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能给学生“贴标签”
2009年08月28日 15:01 作者:郑可 来源:山西青年报
“语言伤害”心理学称“贴标签”
“他们中有些是因为假期里玩过了头,收不回心不想上学,但绝大多数还是因为害怕老师批评指责,而对学校产生了恐惧。”彭超英说,老师们言语上过激的批评,对学生心理造成的伤害正日益严重。
尽管现在一直提倡鼓励式教育,要多赞扬学生。“但仍然有一部分老师抓住学生的缺点后,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把一件本来很小的事情上升到人品人格的高度,对学生进行批评。”在彭超英碰到的案例中,这样的老师和挨骂的学生有很多。“像你这样的学生,将来肯定没出息!”“你这个样子还想上大学?做梦去吧!”“你要再这样,以后就别来学校了!”“没人会喜欢你,大家都讨厌你!”从老师口中说出的这些话,像刺一样一根根扎在挨骂的学生心里。
山西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硕士郭秀丽称,这种老师当众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措辞过激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贴标签”。老师单方面给学生下定义,比如“你就是差等生”、“你什么什么不好”之类的话语,都属于在无形之中给学生划分了等级,贴上了标签。
老师自身心理健康是关键
分析老师对学生“语言伤害”的原因,彭超英说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很多老师都是“恨铁不成钢”,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注意方式方法。
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和目的是好的,但这种方式却让学生难以接受。
还有另外一种原因,“有些老师自己的心理不太健康,这种情况在女教师中比较多见。”作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学从业人士,彭超英从无数个案中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她发现,有的老师在面对学生时,会有意无意地把生活中的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有时和家人生气后,会把坏情绪转移发泄到学生身上。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导致越来越严重的恶性循环。“我遇到过一个个案,就是一位老师平常对她的学生总是恶语相向,给学生造成很大伤害自己都不知道。而她的学生 在背地里都偷偷恨着她。其中有个学生升入高中后,把对她的愤怒转移到了别的老师身上,在被老师批评后有一些过激行为,最后导致他被迫退学。”彭超英说,这样的恶性循环是“语言伤害”造成的最大危害。
郭秀丽也表示,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或是说话时的语气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影响,流露出对学生的不够尊重。
三步骤避免“语言伤害”
针对现在中小学生,尤其是初中到高中年龄段学生自尊心强、要 求独立、敏感叛逆的心理特征,彭超英认为,作为老师,应该从三个方面出发,尽量避免对学生进行“语言伤害”。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当他们做出一些我们大人认为不对的举动时,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彭超英说换位思考是最直接的方式,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当孩子做某一件事时,一定有他们的理由。多站在他们的立场想一想,理解孩子的想法是最重要的。
彭超英讲了一个案例。曾经有个女生因为人际关系好,经常和本班外的学生交往。她的班主任很不客气地说:“你是想谈恋爱吧?不用遮遮掩掩的,你们这些手段我还不清楚?”就因为老师的这一句话,这个女生感觉受到了侮辱,而最终选择辍学回家。“这就是因为这名老师片面地用自己的惯性思维,错误地揣摩了学生的心思,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了学生身上。”当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先冷静一下,想想发火的动机是什么,发火有没有用,发火后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是彭超英给老师们的第二条建议。她说,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而冲动发火是最不理智、效果也最差的笨办法。
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表达,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琢磨出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是最有效的。“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多数老师在和学生沟通时,都是命令式和控制式沟通,总有居高临下的感觉。如果能和学生进行平等式的沟通和交流,就能有效避免对学生的语言伤害。”郭秀丽说,老师应该多“蹲下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多赞扬鼓励学生,而不要总是有意无意给学生贴一些贬义的“标签”,对孩子们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
教师应忌讳哪些语言
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要从“理解、尊重、和谐、善待”的语言交流做起。
1.侮辱性语言侮辱性语言的突出特点是通过谩骂的语言侮辱学生的人格。若遇违纪事件的发生,教师不够冷静,甚至愤怒,出一些侮辱谩骂性的话,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激化了矛盾。
2.恐吓性语言当学生没有完成学业、任务或者是一时性起顶撞了教师时,教师企图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而使学生“服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讽刺性语言具有讽刺性的语言在师生的对话中或在课堂上说出来,很容易伤学生的自尊心。
4.指责性语言教师在学生做错事的时候,不是帮 助分析主、客观原因,因势利导,而是一味指责,也很容易伤害师生感情。
5.贬低性语言贬低性语言是指在一定的场合贬低别人人格或素质的言语。如某个同学把教师交给的任务完成得不好,教师说:“你是个18岁的高中生,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你父母白养了你18年。”6.武断性语言 武断性语言是教师摆出权威的架势,陈述自己的判断或观点是唯一正确的。
7.欺骗性语言所谓欺骗性语言是利用花言巧语诱骗学生上当。
8.揭短性语言揭短性语言是指抓住学生以往的过错或存在的生理缺陷去讥讽,攻击学生的语言。
来源:中国新闻网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