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补令成虚设 功利取向咋来的
2009年07月23日 08:46:43 来源:工人日报/新华网
资料图片:2007年5月12日晚11时10分,安徽省舒城县一所中学的教室里,学生们还在考试。记者在江西、安徽、陕西等地的一些学校发现,初三、高三学生几乎全是早6点前起床,晚12点半后睡觉,周末补课现象更为普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表面原因是来自学校和家长,功名化的教育价值观导致诸多扭曲现象;而深层次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社会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过分看重升学率,减负自然成为“空中楼阁”。 新华社记者 陶明摄
学生及家长的“功利”取向是怎么来的?
相比法律判断,教育制度的优与劣、眼下未来的得与失,权衡起来更为复杂。因此,对教育制度改革的艰难应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正值暑假,五花八门的培训班再现热潮。而由北大知名学者主讲的、针对北京高中生的暑期班,档次不可谓不高,却居然报名者寥寥——来自《中国青年报》的报道说,包括“数学的思维方式”、“现代天文学”、“过去的生命”、“文学名篇选读”、“数字化与智能化世界”等7门课,只来了180多位中学生。
高中生缘何不买北大教授的账?报道分析,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课程刻意与高考保持距离,意在扩展中学生视野,培养其学术兴趣。而教育专家分析,现在不少学生及家长过于“功利”,“大家似乎都觉得,分数高,考个好大学,将来拿高工资就是成功”。因此,“视野”与“学术”就难免被冷落了。
事关教育话题,时常看到“两军对垒”:一边是教育专家,苦口婆心地说,成功的教育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应学生的天性,让孩子充分发挥专长,做与自己兴趣相关的工作,才会感到幸福;另一边是家长和老师,一致认为“考试唯大,分数至上”,课堂之外,还要让学生搭上所有周末及假期,上培训班,读教辅书,做练习题。兴趣成了奢谈,天性也无暇顾及。尽管专家们指出,这样的“功利心”“使得孩子们的天性与兴趣都被无情地扼杀了,实际上是对教育本质的误解,是对人性的不尊重”,但家长及学生对此却只能报以苦笑。在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应试教育“紧逼”的条件下,家长不想方设法让孩子全力以赴考名校,还能有什么更明智的选择吗?
将学生及家长的“功利心”完全归咎于应试教育,似乎有些武断,但又不能不承认,至少从目前来看,还没有彻底取消考试的现代教育制度。围绕高考,相关改革一直不断,包括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特长生制度,以及最新消息说“高中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情况可作为学生评优、高校选拔的重要参考”等,但都不足以与应试“抗衡”。公众当然期望现行教育制度能让学生及家长少些“功利心”,但就现实来看,还有相当的距离。
于是,每逢寒暑假,“禁补令”之下,各校的补课行动雷打不动。即使是开拓学生视野的课外阅读,不少学生读优秀作文,读哲理小品,读小小说,也是为了考试能得高分,试图为自己的写作找到范例和捷径,其功利之心颇重。就此,《文汇报》7月18日给学生课外阅读支招儿:视野宽一点,口味杂一点,品位高一点……只是不知这样的“轻松阅读”倡导会得到多少学生的响应。
在很多领域,针对某种现象,法律通常可以给出是与非、白与黑的判断。相比起来,教育制度的优与劣、眼下未来的得与失,权衡起来更为复杂。因此,对教育制度改革的艰难应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与此同时,公众不仅望子成龙心切,更明白教育于国家和民族命运而言的举足轻重,因而对教育改革寄予厚望,这无疑也给了改革者巨大压力。
正如时下诸多有待改进的领域一样,教育领域的问题同样无可回避。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到大学教育,学校课程设计、升学选拔机制等都需要充分吸纳教育专家的建议,同时结合我国实际,给出更科学更周密的设计。而这,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课题。(评论员 刘文宁)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