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社会万象>>正文内容

让国学“好酒”走出深巷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22日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2009年09月22日 10:26 来源:钱江晚报

  成都市教育局规定,为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深入开展,全市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学期都要增设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活动课时,并且学生每周集体诵读(学习)经典的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这个教育新举措引发网友热议,赞成者认为让孩子从小濡染传统文化精髓,是我们民族走向复兴与强大的基础;反对者则认为这是复古的做法,不利于现代精神的培养,再说小孩子也读不懂经典,纯粹是作秀。

  成都市教育局此举应当不是某个官员为了作秀拍脑门临时决定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近年来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有一个诵读表演更是人所皆知,那就是去年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吟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论语》名句,一方面表达了喜迎宾朋之情,另一方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例如英国母语教育,七至十一年级的阅读内容基本上是本国经典名著。民族与世界的关系,古典与现代的关系,相信不必多加阐述。

  让学生每周集体诵读经典名篇,在语言学习上改变了“重文轻语”的现状,让学生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在“有声语言”中充分调动眼、口、耳、手、脑各种感觉器官,从中体会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以及齐诵的气势美,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每天集体诵读几章《论语》等国学经典,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更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孩子无非“文”与“道”两个方面,“文”就文化知识而言,“道”指做人品德而言。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做到“文”“道”并举,既增加了文化知识,更提高了道德修养。说大一点,集体诵读能够产生无形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学生接触国学经典,这真是让好酒走出了深巷,也就不会出现连不少“文化人”也对国学经典知之甚少的情况了。

来源:CCTV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