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心中的牢狱
sina.com.cn 2009年08月04日08:30 正义网-检察日报
人人都想追求幸福,拒绝痛苦,但许多人觉得痛苦的时候多,幸福的时候少。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色彩斑斓的诱惑、无限膨胀的欲望、过多的攀比、狭隘的嫉妒心理等因素在作祟,它使我们在自觉或不自觉中给自己筑垒了一座座牢狱。这些因素不断地催化着人们向一个个迷惘不可知的目标奔行,这也让很多人忘却了许多该享受的快乐与幸福。
幸福其实是一种心态,只要我们能保持一种淡泊的心态,就能在想吃的时候吃得痛快,想玩的时候玩得开心,想睡的时候睡得踏实。这个标准看似很低,但试问天下,无论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能有几人达此境界?
每逢喜庆日,亲朋间祝福最多的是要“快乐与开心”,说明“开心与快乐”是人们共同的愿望。“知足常乐”这句古老的话语,道尽了“知足”是“乐”的前提和基础,但芸芸众生为何苦海难渡呢?是因为众生知理而难以践行。
有一个大老板,一次到工地察看工程时,一个小工对他说:“你不用出苦力又不愁钱花,而我们一天累得躺下去就能睡着。”老板说:“我整夜失眠,真想像你们一样一觉睡到大天亮,却没有这个福气。”
这个小故事是不是让我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是不是该放一放那些让我们筋疲力尽的追求,缓一缓劲,想一想我们斤斤计较的东西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你想得到某样东西时,总是那样魂牵梦萦,而一旦拥有,又觉得它原来并不那么重要。
幸福与痛苦,存乎于心,有时,又取决于一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度。
有一位老太太,有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扇。老太太每天愁眉不展,一个朋友问为什么。她说:“雨天,担心卖扇子的女儿生意不好;晴天,又担心卖伞的女儿没生意,所以不开心。”朋友说:“你换个想法,雨天,你想卖伞女儿的生意;晴天,你想卖扇女儿的生意。这样想,你就会开心了。”老太太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后,果然过得很开心。想一想,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是否也该学学那位老太太?
一个函授老师,和学员讨论什么是幸福。发言者无论掩饰得怎样巧妙,主题都没有离开“权”或“钱”。其实不然,若“权”能带给人幸福,那么曾经权倾朝野的唐代奸相李林甫就不会羡慕家仆树阴下的酣睡。至于“钱”,《增广贤文》里有古训:“磨刀恨不快,刀快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害自己。”每每看到贪官落马时,也有不少人感叹:“日不过三餐,睡不过五尺,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在我们身边,也总能看到一些有钱人因为钱闹得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
人生有如白驹过隙,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提高生命质量?这需要我们有一种旷达的心态,心态决定人的状态。什么才是真正的旷达?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意思是说,通达生命真相的人,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通达命运真相的人,不去追求命运中无可奈何的东西。
所以,我真心地希望人们能放下太多的、不必要的牵挂,以“达观”的心态走出心中的牢狱,培养一个易感的心境和悠闲的心态,多一些从容,少一些凄惶;多一些安详,少一些喧嚣;多一些沉思,少一些浮躁,以真诚和宽容善待他人和自我。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