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价值观“变异”考验责任教育
2009年06月25日 10:09 来源:工人日报
现在不少孩子身上缺乏重要而基本的能力,包括吃苦耐劳、宽容谅解、勇于承担、与人分享以及心理承受力等。教育专家指出,这一切问题的背后是缺乏基本的责任心,而学校缺乏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然而,在目前高考为“一级指挥棒”的教育体系下,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和责任教育的实际落实效果很难尽如人意——
近日,重庆一家媒体公布的一份针对90后现状的网络调查问卷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200多名90后中,只有24.66%的人认为,社会责任感是成人最应当具有的素质,比例不到四分之一。对于青少年责任感缺失的讨论再次引发社会关注,同时对于学校教育应重视责任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
我们的孩子怎么了
近两年出现了所谓“啃老一族”,一些高中毕业甚至大学毕业的孩子,感觉找工作太难,干脆呆在家里整日吃喝玩乐,坐吃父母的“老本”。
而一些青少年缺失责任感,不仅表现为“啃老”,其人生观、道德观都让人深感忧虑。
6月19日,北京大学生殖医学与培训中心教授李潭公布的有关青春期性调查报告中披露,超过七成的青少年认为,只要相爱就能发生性行为,“发生性关系后,约有百分之三十意外怀孕,必须做人工流产”。一时间,媒体哗然,公众哗然。
而近日一篇名为《一个早熟90后女生的惊世语录》的帖子更引起网友热议,该女生称:“靠工作养活不了人,就换个思维让男人养活”!不少网友认为女孩生活观和爱情观出现“变异”和偏差,呼吁更多成年人了解年轻一代想法。有网友更直言不讳地指出其缺乏做人起码的责任感。
当然还有严重的,据媒体报道,在升学、就业和情感等多重压力下,个别学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在急剧恶化。6月初,因欠同学3元钱久拖未还,曲靖市陆良县炒铁小学学生小王遭到同班4名同学殴打,最终不治身亡。至于死者欠下3元钱的说法却有不同版本,有的说是作业本钱,有的说是该校存在学生赌博情况,死者欠的是赌债。仅2008年10月份,我国就连续发生3起恶性弑师事件。
媒体和社会公众不约而同发出同样的困惑,我们的孩子究竟怎么了?
全国十佳中学校长、山西省曲沃中学特级教师郭簃认为,这些问题背后折射出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当事人身上缺乏起码的责任感,缺乏为人处事的基本道德底线。尤其值得深思的是,这些孩子大都正在或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其中责任教育的缺失不容忽视。
责任教育缺失的背后
调查发现,孩子看到父母工作劳累或生病却无动于衷;碰上身边同学朋友有困难需要帮助而表现麻木不仁;与父母很少主动沟通,长期“无语”等一系列“心理漠视 ”现象日益严重。不少孩子身上缺乏重要而基本的能力,包括吃苦耐劳、宽容谅解、勇于承担、与人分享以及心理承受力等。
为什么会这样?教育专家指出,这一切问题的背后是缺乏基本的责任心,而学校缺乏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是其中重要一环。
尽管2006年颁布的新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而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20条也明确提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规定,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然而,不少专家指出,在目前高考为“一级指挥棒”的教育体系下,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和责任教育的实际落实效果很难尽如人意。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曾在一次发言中一针见血指出,不少名牌院校学生学历与做人不成正比,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甚至有些人博士毕业后才开始学做人。”
著名教育学者高钢曾直言不讳地发问,“我们是否考虑过究竟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什么样的道德水准的人?我们是否考虑过为孩子们设计一个行之有效的完整的道德教育体系?我们是否考虑过对孩子们进行道德教育所需要运用的方式和方法?我们是否考虑过当孩子们第一天坐进小学校的教室时,对他们进行的第一次道德教育应该从哪里开始?”
加强学校责任教育渐成共识
事实上,不少国家和教育届人士已意识到学校责任教育的重要。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主题确定为“学会关心”,呼吁道德关怀与道德责任。1998年10月,同样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高等教育首先要培养 “高素质的毕业生和负责的公民”。而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兴起品格教育。
我国2001年10月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应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引导每个公民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积极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2006年的新义务教育法中也将“四有”公民作为学校培养目标。
郭簃认为,“所谓四有公民,最基本的应该是有道德,而其基础就是要有责任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表示,学校和家长应该明白,能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但每个孩子都需要面对生活。“要让孩子们意识到,生活的幸福感来自于爱心、责任感、协作能力等情感要素,而不只是掌握知识技能那么简单,而这需要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反思。”
那么学校究竟应该怎样设计和建造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在道德教育和责任教育方面,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呢?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实践活动是各国学校进行责任教育的主要选择。多数专家表示,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们体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责任关系,更有利于达到责任教育的目的。
高钢认为,美国小学让孩子们学会了爱,而到了中学,同情心和责任感则成为学校教育中强制性要求。这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郭簃指出,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学会做人,三百六十行哪行都能做好,人人都能成功,不单单是考上大学。要让他们懂得,“只要拥有梦想,只要有责任心,即使去卖油条摆地摊也能成功。” 本报记者 王瑜
来源:中国新闻网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