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一周年 抗震救灾官兵开展心理疏导
2009年06月02日 11:17:46 来源:解放军报
插图:方汉 [来源:解放军报]
编辑同志:
近年来,我们的官兵承担了一些急难险重的“处突”任务,需要处理复杂情况,面对伤残甚至死亡的威胁,承受着较大心理压力。及时、有效地为官兵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心理素质训练等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成都军区成立医疗康复服务队,为参加抗震救灾和执行其他处突任务的官兵提供心理康复服务。我院政治工作教研室心理学教员李繁全程参与服务,归队后所写的总结文章在学院引起广泛反响,使大家认识到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将该文推荐给你们,希望广大读者更多关注战士处突中的心理护航问题。
昆明陆军学院政治部 浦燕 冯春
2009年5月26日
附:教员李繁的总结文章
4月29日至5月13日,我随军区医疗康复服务队,为参加处突的官兵进行以心理康复为主的调查、治疗和服务。半个月的时间里,我深切感到:心理疏导作为政治工作的有益补充,在官兵处突前后都很需要,带兵骨干对此应该高度重视,并努力掌握一些“专业”疏导方法。
抓准“节点”
我们来到某部的时间正值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是一个特别容易引发该部曾参加抗震救灾的官兵消极情绪的敏感时期。我们服务队与该部一线带兵人携手合作,通过问卷调查、团体辅导和个别咨询等方式,把握了官兵心理状况,抓准“节点”,激励了官兵斗志,让他们接受了又一次精神洗礼。很多官兵认识到,参与抗震救灾是自己军旅生涯的一个亮点。“有了这一次经历,我觉得当兵很值!”一名战士兴奋地说。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未能挽救更多生命,这种自责成为部分战士的心理障碍。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服务队对他们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服务与干预,帮助他们认识到那是不可抗拒的客观因素,平复了他们的愧疚心理。
某装甲团一名三级士官,家乡就在灾区,母亲在地震中去世。临近周年,他精神抑郁,曾在半夜惊醒。他的心结是,得知母亲被埋在废墟下,而他自己正在距离母亲40多公里处救灾……临近母亲的周年祭日,他情绪极其低落。通过我们的心理辅导,终于让他走出了心理阴影。
“有时候,几十个人都抬不起灾区的一根房梁。没有集体的力量,我一个人就是回去了,也于事无补。当时即使我能请假,灾区40多公里的路也不知要走几天。”他接受几次心理疏导后,逐渐走出了悲痛。他说:我是人民子弟兵,救出别人的母亲,也算是对妈妈在天之灵的告慰吧。
及时“脱敏”
这次医疗服务主要针对抗震救灾官兵,进行集中授课、心理普查、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心理咨询、培训心理骨干,并为心理异常的官兵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汶川大地震虽然已经过去一年时间了,参加北川县抗震救灾的某团官兵对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一些战士回忆说,看到震后惨烈场面的第一眼,即受到强烈刺激,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曾出现呕吐、晕血、心跳加速等症状。在专家看来,这是“应激心理障碍”的反应。
时隔一年,不少战士说,当时心理专家及时为他们进行了“脱敏”治疗,很有效果。让一名战士记忆犹新的是,自己在专家指导下交替进行握拳、松拳运动和肌肉放松训练,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一些。一名三级士官回忆说,进入灾区头两天,他们班没有一个人吃得下饭,随队的心理治疗卫生员采用“表象训练法”,对他们进行治疗,诱导他们想像蓝色的大海、绿色的草原,经过多次训练,大家才抓起了碗筷。
“第一时间‘脱敏’治疗很重要。”某部一名指导员深有感触地说,现在执行一些处突任务需要连续作战,刚啃下一块硬骨头,又要投入下一场恶战。如果因为心理障碍吃不下饭、做噩梦,甚至在处突现场一直精神高度紧张,难免影响战斗力。
在这次回访中,我们从救灾官兵的反馈中认识到,为官兵的心理问题“脱敏”,既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能及时跟进,更需要专业心理疏导人员。这对今后执行处突任务的部队应该有所启发。
追求“专业”
服务队投入工作以后,不断有官兵打电话进行咨询,服务队成员的手机成了官兵的心理咨询“热线”。
因为外出执行紧急任务,一名三级士官较长时间未能探亲休假,他的爱人每次打电话来都会抱怨,他越听越不耐烦:“我每天这么累,她怎么就不理解我呢?”我们服务队进行了分析,认为这名士官存有焦虑等心理问题。服务队首先让这名士官“尽情宣泄”,并分别站在他和爱人的角度析事明理。做通了这名士官的工作后,我们说服他多给妻子倾诉、宣泄的机会。很快,他告诉我们,“老婆气顺了”,并称赞我们的手机“热线”很私密,提供咨询也很“专业”。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是我们服务队的追求。在即将告别那些执行处突任务的官兵时,我们服务队成员也深感,应该建立一支心理骨干队伍。带兵骨干特别是班长深得战士信任,能够掌握战士的心理变化信息,这是部队有效开展心理疏导工作的优势。
但是,有的带兵骨干不懂心理学常识,常常将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混为一谈。我们呼吁,应该把更多的基层带兵人培养成心理疏导员,掌握一些符合新时期战士心理需求的专业疏导方法,为官兵的健康成长以及完成处突任务做好“心理护航”。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