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申遗为何路漫漫
2009年09月08日 08:36:29 来源:新华网宁夏频道
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了"对话之路:丝绸之路整体性研究"项目,引发了世界范围对丝绸之路的浓厚兴趣,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考虑将丝绸之路整体或部分申报世界遗产。至今为止,已有21个年头了。从国内外舆论来看,还没有听到过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反对声。早已享誉世界的丝路深入人心,致使许多人误以为它早就是世界文化遗产了。
近年来还不断有新的国家要求加入丝路申遗的行列中,其申遗热度持续升温。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为什么在多年之后,丝路申遗还是一件悬而未决的"正在进行式"?原定于2010年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丝绸之路,在中国与中亚五国举行的第五轮协调会后,又将申报时间表定为2012年,届时能否如期申遗仍然是个未知数。时间表一再拖延甚至推迟,丝绸之路申遗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20年申遗路漫漫 难题何其多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博士介绍,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对话之路"项目,旨在关注起源于东西方交往并有助于形成亚欧民族的多元认同和丰富的共同遗产的复杂的文化互动。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推动下,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积极准备以文化线路的形式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近日在宁夏银川市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自2006年8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家文物局联合在新疆吐鲁番主持召开首轮国际协商会以来,又分别在杜尚别、西安、阿拉木图等地召开了四次协商会。到目前,陆上丝绸之路涉及的我国6个省区的申报文本已经基本完成,现在已汇总到北京,进入国家层面的编制工作。除中国外,其他国家进度不一,原计划2010年联合申报,现在恐怕要推迟。在第五轮阿拉木图会议上决定,整个申报工作计划在2012年完成。
是什么原因让丝路申遗之路像丝绸之路本身的特点那样显得漫长无比呢?陆琼说,由于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条文化线路,路途之远、包括国家之多都是罕见的。各国如何全面保护丝绸之路的突出普遍价值,无论是保护理念和哲学,还是具体的保护措施与技术,都有诸多问题等待解决。
从文物普查看,丝路可移动与不可移动的文物都很多。国家多,遗产数目多,怎样用相对一致的标准来选出真正有普遍价值的遗产,同时还要有保护的可行性,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是要保护好人类共同的财富。丝路保护无疑存在许多技术问题,还有管理体制问题。丝路是作为一个整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是不同于其他文化遗产,丝路包括很多国家,是各国自行一套,还是统一管理?可操作性面临难题。
事实上,联合申报是必须的,但前提是各国要达成一致。现在有不少难以确定下来的分歧。如时间问题,丝绸之路的上限与下限到底从哪年开始?地点问题,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暂时不能列入进来?这些都有必要形成文件。第三轮协调会议形成了《概念文件》 ,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是还远远不够。第四轮西安会议上,中国关于丝绸之路沙漠线路的申报,做了一些保护规划,有了实质性进展。这次的与会方达成一个共识:中国在丝路申遗的进程中,有经验,能够发挥更多作用。而第五轮协调会关注的是真正的文本编制,突出普遍价值。
多国热捧 丝路研究任重道远
丝路申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申报项目。这一申报项目范围大--涉及六个国家,线路长--近万公里。虽说以前也曾有过跨国联合申报,但是都只是针对一个遗址(遗迹),而丝绸之路的申报涉及到中国及中亚五国(包括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共计102个(中国48个,中亚五国共54个)文化遗址预备点,呈线性分布。此外,项目的时间跨度也很大。关于此次申报的古丝绸之路沙漠路段的年代上下限,有史记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起始于西汉,截至元代。据现有的研究定论,除此次申报的沙漠丝绸之路之外,历史上不同时期,还有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两年其申报的呼声也非常高,但由于年限及线路范围等方面争议颇多,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规划。
据悉,印度、叙利亚、阿富汗、土耳其、日本、韩国、蒙古、尼泊尔、意大利等都对此表现出很高的热情,有些国家还作为观察员参加了后几轮的协商会。
陆琼说,从第一轮到第五轮协调会,不断有国家要求加入丝路申遗。但丝路申遗必须是一步步来,第一阶段先是中国与中亚5国。在第二轮协调会以后,地区专家、国际专家纷纷加入进来。由于此前一直是几个申报国在会谈,国际团队的介入,使得丝路申遗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国家表态:"丝路申遗,怎么可以甩了我们?"
100多年前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了丝绸之路的课题,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一大批学术大师和优秀的学者将毕生精力倾注于这一领域。丝绸之路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显而易见,距离建立系统、科学的丝绸之路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越往前走,领域越宽。起初,丝绸之路的起点公认为长安,现在有学者研究提出洛阳也是起点之一。过去来讲,人们认为日本没有在丝绸之路上,现在考古发现,日本也有大量丝绸之路文物出土。至于丝绸之路的时间上限与下限,学界至今观点不一,有人认为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正式开启了丝绸之路之旅。但有学者提出,从今天已有的知识来看,事实上东西方文化交流早在史前时代就已存在。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苹芳认为,丝绸之路研究是多学科、多国别的综合研究,一方面有中国境内发现的外国输入的遗物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有中国古代的商品艺术品在国外被发现。这正是丝绸之路双向交流的内容,因此也需要双方合作研究,而这项工作正是亟待开展的重要工作。除了历史学和考古学之外,丝路研究中还包含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宗教、艺术、科技和人们生活习俗方面等广泛交流内容。因此,丝绸之路学术研究需要拓宽视野,不能只埋头考古研究,不及其余。还要关注现在,尤其是今天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现代人。
丝路申遗热的冷思考
日前,在宁夏银川市召开的陇海兰新促进会第12次年会上,与会代表提出了丝路旅游的精品线路规划,山东省日照市还专门提交了《关于将山东暨日照纳入丝绸之路国家旅游线路的建议》,而在此前,宁波、广州等地为争取海上丝绸之路的"名分"也做了很多积极的努力。在丝绸之路申遗尚未成功之际,国内各地其实早已将丝路作为一张旅游牌开始精心打造了。
一方面国内外的丝路申遗热情持续升温,一方面是丝路申遗时间表不断推后。在这反差的背后,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什么丝路申遗会引起国内外的高涨热情?丝路申遗热背后又有什么隐忧?
世界文化遗产的提出背景源于工业时代的大肆破坏,旨在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但让人没想到这反而成就了旅游业,得到了最多国家的支持。现在其缔约国已达198个。但一个反面冲击是,旅游业也会破坏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世界文化遗产的目的已不像设立伊始那么单纯。世界文化遗产为谁保护?为专家?为游客?为经济?为全人类?似乎已经很难说清楚。
人们最不愿看到的就是一边申遗一边是遗迹遗址遭到破坏和毁灭,当人们面对发展旅游经济导致文化遗产地的民风民俗迅速蜕变时,文化遗产保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深思。
目前丝绸之路的保护水平各国差距很大,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标准只有一个。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申遗成功,丝路未来的保护问题才是更大的难题。这么多国家协调起来,其困难可想而知!
目前来看,丝绸之路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牵扯国家最多的项目。随着申遗的深入,以前的不同认识正在趋同,那就是要综合考虑,不只是文物保护,还涉及了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地理学、宗教、科技、美术等众多学科。丝绸之路"申遗"是前所未有、资料浩繁的文化工程。这或许也是丝路申遗路漫漫的原因。
从积极的角度看,丝绸之路"申遗"有利于沿线文物的保护,对当今世界加强对话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也有现实意义。真诚地希望,丝路申遗准备工作做得再细一些,对未来影响考虑的再周全一些,不要让申遗留下更多遗憾。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