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8日)
日宗恳持田日勇会长致辞
日本佛教界主持法会
中国佛教界主持法会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法师致辞
中国代表团合影
今天,我们抱着缅怀与感恩的心,前来参加在东京本久寺会馆隆重举行的“祈祷世界和平·中国在日殉难劳工慰灵法会”。我们缅怀的是,在六十多年前那场不幸的战争中,失去宝贵生命的中国在日殉难劳工们,以及所有在那场战争中死难的无辜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我们感恩的是,所有为筹办此次法会付出辛劳的日本友人们,以及六十多年来一直为中国在日殉难劳工奔劳的日本佛教界大德和善心人士。这次法会之所以称为隆重,是因为它不仅得到中国佛教界、日本佛教界的积极响应,更得到中国政府、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乃至于受到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的悉心关注。这说明,中日两国已站在时代新起点上,以一颗更加坦诚的心面对过去的历史,也为更好地走向未来,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六十多年来,中国在日殉难劳工遗骨收集、祭奠及送还活动,一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也牵系着亿万日本人民的情。收集并送还中国在日殉难劳工遗骨,是希望他们的遗体叶落归根;一次次祭奠活动和追悼法会的举办,是希望他们的亡灵超度重生。然而,所有这些活动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是让我们所有后来人,更加意识到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而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中,才能谋求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人们不会忘记,那场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战争,源于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不但使他国人民受难,更使本国人民遭殃。每一次祭奠活动,都能使后来人更加清醒地意识到,人类自身的欲望与无知,已使无数先辈失去宝贵的生命,不应再使后人重蹈覆辙。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在日殉难劳工的牺牲,以及此后两国佛教界大德和善心人士顶住各种压力、克服重重险阻,收集、祭奠及送还遗骨的善举,无形中又成为中日民间友好交流的纽带,从而具有了永恒的意义与价值。在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那段萧条冷淡的日子里,以大谷莹润、西川景文、小野塚润澄、菅原惠庆等日本佛教界先辈大德和日中友好协会等组织为代表的善良正义的日本人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中国在日殉难劳工的慰灵工作,先后于1953年成立“中国殉难烈士慰灵实行委员会”、于1955年成立“日中佛教交流恳谈会”、于1967年成立“日中友好宗教者恳谈会”等在中日佛教界和两国人民之中享有盛誉的民间友好团体。它们不但成功地完成了收集与送还中国在日殉难劳工遗骨的工作,更成为维系中日两国佛教界和两国人民友谊的最好通道。他们与以赵朴初居士为代表的中国佛教界先辈大德一起共同谱写了中日佛教友好交流的新篇章,并与其他日本民间友好团体一道,为实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同时,值得一提的还有日本著名佛教团体——立正佼成会,为包括中国佛教界在内的中国宗教界顺利走向世界宗教舞台,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今天当我们放眼世界,就会发现,与五六十年前相比,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上,这种一体化,也让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彼此的利益息息相关。作为国际大家庭中的一员,一个国家或民族,只有站在更高的高度上,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时,自己的国家或民族才能获益最大,这正是佛教所说己施于人而己愈有的道理。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国际政治格局,已由原来的单极强权,逐步转变为多极平衡的局面;国际文化格局,已由原来的一元专制,逐步演变为多元共存的局面。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新格局中,每一个国家的权益都不应被漠视,每一个民族的尊严都不容遭践踏,每一种文化的价值都不应被低估。我们认为,一个鼓励多样化共存的世界,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和谐的世界。
今天,面对先人的遗容,除了缅怀与感恩,我们心中更充满了责任与使命。中日两国作为邻邦,有着近两千年的友好交流史。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尽管曾出现低谷,甚至曾彼此对抗,但这只是短暂的插曲,并不符合两国人民的真正意愿和根本利益,两国人民的友谊从未被真正割断过。在这个过程中,中日文化交流,尤其是佛教文化交流,可以说就像是春天草原上的青草那般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又像冬天高原上的莹雪那般具有纯洁的感召力。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我们期待将来更是这样。让我们汇聚力量,共同浇灌中日友谊之花。
学诚法师的博客:www.xuechengfa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