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炉”一种自我救赎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8日 07时29分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王旭东
大学本应是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然而,应届本科毕业生连峰(化名)“回炉”读技校,开学才两周,他竟语出惊人:“我的大学真是白读了!”连峰今年刚从某省属高校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毕业,但一直没找到工作。当他得知武汉铁路桥梁技校能将毕业生输送到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后,就报了名。(9月12日《楚天都市报》)
差不多进入新世纪后不久,就出现了新“读书无用论”。新“读书无用论”,首先从农村出现,并且蔓延至全社会。有关评论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高昂的教育成本;二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三是“精英的培养成本”与“草根式就业”的反差。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新闻中心曾经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共有8777人参与),结果显示,34.7%的受访者在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时,都觉得“后悔”。之所以会“后悔”,调查显示,51.5%的人认为,自己在大学里“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让一些人觉得“后悔”的原因,还有“念了四年,出来还是找不到工作”(39.2%)。19.0%的人因为觉得“学费太高,得不偿失”而后悔上大学。
大学生“回炉”技校,一方面是新“读书无用论”的继续,是“后悔上大学”的延伸;另一方面又可以认为是一种“自我救赎”。无用的书还是读了,后悔的大学还是上了,怎么办?消沉下去?生活在抱怨之中?还是进行自我救赎?为了就业,为了生计,选择“回炉”技校。从这一点看,抱怨归抱怨,牢骚归牢骚,就业归就业。“就业是硬道理”,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与环境下,“回炉”技校,既是无奈的“抗争”,也是现实的选择。
针对大学生“回炉”技校,社会是怎么看待的?有人为之叫好,说这是我们国家一道新的风景线;有人为之担忧,说这是对人才的浪费,也是教育资源的浪费。大学生的“自我救赎”难道不是一剂“清醒剂”吗?作为担负着培养人才重任的大学,作为国家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教育,理应从“后悔上大学”与新“读书无用论”的社会现象中“清醒”过来,反思大学的办学宗旨与大学精神,反思大学教育的得失。
现实中,很多高校学科和专业的设置已经与社会需求脱节。有关人士认为,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很多高校都争相开设,原因在于“其投入成本低,只要几个老师就行”,还可以高收费,而一些理工科专业,需要仪器设备、实验室,投入成本会比前者高出30%~50%.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曾指出:一些高校必须转向培养技能型、生产型人才的领域,才会有竞争力。事实上,大学教育更应该“回炉”,更应该“自我救赎”。(记者 王旭东)
来源:中工网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