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板砖砸车折射了什么?
秦渭华 2009年07月13日09:32 来源:大河网
7月9日晚,一位老人站在兰州南滨河路金港城小区北门前的斑马线上,手中拿着砖块,只要有车辆闯红灯经过,老人便会用砖块砸向违章车辆。据不完全统计,当晚被老人砸中的车有30辆左右。
老人为什么要砸车?老人说,他已年过七旬,行动有些不便,在该斑马线上多次差点被车撞到,当日也险些发生意外。由于无法使司机做到文明驾驶,他气愤之极就用砖块砸闯红灯的车辆。作为行人,走在斑马线上,面对飞扬跋扈、不守交规的车辆,恐怕谁都有和老人类似的气愤和无奈。所以老人的行为才赢得了一些人的喝彩叫好。如今,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交通事故以及在事故中的死亡人数也越来越多。在交通事故中,驾车者的违规驾驶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前不久震惊全国的杭州飚车撞死大学生案、南京酒后驾车连续撞死五人案都是生动的例子。特别是后一案的肇事司机,竟然有高达79次的违章纪录。这让人不能不惊呼,在这些人的心目中,哪里还有法律法规的影子?哪里还有生命的价值?一个晚上三个小时的时间内,那位老人砸中的闯红灯的车就有30辆之多,这是一个简直让人无法相信的数据,足以让我们对驶过身边的每一辆车都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它们“常态”违规而秧及自身。如此还有什么安全感可言?不知道驾车者的法律法规意识何以缺失到如此程度?
也有一些人认为老人行为合情但不合法。驾车者闯红灯,的确违反了交规,但不是任何人,甚至包括车祸的死伤者及其家属,都有权利、有资格去直接惩罚他。国家有专门设立的交警部门来管理交通事项,给予违反交规的人以相应惩罚。这些年来,应该说我们的交通管理进步是非常明显的。路上遍布的电子眼会将交通违规纪录在案,主管部门会据此给予驾车者罚款、扣分、注销驾照等处分。然而,路上毕竟还有电子眼照不到的地方;电子眼的违规纪录还可以人为地不正常撤销;还有人钱多到可以无视多次罚款;如此种种原因都在忽视和纵容着各种交通违规行为。当法律法规无法对这些交通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并迫使其遵守法律法规时,受害者和潜在受害者又怎能不产生自我维权、甚至暴力维权的冲动?
晚上看央视法制频道《中国法制报道》节目,记者问砸车老人有没有想到砸车是违法的,老人在沉默了很长一会之后才说“没有想到”。事实恐怕不是这样。每一个成年人在做出对他人的暴力行动之前,恐怕都会意识到这是不妥的。但问题在于,当他找不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时,愤怒和无奈的情绪会促使他采取暴力。老人和他所住的小区居民都说,他们曾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过情况,但无人理睬。而当地交警部门的官员说他们不知道这个情况,因为没有人向他们反映过;他们还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才知道的。我们不知道到底问题出在了哪里。但该领导说,他们目前已经在该小区门口布置了警力,并向上级申请在该路口设置电子眼。这个处理结果又一次证明了一个“中国特色”:哪怕是解决芝麻粒大的小事,仅仅靠官方设置的正常渠道非常困难。在没有人情关系可以利用的情况下,不正常却特别有效的一种方法是把事闹大。所谓大,一是指社会压力大,比如跳桥跳楼、堵路堵门、集体上访等;二是指舆论压力大,招来电视、报纸、网络一哄而上,并且旷日持久。二者兼具当然最为理想,如果不能兼具,媒体的介入更为重要。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政府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出于息事宁人的目的,有可能做出最大的妥协。可以设想,在这个事件中,如果没有媒体介入,交警部门仍然不知道该小区门口的交通问题,这位砸车老人也就仍然无法消除他们在斑马线上受到的威胁。驾车者违反交规不是新闻,行人对驾车者违反交规不满也不是新闻,行人用暴力对付违规驾车者才是新闻。这位老人是用砖砸出了媒体的兴趣,下一个遇到类似情况的人不知道要怎样创新才能吸引媒体的注意呢?这是很可忧虑的。毕竟在一个靠跳桥跳楼来讨薪讨债已经不再成为新闻的时代,能够吸引媒体的注意是越来越困难了。
来源:人民网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