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法门寺,我们来了佛教圣地折服媒体人
法门寺文化景区展出的精美文物让参观的总编记者们流连忘返。 记者张波 魏影摄
今年5月9日,法门寺文化景区举行了隆重的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法门寺自古以来声名远扬,加上通过现代传媒对安奉大典的传播,使法门寺成了本次“西安视变”媒体总编记者最为期待的参观之地。
“佛光大道也是文化长廊”
刚刚来到法门寺的入口大山门,这些走南闯北的媒体人就急不可耐地开始留影纪念。远处一双高耸的“巨手”——合十舍利塔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不仅因为它金碧辉煌的佛塔,还因为那里安放着佛指舍利。
电瓶车承载着媒体人的期望向合十舍利塔驶去。一路上沿着佛光大道前行,依次经过了般若门、菩提门、圆融门。在金碧辉煌的氛围中,媒体人惊呼,“佛光大道也是一座文化长廊”。
每经过一座门,都有不同的发现。一排排精美、威严的建筑,融入了宗教和美学的特别涵义,辉煌的金色主调下,佛光大道成为将景区连成一体的一条主轴。绿树成荫的它,南北贯通山门和合十舍利塔,绵延1230米,道路宽48米。道路两侧共计60米的绿化带赏心悦目;16组景观艺术小品,动静相宜;十八罗汉、五组菩萨和60根经幢撞击心灵……一座佛像,一个故事;一步前行,一个经典……即使是信步其间,也会为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历史所震撼。身处圣地,在引人入胜的佛教故事中,媒体人一步步临近了合十舍利塔。
“佛教圣地就该如此宏伟大气”
“合十舍利”取义合十行礼。用这个佛教徒间最熟悉、最常见的招呼方式来营建舍利塔,简洁的造型,体现了佛文化的丰富内涵。从另一个角度看,双手合十也蕴含着世界和平与和谐的深刻含义。
“感觉太好了!”《大同晚报》的副总编阎文平第一次来到法门寺,他站在合十舍利塔面前久久凝望,表情严肃。“作为国家的礼佛场所,就应该如此金碧辉煌、宏伟大气。”在他眼中,吸引他的合十舍利塔建筑风格寓意深远。
“巨手”双手合十的形象,高高耸立。整个合十舍利塔塔高148米,地上11层,地下1层。与其他建筑物相比,结构造型浑、雄、简、净。更具想象的空间,更具人文张力,使人们对它的精神之谜产生强烈的探寻欲望。塔内自上而下供奉法、报、化三身佛像。该塔内含唐代造型宝塔,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的圆满融合。夜晚来临,合十舍利塔会披上圣洁的光芒。
拜谒地宫追忆大义之人
走完佛光大道,到达威严耸立的合十舍利塔脚下,再拾阶而上,就可以进入地宫。步入地宫,根本觉察不到身在地下,此时地宫正厅的大日如来佛像跃然眼前,坐高7米圆雕錾铜贴金的佛陀,金碧辉煌。
地宫里供奉着世界唯一的释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它象征着和谐安康、国泰民安的旷古盛世,但因地宫内部正在装修和佛家诸多禁忌,媒体总编记者们未能见得舍利真面目。但地宫内陈列的各式珍宝,仍是让大家惊叹不已:十多件器物组成的一整套鎏金银质宫廷茶具,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等级最高、配套最完整的宫廷茶具,完整再现了唐代茶工艺的精湛和茶文化的深远;鎏金的双轮十二环大锡杖,全长1.96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型最大、等级最高、制作最精美的佛教法器;还有盛装佛指舍利的八重宝函晶莹剔透、精美绝伦,鎏金银宝函錾刻工艺空前绝后……
媒体嘉宾们边走边看边赞叹。每尊珍宝面前,大家都会配着文字解释,从自己的角度品评一番,震撼之情溢于言表。不少人感叹:“法门寺地宫真可谓世界第九大奇迹!”
《新民晚报》副总编辑朱大建带着年轻的记者曹刚,一边走一边讲解着。原来17年前,朱总就曾拜谒过法门寺地宫,但17年后的变化多少还是让他始料未及。“太过瘾了!变化真大,这么大的建设规模和保护力度,真是太不容易了。”尤其令他感动的是为保护法门寺而自焚的良卿法师,“正是因为有这些大义之人的舍生取义,中华文化才能生生不息”。 记者 陈黎 王丽
相关报道:
建言西安旅游 拉近历史遗迹与游客的距离
本报讯(记者程慧 实习生刘妮妮)“西安到处都是文化,缩小历史遗迹存在方式与游客欣赏需求之间的差距,是进一步开拓旅游市场和开发旅游产品绕不开的话题。”连日来的参观采访,让《羊城晚报》副总编周建平很有感触,昨天结合华清池和舞剧《长恨歌》,他为西安丰富旅游市场提了一些建议。
依托《长恨歌》连片开发旅游产品
周建平认为,作为有3000年历史的皇家园林,特别是见证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爱情的地方,华清池还有更多文化文章可做。他举例说,莎士比亚家乡斯特拉福,在故居上演莎翁戏剧,依托莎翁开发旅游产品,将莎翁资源利用得淋漓尽致。他建议我市可以《长恨歌》为依托,连片开发一些相关的旅游产品,比如说贵妃美容、沐浴、丝绸、霓裳羽衣、爱情信物等旅游品,进一步挖掘利用西安历史文化资源。
丰富御汤遗址展示方式
华清池之行,海棠汤、星辰汤、尚食汤等精美绝伦的御汤遗址,给周建平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认为,这些皇家汤池既是封建等级制度在宫廷建筑方面的缩影,又是精美的雕塑艺术作品,为研究中国宫廷沐浴文化提供了宝贵依据。
“遗憾的是,闻名遐迩的皇家汤池里却是一汪死水,不少还是干涸的。”在周建平看来,这些御汤遗址展示过于简单粗糙。这些景观静态、冰冷,即便是有导游讲解,游客也难以很好地感悟到当年的辉煌。“如果能从千古流淌的源泉里分一杯羹给那些汤池,使之起死回生。游人徜徉在莲花汤、海棠汤,能遥想和品味‘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贵妃娇媚,岂不更妙。”
他建议,借鉴国外历史遗址洗浴文化的展示,尽量丰富展示方式,在周边氛围塑造上下工夫。在保护基础上,可以在遗址周边营造水雾缭绕的氛围,用雕塑群展示达官贵人洗浴的场景,展示皇家沐浴用具,让游客更易感受当年盛唐的洗浴文化。
领略了古代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体验之旅 惊艳之旅
“短短三天完全颠覆了我对西安的传统印象。这是一次体验之旅,惊艳之旅,我们既感受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看到了西安的创新活力。”武汉晚报社社长、总编辑林霓涛在昨天的招待宴会上致辞时这样说,得到了“西安视变”采访活动参与者的一致认同。
这几天,采访团先后参观考察了浐灞生态区、大唐芙蓉园、西安博物院、大明宫遗址、长安农家乐、西安高新区等地方,西安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深深烙在了大家的脑海中。林霓涛细心总结了一路的所见所闻,归纳出这样的结论:西安最大的优势和潜力在文化。
他说,再时尚、再科技的东西,必须根植于文化才能获得不衰的生命力。“在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我们见识了现代科技,但是,如果离开了西安厚重的文化底蕴,这种所谓科技就不能与别的地方特征鲜明地区分开来。”
“兵马俑的威武庄严、芙蓉园的雍容大度、博物院的古朴深沉,这些都是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只有在西安,传统与现代才可以实现天衣无缝的完美结合,这在世界上也不多见。”“这一切,都是源于对文化的敬畏、保护和传承。”说话间,林总编辑的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西方人理解的中国文化和国内其他城市理解的西安一样,就是粗犷、沧桑,其实我们既有古朴沧桑又有现代活力。所以,我相信外国人第一次来西安也会感觉到震撼的。”
“我刚才特别提到了浐灞生态区,为什么呢?因为从这里我看到了城市的未来。西安市委、市政府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在城市郊区启动如此之大的一个不能马上创造GDP的工程,远见卓识令人钦佩,我对西安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作为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的副会长单位负责人,林霓涛也高度评价了西安晚报组织的本次采访活动,认为这体现了西安晚报的软实力。他说,全国晚报合力聚焦西安发展,这是全国晚报大家庭团结和谐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对媒体责任的自觉担当,今后要多组织这样的活动。 记者 崔晓刚
西安就像一架大飞机 一旦起飞潜力无穷
百余名媒体总编记者参加的“西安视变—西凤酒之旅大型采访活动”昨天圆满结束,回顾刚刚过去的三天采访历程,众多媒体同仁纷纷表示,西安的大气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让人印象深刻,《羊城晚报》副总编周建平说:“西安就像一架大飞机,一旦起飞,潜力无穷。”
西安美景拍了数千幅
《银川晚报》詹安稳来过西安很多次,目睹了西安近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短短三天的采访时间,从环境优美的浐灞生态区、西安博物院、曲江三大遗址公园再到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楼观台等,走一路,拍一路,14G的储存卡装满了,足有五六千幅图片。詹安稳说:“我要把西安的美景带回银川,让更多银川人都了解西安,喜欢西安”。
这里的历史文化让人流连
看过西安博物院、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场所,周建平表示,与广州相比,西安所拥有的历史文化遗迹太多了,而且很好地将保护与开发结合在一起,比如大明宫遗址保护、曲江池遗址公园等建设,“有文化,可休闲,很有人文气息”。在周建平看来,“西安就像一架大飞机,一旦起飞,潜力无穷”。
“西安来了很多次,这次看到的《长恨歌》表演,让我印象深刻”,今晚报社委姜维群说,文化的传播往往要比科技的传播要快,力度要大,在华清池这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方,打造长恨歌这一文化品牌,既传播了传统文化,又宣传了古城西安,表演所带来的冲击力让人难以忘怀。
西安高新区成就让人振奋
《郑州晚报》总编助理陈君健、《兰州晚报》副总编路建青,都对西安高新区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路建青说,前些年到西安高新区来过一次,经过几年的发展,西安高新区取得了迅猛发展,“在咱们西北地区是第一位的”。“郑州也有高新区”,陈君健表示,西安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郑西铁路即将开通,希望未来郑州、西安两家晚报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宣传上,能互相帮助,加强合作。 记者 雷县鸿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