔县积极探索着。
金塔县教育局副局长高明军介绍,围绕具体细节,该县专门制定《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等制度分工落实。针对寄宿学生群体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学校从卫生机构中选配医务人员担任专(兼)职校医,为所有学生加入校方责任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并建立了健康档案,同时采取星级达标的方式管理学校食堂,确保学生饮食卫生安全。针对住宿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推行了生活指导老师负责制,采取教师陪宿、高低年级学生搭配住宿一对一结对子帮扶的方式解决。针对亲情淡化的问题,学校探索建立家人探访、家校沟通、家长陪餐等家校联动机制。针对学生往返乘车运力不足和安全问题,县上采取错峰乘车、专车运送等办法解决,并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清除影响学生通行的交通行为。
民有忧仕则分忧。记者日前从酒泉市教育局获悉,从2009年起,酒泉市将为50%的寄宿制学校修建浴室。市长陈春明郑重承诺:3年内为所有寄宿制学校修建浴室,要让每个孩子每周至少洗一次澡。
来源:新浪网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